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文怀沙“真经”批判-----兼传东海三十三字真经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文怀沙“真经”批判-----兼传东海三十三字真经   
东海一枭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4280

经验值: 24050


文章标题: 文怀沙“真经”批判-----兼传东海三十三字真经 (122 reads)      时间: 2009-2-24 周二, 下午4:36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文怀沙“真经”批判-----兼传东海三十三字真经

文怀沙在曰:“堪留赠后贤及我不认识之子孙,已公开刊布者有:“正清和”三十三字真经及《四部文明》二百卷(约近一亿四千万言)。”

所谓“正清和三十三字真经”,正文三字——“正、清、和”,注解三十字:“孔子尚正气,老子尚清气,释迦尚和气。东方大道其在贯通并弘扬斯三气也。”

“文言”及其“真经”饱受批评。东海看来,“三十三字真经”虽然不很“真”,即真理度不高,但也不假,不象人们嘲批的那么不堪。

说“真经”不假,是孔老释三学确实分别蕴含着正清和三气,说它不很“真”,是因为正清和三气不足以概括孔老释三学及儒道释三家也。例如,孔学当然正气十足,文天祥的《正气歌》就充分传达了这种气,但孔学的核心是仁,这个仁是形上形下,彻内彻外的。仁,在天为道、在人在性、在内为圣、在外为王,可不是正气这个概念能够包容的。相反,仁,正气在其中矣,不仅此也,清和二气,也可以为仁所融摄。

同样,老学佛学也不是清和二气可以涵盖的。

更重要的是,气,在中华文化中“级别”虽高,仍是属于现象层面的“东西”。中华文化道器不二而又有别,道是本体,器是现象。儒家仁性(东海良知)、佛家真如、道家太极(无极)才是道体。

帛书《老子》曰:“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一也。”天得一以清,“清气”之上还有更重要、更基本的“一”,这个“一”,才是道。

关于佛教,文怀沙解释说:“释迦的佛教讲究万事以和为贵”,这也没错,在一定程度上,儒佛道都讲究和为贵的,但就此得出“释迦尚和气”可就肤浅之至了。
“和为贵”,在儒家,不过是“礼之用”而已,而礼,又是以仁为本的。

文怀沙以“气”为本,足见其离道尚远,未能把握根本-----虽然不无所得。难怪一生轻浮漂荡浑浑茫茫,年逾百岁尚未闻道,岂不哀哉。借用文怀沙语,东海三十三字真经是这样的:

正文三字——仁、虚、空。注解三十字:“孔子尚仁义,老子尚虚静,释迦尚空寂。人类大道其在以儒为本而贯通弘扬斯三学也。”

这才是值得信受奉持的无上真经、无上妙道呀(注:仁义、虚静、空寂有别而相通,此处三词含蕴精微深广之极,不可作浮浅理解也)。
2009-2-24东海老人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东海一枭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696006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