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从任我行说起—为林才子上最后一帖 |
 |
晨帆
加入时间: 2009/09/12 文章: 105
经验值: 3919
|
|
|
作者:晨帆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从任我行说起—为林才子上最后一帖
晨帆
金庸的政治武打小说《笑傲江湖》里有一个大魔头叫任我行,他从西湖底脱困后遭到了名门正派十大顶尖高手的围攻,生死搏斗在即,他居然从容不迫地介绍起自己佩服和不佩服的三个半武林人物。他佩服的人物当然非同小可,乃武林中数一数二的高人,包括魔教教主东方不败,少林寺方丈方证,绝顶高手风清杨。有人谦虚地自报山门以为在他不佩服的人之列,岂料被傲慢地否认了。据他说,那人再苦练三十年或许有希望让他不佩服一下。可见让人不佩服也是有门槛的,一般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实上,那荣获不佩服头衔的幸运儿确非等闲之辈,乃五岳剑派的第一高手左冷禅。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三岔口网友的意思。这几天讨论林思云,网友们虽然持否定的态度居多,但客观上把他当成了一根葱,抬举到了不被佩服的网上写手的荣誉榜上,而他名不副实,老芦和大家自寻烦恼,做了亏本买卖。
三岔口网友说的自然有道理,不过以往的网上历史证明,在老芦和不少网友的不佩服的荣誉榜上有意无意地写着马悲鸣,林思云的名字,而有些朋友决无望获此殊荣,比如隔壁那位爱憎分明,对党充满朴素感情,每天举着大头针,见了民运分子就要放血的同志。这不是偶然的,马林现象有一定意义,不管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
在我看来,讨论林思云的观点,本来应该对事不对人,是否客观上做了他的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林氏思维方式,除了特别雷人的奇谈怪论之外,有一定代表性,与深入人们骨髓的某种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之进行剖析,思辩,若能使有悟性的同胞,幡然醒悟,则善莫大焉。
911发生的时候,炮制《我们的正义和他们的正义》的思云同志决不孤独,网上网下,超水平分泌肾上腺素的同胞大有人在。有人乐不可支,情不自禁地宣布与本拉登拜把子;有人扬言砸锅卖铁资助本拉登;有人埋怨拉登只杀了三千头美国猪;有人干脆卷起袖子要紧跟拉登干革命。拜现代互联网之赐,在双子星大楼浓烟滚滚,无辜平民包括中国同胞在炼狱里挣扎的同时,人们见识了大洋彼岸正在出产什么类型的愤青。
老芦回沙叶子的阶级论帖子,虽然短小,但十分精辟。时至今日,不是我小看国人,其中的道理,真正理解的,恐怕不在多数。古人云朝聞道,夕死可矣,自我感觉良好的沙先生,如果真的理解了那个帖子,应该感谢老芦才对,怎么会气宇轩昂地杀回来奋勇充当心理医生。
林才子的故事,与其说是个人的不幸,不如说是时代的悲剧。我是他的同龄人,我们蹒跚学步时,两耳听到的是隆隆的文革战鼓声,睁眼看到的是铺天盖地的大字报。一张白纸,一旦画上了“又新又美”的图画,想抹去重来,无异于浴火重生,谈何容易。萦绕林桑观点的,在在是那个时代的荧荧鬼火。我们的正义和他们的正义,不是阶级斗争的翻版是什么?对神风敢死队的神往,难道不是当年的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和螺丝钉情结在作祟?至于观点先行,不作考证,浅尝辄止,撒丫子就跑,不正是当年写大字报的童子功么?
我们这代人极度缺乏人文修养,能写作的人是凤毛麟角。林桑本来很可以让同龄人佩服一下,可他勤勤恳恳造垃圾,认认真真说胡话,不能不令人失望。
作者:晨帆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晨帆于2009-11-20 周五, 下午10:55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