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评wm转来的牛博上的一个白吃跟帖——“三峡蓄到172米重庆没鸟事”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评wm转来的牛博上的一个白吃跟帖——“三峡蓄到172米重庆没鸟事”   
若迷
[博客]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8/05/16
文章: 3610

经验值: 164705


文章标题: 评wm转来的牛博上的一个白吃跟帖——“三峡蓄到172米重庆没鸟事” (894 reads)      时间: 2010-8-06 周五, 下午4:05

作者:若迷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wm在楼下转帖了[芦笛此文 《为什么三峡水库必须进行反调节?》在牛博上的反馈。]。其中叫唤得最响亮的是一个叫oztiger的白吃。布朗运动看见了那贴也跟着犯傻,并以为发现了什么宝贝,可逮着机会再次大骂王维洛了,“我说王维洛是一sb"

oztiger说:【1.“他弄一个万分之七的坡度出来,说重庆水位要比三峡高上40多米才行,三峡上175米重庆就217米云云,结果三峡蓄到172米重庆没鸟事,要多厚的脸皮可以在被这样抡嘴巴之后还好意思出来见人? 】

1)说万分之七的坡度是王维洛弄出来的,根据在哪里?水力坡度为万分之零点七是三峡工程论证泥沙组弄出来的,让这oztiger白吃不但说错了人,而且弄大了十倍。

“如果三峡坝前水位是175米,由于存在一个有水力坡降的斜面。如果采用三峡论证泥沙组组长林秉南提出的三峡水库的平均水力坡降为万分之零点七的数字,届时重庆市的水位为海拔217米,重庆的朝天门码头被淹,重庆火车站被淹。”
http://policy.sinoth.com/Doc/article/2010/8/2/server/1000064100.htm

如果按照三峡大坝蓄水位为175米,和水力坡度为万分之零点七 0.7/10000,每100公里上升7米来计算,并将水位的上升模拟为线性的,那么距离三峡大坝600公里之外的重庆的水位就是175+7*6 = 217米。但问题是,三峡大坝什么时候才敢蓄水到175米?上面说的“三峡上175米重庆就217米云云,结果三峡蓄到172米重庆没鸟事”是在什么季节?官方公布的是,2008年11月初以172.3米的水位突然叫停。这再明白不过的说是11月的枯水季节蓄水到172.3米。它在洪水期尤其是洪峰期敢蓄水到175米?

2)如果洪水季节三峡大坝蓄水位在175米,那又会怎样?

以这个例子来简单估算一下。09年8月6日央视CCTV报道,该日三峡大坝坝址的三斗坪水位已达148.30米,而重庆水位超过183米。水位差是34.7米。

由以上老农都看得懂的数字来讲,关键不是什么平时的水位差是多少,而是洪水期高峰期的水位差是多少。加上三峡大坝的蓄水位也很重要,例如到了高峰期的09年8月6日大坝的蓄水位才148.30。如果当时蓄水位达到175米的话,那么加上水位差,如果可以用线性关系模拟的话,那重庆的水位就大致是175+34.7=209.7米。(当然,实际上并不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

照此粗略估计,要是09年8月6日大坝的蓄水位在175米的话,那就不是什么“三峡上175米重庆就217米云云,结果三峡蓄到172米重庆没鸟事”的问题了。要知道移民红线是177米,而209.7米比移民红线高出了209.7-177=32.7米。32.7米是个什么概念?那不成一片汪洋了么?要真这样,那重庆的鸟事可就大发了!

3)对重庆被淹就是不服的“教过猪走”的科学家唐好色在这里搜集了三天非洪峰期的水位差:

2010-7-30寸灘水位: 172.83m 、三峽水庫水位: 160.32m. 兩者之差是: 12.51m.

2010-7-31寸灘水位: 172.02m ;三峽水庫水位: 160.72m. 兩者之差是: 11.3m.

2010-8-1寸灘水位: 169.89m ;三峽水庫水位: 160.71m. 兩者之差是: 9.18m.

