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另一个角度看“尊严”(2)---“尊严”和“面子” |
 |
河边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
|
|
作者: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在下以为,人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勇敢、礼貌、尊敬、忠诚等不是抽象的概念,都得通过行为来表达,因此本质上是对行为的描述。一个学生是否尊敬老师要通过这个学生的行为来判断,老师不能没有具体的关于学生的行为的证据说学生不尊敬老师。但是尊严却不是关于行为的描述,而是对于心理感觉(主观感受)的描述。例如老师的尊严是以老师的主观感觉为判断的,无论学生的行为如何,老师的主观期望才是自己的尊严的标尊。国人在使用“尊严”一词时,常常将其与行为描述相混淆,造成很多混乱。其实 “尊严”就是人们常说的“面子”的官话,“面子”是“尊严”的俗称,都是等级社会里等级标志的心理投射。生活于等级社会里的人,不论是富可敌国还是一贫如洗,都不可没有自己的等级,也不可不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等级。不如此,就难免犯“犯上欺下”或“目中无人”的大过。生长于如中国这样的传统等级社会,每个人自小就被教育着如何知道自己和别人的等级。
那年我儿子在美国上完了四年级,因为我回国工作,就把他带回国上学,希望他借此补一补汉语。由于语言落后孩子便插班上三年级。一天儿子问我,“爸爸,为什么班上有的小朋友跟别人不一样?”我不明白他的问题,问他“什么不一样?”儿子跟我解释说,他的班上总有那一位小朋友早上站在全班同学前面点名,然后把迟到的同学的名字写在黑板上。我听后告诉孩子那位小朋友是在帮助老师。儿子又问,老师难道不会点名,需要小朋友帮助?我说那是因为老师想给这个小朋友一个机会,学习做点事情。儿子又问,那么为什么一定是这位小朋友,不是所有的小朋友轮流?我想了一阵,最后告诉孩子我不知道。其实是因为我知道:在我想到的答案里面,无论是说那位小朋友是个班干部,还是说老师喜欢那位小朋友,都不会让儿子满意的。后来,我去访问孩子的班主任时,班主任告诉我,孩子的表现很好,同学都喜欢他,唯一的缺点是上课时不愿意像其他孩子那样身体坐直,把手放在背后,而总是东倒西歪的,希望我能纠正他。我于是和孩子谈了,告诉他要学习那种标准坐法,否则既不尊敬老师,也容易分散注意力。孩子很不解,说他尊敬老师,感到那样坐法才累人,容易分散注意力。后来,后来,后来又有很多让孩子困惑的事情,其中最让我震惊的是有一天我的妹妹惊奇地告诉我,儿子听了她在例行的每周给他讲的古代故事后问道,伯夷为什么宁愿饿死,他死了他的孩子不是没有爸爸了吗?我终于不等自己的工作结束就又把孩子送回美国上学了。
我儿子的经历是我们自小都经历过的,习以为常的。我的儿子的不适应,当然是因为在美国先受了四年洗脑的缘故。如老芦所说,“传统社会实行的是一种按社会地位(合法伤害权拥有度)、道德(含有关的知识,所谓“良知”)、年龄、性别的综合指标来分配尊严的制度”,即个人尊严取决于个人的社会等级,同时又把个人的道德与尊严联系到一起。其结果使得个人的言和行严重分裂,充满了荒谬和虚假。由于等级的维持是权力的维持的基础,对于一切有关等级的标志的认同与否也就当然被理解为对于权力的认同与否,所以才会有把洋人是否愿意给皇帝磕头看成了关系国家存亡的大事。士大夫宁愿饿死也不接受施舍的背后含义,不过就是一种“接受施舍就是放弃自己的等级,失去等级和死亡无异”的逻辑,其立足的价值判断就是对于自己所处的社会等级所应有的行为的信念,不管这个信念是被解释为气节、忠忱,还是勇敢、尊严。
中国传统的等级制之森严顽固,还使得国民都在追求更高社会等级的同时,总在不断地为自己划出“更低等级”的人群来满足“尊严”这一心理需求。所以中国总是充满了受歧视的歧视更弱势的这样的问题,不仅造成不同社会地位人群间的冲突,还造成地区间、民族间的冲突,这些问题当社会处于封闭状态下的绝对贫困时被其他问题掩盖了,一当发生极大的贫富分化时就会愈演愈烈。
等级制度不用说还造成惊人的腐败,人人想当官。以我过去一年多的实地观察,中国很多工业部门尽管成长快,但是大多依靠扩张,而不是提高效率。中间原因固然多,但是政策设计者无法遏制大家为了在等级制度中向上爬而胡来乱搞,极度浪费资源关系极大。办了那么多的大学,结果是极其缺乏熟练技工和工程师,愿意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学校随着大学的不断增多而越来越少。以手表来说,中国的产表数量世界第一,但中国表的出口均价每块1美元,而瑞士产的每块均价340美元。
进入现代转型期后,中国人的“尊严”观与选进国家的人权观念相去更远,把这种等级制度的下的“面子”心理感受改称为“尊严”而当作人权观来进行国际对话,不知能取得什么效果。但是,“尊严”的满足总是能让人兴奋的,不管给你“尊严”的人说的真话还是假话。有一天国内这家和我们合作的老总请我一块出去吃饭,席间碰上一个美国人K先生,是这家公司的老客户了,来定货的。老总故意把我们安排在一起,很高兴让我看看他的“实力”:他的产品是有国际销路的。我和K先生聊了起来,过了一会K先生说,中国货质量越来越好,将来美国的制造业都要转到中国来了。我已经感到K是一个典型的商人,说的未必是他的实话,于是接话道,这样看来你到这里来每次都要付给他们更多的钱了?K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它。几回下来我问K道,就他看来,这家公司什么时候可能有自己的品牌卖给他?K看了看我,沉吟了一会反问我,“你看哪?”我答说,我不知道。但我冒昧地猜测你可能觉得那一天还不知道在哪里;你完全知道这家公司卖给你的除了材料就是肌肉,大脑不在这里。不过你每次来都夸奖他们干得好,美国的制造业都会转过来的。。。。K看着我,听着,没有说话。
老总和他的属下以及K的中国翻译正在大声地说笑,碰杯,两位小姐忙着给人们添酒,只有我和K默默地各自吃着。说实话,我有点后悔自己前面说的那番话。
作者: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