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转帖]《华盛顿时报》对中国的评价变调了!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帖]《华盛顿时报》对中国的评价变调了!   
kai-kai






加入时间: 2004/03/25
文章: 2225

经验值: 10951


文章标题: [转帖]《华盛顿时报》对中国的评价变调了! (170 reads)      时间: 2008-6-02 周一, 下午12:52

作者:kai-kai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新华网 2008-06-01 20:22:40

美国《华盛顿时报》5月27日发表文章,文章说,中国对地震的反应令人吃惊。解放军和救援工作者准备完善、装备齐全,并急于提供援助。文章摘要如下。

  



5月31日,江苏省人民医院的护士在爱心病房喂宋馨懿喝水。当日傍晚,四川地震灾区小伤员宋馨懿来到南京,进入江苏省人民医院接受身体和心理的康复治疗,并为安装假肢做准备。5月14日,在地震后的四川北川县城,被压在垮塌房屋下的3岁小女孩宋馨懿,在遇难父母的身体翼护下与死神抗争了40多个小时后获救。在医疗队和社会各界关照下,小馨懿的身心恢复状况良好。新华社记者孙参摄

  

  5月29日,在北川县香泉镇黄江村安置点,一名小女孩跟着母亲排队领取饮用水。灾难让众多从废墟中站起来的灾区的孩子学会了分担大人的忧伤、学会了把痛苦和悲伤丢到脑后,把不幸和忧愁踩在脚下,人们为这些将在抗震救灾中迎接六一国际儿童节的孩子们送来深深的祝福:绽放纯真的笑容,孩子们,节日快乐!新华社记者岳月伟摄


从小村庄到成都市,视频图像记录下了这次灾难。解放军和救援工作者准备完善、装备齐全,并急于提供援助。媒体对救援工作以及那些不知疲倦、毫不畏缩地抢救幸存者并给予安慰的个人作了许多报道。整个国家心系此次灾难。电视和纸质媒体的报道充分体现了这一切。  

为什么中国能对这次灾难作出这样的反应,而美国则对“卡特里娜”飓风作出那样的反应,这对记者和政治学家来说将是个耐人寻味的话题。

  在美国,各个城市、州以及华盛顿存在多个彼此抵触的政治和机构管辖区域,有警察,有紧急救援服务,但没有人真正负责新奥尔良。而中国与美国不同,这些问题和现实并没有阻碍中国的救援工作。到目前为止,中国也没有出现类似联邦紧急措施署前署长迈克尔·布朗那样的人物,在应对飓风灾害时无所作为的他,因为反受布什总统称赞“干得相当出色”而声名狼藉。

作者:kai-kai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kai-kai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001616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