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是不是因为东北人太懒, 所以现在搞得改也不是不改也不是? |
 |
黄河浪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中国东北不断爆发抗议事件,国企改革艰难
VOA陈苏报道 中共新领导层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若干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保证,其中包括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近年来,大型国营企业集中的东北地区不断爆发下岗工人抗议事件,凸显了国企改革的艰难。
*体制造成改革落后沿海地区*
东北是中国工业基地,集中了大批大型国有企业。但在二十多年改革开放过程中,东北已被东南沿海地区远远抛在后面。美国托列多大学经济学教授张欣说,东北比较特殊,跟其他地区不大一样。东南沿海基本上沿着一条东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模式发展的,但是,东北的体制问题却是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缩影。他说:“东北的问题往往就象过去东欧和苏联存在的那样差不多的问题。他们有那么多计划经济留下来的包袱,很多人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已经习惯了铁饭碗,另外还有社会福利,不习惯自己去创业等大包袱。这些问题在东南沿海地区是没有的。”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经济系徐滇庆教授说,从他本人对东北的考察看,那里的规章制度陈旧,干部思想观念保守,改革步子不快,胆子不大。虽然也有改造得不错的国企,但整个东北地区与沿海地区的差距令人痛心。东北国企工人失业率高,但他们仍然缺乏中国农民在经济转型中激发出巨大活力。
托列多大学张欣教授说,与沿海地区相比较,东北起飞相当艰难,就象一辆巨大的车子要从一个很深的死胡同中转弯,再走出来,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政府措施治表不知本*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徐滇庆教授说,中国多年来一直希望解决东北国企问题,前总理朱熔基曾经提出三年国企脱困的口号,他采取的办法是给老工业基地输血。他说:“在朱熔基任期的最后一年大规模贷款,一年之内从平常年景的贷款额增加了六千亿,猛增到了九千亿。许多贷款都投入了国有企业。那么拼命给它们钱短期之内是有好转,但是国企的问题决不是你给它输血能够解决的。它有本身的体制问题。”
徐滇庆说,政府不能够左右哪个地区率先发展,那是由市场决定的。投资人可以在沿海地区获得投资百分之百的回报,为什么要到东北地区去仅仅获得百分之六十的回报呢?他说:“如果我们从市场经济的观点来看,中国哪里先发展,哪里后发展和政府的号召基本上没有关系,因为开放从地理位置,从文化,从信息交流都是沿海地区更占有优势,所以大量的外资自然投资在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就先发展了,并不是政府上来说我先发展沿海地区。这是市场运行的规律。后来政府讲我们要开放大西部。有一位西部的省委书记说,西部大开放变成了西部大开会。”
*政府发挥导向作用*
张欣教授同意这一观点,因为资本是追逐利润的。但是他认为国家照样可以起导向作用,在税收、地皮等各个方面给予投资东北的公司以优惠,引导私人企业和外国的资金流向东北。他认为东北地区在存在大量包袱的同时,也存在熟练工人和相当的技术力量。
*通过私人企业消化国企*
美国威尔森国际学者中心研究员、纽约市立大学夏明教授说,东北要走的道路是政府从直接掌管经济中退出,通过私人企业振兴经济,让外资企业和私人企业消化和兼并国企,甩掉国企包袱。他说:“混合经济就是使得私有制经济和外资经济跟国家控制的经济实体基本上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同等的政治地位。在这种情况下私营经济会得到更大的空间,跟国营经济相互竞争,私营企业可以兼并国营企业,那么国营企业就能够和私营企业形成混合经济。它就想通过私人企业振兴中国经济,而且私人企业确实是中国经济成长最快的一块。”
夏明教授认为,有迹象显示中国政府把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视为下一步的复兴地区,推动东北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板块。而东北地区是否能够赶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末班车,还有待于观察。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