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曾经纯真——读《大梦谁先觉》(一)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曾经纯真——读《大梦谁先觉》(一)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文章标题: 曾经纯真——读《大梦谁先觉》(一) (1512 reads)      时间: 2009-6-26 周五, 下午2:40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曾经纯真(一)

——读《大梦谁先觉》


芦笛


今年六四期间,香港推出了一批书籍,其中有丁楚写的《大梦谁先觉——〈中国之春〉与我的民主历程》。作者丁楚,原名房志远,现名房西苑,1982年北大国际政治系毕业,后自费赴美到长岛大学联合国学院攻读国际工商管理硕士,其间参加了民联,任总干事与总部委员。后来变成臭名昭著的“共特”。现在似乎又回到北大执教,还在网上留下了大批讲学的视频,专门教人如何融资,如何发财。

此书写得不错,无论是思想性还是可读性都堪称上乘,最难得的是作者尽可能以中性客观的立场,平心静气地叙说往事,从而为该书挣来了一种历史经典著作的地位。

这儿的“历史”当然不是“大历史”,而是只有美国博士生才会研究的海外“民运”小历史。西人注重分析法,博士生的课题,在习惯于“整体思维”的“大手笔”的国人看来琐屑得不堪一提,无论什么烂题目都可以拿来挣博士学位,例如研究“解放”前我党在“解放区”发行的货币就是一例。由此看来,日后美国博士生若有研究中国海外民运的,则此书乃是他们的必读教材。

该书的价值并不限于为历史留下证词,从文学角度来看也饶有兴味,作者文笔流畅,观察和表达能力都很出色,寥寥数笔即能勾画出一个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形象:热情单纯、爱憎分明的纯感性动物蕾蕾,獐头鼠目、贼眉溜眼、翻云覆雨、毫无原则、以捣乱为实现人生价值之唯一方式的呼延民(真名胡安宁),还有那个私交豪爽大方、公财锱铢必较、公事公办、铁面无私的林心声……作者的本意并不在描绘这些人物,不过是忆旧而已,然而他信手勾画出来的这些形象,却能在读者掩卷之后油然浮上心来,久久不去。

例如作者的夫人(据胡安宁说后来和作者离婚了,嫁了一个姓吴的人)蕾蕾给人留下的印象就难以忘怀,那完全是个极度可爱,“女人气”十足的姑娘,这段描写就相当传神写照:

“蕾蕾脑袋里完全没有政治神经,常常在《中国之春》办公室里一边起劲地干着‘反革命勾当’,一边嘴里大声地赞扬共产党,大骂海外民运分子素质太差。但是大家公认,她是一个很好的工作人员,尤其在做那些细小的琐事上,井井有条,一丝不苟。薛伟称她是最好的办公室秘书。有一次他说,如果他有一个办公室,一定请蕾蕾来管。胡平对蕾蕾工作的积极态度给予高度评价,有一次他半开玩笑地表扬她:‘我看我们办公室里,蕾蕾是最积极的反革命,丁楚是反革命家属。’

有一次我问她:‘你一到纽约,就掉进了贼窝,害不害怕?’

她理直气壮地说:“怕什么?我帮我先生啊。’”

这就是典型的女人,驱使她们废寝忘食地投入某种政治活动的,不是某种抽象的理念,而是爱情。“我帮我先生啊”就是不计一切世俗损益得失、不顾一切风险危险的足够理由。女人多勇士,男人多懦夫,我看就是这区别造成的,说到底是理性动物与感情动物的区别。

又如那个纯洁的林心声。此公是香港富商之子,在圣荷西有幢豪宅。然而为了民主信念,竟然开车花了一个礼拜横穿美国,风尘仆仆地赶到纽约的《中春》总部,为总部管财务。那时正值《中春》财务危机,“捐款”断了来源,他是准备来作义工的,头两个月都不给自己开工资,直到他确认捐款来源稳定之后,才开始给自己发工资。他生活节俭,但对组织和同志极端慷慨,和同志外出吃饭从来不许对方付账,但对公家的财务管理则极度抠门,铁面无私,不怕得罪人,“谁要花钱多了他就像拆了他的祖坟一样心疼,大骂‘败家子’”,胡安宁的大陆人劣习终生不改,经常滥用公家复印机,把机器用坏了,让他一顿好骂,此后见了他便如同老鼠见猫。有次丁楚要驾车外出,请他去换机油,他连跑四家加油站,寻找最便宜的价格,却一家比一家贵,最后所有的加油站都下班了,他晚上八点多才回来,油仍没能换成。次日一早丁楚只好开着车出去,半道汽缸烧坏了两个。就为了林心声当初想贪两美元的机油价差,让总部多花了一千多美元。

然而哪怕是天下最纯洁的同志,一旦搅进了政治,便迅速变成了仇恨熏心的魔鬼,心声与蕾蕾自不例外。这其实再自然不过:正因为一门心思都扑在事业的兴旺上,有着太多太多的感情投入,当谁要试图毁掉那家业时,自然也就会激起他们的深仇大恨,什么烂事都能干出来。

