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原创]话说阿三(6):阿三确有大智慧(下1) |
 |
金唢呐 [个人文集]
.gif)
加入时间: 2007/06/19 文章: 1504
经验值: 61256
|
|
|
作者:金唢呐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先说几句闲话。坛子里现在都是和64有关的贴子,我这系列内容太过陈旧,谁让咱们写得慢尼。当初写样板戏系列就是这样,别人都早已经换了若干话题,我还在那没完没了地念叨样板戏,好在当时老芦提出“散伙、散伙,我回我的高老庄,你回你的流沙河”,坛子里没什么太多的文章,让我这个老纺车慢慢地摇。以后争取跟上诸位前进的步伐,不过六四的事情我是不想谈,想说说这些年中国社会到底发生了哪些进步,因为堕落的事情已经被你们都说完了。之所以想说这个话题,还是看到老芦在凯迪博客中一位读者的跟帖( http://blog.cat898.com/boke.asp?ludi.showtopic.167115.html ):我在北京天天做地铁上下班,几乎就看不到有老人站着。年轻人给他们让座已经成了习惯,社会进步毋庸置疑,老卢大可对此放心。
这个读者说的不错,“社会进步毋庸置疑”,在文章里我要表达的大概意思是,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mankind, one giant leap for Chinese. 这是我年轻时学英语记下的句子,是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时说的一句话,原话是: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咱们翻译成“个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
话说阿三(6):阿三确有大智慧(下1)
金唢呐
2、成功分裂了巴基斯坦,将来自敌对邻国的威胁彻底解除。
翻开现代史,好像当今世界没有谁能像阿三一样,在20世纪70年代,干净利落将自己的对手一分为二,永久地解除了敌对邻国巴基斯坦对自己的威胁。在这个问题上阿三很聪明,“知彼知己”,知道自己的实力,更知道两个超级大国和中国的软肋在哪里:苏联有求于阿三——印度历来是苏联在南亚的一颗棋子;中国不敢惹阿三——中苏边境大军压境,我们的政策是北紧南松,根本无力再打什么“自慰反击战”;美国不愿得罪阿三——西方国家与印度关系良好,美国支持巴基斯坦只是为了抗衡苏联,而且美国不愿意看到中国扩大在南亚的影响。所以看起来支持巴基斯坦的国家不少,又是美国又是中国,可都是有一搭无一搭,而且根本做不到“小妹妹唱歌郎奏琴,郎呀咱们俩是一条心”。
结果证明阿三的判断完全正确,后来基辛格回忆说,战争发生后,美国认为,无论东巴留在一个巴基斯坦内还是通过政治途径独立出去,美国都可以接受。据巴基斯坦的外交官说,当时美国军方以各种名义拖延、暂扣了应该迅速交给巴基斯坦的武器装备,而印度采购了大批前苏联的先进战斗机,彻底把巴基斯坦击败,取得了制空权。此时巴基斯坦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世界孤儿”,巴国一个政府资深人士对总统说:“我们已经被世界所抛弃”。
第三次印巴战争发生后,苏联全力支持阿三,美国只是坚持保障西巴的独立与完整,最担心的是苏联和中国,并没有针对阿三的任何行动。所以美国只是最后在西巴面临危险时,派出一支舰队做出姿态,表明对西巴独立和完整的关切。而中国,从头到尾就是瞎咋呼,胡搅和,乱开空头支票,整个一个大忽悠,结果是乱了自己,毁了巴基斯坦。
先说一下巴基斯坦的情况,从中也可以看到一点中国的影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世界先后主动或被迫放弃了旧殖民主义政策,原来的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1947年,英国准许印度独立,答应将印度移交给印度人管理。印度是个多种族的国家,印度教徒最多,其次是伊斯兰教徒。英国统治的时候,虽然也有不少乱子,但还能镇得住,“阿三——老鹰来了”就是证明。一旦要独立,印度的穆斯林就没有人镇得住了,必须分而治之。当蒙巴顿将有可能使印度分为几个独立国家的方案交给国大党主席尼赫鲁和穆斯林联盟领袖穆罕默德•阿里•真纳时,遭到了他们的一致反对。愤怒的尼赫鲁甚至不顾礼节,把方案副本使劲地扔在地上,忿忿地说道:“不行!”穆斯林领袖真纳则坚持要将东西两个穆斯林聚居区置于一个统一国家的领导之下。
