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划拳行令之类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划拳行令之类   
贝苏尼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划拳行令之类 (712 reads)      时间: 2003-11-11 周二, 上午6:44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划拳行令之类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里袭人、晴雯、麝月、秋纹,还有几个二等大丫鬟给宝玉做生日。应付走了查夜的林之孝家的,将花梨木圆炕桌子搬来,按“递减率”凑份子买来的“山南海北,中原外国,或干或鲜,或水或陆,天下所有的酒肴果菜”,分装在四十个白粉定窑碟子里摆上,让两个老婆子在外面火盆上筛那绍兴酒。花团锦簇地坐定后,宝玉和袭人有如下对话:



“咱们也该行个令才好。”



“斯文些的才好,别大呼小叫,惹人听见。”



袭人说得有理。林之孝家的刚嘱咐过“别耍钱吃酒”,前脚走,后脚就关上门来吃酒,让她听见,到底是管,还是不管呢?“阴违”可以,好歹总得“阳奉”吧,捅破这层窗户纸,大家面子上不好看。这里的道理似乎与“伪善亦善”暗合。不过我不想证伪樊氏理论的“特殊性”,将它推广到那个既不民主也不自由的“语境”(Context)中去,而是想起了一些往事。



“风一吹要倒的纸人儿”似的女孩子们猜拳行令的分贝,自然无从查考,边远山村里老乡划拳,我是见到听到过的。一盏如豆的油灯下,强壮和瘦小的汉子们涨红了脸,声嘶力竭地吼道,“六六六那个六呀!”“哥儿俩那个好呀!”“全来那个到呀!”“杠子!”“虫!”“老虎!”“鸡!”……那声浪一波推一波,推推搡搡地挤出门窗,化成一股股尖锐的光束,冲破夜幕,投射到对面的山梁上,再折回来,余音袅袅,迎面撞上新一波声浪,星星点点散落地面。



这就是韩素音回到四川老家时很不习惯的中国式“热闹”或“闹热”吧?难道她不能从喧天的锣鼓声中,杯觥交错的叮当声中,在欢声笑语中,听出一份人生的无奈与悲凉么?



所谓“中国式”,毕竟是假洋鬼子以偏概全。离那山村八里之遥的镇上(当时叫“公社”),饭馆里就贴着“此处禁止划拳”的醒目纸条。不识字的农民刚把脚蹬在板凳上,拉开架势要划拳,服务员就来劝阻。



诸如此类的纸条总是贴在边缘地带。当年公共汽车里的服务公约包括“不夹不摔,不得打骂乘客”的条款,无非说明文明程度已经下降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



据说,号称“自由平等”的国家其实是壁垒森严的等级社会,人都规规矩矩呆在各自的圈子里,不越雷池半步。到底是不是这样,一两句话说不清楚。不过我想,从常情判断,公共场所总是分门别类的吧,有专门制造高分贝的迪斯科舞厅,也有供人谈话的温馨餐室。餐室里的音乐,不论是放CD还是现场演奏,音量以不影响谈话为度。



如果人真能像庄稼似的戳在纵横的阡陌中,自然平安无事。可惜人毕竟是“动”物,古代的牛、马、驴、象、骆驼……都是腿功能的延伸,所以又叫“代步”。现代的汽车、轮船、飞机固然体现了科技的发展,也造成反差巨大的“文化”之间的冲撞。不排除这样的情况。一群旅游者冲进上面说的温馨餐室,划拳行令,气重霄汉。服务员来劝阻,他们却说,“你们这里又没贴着‘禁止划拳’的纸条,凡是不禁止的,就是我的自由,不容侵犯”,却如何是好?



也没有什么,其他客人纷纷提前付款,离去而已。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630344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