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来想从甲骨文、钟鼎文、金文、篆、隶、楷的文字衍变过程来解释,但是手边并没有相关的资料;凭自己肚子里的货色一时三刻绝对没有本领把这个问题叙述清楚。记得张爱玲女士曾说过在国人自己看着,方块文字本身在视觉上有色彩;她大概是向往“遥远与久远的东西”( the far away and long ago),连“幽州”这样的字眼看了都森森然有神秘感,因为是古代地名,仿佛更远,近北极圈,太阳……。我心想何不试试看洋人对于方块汉字的反应,于是稍微想了一下,就在餐巾纸的左右角上分别写了“哭”和“笑”两个字请老纳先生猜,哪个字是哭,哪个字是笑?几个年轻的博士生一下子围上来,拿过餐巾纸去兴致勃勃地研究起来。不一会,他们就嘻嘻哈哈地过来,指着右面的那个“笑”字问我是不是笑字?居然还真被他们猜对了!我原来以为他们会从左面的那个“哭”字着手:《说文解字》所谓“痛声哭,有泪溅也”,一对大眼睛中垂下一滴珠泪,比较容易引起对“哭泣”的联想。于是,我就问他们这个“笑”字是怎么猜出来的?内中一个机灵的大男孩不无得意地说:“这个‘笑’字很容易猜,不就象叶莲娜在同你说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