据丁楚介绍,民联不可逆地走上下坡路,乃是倒王运动。王炳章因为被同志怀疑手脚不干净搞小金库,遭到了弹劾。民联是他一手创办的,受此奇耻大辱,岂能善罢甘休?于是他便使出釜底抽薪的狠毒的绝后计,提走了《中国之春》所有的存款八万多美元,关闭了账户,撤掉总部的电话,不但抢走了已有的钱,还使得要捐款的人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捐,一劳永逸地断了未来的财路。民联和《中春》刹那间便陷入深重的经济危机里,而那位纯洁善良的林心声也给赶出了总部办公室,心理大受刺激,几近变态:

“林心声被赶出总部办公室之后,一直睡在编辑部的地毯上,条件非常艰苦。编辑部人来人往很多人,又脏又乱,不像总部办公室那样宁静干净,给林心声带来诸多不方便。编辑部没有炉灶,不能做饭,他整天吃生冷食品。这一切使林心声的心理越来越偏激,对王炳章和他的支持者充满仇恨。林心声从本质上是个非常善良的人。但是即使是头羊,在丛林里混久了也会变成狼。晚上,我们经常可以听见他在洗澡间里大声呼叫:打倒王炳章。他称王炳章是妖人,有九个头,非要斩九次才能杀死。一天他把一把木剑挂在办公室的门上,一本正经地告诉我们,这把剑可以镇邪,专镇王炳章。他在讲这话的时候,蕾蕾躲在我背后偷笑,说林心声走火入魔。不过她非常同情林心声,常从家里带热汤慰劳他,一直到现在她都一口咬定,林心声是民运圈子里唯一的好人。”

于是他和蕾蕾便着手报复。当时王炳章的活动基地,是他夫人的“国际工商服务公司”,电传(FAX)24小时都开着。林心声住在编辑部,半夜就发动“电传游击战”,往那儿发乱七八糟的东西。有次传了一大堆黑纸过去,把人家所有的电传纸和碳粉都用光了,石磊(也就是隔壁的“晴天霹雳”吧)找上门来问罪,污言秽语乱骂丁楚夫人,致使丁楚与石磊大打出手。

即使是在这些乌烟瘴气的烂事中,读者在啼笑皆非之余,仍能看出心声和蕾蕾的可爱处。总部办公室被王炳章抢走后,民联总部退守《中春》编辑部。丁楚和林心声将盟员的档案匆匆运入编辑部的经理室,林心声便以性命捍卫之,为此与郑为民发生冲突,被郑打倒在地,被胡安宁拉开了。林心声趁机报警,警察来带走了郑为民。丁楚于此写道:

“我和蕾蕾在警察带走郑为民后赶到编辑部。蕾蕾拿着照相机把林心声脖子上的伤痕及打架后办公室的狼籍都照下来了。蕾蕾在文革的时候还小,没经历过武斗场面。看见这一幕,激动得像个猴子,在屋子里跳来跳去。”

这儿着笔无几,但蕾蕾的可爱的孩子气跃然纸上。

作者对经典小人胡安宁的描写也不能不令人拍案叫绝:

“呼延民曾经是上海著名的‘胡守军反革命集团案’的成员,并因此案而入狱,在当时的民联中是少有的几位当过政治犯的民运骨干。他身材瘦小,尖嘴削腮,戴着一副深度的近视眼镜,眼睛里时常闪着诡密的目光,再加上他那一口江浙口音的国语,活脱像个‘绍兴师爷’。呼延民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出自己的高明,常常有意扮演一个军师的角色,所以我们也都戏称他为‘师爷’。

讨论形势,是呼延民最热衷的事情。他最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必须认清大的形势,才能决定我们的任务。呼延民主要介绍了年初那场学生运动的背景,介绍了一些大陆的情况。呼延民是个很有表现力的人,他在讲话时的丰富表情和手势,常常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以致我常常在欣赏他表情的同时忽略了他讲话的内容。讲上海话的人往往都缺乏幽默感,但是呼延民的表情比他的语言更有幽默感。我相信,他的这种表现力,对他后来当选为民联总部常委起了很大的作用。”

这儿对胡安宁容貌的描写极为传神,胡安宁确实德如其貌,肚子里的坏水就写在眉目间,犹如党电影《王孝和》里的工贼,个子矮小,贼眉鼠眼,平生爱好就是去“军机处”、“上书房”为“摄政王”和“童贯”当摇鹅毛扇的国师爷,然而all that he has managed to accomplish is to play the role of 黄文炳黄蜂刺(参考文献:《水浒传》)。

最难得的还是丁楚对胡安宁的劣等素质的洞察:

“呼延民浑身透着上海人的小聪明,而且到处玄耀(炫耀)他施展的小谋略,甚至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的足智多谋。他在‘三大’的表现确实非常活跃,有个代表形容他是‘上窜下跳’,我觉得一点也不过分。不过我最不喜欢他的是他的反复无常。呼延民对任何事情都喜欢发表议论。但是我发现他的观点常常变来变去,模棱两可,几乎没有什么原则。所以,他的行为也总是令人吃不准,谁都很难想象他下一步会搞出什么名堂。”

