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为什么三峡水库必须进行反调节?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为什么三峡水库必须进行反调节?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5


文章标题: 为什么三峡水库必须进行反调节? (967 reads)      时间: 2010-8-04 周三, 下午4:24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为什么三峡水库必须进行反调节?


芦笛


接连写了几篇文章,都是idiot-proof的,纵是白痴,也该看懂了。但老芦人称“轱轳笛”,有个obsession——生怕对方不明白。这也是上网的职业病,蠢货实在太多,若不是轱辘话连轴说,重槌猛敲破鼓,只怕有的人永远无望弄明白。


一、何谓“正常水位”?


按官方介绍,175米是大坝的“正常水位”。照一般人的理解,所谓“正常值”,应该是个均值,也就是波动范围的平均值(mean)。既然175米是所谓“正常水位”,那一般人只会理解为水位在那个值上下波动,汛期高于175,枯水期低于175,不可能是“最高水位”。

然而有趣的是,175米既是最高水位(而且还是达不到的最高水位),又是“正常水位”。为了达到这个“正常水位”,专家们不惜连续两年在枯水季节蓄水,人为降低对下游的供水量,使得2007年12月初下泄流量只有以前流量的一半。因为中游船舶搁浅严重,航运部门与水库协商,水库才稍稍增加了点下泄流量,完全是杯水车薪。

为什么三峡水库要效法苏修卡脖子(或是效法白起断赵括的粮道,待考),在下游遇到大旱时拧紧水龙头,帮人家省水节电涅?莫非那是因为“君住江之头,妾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专家们已经说了:“对于三峡工程来说,175米试验性蓄水是一个必要的全面考验,只有水位达到175米时,很多问题才能得到验证,工程的综合效益才能全部发挥。 ”

这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你要知道大粪的滋味,就得变革大粪,亲口吃一吃。”其实也就是“先筑坝,后测量”的意思。不通过实践,人是不可能获得真知的。

因此,阿波罗工程绝对是虚构的,因为人类事前绝无可能知道月亮并没有大气层,完全暴露在宇宙射线下。要获得这些真知,就只能通过亲身实践,跑到月球上去,让自己的躯体因外界毫无气压而自爆,如同从深海中捞出来的鱼类一般。至于人类在地球上便能预知这一切,事先设计出完备的太空服,既保证内部有一个大气压,又能使宇航员在月面上的重量与地球上大致相当,而且还能屏蔽宇宙射线等等,都是美帝的无耻捏造。飞船重返大气层时舱外火焰熊熊、舱内安居若素的情景就更是捏造了──若不先烧毁几艘飞船,人类怎么可能知道飞船会因空气摩擦而急剧产热?即使先烧上几艘也没用──谁能活着回来报信,告诉大家温度是多少,绝热层应该怎么设计,等等?

这第二层意思,就是对“正常”的解释,亦即“工程的综合效益全部发挥出来”的意思。大陆人都知道,“效益”就是“钱”的同义语。能挣到钱就正常,挣不到就不正常,挣得越多越正常,此乃家喻户晓、众所周知、毋庸置疑、千真万确的永恒真理。

明白了这点,则立即可以明白那“正常水位”也就是“正常挣钱水位”。于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郑守仁等专家何以会对“恐怕三峡水库在大多数年份都蓄不满”如此忧心忡忡,大众便能立刻心头雪亮:腰包几年都装不满,谁不着急上火长热痱子?

那么,为什么水位会跟挣钱成正相关?这就需要点高中物理知识了。在文盲想像中,水力发电就是河流冲着水车转,如同风力发电是风吹着柳堡的风车转一样,其实不是这么回事。若只是河流冲着水车转,那也不用修大坝,直接把涡轮放到河里去得了。水力发电与风力发电的区别,在于它利用的不是流体的动能,而是位能。位能越大,则转化出来的电能越多。而这就是为何人类要筑大坝,目的就是抬高坝前与坝后的水位落差(水头)。因此,发电量其实跟河水的流速关系并不大。汛期河水流速很快,流量很大,但若水头小于枯水季节,则发的电还比枯水期还少。

一言以蔽之:大坝水位代表的就是水电商人们的腰包充盈度,水位越高,则发电量越大,奸商院士们的腰包也就越充盈。


二、为何奸商们要搞反调节?


长江年年发大水,放都来不及,为何郑院士等人会着急聚宝盆几年都装不满涅?这又不是猫饿死在谷仓里(假设那谷仓没有老鼠),而是老鼠饿死在谷仓里,岂非咄咄怪事?

这是因为奸商们搞的是反调节。我昨天的帖子里已经解释过正调节是怎么回事了。具体运用到三峡水库,那便是:

枯水季节(冬):流入小于流出──大坝水位下降,直至145米

平水季节(春):流入等于流出──大坝水位不变,保持145米

洪水季节(夏):流入大于流出──大坝水位上升,直至175米

平水季节(秋):流入等于流出──大坝水位不变,保持175米

若是采用这种调节方式,则不但下游在枯水季节能够得到水库的救济,而且也为水库腾出了库容。待到夏天洪水来时,水库的初始水位正好处在145米的最低值。据国务院提供的数据,此时留下的防洪库容足以容纳千年一遇的洪水,应该是非常安全的。若是遇上万年一遇的洪水也没关系,若上游降雨量实在太大,短期内便有超过175米的危险,大开闸门放水就是了。即使是按现行反调节,145米也是汛前水位。反过来,如果遇上的只是百年一遇的洪水,水位只能涨到166.7米(请参考国务院提供的数据),那也同样没关系,在后继的平水季节到来后继续减小流出量,将水位提高到挣钱正常位就行了。在平水季节蓄水,总比在枯水季节蓄水人道慈祥得多,是不是?

按此方案,则利与义都能两全,一年有半年水位保持在正常挣钱位上,自己既发电挣钱,又缓解了下游的洪灾。虽然有半年电站收入未能处在最佳值,但下游并非外国,消解了旱灾获得的经济报酬足以抵偿发电量损失。从我党一贯提倡的“全国一盘棋”的角度来说,整体经济效益只高不低。

然而三峡水库现行调节却是反着来:

枯水季节(冬):流入大于流出──大坝水位上升,直至171-172米

平水季节(春):流入等于流出──大坝水位不变,保持171-172米

洪水季节(夏):汛前流入小于流出,大坝水位降至145米;汛期流入等于流出,保持145米

平水季节(秋):流入等于流出──大坝水位不变,保持145米

与正调节相比,一年只有半年处在“次佳挣钱水位”上,还因为在枯水期拧紧水龙头、汛期卸掉水龙头,给非外国的下游造成额外经济损失。无论是从本位主义的观点,还是从全国一盘棋的观点来看,它都远远没有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

那么,为何聪明的院士专家们会喜欢倒行逆施?这就是王维洛说的那个问题:水力坡度!!!内行的专家们不听外行言,认定那是平湖(秋月),坚持要去变革大粪。待到建起大坝来后才发现,高峡出的果然不是平湖而是斜湖,而且流量越大,斜的越厉害。若是真在汛期蓄洪,把大坝水位提高到正常挣钱位,则倾斜的湖水立刻就要漫出上游堤坝,淹没重庆那个直辖市。该市的一把手是政治局委员。院士们就算带上了院士帽,那也挡不住薄熙来抡下来的狼牙棒。甭说在汛期蓄水,就连在9月中旬开始蓄水,院士专家们还两股战战,屎尿一裤裆!

唉,中国的事,真是难说,不说则已,说则断肠。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30533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