再来比较CCTV去年公布的洪峰期和前几天2010-8-2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曹广晶接受采访时公布的今年的洪峰期的几个数字:

2009-8-6 重庆水位:183米;三峡大坝水位:148.30米。两者之差是:34.7米。

2010-7-19重庆寸滩水位:185米;三峡坝水位:150米。两者之差是:35米。

由以上几个简单数据可知,即使在汛期每天的水位差也不是一定的,分别是: 12.51米 、11.3米、9.18米。而到了洪峰期,水位差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居然可以出现34.7米、35米。

就算是个傻子恐怕也能看出以上数字的明显不同,从而看出在洪峰期与其他时间里水位差的不一样的吧?那么,以以上五天为例,oztiger说“结果三峡蓄到172米重庆没鸟事”敢于对应哪一天?

【小洪水放过留余量,大洪水拦洪减轻下游负担.什么叫反调节,滞洪,销峰,错峰作用被你吃了?上下游同时洪水的情况下没了三峡下游会好受还是难受?给点智商吧?还在那阴谋论说官商就想发电,要发电就应该在汛期赶紧蓄满发电,不管上下游洪水滔天,干嘛要维持在低水位那么蠢?你给点逻辑吧? 】

胡扯什么“大洪水拦洪减轻下游负担”?这次大洪水拦了什么?

据官方消息,“新华社宜昌7月21日电(记者 刘紫凌、吴植、冯国栋)这次特大洪峰过境,三峡水库因拦蓄长江上游洪水,21日17时水位已涨至155.2米,较洪水到来之前7月18日的最低水位上涨了8.9米。在本次大洪水调度中,三峡已拦蓄洪水约50亿立方米,发挥了巨大的防洪削峰作用。 ”

“拦蓄洪水约50亿立方米”就叫oztiger说的“大洪水拦洪减轻下游负担”?扯淡,你知道50亿立方米相当于原设计的多少么?连四分之一都不到!

按照官方说法,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魏山忠:从限制水位145米到正常蓄水位175米,在此高差内的防洪总库容量是221.5亿立方米。221.5:50 是多少?不到四分之一。

所谓“销峰,错峰作用”有什么神秘的?

谁都知道,汛期是一个时间段,而洪峰期处在这个时间段里,为期更短。而一个水库是否具有抗洪能力,关键要看它在更短的洪峰期这个时间段里是否能够发挥作用,洪水是在短时间内爆发的,所以必须在短时间内来衡量抗洪能力。可是,这四分之一的蓄水量在洪峰期这个短时间内根本就起不了作用。为什么这么讲?道理很简单,这四分之一的蓄水量太容易被填满了,要填满它,根本就等不到洪峰期,在汛期的最开始阶段就填满了。

那么再往后怎么办?洪峰一次又一次到来,每一次的洪水又往哪里填?没地方填又不行,不填就必然造成整个水库的水位抬高,使得处在水库尾部的重庆被淹。于是,为保重庆,又不得不在每一次洪峰来临之前,必须把上一次的蓄水再腾空一部分。为此就必须加大泄洪量,使得下次洪峰到来的时候又有了一部分库容,让下一次的洪峰有一点缓冲。这也就是所谓的销峰错峰。

而在洪峰期,每两个洪峰之间的时间距离是不等的,下次洪峰的时间和大小是无法准确预报的,这还得听老天爷的。于是,泄洪量的大小和时间长短也就是难以准确控制的。而且这种放水泄洪还要反复出现,每来一次洪峰之前就不得不向下游大放一次水,大泄一次洪。而且,洪峰期间到底有多少个洪峰也是无法预测的,例如有一年就在汛期出现过八次洪峰。如此反反复复地蓄水又放水,本来就只是蓄了原设计的四分之一的拦蓄量,还要反复放掉。这对于整个的洪峰期,也就是最需要它发挥蓄水作用进行抗洪的这个短时间来讲,所谓拦蓄抗洪完全是等于零。这就能回答你的“干嘛要维持在低水位那么蠢?”,是因为三峡水库无能。

而之所以如此,就是当初设计三峡大坝的时候根本没有认识到王维洛说的有水力坡度存在,因而三峡水库不会是平湖,只会是斜胡,在汛期尤其在洪峰期更是斜得厉害。不但如此,三峡工程最得力的鼓吹手白痴水博直到2008年还专门写了篇大作,把文章标题写为《三峡出平湖,当惊世界瞩》。

蠢货什么都不懂,到现在还不睁开眼睛看现实,猛捶狠打都一百遍了,还是闷头胡喊乱叫。哎,蠢货实在太多。

作者:若迷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若迷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22027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