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原创]话说阿三(17):我们不能理解的信仰问题(上)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原创]话说阿三(17):我们不能理解的信仰问题(上)   
金唢呐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7/06/19
文章: 1504

经验值: 61256


文章标题: [原创]话说阿三(17):我们不能理解的信仰问题(上) (1341 reads)      时间: 2008-7-07 周一, 上午9:49

作者:金唢呐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话说阿三(17):我们不能理解的信仰问题(上)


金唢呐


要说阿三们在一起过日子能过到今天这份上也真不容易。有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习俗和宗教信仰的人群在一起生活相处,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像加拿大的英裔法裔彼此就看着不顺眼,加拿大政府好吃好喝的也没亏待魁北克什么,历史上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过节儿,可人家就是总想单过。我遇到过一个老魁,问过他类似的问题,也不知是我的英语不好还是怎么的,他说了半天也没说出个什么正经理由,好像魁独分子就是因为操法语说话,觉得不是一家人就不进一个门,就想闹独立当老大。是不是这样,老加应该最有发言权。

这印度的民族宗教问题复杂可是全世界公认的。印度领土面积297.47万平方公里,人口10.27亿,是个民族众多、文化各异的国家,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人种、宗教、语言博物馆”。印度现有10个大民族和许多小民族,历史上,各民族教派之间有无数次大仇杀,光是那民族恨,就“比天高,比地厚,更比海洋深”。印度还是亚洲部族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口在3000多万以上。据印度官方统计,印度共有414个部族,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有6个。信奉印度教的占82%,其余的信奉基督教、锡克教、佛教和耆那教等。印度的宗教、民族、种姓等各种社会矛盾远比中国或其它任何国家复杂。可人家阿三不但没分裂,还愣是拐了个佛教国家锡金进来,你说神奇不神奇。

现在我们之所以和其他五十几个民族关系处理比较好而和藏族同胞的关系有问题,就是因为藏族有自己的文化、语言和强烈的宗教信仰。而且因为高原缺氧,也没有办法让西藏的汉人成为主体,人海战术无法派上用场。所以,这次全球华人爱国大游行的标语“拖死达赖”、“同化藏人”,几乎是目前政府解决西藏问题的唯一选择,代表着中国政府的最高智慧。前者寄托着若干年后产生的新达赖不再和北京闹别扭的希望,后者则是想淡化藏人的宗教情结。

我们汉人可能确实不理解有宗教信仰的藏人的感情和他们的内心世界。前几天看电视,西藏自治区张书记在圣火传递到拉萨时又手举火炬发表讲话,大谈如何粉碎达赖的阴谋。看到这里我不禁又想到我前边说的“撕裂”。对这些有强烈宗教意识的藏人来说,在这种场合如此谈论他们的宗教领袖,他们会是什么感受,即使是没有去过西藏的汉人也应该能体会到,何况是当地的党政首脑。六四的时候,湖南湘潭的两位毛老乡往天安门上悬挂的主席像泼墨汁,我的一个同事就非常气愤。他对我这样说:“我也知道毛主席干了很多坏事,可毕竟是我们民族崇拜多年的偶像,现在看到有人这么糟蹋毛主席,我感情上接受不了。在世界面前,这让中国人的脸往哪儿放。”没有宗教情结的汉人还是这样,况且是藏人!

老邓对老毛采取抽象肯定,推向神坛,具体问题不争论,该干什么干什么的做法,除了对共产党继续执政有好处以外,还有个好处就是考虑到国人的感受。国人虽然没信仰,但毕竟有面子,有感情。周恩来为什么在国际舞台享有威信,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善解人意”,对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注意礼节,“外交无小事”,生怕伤了对方的感情。

说起信仰来,还要说一下所谓负帕累托。秦晖认为文革把中国的经济搞成了“负帕累托”的状态,也就是最差状态,也可以简单理解为“一张白纸没有负担”,所以后来中国经济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怎么折腾怎么有,所以取得了今天的经济奇迹。老芦认为老毛把国人的思维能力也搞成了“一张白纸没有负担”,结果成了“人脑是颗红玛瑙,党爱怎雕便怎雕”,所以政府根据需要批量生产了众多愤青。依我看,老毛把国人的信仰也给彻底破坏了,从字典中彻底抹掉了“信仰”二字,弄得全民族都是“有奶便认娘”,“有便宜不占王八蛋”、“好死不如赖活着”。

大多数汉人从来就没什么理想和信仰,更不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仰而献身或牺牲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遇到过不少信佛的人,无非是有钱的出钱(现在有的寺庙一炷香已经到了六万六千六百六十六元,专敲大款),没钱的出力(经常烧香磕头),无论怎么虔诚,目的都差不多,无非是功利目的,保佑自己升官发迹,生意兴隆,炒股只赚不赔,或者抱个大胖小子。在中国发生的大小冲突也大都是为了利益,如甲村占了乙村的地,乙村用了甲村的水,再不就是小孩打架一方吃了亏。而那些宗教色彩浓郁的国家,却是因为虚无缥缈的信仰发生冲突。这些国家的宗教精神和宗教习俗存在于每一个角落,包括贫苦的农村。他们常常为了信仰的不同打得死去活来。像印度的穆斯林地区,就经常是因为印度教徒在这一地区修建了印度庙的寺庙而造反,或者是违反了自己的宗教习俗而闹事。

对国人来说,利益的力量是无穷的。共产党的军队所以能够取胜,除了仇恨的力量外(如两忆三查),重要的是那句妇孺皆知的口号:打倒地主分田地(早期是“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跟着共产党走可以分上三亩地一头牛,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而不是靠什么空洞的信仰和理想,这就彻底解决了“奶”的问题,也就是“为谁扛枪,为谁打仗”。老蒋始终没能提出什么振奋人心的口号,“不解决奶的问题,认娘只是一句空话”,带着一群找不到奶的孩子,不打败仗才怪。老蒋只是到了台湾,才想起了搞土改,给农民分了土地。可惜是“孩子死了,奶来了。”当然,这是句玩笑话,放着四个野战军给你捣乱,像搞土改这种事情连想都别想。

后来老邓的改革开放也是一样,不是靠什么理论,一句“先富起来”口号,再靠着老毛留下的负帕累托状态,把责任田一分,立马粮票、布票、糖票、棉花票统统扔到太平洋里去了,虽然人们还“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但只要得到了实惠,就不会有什么大乱子。现在中央始终不愿意把发展速度降下来,就是因为不管有什么社会问题,只要大多数人能继续得到实惠,就不会出大事。包括被海外侨胞诟病的中国城市建设,其实不管城市的水泥森林多丑陋,只要居住面积增加了,老百姓就高兴,这就是中国的现实。

但在毛泽东时代以前,历朝历代,少数知识分子士大夫还是有信仰、有理想的、有气节的, 知识分子标榜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从饿死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一直到中共早期的革命家,包括毛泽东本人都是这样的一些有理想和信仰的志士。哪怕是最烂的明朝,也有些南明士大夫和今天的毛左一样,视满清为异族,而视南明为儒家纲常伦理的正朔。但和毛左不同的是,人家以气节相标榜,举兵反抗,像顾炎武、黄宗羲等志节之士。更多不肯降清的士大夫看到没什么复明的希望后就隐居在深山,或者是出家,因为在封建社会,和尚,道士,倡优可以不降,可以不按满清的方式剃头,这是虽然是无奈之举,但也算保持了气节操守。


这次找到组织真不容易,刷新、变换编码十几次才成功。
题材是不是还是太严肃啊?

作者:金唢呐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金唢呐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96742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