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印度這個國家(二): 對外關係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印度這個國家(二): 對外關係   
唐好色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6/03/20
文章: 3893

经验值: 67892


文章标题: 印度這個國家(二): 對外關係 (1371 reads)      时间: 2012-1-10 周二, 下午3:14

作者:唐好色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普丁曾說, 俄羅斯沒有一寸多餘的土地, 那是在蘇聯垮台, 俄國退縮到18世紀時代疆域後說的話. 但這就是印度獨立後的外交政策. 印度語言文化眾多, 但在族群上, 其實並不複雜. 這很像中國, 漢族也可以說是語言眾多, 北京話, 上海話, 廣東話, 閩南話和客家話, 從口語上來看, 相互之間基本上是外國話. 1948年印巴如果有智慧, 願意妥協, 是可以組成統一國家的. 甘地就一直堅持這點, 最後被印度教狂熱教徒刺殺. 總之, 由於宗教問題, 印巴分治, 未能組成統一的國家. 純粹從國家疆域的角度看, 印巴分治是個大敗筆, 以後再怎麼寸土必爭也補不回這個. 就算後來吞併錫金, 用布朗網友的說法, 也就是撿了芝麻, 丟了西瓜, 更何況, 吞併錫金留下了後遺症. 獨立後的印度, 印度教民粹意識高漲, 也許巴基斯坦分裂帶來的心理傷害太大, 從此奉行[印度沒有一寸多餘土地]的外交政策.

印度立國後, 內政一團糟, 卻在中印邊界問題上, 不自量力, 對中國步步進逼. 結果被[教訓]了一頓. 做我這行業的印度人不少, 我也就交了幾個印度朋友. 這些人都受過良好教育, 但都極度[愛國], 反正印度和任何人有爭議, 都是別人不對. 我交友原則是盡量避免政治和宗教爭議, 但這對某位印度朋友很難. 終於有一次[被逼]討論中印邊界問題. 我的論點是, 中印邊界本來就很模糊, 但印度以前是英國殖民地, 而麥克馬洪是英國人, 他劃分的邊界, 當然偏袒印度, 麥克馬洪線其實已經讓印度占了很大便宜, 中國當時願意以那條線為基礎, 展開談判, 已經做了很大的讓步, 是非常合理的. 他回答說, “中國侵略西藏, 西藏是個獨立的國家”. 我說, 當時印度沒有反對中國佔領西藏, 而且這和邊界問題關係也不是很大. 他就反覆強調中國侵略西藏, 搞得我一頭霧水. 但因為是朋友間面對面對談, 重複幾次後, 我終於搞懂他要說啥了. 他不好意思直接說出來的意思是: 西藏本來是獨立的, 但後來中國吞併西藏, 但如果讓印度從西藏咬下一口肥肉, 那印度也可以接受. 現在這樣中國獨吞西藏, 連讓印度咬一口也不願意, 太過分. 搞懂他的意思後, 我也就不說了. 我當然不同意這個說法, 但也不想再多說了.

我並不認為國家版圖越大越好, 所以印巴分治如能解決棘手的宗教問題, 那也值得. 印巴分治後, 宗教族群大徒遷. 這是個落後國家, 生存在飢餓的貧困線上, 這種大徒遷是要付出大代價的. 當時估計大徒遷造成了一兩百萬人的死亡. 可徒遷得又不乾脆, 以至到了今天, 印度是第三大回教國家, 排在印尼和巴基斯坦之後. 今天的印度, 宗教族群戒鬥, 衝突不斷, 動輒幾百幾千人被暴民殺害. 中國新疆和西藏每次出現民族衝突, 西方國家就大張旗鼓宣揚中國獨裁, 欺負少數民族. 而印度每次出更大的事情, 因為是民主國家, 西方媒體也就報一報, 不了了之, 後來連報也懶得報. 事實是, 在印度, 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政府, 都是多數民選出來的, 對印度教狂熱分子屠殺回教徒, 常常爭一隻眼,閉一隻眼. 我這裡指出西方媒體雙重標準, 目的不是反對西方報中國的問題, 而是希望西方多報印度的問題, 因為印度回教徒的人命和新疆回教徒的人命一樣神聖.

對於國土廣沃的大國, 和平共處的環境最重要, 版圖大小其次. 如果今天的美國對加拿大採取領土擴張政策, 那是輕而易舉的事, 可美國不但沒有這麼做, 反而盡力保護加拿大領土完整. 當年魁北克鬧獨立, 蘇聯以為搗亂的機會來了, 就想插一腳, 鼓動獨立. 美國知道後, 暗地裡對蘇聯人說, 一個多民族的帝國, 最好不要煽動民族獨立運動. 蘇聯一想對啊, 也就不煽動了. 其實魁北克獨立, 是美國領土擴張的最好機會, 至少東部幾個省份會加入美國, 西部幾個也有可能, 但美國卻不這麼做, 關鍵原因是, 一個民主自由和平友善穩定的北鄰比增加版圖的虛榮重要得太多.

