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太谢谢你了。我今明两天要加班,本来担心要在这个问题上给你耗上许多功夫。你这么一说,我倒真不必了。 |
 |
小小衲 [个人文集] 现已禁止

加入时间: 2007/08/18 文章: 6016
经验值: 188261
|
|
|
作者:小小衲 在 众议院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盖要给你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您的下流辩论术,不仅让我大吃一惊,而且大失所望。我对您向来是尊敬的,和您辩论我总是非常认真,就和在科研领域与人辩论一样。但是您无理的指责(您原话的总结是:“当真是流而下,无聊 ”),令我对与您辩论的兴趣消失得一干二净。这样也好,不用浪费时间了。
顺便说一句,我和您辩论,如师爷所说,言语中有戏虐。但是这只是对您(因为比较熟了),我在网上和人辩论无数,每一次我都是觉得对方值得一辨,才肯去花时间的,在和不熟的朋友辩论时,我从来都不会戏虐,也不会用粗口。盖我认为谩骂没有意思,在道理上把人讲通了,才有意思。
但是,我现在很想骂人。我想说,芦笛先生,做人不可太下流。您以前同人辩论,是不是都是这个路数?您的打架贴,我几乎不看,所以不很清楚,但是从您这段话,我可以管窥一二:
“你最先指责我想当然,我再三请你指出医学何处与艺术相似,你都置之不理,说是没时间,接着又指责我是臆测,全部理由不过是说名医与庸医有区别,似乎这就足以证明医学是艺术”
我没有说这是理由,我只是说出我的观点,而我告诉你多次我会给你理由的,请你等着,什么叫“我只知道说这些?我说你”臆测“的理由,我已经给出两遍了,就是你把疾病想得太简单了。自己去看我的原帖,另外我也说了,那些理由,我会详细补充的。
您又说:“我当然只能告诉你要下如此严重的结论,你起码得知道自己在谈什么,你连艺术与科学的根本区别都不知道,还谈什么别的? 你于是就撒名片,告诉我你是伟大的医学家,于是辩论便彻底偏离原来的主题,转为研究对方的学术知识。
这中间少了个重要环节吧?你的这话怎么不提了:”真佩服你的胆量哦,谈自己丝毫不懂的事口气还那么斩钉截铁,佩服。“类似的话,您先说了几次。我要问的是: 难道只允许你攻击我丝毫不懂,不允许我指出那不是事实?我一旦指出,就是撒名片?这是什么辩论术?
您问:”你说这种名堂是否太下流了些? ” 我回答:这种名堂真是太下流了!
下流的让我绝无和您对话的兴趣了。能把事实七拐八拐的说成这样,还能听上去非常有道理,我这个功夫是比不上的。也许我们的差异太大,同一个事实,居然有如此不同的判断。(这也侧面说明了,临床医学的个人发挥余地。盖我前面说了,即使一样的诊断事实,不同的医生也会有不同的诠释。只有赤脚医生才会照本宣科,按图索骥,这个东西,要给您讲明白了,花的工夫就大了)
至于您说的这个:”我跟你说吧,别把那什么狗屁医学统计扯进来,那是用于临床研究“刷论文”而不是用于临床诊断的“。
我只想说两句。1)我的原意是批驳医学统计的,您没有看懂。盖医学统计乃是标准化一刀切的源头,而这正是我要批的。2)您懂医学统计吗?询证医学听说过吗?只懂头盖骨上有几个洞,皮肤有几层,你就敢说这些话,到底是谁的胆子大?
您说:”只有你这种对临床一无所知,以绝对外行之身混入医学界,靠野狐禅“刷”毫无用处的论文(当然有用处,那就是混职称,但对临床实践毫无具体帮助)的人才会莫名其妙地把这种严格的规范性的破案活动当成艺术。 “
这就是说,你可以用这种语言攻击我,不许我亮名片,引权威?
我觉得您是说一套做一套,嘴上说要树立网上辩论的典范云云,但是您的辩论方式,我觉得有时会让我想起大字报来(大字报也有讲道理的,但是讲道理的同时却也可以咄咄逼人,语语制死,这就是您的辩论方式。以前好像有网友说过,您与人辩论不仅有常规武器,而且玻璃碴子,砖头块都夹杂着)。不仅是同我,而且包括与陈皮,基甸,广东农民。 基本上是逆我者亡。一旦冲着你的逆鳞,你的大字报程序就启动了,不骂人就不能说话。(7/6分道理,3/4分骂人)
在辩论上您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文字流利,语言通顺,打字也快,但是这并不表明您的道理就说得通。您的辩论对手有时候就是输在这些方面。
我不想输在这些方面,也不想多费时间。所以,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咱们就此别过。我小衲不会再来此了。
众位朋友,您们也不必挽留,也不必浪费时间写帖。我是不会再来这里看贴了。你们写了,我也看不见(这是戒网要诀,如果一看贴,就忍不住要回。要真戒,就干脆看都不看。)。
就这个机会,多说两句我很早就想说的话。
我这两句话几个月前就想说了,一直没说:
在芦区这么长时间,我学到了两点。
1。任何问题都需要从多方面考虑考虑。这是我和网友辩论时学得到的经验。很多时候,我以为我想的已经很全面了,看法理由很充分了,但是别人偏偏能从一个我想不到的方面进行论述,令我拍案叫绝,又哑口无言。这种情况很多。所以,”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这可真不是一句空话。我是在实践中学到了这一点。这点在其他地方可能学不到,这是芦区的特色。
2。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是老克最早给我说句话的。去年说的,他说我自我感觉太良好,多来芦区,多碰碰壁,就不会自我感觉那么良好了。我当时很不服气,但是慢慢地,我意识到了这一点。高手真的是很多,甚至在我自己比较内行的领域,也有很多在不同方面比我强的人。来芦区令人谦虚,这是我想说的第二点。
我这两句话几个月前就想说了,一直没说。
所以,我要非常感谢芦区的众网友,包括芦笛先生。
芦区是海外寂寞生活的亮点。国人言语乏味,和美国人又没有太多要说的。芦区是一个聊天的好地方。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觉得我该move on了。 所以这次是真走了。
芦笛先生保重,众网友玩好。他日网上重逢,再当把酒言欢。
作者:小小衲 在 众议院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小小衲于2009-10-02 周五, 上午9:59修改,总共修改了2次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