其实胡安宁还是有他始终不变的原则的,那就是“以炫耀自己的能量来引起他人重视”(to show off what he can do to make others take him for a force to be reckoned with)。显示自己的存在,引起他人重视,这就是他的人生目标,就是他的存在价值,为此他不惜投入全部精力和时间乃至仅有的一点金钱。这种人其实活得很卑微,很不自由,很辛酸,很郁闷,很吃力,很痛苦。之所以如此,其实是他的外表造成的。如果他仪表堂堂,有一种天生的charisma ,那也就绝不会发展出这种变态心理来。这种变态心理其实并不罕见,古代的太监多作怪就是这原因。

胡的这种心理病态,使得他必然要在人多的地方起哄,否则无法吸引最大数量的眼球,这就是丁楚百思不解的为何他忽而拥胡(平),忽而倒胡;先发起倒王风潮,上窜下跳,甚至声言与王炳章一道去中国领事馆投案,后又在误以为“中国民主党”占了上风时反戈一击,辞去民联常委职务,坐上对方的“紧急代表大会”的主席台:

“看着台上春风得意的呼延民,我回想起不久前他一手挑起这场‘罢王风波’时的那种疯狂劲,简直无法相信眼前的他就是三个月前的呼延民。这场大祸是他一手闯下的,把胡平和我推进了如此难堪的境地,可是现在他竟然一转身变成了我们和王炳章之间的和平使者,这世界变化得也太快得令人眼花缭乱了。我很难相信,一个人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这么窄小的空间内,那样灵活地转过身来。我并非对呼延民选择什么立场持有异议,正如我对会场内的代表们选择的立场无可非议一样,我承认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的立场的权利。我具备足够的理解人的能力,我甚至可以理解王炳章的所作所为,但是我永远理解不了呼延民,他做的任何事情都不能用逻辑来解释。”

其实,呼延民为的就是那刹那间的“春风得意”,发起罢免王炳章是让大家看到他的毁灭力,坐上王炳章派的主席台充当“和平使者”也是为了显示自己在两派之间羹调阴阳、折冲樽俎的政治家能量。他这种三姓家奴吕布—李成栋—冯玉祥作派,不是为了谋取什么具体的好处,而是为了实现他的人生原则:“搅局就是一切,目的是没有的,非此不足以体现自己的存在价值。”

好在后来丁楚似乎也悟出了这一点,说:

“不过,这一切我今天都能理解了。我当时心情是‘饱汉不知饿汉饥’。我自己处于一个大有作为的位置上,所以有好多‘正经事’做,也有正面的机会去施展我的才干及表现我的能力。所以,尽管我也有对王炳章的不满,也受各种不尽人意的事情的困扰,但是我绝不想为这些鸡毛蒜皮事情开会干扰我的大方向。可是很多人并没有我这样的机会,他们没有‘正经事’可做,所以只有通过这样的会议才能够表现自己的重要性,才有机会显示自己的能力。我不需要踩人就可以提高自己,但是很多人没有这样的机会,他们要表现自己,非踩人不可。后来,民运组织多起来了,这种内斗的会议越来越多,大家也司空见惯了。我是从后来的这些经历中悟出的这些道理,我不知道王炳章悟出了这个理没有,明白了这个道理也许对人就会宽容很多。无事生非,这是任何一个组织都必须认真对待的陷阱。”

这就是支配胡安宁那倒戈将军的行为心理。但不知道丁楚是否意识到,就连呼延民那种经典小人,天生的trouble-maker,也有个堕落过程。在《中春》因财务危机风雨飘摇之际,他也曾提出当义工。与林樵清为P大的“钥匙事件”闹翻,为的还是争分夺秒多为《中春》打上一个小时的工。从整体看,《中春》和民联的兴衰描出了一条鲜明的堕落轨迹,而这几乎是所有海外民运组织走过的共同道路。

窃以为,丁楚回忆录的价值,不在于披露了民联内斗的丑闻与领取国民党经费的秘密,而在于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省的问题:这堕落是怎么发生的?是否必然?是否可以避免?能否归结于小人如胡安宁者播乱其间,或是领袖的道德素质败坏?人类真能以民主事业为职业么?海外“民运”从盛到衰,是否就是因为这其实并无可能?

丁楚只是叙说往事,并未回答、甚至没有直接提出这些问题,这或许就是他为该书取了个俗不可耐的题目的原因。其实要我看,即使不用《曾经纯真》的题目,也可以用诸如《玷污了的理想》、《堕落之路》等更俗的题目。它们的好处是能让读者不至于堕入“暴丑闻”、“民运抄底”、“共党三箭齐发,彻底毁灭民运,是压断海外民运脊梁的最后一根稻草”(此乃胡安宁因该书对他“大不敬”而作的报复性评论,按“大不敬罪”乃是专用罪名,只限于皇上,胡安宁未免轻狂得漫了边)等庸俗理解,而能鲜明地提出上述问题。不回答这些问题,海外民运就无法脱出那永恒的普适的堕落轨道,而民联以及《中春》的兴亡的唯一意义,也就只能是作为美国历史系研究生混学位的简易课题。

【未完待续】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芦笛于2009-6-26 周五, 下午3:13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3.716354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