印度同意分治不算錯, 但既然分治, 那麼就應該完完全全接受這個選擇, 和新成立的巴基斯坦搞好關係. 但印度卻不這麼做, 分治後, 印度長期打壓欺負巴基斯坦, 對巴基斯坦寸土必爭, 為喀什米爾打了兩仗, 為孟加拉國獨立打了一仗. 如果印度稍微願意妥協, 喀什米爾問題是可以和平解決的, 但印度還是像處理中印邊界那樣, 獅口大開, 步步進逼.

印巴分治後, 東西巴基斯坦這個情況是不太穩定的, 巴基斯坦因不能解決這個問題而引發內戰. 內戰爆發後, 東巴獨立是遲早的事情, 印度當時應該保持冷靜, 可以支持東巴, 但完全沒必要對西巴宣戰. 可當時印度揚揚得意, 以為機會來了, 乘火打劫. 我問我的印度朋友, 巴基斯坦內戰, 印度為啥宣戰? 他的回答是, 當時西巴的戰機飛越印度領空去東巴打內戰. 我說印度如果覺得這個不能接受, 可以擊落侵入印度的西巴飛機, 這是有先例的. 當然, 這可以是宣戰的理由, 但問題不在於印度有沒有理, 而在於符不符自己的利益.

小國和大國相處, 不能橫挑強鄰; 而大國對鄰邦小國要以大事小, 不能步步進逼. 而印度恰恰反其道而行之, 在弱小時橫挑中國這個強鄰, 稍微強大後, 對弱小的巴基斯坦步步進逼, 孟加拉獨立運動時, 橫柴入灶, 為了喀什米爾一畝三分地, 大打出手. 印度一開始就視巴基斯坦為死敵, 巴基斯坦也就只好成為印度的死敵. 巴基斯坦不是中國, 印度每次對巴基斯坦戰爭都大獲全勝, 國內民粹大呼過癮, 可也就此把一個同種族的巴基斯坦變成了世仇. 印度國內有一億多回教徒, 這個結果是非常麻煩的.

美國和印度都是民主國家, 應該是天然盟友, 但印度因為其殖民地歷史, 在意識型態上排斥英美等西方國家. 冷戰時期, 美國和巴基斯坦結成準聯盟, 以圍堵蘇聯. 印度採用小布希法則: If you are not with us, you are against us. 美國和巴基斯坦結成準聯盟, 那麼印度就和蘇聯結成準聯盟. 而且不自量力, 以為自己是個強國, 搞不結盟. 蘇聯解體後, 某印度外交官驚呼, 放眼世界, 印度沒有一個朋友. 這也是事實, 當時連中美關係都比美印關係好很多. 當然這只是暫時的, 因為冷戰結束後, 美國不需要聯中抗蘇, 美國自然會向印度靠攏. 不過這也正反映了冷戰時期印度外交政策的短視. 印度和蘇聯搞好關係不算錯, 但實在沒必要排斥西方.

也正是這個對自己的地位過高評估, 使得印度決定發展核子武器. 我的印度朋友說, 印度發展核武, 那是因為中國有核武. 其實中國對印度基本採取守勢, 只要印度不挑釁, 中國不會去惹印度, 更何來核威脅. 不過這很難說服印度朋友. 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 核子武器是弱國抵抗強國的利器. 核子武器已經存在80多年了, 稍微有點規模的國家, 都有能力發展. 印度有能力發展, 巴基斯坦當然也有. 現在巴基斯坦也有了核武, 印度動不動對巴基斯坦宣戰, 大獲全勝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如果再發生印巴戰爭, 印度常規軍就算獲勝, 侵入巴基斯坦, 在巴基斯坦土地上吃核武的可能就很大. 對擁有核武的國家, 超級強權有如美國者都忌諱三分, 更何況印度. 由於巴基斯坦長期和印度對抗, 他的政治很不穩定. 印度有這麼個政局不穩定,擁有核武的仇敵, 是危險的.

其實普丁的那個[俄羅斯沒有一寸多餘的土地]也只是說說罷了. 俄羅斯從1932年就佔據了黑瞎子島. 照佔了五十年就擁有的規定, 那應該是俄國的了, 俄國還是還了一半給中國, 中俄邊界問題得以和平解決. 過去中國和巴基斯坦也有邊界劃分問題, 後來也和平解決. 而解決中印邊界問題遙遙無期, 印巴長期處於半戰爭態勢, 問題在哪裡, 應該很清楚了.

印度外交的根本問題在於民粹. 民粹使印度自我膨脹, 對中國橫挑強鄰, 民粹使印度對巴基斯坦步步進逼, 不留餘地.

印度的內政缺乏效率, 無能, 但我還是給她C, 因為她至少保持了民主制度, 這很不容易. 印度的外交政策只能拿D.

作者:唐好色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唐好色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3.399642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