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是人权宣言还是嫡庶争宠宣言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是人权宣言还是嫡庶争宠宣言
马悲鸣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5898
经验值: 57789
标题:
是人权宣言还是嫡庶争宠宣言
(553 reads)
时间:
2010-3-06 周六, 上午11:32
作者:
马悲鸣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是人权宣言还是嫡庶争宠宣言
马悲鸣
什么叫“嫡庶争宠”。中国古代实行多妻制。这是令很多现代中国男人羡慕的。一个男人的第一个老婆必定是父母包办的。父母要求的是门当户对。儿女之间是否有爱情,他们一概不管。大老婆过门都是明媒正娶。花轿从娘家抬出,到婆家进门,中间新娘子两脚绝不能沾地。
正因为这明媒正娶,大老婆在家中的地位不容挑战。等到老爷到了如狼似虎的年岁,大太太也已经徐娘半老,花容尽褪。反正本来也是父母包办,没什么感情。继承了家业的老爷就到外边去寻花问柳。偶有中意的,便赎出来娶回家。这样娶回来的小老婆不是脚不沾地的明媒正娶。
大老婆生的儿子叫嫡出,长子就是嫡长子。小老婆生的儿子叫庶出。按规矩老爷的家应该由嫡长子来继承。尽管有时候大老婆生儿子比小老婆还晚。但只要有嫡子,任何庶子都没有继承权,必须出去自己挣自己的家业。老爷的财产不能分散,只能由嫡长子继承。
如果这些庶子看着不公平,想要平等权力,他们会发一份争权宣言,声称庶出的也是老爷的儿子,也应该能继承老爷的财产。
要是嫡子在,而且足够强悍,可以按封建宗法的规矩,拒绝庶子的要求。要是嫡子在足够强悍的同时还有些平等观念和亲情,可以分一些老爷的家业让庶子继承。但若是嫡子软弱,而庶子强悍,则有可能庶子强行继承了老爷的家业而懦弱的嫡子反而继承不了。但这不合封建宗法。嫡子可以到县衙门去告状。一般县太爷要是秉公办事,会将财产判归嫡子。
现在我手里有本宋永毅编辑的《文化大革命和它的异端思潮》。其中遇罗克的《出身论》被宋永毅捧为“黑暗时代的人权宣言”。
我以前只是听说有个遇罗克,写过一篇《出身论》名满天下,但从来没看过,便也掏腰包买来一本。一读之下,大失所望。既不能比法国的《人权宣言》,也不能比美国的《人权宣言》,更不能比联合国的《人权宣言》。说句不好听的话,象是一篇嫡庶争宠的宣言。
和遇罗克此文并列的谭力夫讲话好比是嫡庶争宠的嫡方宣言:“我妈是老爷明媒正娶,脚不沾地花轿抬进来的长房大老婆。我是我妈生的长房嫡长子,所以应该由我来继承老爷的家业”(按封建宗法的规矩,确实如此)“你们这些后娘养的,谁知道是哪里来的野种,当然没资格继承老爷的家业了。”──谭力夫讲话附和宗法。
那边庶子听着不高兴了,回答说:“我们虽然是庶出,但我们也是老爷血胤,也是爱戴老爷的,所以我们也应该继承老爷的家业。更何况因为我们是庶出,平时比嫡子更乖觉,如果继承了老爷家业,更能守得住,所以我们更应该继承老爷家业。”庶子宣言虽然要求平等,但不合宗法。
遇罗克的《出身论》可以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论证出身非红五类的孩子也是“要革命的”,也是“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也是“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的”,──就如前述嫡庶争宠里的庶方宣言。为了争宠,遇罗克极力数落嫡子们好吃懒做,吃喝嫖赌,外加抽大烟,都是宠坏了的败家子,所以更应该让庶子继承老爷家业。
《出身论》的后半部分主要控诉红八月的暴行,里面记录的大致是事实,大概和土改控诉地主差不多意思。在由土改地区征兵的解放军里进行激化阶级矛盾的控诉能激励起士气,投入到生死拼杀的战场上去。遇罗克的《出身论》也是同一个目的。该文开篇处《中学文革报》「编者按」的第一句就是“目前,北京市的中学运动普遍呈现出一派奄奄待毙的气象,造反派虽然十分努力,群众却总是发动不起来,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依然猖獗如故。”
解放军里进行的“两忆三查”运动和土改控诉,据郑义讲,最后导致一百万到两百万地主被杀害。地主一般可分为老地主和恶霸地主。恶霸地主多是暴发户,剥削手段过于苛刻,有的真有罪行。但恶霸地主毕竟是少数,否则中国进入土地租赁制以来凡两千年。要是所有地主都是恶霸地主,还用等到共产党来打倒他们吗?
