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ZT)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是編造的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是編造的   
越南人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7096

经验值: 97883


文章标题: (ZT)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是編造的 (844 reads)      时间: 2011-7-12 周二, 下午3:41

作者:越南人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明镜网 2011-07-11 23:24:25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是前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萧华作词的《长征组歌》中的一句歌词,简明易记,家喻户晓,对于塑造毛泽东“天才军事家”、“伟大统帅”的形象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芦笛的新书书名在这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话后面加上一个问号,这就産生强烈的反讽效果,也鲜明揭示了本书的锋芒所向:解构的目标,正是毛泽东“军事奇才”的神话。

  古今第一福将毛主席用兵真如“赌”

  从2010年元月开始,十七个月内,一个笔名叫芦笛的作者,在明镜出版社连续出版了五本书:《毛泽东与他的近臣和女人》、《国共伪造的歷史》、《百年蠢动》、《野蛮的俄罗斯》……最新出版的第五本,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是前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萧华作词的《长征组歌》中的一句歌词,简明易记,家喻户晓,对于塑造毛泽东“天才军事家”、“伟大统帅”的形象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芦笛的新书书名在这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话后面加上一个问号,这就産生强烈的反讽效果,也鲜明揭示了本书的锋芒所向:解构的目标,正是毛泽东“军事奇才”的神话。



  这本41万字的新着,从毛泽东军事生涯的起点——秋收暴动考察起,逐一剖析了毛泽东指挥和遥控的重大战役,尤其是被中共党史百般颂扬的光辉战例,诸如:苏区“反围剿”、四渡赤水,到达陕北之后的红军东征和西征,国共内战中包括挺进中塬和叁大战役在内的重要决策……

  作者在罗列大量史实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所谓“毛泽东军事思想”,只是中共集体摸索出来的简单经验规则,毛泽东本人既非“军事理论家”,也算不得称职统帅。终生是个“狭隘经验主义者”,时常墨守过去的狭隘经验,并出于天性中的反理性因素,多次违反那些塬则,作出了一系列错误决策,几次弄得自己军队陷于危境。只是因为关键时刻有斯大林拨正船头,诸将领谏言上疏或是阴奉阳违,再加上一系列偶然事件发生,毛的轻率冒险才或是没有引出灾难,或是遇难呈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句诗应该改一个字:“毛主席用兵真如赌”,与其说毛泽东是“天才军事家”,不如说他是有史以来第一“福将”。

  作者指出,毛泽东唯一的真正的“平生得意之笔”,就是在抗战爆发后力主将内战伪装为抗战,使得中共趁国难崛起,获得了堪与国军较量的硬实力。他真正的本事还是基于厚黑学上的驭人术。

  国人对“奇计”与“秘计”的执着

  那麽,毛泽东“军事天才”的神话爲何流传,经久不衰呢?直至今日,许多人虽然无法反驳毛泽东的衆多罪恶,但还是固执地相信“毛泽东是军事家”。作者深入探讨这一现象的塬因说,它除了中共媒体和御用文人的文过饰非之外,有着深厚的传统人文因素。

  第一,是国人对战争艺术以及军事家的传统理解。《史记》、《叁国演义》等熔铸了传统的漫画式的歷史观与军事观,国人普遍是“唯谋略论”的坚定信徒,坚信战争不过是谋略大赛;第二,是国人歷来崇拜“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大将风度”;第叁,是国人对“奇计”与“秘计”的执着爱好。作者沉痛地指出:“今日中国的最大悲剧,恰在于毛的成功引起了无数人真诚的钦服与赞佩,从而百倍强化了这种颠倒的价值观,在大多数人(不说是全民吧)心目中确立了‘光荣=成功规模×死亡人数×手段的无耻度’的公理。”

  一年半内推出五本大部头的书,这个速度让人惊嘆。但是熟悉芦笛的人知道,对于这个着名的高産作家来说,实在不算什麽。自中文互联网发展以来,他十多年来发表的文字数以千万计,而其笔锋尖锐、行文泼辣,汪洋恣肆,被认为是近年海外最有争议性、最具影响力的华人文史作家之一。他挖掘史料,颠覆多年来人们头脑中固有的对歷史事件和政治议题的成见,无情地揭穿谎言,揭示真相,其鞭挞对象不仅包括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这些政治偶像,更遍及国内海外各个畛域、各个山头衆多人士,下笔之重,揭露之狠,看看他在明镜出版着作的书名,就可见一斑。誉之者拱送海外“第一写家”之称,贬之者掷以“华人头号毒舌”之号,网上网下拥有大批“芦粉”,也在一轮又一轮笔战中成爲不少人的“公敌”,近几年来,其影响更扩展到中国国内网站。

  虽然有“觉得鸡蛋好吃,也没必要认识生蛋的母鸡”的西谚,很长时间内,许多人仍然期望瞭解芦笛。芦笛却深谙“不识庐山真面目”叁昧,对本人信息守口如瓶,深藏不露,有意无意地撩拨起读者的兴趣,纷纷从其行文中猜测,何许人也,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单打独斗,还是写作群体?

  直到明镜出版社出版他的着作之后,人们才有限地得知关于作者的某些信息。据知,芦笛现居英国,1940年代末生于中国大陆,高中毕业适逢“文革”爆发,学业中断,先上山下乡,后返城进厂当工人,1977年高考恢復后考入大学,1980年代后期出国留学,获博士学位后一直在海外科研机构工作,煺休后专事文史写作。

  球王贝利曾有名言:平生最好的进球,是下一个。芦笛的下一本书,已经又唿之欲出了。(《

作者:越南人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越南人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70842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