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索尔仁尼琴和俄罗斯的悲剧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索尔仁尼琴和俄罗斯的悲剧   
徐水良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2
文章: 546

经验值: 3156


文章标题: 索尔仁尼琴和俄罗斯的悲剧 (645 reads)      时间: 2008-8-20 周三, 下午9:01

作者:徐水良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索尔仁尼琴和俄罗斯的悲剧

              徐水良

             2008-8-20


本文要触及和论述的,包含很大的很复杂的内容。但因病、身体太
差,只能简单谈谈。


       一、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索尔仁尼琴?


伟大的俄罗斯作家和异议人士索尔仁尼琴逝世后,人们写了不少文章
来悼念他。最近还有人写文章,论述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索尔仁尼琴
的问题。

纪念这个伟大的作家,以及大家谈论和研究的问题,有一定意义。但
我觉得,对于中国人,目前更需要的,倒是应该谈谈索尔仁尼琴和俄
罗斯的悲剧和教训。

其实,中国人,中国反对派,早已远远超越了索尔仁尼琴。中国曾经
发生的波澜壮阔的民主运动,人数规模超过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一百
倍;中国反对派所研究和提出的理论,不仅远远领先索尔仁尼琴,而
且领先于全世界。只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特别专制残忍,以及特殊的
历史原因,中国的八九民运改变了世界,却没有能够改变中国自己。

1979年和1980年,我写过几篇文章,论述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尤其是
其领导层的差别,包括中共领导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远低于苏联,
特别无知和野蛮等等。指出苏联有可能走改良道路,中国则可能性很
小,或基本不可能,中国将会走革命道路。这些文章和观点成为法庭
对我起诉判刑的一个重要理由。后来的事实表明,苏联仍然走了天鹅
绒革命的道路,但文章论述的中共和苏共的差别,包括这种差别导致
的结果——残酷的六四镇压和中共专制的继续延续,却为历史所证
明。

由于这种差别,苏联的巨大改变,往往首先来自共产党上层领导。苏
联没有产生中国这样规模宏大的群众运动。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
夫、到叶利钦,都是领导人首先搞改革。苏联的反对派异议人士,因
为没有这种波澜壮阔的群众作基础,就比较多地走向写作和书斋,最
后产生了索尔仁尼琴等一批伟大的作家。

而中国,从四五运动、七九民运,到八九民运,巨大的变革却首先由
波澜壮阔的群众运动来推动,中共领导层往往是被动应付。中国反对
派的精英人物,其注意力和精力,都放在群众运动上,没有走向书斋
搞写作。全社会和全世界,也都把注意力和焦点放在中国的群众运动
和这些从事政治和群众运动的知名人物身上。

中国的民间,也产生不少大大小小索尔仁尼琴,但没有人关心他们;
他们的文章,即使超过索尔仁尼琴的水平,也无法发表;发表了,也
没有人关心。

所以,到现在为止,比较孤陋寡闻的我们,甚至不知道当代中国究竟
有没有与索尔仁尼琴同样伟大的作家。

在我看来,这是中国民主事业的优点,是优点带来的缺点。

当人们哀叹中国没有产生索尔仁尼琴的时候,我不知道在总体上,我
们是该高兴,还是该悲哀。

以上,说的是作为作家文学家索尔仁尼琴。

而就异议人士的索尔仁尼琴说,索尔仁尼琴并不是彻底的民主主义
者。中国的反对派队伍中,后来超过他的,恐怕数量不少。

尤其是索尔仁尼琴的后期的表现,他的悲剧和教训,不仅不应该是中
国异议人士学习的榜样,而且恰恰应该是中国异议人士应该引以为戒
的榜样。


         二、一次革命和二次革命


共产党专制国家走向民主,有一次革命和二次革命的模式。

比较先进的欧洲国家,如东德、捷克、波兰、匈牙利等等,走的是一
次天鹅绒革命后,立即成为民主国家的模式。而且,匈牙利民主,虽
然也是苏联东欧天鹅绒革命的产物,但纯粹的匈牙利内部,却是大范
围天鹅绒革命之下的局部改良。

然而,在原苏联独联体国家,如乌克兰和中亚各国,以及蒙古,南斯
拉夫等等,还有俄罗斯本身,走的却是二次革命的道路。其中的二次
革命,即颜色革命,有的国家已经完成,有的国家还没有完成,尚待
完成。

俄罗斯本身,颜色革命则根本没有发生,甚至没有影子。我们将在下
一节《索尔仁尼琴和俄罗斯的悲剧》中进行简单论述。

我不知道未来中国,将会走的道路,是一次革命还是二次革命。这些
年来,尤其是笔者编发网刊《网路文摘》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争取
未来中国走一次革命的道路。笔者揭露中共对反对派队伍的渗透,不
仅是为了目前斗争,更重要的是为了争取走一次革命的道路,为防止
天鹅绒等庆典式革命后,政权再次落入中共专制人物及其线人的手
里,而必须再进行一次颜色革命。(这是政治方面笔者发刊《网路文
摘》的间接政治目的。直接政治目的是引领潮流走向人民起义。《网
路文摘》理论方面的目的一是走向世界先进理论的最前列,二是引领
中国国内理论和舆论潮流。)