真纳将1946年的8月16日定为建立巴基斯坦穆斯林国家的直接行动日。回回不同于咱们的愤愤,从来就是说干就干,说句翻译体的中文,就是有“很强的行动力”。到了那一天,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教徒们展开一场规模空前的大仇杀,从加尔各答到达卡,3天之中有5000人死亡,2万人受伤,10万人无家可归。蒙巴顿无奈按照他们的意愿修改了方案,这块次大陆最终被分成以印度教为主的“世俗”印度以及较小的伊斯兰教国家巴基斯坦。因为真纳的坚持,巴基斯坦拥有了少见的“双头版图”——巴基斯坦被分为东西两部分,印度被夹在了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中间,这个方案被后人称为蒙巴顿方案。其实蒙巴顿本人很不情愿,属于“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不得以说了一些违心的话,干了些违心的事”。蒙巴顿还放出话来:不出25年,东孟加拉一定会脱离巴基斯坦,真纳的双头巴基斯坦注定要消失。1971年,孟加拉国脱离巴基斯坦独立,蒙巴顿的预言果然应验。
巴基斯坦建国后,东西巴之间始终存在矛盾。不光是地理上的相互隔绝,东西巴之间民族、文化和语言也存在着巨大差异。东巴人绝大部分属孟加拉族,操孟加拉语;西巴人分属信德、旁遮普、俾路支和巴丹等几个民族,两地居民的文化和民族都不尽相同。还有就是存在着我们说的“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东巴感到虽然自己的人口占多数(1971年占54%),但在政府中居次要地位,有影响的政府职务不让东巴人担任,而且中央政府的税收也不拔付给东巴发展经济,东巴人由此产生了严重的离心倾向。总起来说,东、西巴合为一体的基础仅仅是伊斯兰教,这种基础十分脆弱,阿三把这些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由于一些宗教、领土、民族问题,印巴也长期相互敌对。印度教与伊斯兰教在信仰、法律、道德标准、习俗、服饰、语言等方面都有不同,甚至有截然对立之处。如印度教崇拜以三大神为主的众神,伊斯兰教崇拜安拉。印度教徒宣扬轮回转世和解脱,伊斯兰教宣扬“末日审判”。这些信仰和价值观的不同成了教派冲突的重要原因。就生活习惯来说,印度教把牛看的很神圣,而穆斯林就好这一口,看见印度大街上牛们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就咽口水,如果能够达到鲁迅所说的那样丰富的想象力的话(看见大腿,则想到性交),则还可以想到牛百叶牛蹄帮甚至牛鞭。
从地理位置来看,当时的巴基斯坦是东巴西巴两大块,一左一右把印度夹在了中间。而且由于历史、宗教和边界领土的原因,巴基斯坦总是和阿三别苗头,始终尿不到一壶里去。谁都知道回回好勇斗狠,“行动力”极强,当年收拾百战百胜红四方面军的就是西北的回回。一旦开战,阿三必将腹背受敌。
独立后第一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就由于克什米尔争端干了一仗,以后在中印边界冲突时巴基斯坦又坚定地站在中国一边,是极少数支持中国的国家之一,很是令阿三不痛快,一直耿耿于怀。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中印边界冲突的重要后果,中国和巴基斯坦关系得到实质性的发展。1963年3月2日,中巴两国在北京签署了《关于中国新疆和由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协定》,由此中国改变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中立立场。这也是那个年代中国的一贯做法,和你好的时候,穿一条裤子都嫌肥。中共领导人还多次表示,如果阿三向巴基斯坦发动全面进攻,中国不会置之不理。在中印关系恶化的情况下,巴基斯坦成为中国在南亚地区的战略伙伴。巴基斯坦发展同中国的关系激怒了阿三。
