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我看余杰与刘晓波 |
 |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gif)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
|
|
作者:芦笛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我看余杰与刘晓波
芦笛
若迷网友转贴了余杰《刘晓波的道路就是胡适的道路》一文,要我写点读后感。我知道,他是想让我评评刘晓波和余杰这两位他很看重的角儿,巴不得我说出他想听的话来。这可真是难事,盖我还真没看过这两位多少作品,只能硬着头皮写命题作文,谈点粗浅印象。
过去某大儒曾诽谤我,说我蓄意打击中国的民主人士,开出了一长串名人单子来。据说那些人都被我“辱骂”过,其中就有刘晓波、王怡和余杰。我当场指出,我只骂过余杰,从未骂过刘、王,请他拿出证据来,否则向我道歉。那大儒自然不会道歉,照例是用天下无双的厚脸皮顶过去,大概这是当代儒家的基本功吧,这也不在话下。
不过我对余杰确实没什么好印象。看过他的几篇东西,但觉空空如也,其中没一句话不是老生常谈,毫无自己的思索所得,甚至没有自己的话,遑论自己的风格。此所以我要说他是“空货仓”、“毫无内存的绣花枕头”。当然,他文笔尚称通顺,可也就是通顺而已,与方舟子的文字水平差不多。如今随便哪个文学青年都能做到这点。无论是从思想上来看,还是从文学水平来看,此人都不是什么“家”,连学者都算不上。奇怪的是评论界还把他称为“中国思想界的黑马”。不过这也不算过誉:中国原无思想界,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余杰真正让我看不上的,还是作秀意识太浓烈,出名欲望太强烈。如果我的模糊印象不错,他首先轰动文坛,靠的是《余秋雨,你为何不忏悔》,让我觉得很不舒服。
我也讨厌老余,觉得那家伙是个“山丹丹花开浓艳艳”的刘姥姥式村妪,整个拿浓妆艳抹当丽质,以矫揉造作为俊逸。我自己也写过《余秋雨,你为何不脸红》,但那批判的乃是他的没文化和学术道德的阙如,并非攻击人品。
余杰那烂文字可就完全是两回事了,那完全是我在文革中见惯的以“抛档案”为“论据”的道德批判大字报,透出姚文元的浓烈气息。最令我反感的还是那题目:忏悔本来是个人的事,只能责己,岂能用于“感情讹诈”?这与绑匪何异?
小青年竟会无师自通地掌握文革基本功,令我十分惊诧。不幸的是此人就是精通这套。后来又看到他诋毁冯友兰,走的还是那轻车熟路:指责前辈知识分子无骨,不敢起来反抗共党,反而助纣为虐。他不但拿川岛之死说事,甚至指责冯友兰自“解放”后毫无学术成就!这TMD完全是站着说话不腰痛。1949年以来,有哪个人文学科的学者有过任何成就?莫非所有的人都把灵魂卖给了魔鬼?
此后才听说余杰原来是钱理群的弟子,似乎都是研究鲁迅出身的。于是便豁然开朗:余杰之所以表现出与姚文元非常相似的风格,乃是因为他们的鼻祖是同一个人——鲁迅。但凡师从鲁迅的人,从余杰到方舟子到茉莉,不管他们的政治立场如何,都表现出触目的相似性:“嫉恶如仇”,偏激,擅长道德批判,“一个也不宽恕”的战士风貌,缺乏学术素养,以及强烈的表演意识,都像样板戏主角一样大义凛然,端着鸡翅膀,鼓着“嘎几肉”,让看客替他们累得慌。
因此,似乎可以说,这些人走的都是鲁迅的路,只是没有鲁迅的恶毒阴损的骂才罢了。余杰奢谈胡适的路,却不知道那条路根本不适合他的禀赋与素质。他之所以出名,靠的也不是学胡适而是学鲁迅,而且他运气好,恰好生在一个不良不娼的黄金时代。我早在旧作中说过了,他若生在毛时代,则尚未发声便给无情地掐掉了;若是生在西方,则以他那点水平,又岂能在满园繁花中露出头角来?恰好他赶在这当中,于是便如李敖一样,可以相对安全地骂独裁统治者,因此暴得大名。那名气乃是特殊时代造成的,其实是“政治增值”,当不得真,也绝无可能长存。别的不说,若小余给流放到西方来,则立即会如同已经有过的“政治作家”们一般迅速失色。
当然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幸运,“独立中文笔会”的许多“作家”都是此类货色。我不相信再过四十年,有谁还会记得这些“满天繁星”。
对刘晓波,我的印象倒是极好。这倒不是因为他在思想上有什么了不起的见解,或是在学术上有过什么开拓,而是因为他的做人。诚如余杰在那篇文章中介绍过的,刘晓波原来非常偏激,89年特地从美国赶回去闹事。但到了关键时刻,他总算及时醒悟,毅然以苍生为重,与部队接洽,让广场上的学生们在千钧一发之际撤出。此后他又陷在深沉的忏悔中,反省自己的人生道路,却未因此颓废乃至沉沦,仍然保持着敏锐的良知,时时为国家前途、百姓疾苦大声疾呼,对此我非常敬佩。