        三、索尔仁尼琴和俄罗斯的悲剧


与苏联东欧的学者和留学生接触比较多的朋友很赞赏东欧国家的学者
和学生,这些国家的学者和学生,非常反对共产党和共产主义专制。
但对苏联的学者和学生,却常常不以为然。认为他们怀念共产党旧时
代,民主思想不彻底,民族主义(确切翻译应该是国家主义)思想、
以及与西方文明世界的对立情绪严重。

根据在俄罗斯的朋友告诉我的一些情况,比如对中国领土争论,包括
俄国人抗议半个黑瞎子岛归还中国等等的情况,我觉得,俄国人的民
族主义(国家主义)情绪之强烈,远超过中国和西方,让人震惊。

现在的俄罗斯,与中共一样,强调“俄罗斯式的民主”。俄国当局往
往与中共站在一起,与民主制度及文明世界对立。

这种错误政策,将把俄罗斯引向危险方向。也许,未来俄罗斯,将为
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而俄罗斯的知识分子,尤其是索尔仁尼琴这样的“俄罗斯良心”,不
仅不反对俄罗斯的国家主义、不反对俄罗斯的民主倒退和走向新的威
权主义,相反却大力支持、推波助澜。他们没有起到俄罗斯知识分子
应该起的历史作用,相反,却把俄罗斯推向新的危险。

索尔仁尼琴和许多俄罗斯人,由于他们的国家主义,由于他们民主人
权思想的不彻底,虽然强烈反对斯大林对他们的迫害,但却怀念斯大
林时代的大国辉煌,怀念斯大林时代的国土和疆域,而不是坚决反对
斯大林对弱小民族的欺压和迫害。

他们反对逝去的历史本身,却怀念逝去历史的影子。

这,就是索尔仁尼琴和俄罗斯的悲剧。

这,也就是走二次革命道路的俄罗斯,却没有产生二次革命,甚至没
有二次革命影子的原因所在。

也许,只有当这种错误在未来付出惨痛的代价以后,俄罗斯的索尔仁
尼琴们才会再次觉醒,二次革命才会再次来临。


        四、中国人,让我们创造自己的历史!


索尔仁尼琴和俄罗斯的教训,值得中国反对派严重警惕。

尤其是,索尔仁尼琴倒向新的反民主人权的威权主义(“新权威主
义”)和国家主义,是在共产党垮台以后。而中国的某些索尔仁尼琴
们,倒向共产党及其权威主义和国家主义,却在共产党的专制统治
下,就已经开始。尤其是今年以来,在西藏等一系列事件上,表现得
淋漓尽致。而且,他们的动机,与索尔仁尼琴根本不能比,他们主要
是为了共产党几个臭钱,这种情况,实在使人悲哀。

笔者写的《未来中国基本国策的一些要点》,及《未来中国一些重要
的社会原则》,包括提出与文明世界结盟,争取建立中美日共同体等
外交国策,很大程度上正是为了吸取这种教训。

中国人,既没有必要自高自大,跟左派大搞民族主义(国家主义);
也没有必要自我贬低,跟自由主义者大搞民族自卑主义和民族虚无主
义。共产党玩弄这两种主义,一会儿用国家主义来保护共产党,提倡
爱祖国就是爱共产党;一会儿用自由主义来为共产党推卸罪责,把共
产党的罪责推到全体中国人、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头上。他们在不同
时间不同场合交替运用两种手段,在官方场合一般用国家主义,有时
也用民族自卑主义(如强制全国老百姓看《河殇》);在地下势力场
合往往用民族自卑主义,有时也用国家主义。他们交替使用两种手
段,无非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维护和延长共产党的专制统治。

我们应该实事求是,一切根据事实作判断。既要积极学习一切国家的
先进东西,反对一切固步自封;也没有必要把外国人甚至外国人的缺
点和错误捧上天,把中国人自己踩下地;更不应该把共产党的罪责推
给全体中国人。我们应该怀着中国人的谦虚精神,同时保持中国人的
充分自信,来发挥我们自己的高度创造力,来创造中国未来的历史。

毫无疑问,目前中国的社会制度,已经远远落后于俄罗斯。但我相
信,一旦共产党垮台,一旦完全的自由民主在中国实现,尤其是,如
果我们能够让中国走一次革命道路,迅速建设起一个高度自由民主、
并且方向是未来人性复归的人本社会时,我们就会看到中华民族再次
复兴并重新走向世界前列光辉灿烂的曙光。


作者:徐水良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徐水良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94656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