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也来谈谈中国人(5)…“样板戏思维”---读老金系列有感 |
 |
河边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
|
|
作者: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老金的文章写得好。我对老金的帖子很喜欢看,原因除了他的文字生动外,我觉得老金的文字提供了看问题的另一种角度。大家都觉得老金和老芦的文字和思想观点很接近,我原来也是这样看,但逐渐地,我觉得他俩其实不同的地方还真不少,主要在看问题的方法上。
最明显的地方是对理性思维的可信度的接受程度。两位虽同为不可知论者,老金其实比老芦彻底。老芦仍然相信人的思想还是可以通过对发生的事件进行取样分析推理得以了解的,而老金对此我觉得至少是很怀疑的。像林副统帅事件,老芦那样的“判案推理”恐怕在老金看来至少要问一声:彼非其人何以知其思?(老金原谅我的烂文字辱没了你!)所以老金对事情的描述细致,并且分析批判相对要少些,容易让我注意到那些现象本身。老芦则描述一个现象后总是有分析批判,追根寻源,弄不好读者就跟不上他的节奏了。所以这两人同台对读者裨益多多!
老芦的著名观点中有一条是中国人不善理性思维。老芦对此有很多的分析,试图指明发生的原因和纠正的办法。老芦的分析十分透彻,“上穷碧落下。。。”(对不起老芦,忘记下一半是啥了:),让我上了钩,从此念念不忘。但我觉得对这种思维方式难以用一句简单的话来命名。直到读了老金系列后,我恍然间发现,这种思维方式可以简称为“样板戏思维”,同时也明白了老芦批判的那种思维方式原来是“伦理思维”。
即便如此,“样板戏思维”还是很难定义,但我觉得可以按“样板戏”给它规定一些特点:集体创作 ,爱恨分明,坚信不移,正气一身,百战百胜。分解一下就是:任何一个观念都要有个来处,最好是来之名人,而且信的人越多越好;对听到的意见要有不白即黑般的明朗态度,不能骑墙;不仅不能骑墙,还不能怀疑,要凌然正气,把话说得有理有利有节,决不能在谈判桌上输给任何人。
老金在前面《圣火畅想曲》系列里有一句点睛之笔:“开心就好。”这话在我看来点出了“样板戏思维”的灵魂:情绪型思维。因为一种思维的过程或结果是以情绪为转移的话,这样的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内在特点是不相符的。
理性思维是人的基本思维形式,分为“逻辑思维(logic thinking)”和“非正式逻辑思维(informal logic thinking)”。前者主要用于包括神学研究,数理分析和科学研究;后者用于几乎是除去前者以外的所有领域(但不包括艺术思维)。说它是“非正式逻辑思维”,我以为是因为逻辑思维乃是人的理性思维基础,如推理判断比较总结计算归类等等,都是逻辑思维的普通形式。非正式逻辑思维用的是人类把逻辑学正式作为一门学问分出前就有的所谓“自然语言”,它并非不是逻辑思维,只是用自然语言来表述归纳和演绎这样的逻辑过程而已。它的好处是把逻辑分析的运用领域扩大了,可以用来对付日常生活里的各种政治经济等问题。
但这种广泛的应用不可避免的要让情感和成见等等感情因子渗入逻辑思考过程。感情因素对理性思考的影响是早已为人所了解的。这是两个不同的智慧过程,不能平行共存于理性思考过程中而互不干扰。感情的基础是感觉,感觉是生命过程更为依耐的基本生理能力。当感情和理性思维相冲突时,理性思维会变质甚至停滞。例如对待“老婆和母亲同时落水时应该先救谁”这样的问题,人是无法通过理性思维来得到合理答案的。所以,用非正式逻辑思维来解决逻辑问题时,思维的可靠性(或理性思维的质量)和情感因素的多少成反比。
我觉得在上面的分析的基础上,有必要指明中国传统的以伦理道德为基础的思维模式其实是一种情绪型思维,原因如前贴所述:道德的基础是感性。由它发展出来并混入了共产主义道德说教的思维形式---我且称之为“正义”思维,即老金描述的“样板戏思维”---恐怕是一种典型的情绪型思维。
欢迎老芦,老金和诸网友批判。
(待续)
作者: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河边于2008-6-18 周三, 下午1:19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