在我看来,刘晓波和余杰的区别,第一当然是深度不同,第二则是诚挚度完全不一样。刘没有什么作秀意识,其文章都是心声的真诚流露,这次签发《宪章》也不是哗众取宠。余杰则不然,看一眼《我们唯有勇气和谦卑》那恶心文字就够了。在我看来,他既没有勇气,更不谦卑,完全是利用《宪章》和刘晓波被捕一事来为自己炒作,在文中处处显示他比刘晓波高明,暗示如果《宪章》是他起草,则一定会深刻得多,盖他是比庸众高明得多的基督教圣徒,云云。这种烂文字,完全是煞风景。我要是《宪章》的作者,就绝不会拉这种人签名。
现在来看那文章。刘晓波的道路当然是胡适的道路,不过这只是从和平改良的角度而言。刘晓波并不是胡适那样的大学者,这还不仅是从学术建树上看,即使光讲对西方民主制度和自由主义的一般性理解,刘晓波也远远不及胡适,余杰就更不足论了。我不知道他们的努力究竟在何等程度上帮助了中国人的启蒙,而这在我看来乃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最重大的使命。
这当然是时代造成的。民国时代造就了一大批不依附于统治者、对社会持独立批判态度的知识分子。这个群体被中共彻底摧毁了。这全民的沉痛损失,至今尚未得到恢复。如今中国知识分子的数量可绝非当年可比,然而质量则糟到没法提。这是两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方面是即使是在改革开放后,社会的禁锢也远远超过民国最糟糕的年月;另一方面则是我党统治彻底败坏了公民素质。不知还要过多少年,民国的学术繁荣与思想繁荣才能在中国再现,再度产生当年那一大批大学者。
从这个角度来看,刘晓波也有“政治增重”问题,这既是时代造成的全民的不幸,更是他个人的不幸。
其实胡适的道路并不光是刘晓波一个人在走,比他更成功的大有人在。以区区愚见,秦晖、王力雄、朱学敏、沈志华、杨奎松、高王凌、吴思等人都走得远比他成功(我这里附上个《学术中华》的链接,http://www.xschina.org/index.php ,请诸位去看看如今国内学人的水平)。这些人虽然没有获得布什接见,不曾在国际政治舞台的聚光灯中亮相,但我深信,他们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的痕迹,绝不是余杰可以梦见的。
因此,知识分子要想在今日的条件下走胡适的道路,看来恐怕还得跟政治保持一定距离。我其实已在《中国文人那触目惊心的轻骨头──从“余王拒郭风波”想到的》劝告过余杰了:“年轻人有时间,还是踏踏实实地做点学问,少作空头文学家为好。”可惜就算他看到了我那文字,也绝对听不进去。毕竟,来得容易的虚名的诱惑,不是凡夫俗子可以抗拒的。
作者:芦笛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为余杰说几句 -- 陈皮 - (466 Byte) 2009-1-06 周二, 上午7:09 (706 reads)
- 陈大夫说得有道理。 -- 芦笛 - (0 Byte) 2009-1-06 周二, 上午7:26 (235 reads)
- 芦师毒眼,看得通透。 -- 汉城王 - (0 Byte) 2009-1-05 周一, 下午12:38 (196 reads)
- 钱理群的鲁迅研究水准也实在不敢恭维 -- 土土007 - (0 Byte) 2009-1-05 周一, 上午12:36 (231 reads)
- 老芦新年吉祥。我就看了余文开头的两句话, "...有良知的...,幸灾乐祸...,污蔑..."。 -- 路过 - (50 Byte) 2009-1-04 周日, 下午11:54 (348 reads)
- 多谢,同吉同吉! -- 芦笛 - (0 Byte) 2009-1-05 周一, 上午10:38 (204 reads)
- 老芦好文,believe me, 你也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一个沉重的脚印。 -- 克里斯琴 - (0 Byte) 2009-1-04 周日, 下午8:30 (222 reads)
- 芦老好文,尤其是“政治增值”一词尤为准确。感觉余杰并不是很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胡适道路“。 -- 沧浪之水 - (0 Byte) 2009-1-04 周日, 下午8:11 (218 reads)
- 老芦幸苦你了。谢谢。看了这个评论就清楚多了。 -- 若迷 - (0 Byte) 2009-1-04 周日, 下午4:50 (212 reads)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