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原创][震灾随想之二 ] 灾后第一课,让我叹息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原创][震灾随想之二 ] 灾后第一课,让我叹息   
郑若思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9
文章: 1792

经验值: 5418


文章标题: [原创][震灾随想之二 ] 灾后第一课,让我叹息 (1531 reads)      时间: 2008-5-28 周三, 下午2:04

作者:郑若思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震灾随想之二 ] 灾后第一课,让我叹息

郑若思

前几天,中国报章上出现了一则报道:四川九州帐篷学校开课了,第一课是:“感动中国温家宝、博览群书为人民”。

我不禁倒吸一口冷气。美国时代周刊刚以“中国人站起来了”作封面专题,西方主流报章如此大方友善地报道中国,这几年不是很常见,也让我这个老汉奸心中暗自滋润好久,现在看来真应验了文革时期常见的一句台词:“阶级敌人不要高兴得太早!”,至少这帐篷学校的第一课说明,在精神上“跪”着,对为数不少的中国人还是一种心理需要。

平心而论,温总理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不管他流泪的场面是否感人,他至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界表明:中国政府绝不会和丧尽天良的缅甸军政府同流合污,中国共产党也绝不是毛共时代拿小红书搪塞灾民的草菅人命的党,在中国这个把“人”压在所有普遍价值最底层的国度,单凭这一点,他就是红色中国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代名相,足以让那位以“八点一刻”的尊容驰名海内外的前任相形见绌。

但是,面对灾区那些痛失父母伙伴、痛失家园的孩子,帐篷学校的第一课,难道除了歌功颂德就没有别的选择?

不必说,正如很多心理学家所指出的,当务之亟乃是:灾区的孩子都需要接受心理辅导和治疗,来医治他们的心灵创伤。

那么除了心理治疗以外,经过这场灾难,中国的孩子们,以及我们这些成年人的第一课应该是什么呢?

这里我想说一点题外话。

为四川震灾捐款的报道中,有两则使我感到意外。

一则是人民网日本版报道,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委托副知事山口一久给中国驻日大使崔天凯送去了慰问信和东京都向灾区捐献善款。

石原慎太郎是谁?他是日本知名度最高的反华份子,一贯对中国恶言相向,为什么在中国遭受灾难的时候,他要写慰问信,而且不能不允许他领导下的东京都向中国灾民捐款?

我从来不相信石原慎太郎是个人道主义者,我宁可相信他在四川震灾后向中国释放的善意不是出于人道目的,而是政治目的。不排除石原希望在东京都下一步申奥的过程中希望获得中国的支持,但是,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作为一个靠选票上台、又要依靠选民的支持来执政的地方行政长官,塑造为大多数人接受的道德形象还是非常重要的。从另一个方面说,日本社会同情和援助中国灾民的民意、在日本社会占据主流的人道情怀,使石原这个坚定的反华份子和国家主义者也不得不做出体现人道主义精神的举动,否则他便没有立锥之地。

第二则新闻发生在韩国。5月16日,普通韩国公民朴哲勋单手撑着尚未伤愈的腰,把十万韩元送到了中国驻韩大使馆,捐献给四川灾区。

朴哲勋是谁?4月27日中国留学生以保护圣火为名在首尔街头“红旗漫卷西风”时,骑了自行车去观看圣火传递的朴哲勋,因为接受了藏独份子的宣传品,便成了中国小将表现爱国情怀的人肉沙包。小将们全武行的勃勃英姿已经被在场的人摄入镜头,通过互联网传遍了世界,在此不复赘述。事后,朴哲勋张榜公布这些照片,并悬赏请求目击者帮他捉拿这几个自以为霍元甲传人的勇士。但是仅仅一个星期过后,朴哲勋看到四川发生大地震,却亲自把捐款送到中国大使馆,告诉使馆官员;“救灾是第一位的,比我寻找殴打我的嫌疑人重要。”

当居住在韩国的朋友把这则报道传给我的时候,我感到一种比石原慎太郎慰问中国大使更加强烈的震撼。

http://news.khan.co.kr/kh_news/khan_art_view.html?artid=200805170250055&code=940100

如果我们不算太健忘的话,应该记得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为中国留学生在韩国的行为辩护的那段话:“中国留学生的本意是善良和友好的,他们是去欢迎奥运火炬。在遇到一些藏独分子、破坏分子进行干扰破坏时,一些正义的学生出来维护火炬的尊严,不让火炬受到玷污。他们的本意是好的,可能是由于他们有些人的行为有些过激、情绪有些激动,才发生了一些冲突。所以我们应该分清事件的真实本质区别。”

姜瑜女士没有回答的是:爱国青年对一个根本没有冲击和干扰火炬,而仅仅接受了藏独宣传品的普通公民大打出手,是否也是“善良”“友好”的?