据老上海人说,阿三有个特点,记仇。当初孩子们玩以夷制夷,用“老鹰来了”捉弄猴子阿三,阿三记性极好,一旦让阿三看到了你的“米库(上海话,面孔)”,下次阿三再见到你的时候,一定要“手持警棒将你打”。从阿三对巴基斯坦的态度来看,是这么回事(当然还有边界问题等利益冲突,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存在着长期的领土争端)。“不是不报,时机未到。时机一到,一切全报”,到了时机成熟的70年代,到了1971,印度以“防止动乱和流血”人道主义为由,派兵入侵东巴,把巴基斯坦成功地分裂成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两个国家,腹背受敌之患彻底解除。那个时期的倒霉蛋就是总理布托和总统叶海亚•汗。
小青年们可能不知道,70年代的时候民间私下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谁跟中国好谁倒霉。其中就包括巴基斯坦这档子事。其他人还包括尼克松、田中角荣、波尔布特等。
70年代电影院演电影,先要放几集“新闻简报”,所以就有了“中国电影新闻简报,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莫名其妙,罗马尼亚搂搂抱抱”的说法。托“新闻简报”的福,至今还记得当时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在新闻片中的模样:正宗的武夫军棍做派,身材敦实,论扛木头和贾庆林有一拼;而总理兼外长布托(也就是前几天死的那个铁蝴蝶他爹),个子不高,带着眼镜,文质彬彬温良恭俭让,当时老布托曾在联合国发表了“金色的巴基斯坦”的演说,说到动情处,老布托还流下了眼泪,泪洒联合国大厅,很让亿万中国人民感动了一场。
巴基斯坦独立后60年的历史,简单说就是25年的文官统治,35年的军政府管理。给我的感觉是只要一实行民主,国家就动乱,陷入无休止的争吵,谁也不服谁,什么都乱糟糟,经济也停滞,政府既腐败又无能。然后出来个陆军总参谋长或总司令之类军人上台,废除宪法,实行军事管制,“以独暴制群暴”,国家就安定几年,发展几年,然后权力逐渐减弱,发生全国骚乱,军人政权被民主浪潮掀翻。
1958年巴基斯坦陆军总参谋长穆罕默德•阿尤布•汗发动了不流血政变,把伊斯坎德尔•米尔扎总统遣送出国,自任总统,对全国实行军法管制,开始了他对巴基斯坦长达十年多的统治。到了1968年,席卷巴基斯坦全国的骚乱迫使阿尤布•汗将军辞去总统职务,将权力移交给陆军总司令叶海亚•汗。新总统再次下令实行军事管制,并中止执行1962年的宪法,宣布国内形势未稳定之前,禁止政治活动。
巴基斯坦的军事管制最终于1970年取消,叶海亚•汗举行了巴基斯坦建国23年来的第一次大选,叶海亚•汗差点就成了“巴基斯坦民主之父”,但实际上这个重归民主道路的举动却带来了悲剧性的结果。
长期以来,由于发展的不平衡,举行国民议会和省议会选举时,以谢赫•穆吉布•拉赫曼为首的人民联盟仰仗东巴基斯坦在人口上的优势,以地方自治为旗帜,主张加强省的权力,得到大多数东巴基斯坦人的拥护。选举的结果,要求高度自治的东巴政党——东巴人民联盟赢得国民议会313席位中的167席,一跃成为议会中的多数党,而西巴政党——人民党则成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反对党,但人民联盟在西巴却未能取得一个席位;同样人民党在东巴也未获得一席之地。鉴于拉赫曼在国民议会拥有多数,能够将其高度自治的竞选政纲变为现实,使东巴人看到了希望。
我常常在想这么个问题,是不是中国“有一天”要实行民主一开始也必须是个伪民主,而且也需要有个小前提,就是在共产党处于绝对优势下进行,而且第一次民主的结果一定是党所希望的结果,至少出入别太大,哪怕以后等我们已经进入了民主程序,习惯了妥协和让步再出现变化。如果一开始就和重权在握的掌门人所期望的差距过大,会怎么样?看看巴基斯坦的结果吧。
作者:金唢呐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金唢呐于2008-6-10 周二, 上午8:29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