在这估计一百万到两百万被杀地主中,如果有十分之一是恶霸地主的话,恶霸地主的总数大概能有十到二十万。
遇罗克在《出身论》里控诉的红八月导致一千七百七十二人被打死,而由《出身论》号召起来的造反派抗暴运动形成新的更强大的暴力,最终导致一百七十余万人死于非命,和土改控诉所起的作用差不多。其中仅走资派就死了有十六万之众。
红八月时黑五类还能逃跑。造反派命令走资派第二天来报到挨批斗。走资派就不敢不来。造反派不但在杀人数量上千倍于红八月,在致人死命的残酷程度上也远过红八月。
我相信《出身论》里的控诉都是真的,但谁能说当年土改的控诉全部都是假的?土改的控诉成千上万,对红八月的控诉虽不能说仅《出身论》一份,但毕竟极其有限。就算这死于红八月的一千七百余人每人一份吧,总数也远不能和土改控诉的数量相比拟。
尽管《出身论》控诉的数量相比于土改的控诉数量小得多,然而两者的致死人数却相差无几。我不能说遇罗克在《出身论》里的控诉直接导致了造反派对走资派的大规模人权迫害。但难道可以说土改那些饱受苦难的控诉者直接导致了对整个地主阶级“村村见血”的大屠杀吗?──两者有什么不同?
控诉可以,但不能以激发起更大规模的报复导致更大规模的不公平为目的。而且控诉应该在法庭里进行。若是一定要诉诸社会,则后一步如何防止由控诉导致的仇恨报复,查遍遇罗克的文字,不曾有过任何想法。《出身论》的控诉与土改控诉的目的差不多。
《出身论》的全部内容大致就是这些。其一是嫡庶争宠的庶方权利宣言。其二是控诉嫡子的恶行。把这两部分内容的因果关系联系起来,其结论就是:应该把嫡子的继承权剥夺了,让庶子继承。──“老子英雄儿浑蛋,老子反动儿好汉”。这就是《出身论》之所以能成为造反派纲领性文件的根本原因。并直到今天,这个被共产党大张旗鼓平反了的反「四人帮」烈士还能被已经堕落成为造反派翻案的海外民运树立成人权斗士的楷模。
我不但赞成剥夺嫡子继承权,也反对庶子的继承权。大家都到社会上去挣自己的家业。──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
遇罗克的文章里所说的只是那个时代特有的阿Q对假洋鬼子不许他革命的愤恨,所以才发动造反。他所争的是革命权、造反权、批斗走资派权;难道这些迫害人权的权力也能划归人权范畴不成?