在韩国的朋友告诉我,韩国人本来就有与中国人不相上下的民族主义情绪,奥运火炬在首尔的传递过程中,中国爱国青年的表现,仿佛在韩国人民族情绪的火山口扔了一根火柴,韩国朝野、新闻媒体火山喷发式地爆发出反华情绪,使中韩关系降到了建交后的最低点。而四川震灾的消息一传到韩国,这些声音忽然瞬间消失,本来每天对中国口诛笔伐的报章电视,改用哀伤而同情的口吻报道灾情,韩国政府除了经济援助,还派出救援队到四川灾区,韩国企业和民间纷纷募捐救灾,原本在中国大使馆前的抗议者消失了,换成了来捐款救灾的人。仿佛两个星期前“圣火”点起的厌华情绪只是一场恶梦。

是什么力量使素来反华的石原慎太郎必须在这个时刻收起他的一贯言辞,要在中国的灾难面前表现作为一个人的同情?是什么力量在一夜之间使处在反华高潮中的韩国人民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无辜遭打的韩国公民还带伤去向灾区捐款?

那就是普世价值的力量,也只有普世价值有这样的力量——超越国界、超越种族、超越党派、超越政见、超越个人的恩怨。即使是日本、韩国这样人道主义大旗举得不那么高的国家,人的生命和尊严高于一切,人饥己饥,人溺己溺,是每个人心底道德天平上最重的砝码。

反观中国,我不得不惭愧地深深叹息。因为每逢别国遭受天灾人祸,我们为数不少的同胞不仅不去捐款抗灾,甚至不屑于虚伪地表示点滴同情。那些天灾人祸在世界的其他角落引起的是哀伤和同情,偏偏在这个自称是“文明古国之一”的“礼仪之邦”,一些自认为很爱国的人在幸灾乐祸,美国发生“911”恐怖事件,他们拍手叫好;日本发生新潟大地震,他们高呼活该;韩国发生海啸,他们遗憾死的人太少;俄罗斯发生别斯兰人质事件,他们滚动播出有奖竞猜死亡人数。

如果说这些爱国份子只是对外国人缺乏同情,那么他们是怎样对待同胞的非正常死亡的呢?

2004年6月,阿富汗发生中国工人遇袭事件,11人遇难,4人受伤,上海东方电视台在这样悲惨的事件面前,竟然在节目播出中打出滚动字幕——发送短信到xxx选择中国工人遇害的袭击者,猜中者有机会获得美国某电视公司的电视卡,每周两位幸运者!

一位有心人搜集了中国报刊上大量的冷血新闻标题,如用《昨晚上演高空飞人》报道自杀者、用《骑车人“中头彩”惨死》、“公交车轮从头越”报道车祸……看到这些,我只能说,这些报章编辑如此创造性地、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国人远离人道关怀的丑态,实在是太有才了!

而今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金发碧眼的幸灾乐祸者。美国影星萨朗•斯通,她因称四川震灾是“天谴”,遭到中国网民的炮轰。我想,萨朗•斯通选择了一个适当的时机表现她的狭隘和冷漠,她是一个反面教员,一声警钟,告诉她在我们这个国度里对幸灾乐祸有同样浓厚兴趣的兽性爱国主义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话题转回到我最初的设论:经过这场灾难,中国的孩子们,以及我们这些成年人的第一课应该是什么呢?

这一课,叫做普世价值。

因为有普世价值,所以世界上有八十多个国家在中国面临危难的时候,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对中国进行了援助;

因为有普世价值,所以世界上那些原本与中国有分歧的国家和人,他们在这个时刻也加入到了支援灾区的行列;

因为有普世价值,所以远在地球另一边的秘鲁,把5月19日定为国民哀悼日,向四川的灾民志哀,而中国政府也从善如流,随之决定设立红色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普通国民为对象的追悼日;

因为有普世价值,才会有温总理飞赴灾区,才会有完全不同于唐山地震时代的抗震救灾,四川灾民才会处在全世界投来的关注之下。

人的尊严和价值面前,一切主义都是苍白的——四川震灾中,我再次感悟到普世价值如此可贵、如此崇高。

2008年5月28日

作者:郑若思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郑若思于2008-5-28 周三, 下午4:57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郑若思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40977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