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转帖] 中医科研论文套路和批判(二)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帖] 中医科研论文套路和批判(二)   
若迷
[博客]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8/05/16
文章: 3610

经验值: 164705


文章标题: [转帖] 中医科研论文套路和批判(二) (446 reads)      时间: 2010-7-06 周二, 下午7:03

作者:若迷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中医科研论文套路和批判(二)

  作者:朱泽伟
  广州中医药大学

  ╳╳治法治疗型

  常用的题目:从痰/肝/瘀血论治╳╳病╳╳例
  活血化瘀法治疗╳╳病╳╳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病

  批评

  这一类中医科研论文牵涉甚广,故另起一篇来写。中医经常说“你们不懂中
医,没有资格批评。”批评者不以为然,认为是托辞。其实批评者中真正懂中医
的确实不多,攻击也往往不在靶点上。

  病人方面因为受了骗,就跟着对中医咬牙切齿,但他们始终是外行;中医学
生方面看到残酷的现状,觉今是而昨非,至于昨天为什么错也是懵懵懂懂;医学
专业出生的批评者,一开始就立足在现代科学的位置去批评中医,可为什么中医
听不进去?难道我们要懂阴阳八卦,才能批评风水算命?是的,思想上的顽疾也
需要找出病因。要懂中医不容易,一旦绕进去如坠五里云中,要把傻瓜的逻辑写
清楚更不容易,所以这部分有点难读,请读者先降低自己的智商。(哈哈)

  中医认为,西医是对的,而自己也是对的。西医理论和中医理论是两套“平
行”的系统,是东西方看待生命现象的不同角度。西医对中医的攻击,是在用
“西方绘画理论来评判国画”,也就是说,西医理论在中医这里不适用,你们讲
的是原子分子,我们讲的是气血阴阳,河水不犯井水。所以双方觉得有“代沟”,
都认为“鸡同鸭讲”是自然的。

  病因是什么呢?生命现象不是绘画、书法、诗歌、园艺、音乐,它不是艺术,
而是客观的现象。既为客观现象,就需要遵守一套共同的科学体系。这一点很容
易理解,但是中医会问,凭什么就西医那套是客观的,而我们不是?

  中医古书上的谬误数不胜数(如果其中有对的话),什么《本草纲目》《医
宗金鉴》,现代中医基本没读过,知道的少,其中的谬误他们也不信,也认为是
历史局限性,所以批评者对这方面的攻击是隔靴搔痒,也有“取巧”的嫌疑。他
们信的是教科书,所以要回答上述中医的问题,说服工作的靶点是教科书所搭建
的“空中楼阁”,即所谓中医理论。整个中医理论其实零零散散混乱不堪,唯一
能把各部分联系起来的就是“辨证论治”,“辨证论治”一旦废掉,整个中医理
论就轰然崩塌了。

  什么是“辨证论治”?这是现在“学院派”式的,“教科书”式的中医看病
方法。它的看病公式是“望闻问切收集资料→辨别‘证型’(辨证)→确定治法
(论治)→按治法开药”。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吃了很多煎炸食物,口舌生疮,
长痤疮→证型是“热证”→治法是“清热”→用药是黄连黄芩等,这是很多中国
人从小听过的。可见“证型”一旦确定,后面两步都是水到渠成的,所以中医整
天把“辨证论治”的咒语挂在嘴边。

  绝大部分中医就一直在这条糊涂公式中打转,问题出在哪里?答案是“证型”
(又称“证候”)是伪概念,是皇帝的新衣。为什么口舌生疮,长痤疮就说是
“热证”,“上火”?为什么“清热”就要黄芩黄连呢?难道就因为妈妈这么说
过?这只是一种“约定俗成”,没有为什么,先人为地把一些症状体征和特定
“证型”(如“热证”)联系起来,又人为地把一些草药归入某种功能类别(如
“清热”)。换句话说,“证型”是主观臆断,不是客观的。

  再以糖尿病为例子,要不是西医告诉中医这叫糖尿病,中医是不知道的。中
医知道的只是一系列症状体征,如“三多一少”,上肢麻痹,视物模糊等;接着
辨别“证型”,不同中医会有不同的“约定俗成”,后文会解释,这里列举一种
典型的分析,体重下降为“气虚证”,食量大为“胃阴虚证”,尿量多、视物模
糊是“肾阳虚”;再接着立治则为“益气养阴,温肾壮阳”;最后按治则开药,
益气用黄芪人参等,养阴用玉竹龟甲等,温肾壮阳用苁蓉附子等,凑够十几二十
味中药,最后别忘了加一味甘草“和百味”(哈哈)。这就是中医奉为圭臬的
“辨证论治”!

  普通人去看中医,折腾一番后问中医这是什么病,他给的答案就是“证型”,
不是病名。很多“证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如上火,肝火,胃热,肾虚,脾虚
等。怎么防中医骗子忽悠呢?秘诀是,当他用玄妙无比的概念向你狂轰滥炸时,
不要自作聪明说懂懂懂,一定要问WHAT和WHY。三个回合下来,他就前言不搭后
语,无法圆谎了。注意别惹他恼羞成怒哦(哈哈)。

  这里我想退一步说,即使“证型”真有其事,“辨证论治”也是成立不了的。
上文说过一种症状归为某种“证型”是一种“约定俗成”,问题是“约定俗成”
无法统一。世界上不同的语言就是“约定俗成”的,对一棵树该如何称呼,不同
地域的人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具体到中医“辨证”,比如腹泻,一般约定为“寒
证”,可是有些人不同意这种“约定”,跑出来说粪便臭的为“热证”,粪便无
味的为“寒证”,还没完,又有人跑出来说不对,即使粪便奇臭无比,也不能定
为“热证”,若脉象微弱,仍因定为“寒证”!类似的捕风捉影没完没了,你说
好笑不好笑? 这里涉及到一个“证型标准化”问题,与后面要谈的“实验型”
论文有关,先按下不表。有些机构时不时的颁布出“某证型诊断标准”的文件,
企图把各种“约定俗成”统一起来,这种秦始皇的做法,无论是“学院派”还是
“江湖派”都不买账。同样的,中药的功能归类也无法统一。

  总之,“证型”作为伪概念废掉后,“辨证论治”的咒语可以休矣,中医理
论也玩完。既然无“证”可辨,这类“╳╳治法治疗型”的论文皆废纸也。

  (待续)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11/zhongyi2760.txt

作者:若迷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若迷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35536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