后来的造反派就是以《出身论》为纲,和红五类争夺迫害人权的权力,才致死了十六万走资派外加一百七十万国民。而“革命”、“造反”、“批斗”这些字眼早就应该从正常社会里清除出去。
中国人的宗法观念根深蒂固。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论述不过是用大话包装起来的封建宗法,──老爷的家业如何继承。遇罗克在《出身论》里所论证的也不出这个套路。与西方人权宣言相比,不管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两者都存在着东西方文化上的根本差别。宋永毅冠给《出身论》的都是溢美之词。其人的脑子还停留在文革时期没有随他的身躯一起漂洋过海呢。
现在人们都只从他人的介绍文章中看到这个被溢美了的遇罗克。大概没什么人真去一个字一个字地品味《出身论》原文和他那十万字据说很有水平的笔记。我是真捏着鼻子一字一字读了《出身论》,也就是篇时代之作,经不住时候的。
《出身论》声称:“各种小报,无不罗列他们(联动)的丑事。唯有知音,也远在大洋彼岸,实在爱莫能助。”遇罗克这里所谓“大洋彼岸”指的是在当时中国臭名昭著的美帝国主义,硬给联动贴上美帝国主义“爱没能助”的标签。
现在我们就在被遇罗克轻薄的大洋彼岸坐享着人权。连遇罗克的崇拜者们也都跑过来了。不知遇罗克地下有知做何感想。
【附录】~~~~~~~~~~~~~~~~~~~~
《出身论》节选
即使是家庭影响,也是社会影响的一部分。一个人家庭影响的好坏,不能机械地以老子如何而定。英雄的老子,反动的妈妈,影响未必是好的。父母都是英雄,子女却流于放任,有时更糟糕。父母思想好,教育方法如果简单生硬,效果也会适得其反。同样,老子不好,家庭影响未必一定不好,列宁就是例证。总之,一个人的家庭影响是好是坏,是不能机械地以出身判定的,出身只是家庭影响的参考。
总的来说,我们的社会影响是好的。这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制度是无比优越的;我们的党是一贯突出政治的,是最重视年轻一代成长的;我们绝大多数人民是热爱新社会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阶级斗争的复杂性和尖锐性,不能忽视我们还处在小资产阶级汪洋大海之中。我们的文化教育制度正待彻底改革。有时社会影响又不全是好的。无论是什么出身的青年,如果接受社会上的坏影响,一般总要服从这种坏影响,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是只要引导得法,他很快就会抛掉旧东西,回到正确的立场上来。所以,故意让青年背上历史包袱,故意让青年背上家庭包袱,同属于一种错误路线,二者都是残酷的。由于社会影响是无比强大的,但又不见得全是好的,所以不管是什么出身的青年放弃思想改造,都是错误的。对于改造思想来说,出身好的青年比出身不好的青年并没有任何优越性。
家庭影响也罢,社会影响也罢,这都是外因。过多地强调影响,就是不承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论的表现。人是能够选择自己的前进方向的。这是因为真理总是更强大,更有号召力。你真的相信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无比正确的吗?你真的相信毛泽东思想是战无不胜的思想武器吗?你真的承认内因起决定作用吗?那么,你就不应该认为老子的影响比甚么都强大。否则,只能表明你的思想混乱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了。
二.重在表现问题
如果你没有理由驳倒社会影响大于家庭影响,也驳不倒现在社会的好影响是主流,也不得不赞同出身和家庭影响没有必然的联系。那么,我们可以一起来研究“ 重在表现”的几个问题。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初期,很多人都说“重在表现”是修正主义观点。后来听说这是毛主席提出来的,才慌忙改口。可见他们对这项政策根本不理解。让他们来解释这项政策,就必然会任意歪曲。限于篇幅,这里只检查三种提法,看是否符合毛泽东思想。
① 出身和成分完全不同
貌似公允的同志常对出身不好的青年这样讲:“一我们有成分论,二不唯成分论,三重在政治表现……”这是不看对象。
江青同志解释过这句话。她说:这是对背叛本阶级的个别份子讲的。江青同志的解释是甚么意思呢?举例说,恩格斯本人是资本家,但他背叛了本阶级,成了共产主义的第一代公民,成了工人阶级杰出的领袖。巴黎公社中也有一些本人是资产阶级份子的委员,但他们是工人阶级公社的代表。我国革命时期也有这样的例证。我们能不能因为他们成分不好而抹煞他们的历史功绩呢?不能!我们要重在政治表现。这就叫“不唯成分论。”我们认为相反的情况也使用于这个公式。对成分是矿工,但背叛了无产阶级,背叛了革命的份子,也要重在表现,也没有一点可以轻恕他的罪恶的理由。小而言之,李鼎铭是地主份子,但他向边区政府提出了“精兵简政”的建议,毛主席赞扬说:“不管甚么人……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就是不以人害言,亦即不唯成分论的具体表现。
作者:
马悲鸣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610378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