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129
经验值: 5282
|
|
|
作者:资料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希特勒其人
送交者: ZTer 2008年2月09日22:03:17 于 [史地人物]http://www.bbsland.com
希特勒善和恶的奇特混合体。天才的演说家,不可一世的领导者。人世间最犷野的强盗,地球上最坚强的领袖。生活纯洁使他成为五百年来最有魅力的人。不世业绩使他成为一千年来最匪夷所思的魔鬼。 ---题记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离我们很远,六十二年过去了,对这次造成无数惨痛灾难的战争,由于无限的仇恨、偏见以及战胜者的虚荣心,人们仍然无法作出客观的评价,对于想从这场可怕灾难中吸取教训的后人来讲,无疑是一个悲剧,毕竟我们需要的是真实的历史、客观的评价。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斯大林、丘吉尔、罗斯福和希特勒他们的某些决定深深地改变这场战争进程的,所以对于他们的客观评价是极为重要的。
希特勒,这个战败集团中最核心的领导人,在战后受到了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多的谩骂,人们把他描写成一个色情狂、私生子、赌棍、性缺失、不学无术的无赖、流氓、幻想者和无能的军政家。哼哼,战胜者的虚荣心真是可笑,把一个流尽半个星球的血液才打败的对手描述得如此不堪,这难道不是对他们自己的侮辱吗?
《第三帝国的兴亡》一书中曾写到:“如果没有阿道夫希特勒,那就几乎可以肯定绝不会有第三帝国。因为阿道夫希特勒有着恶魔般的性格、花岗石般的意志、不可思议的本能、无情的冷酷、杰出的智力、驰骋的奇想以及惊人的判断人和局势的本领。只有到最后由于权力和胜利冲昏了头脑,他才做出了不自量力的事情。”
在希特勒执政的那个年代,由于科技和教育的进步,情报与组织制度的极为完善使得政治和军事变得更为复杂,相比于成吉思汗甚至拿破仑时代经常出现的因为敌方对手的愚蠢、昏聩赢得胜利和情报缺失而使敌方判断失误而导致重大损失变得极为困难;而由于历史经验的积累、通讯的发达和统治集团的以利益作为判断外交方针,分化瓦解对手的联盟变得更加不可能。所以大规模扩张要比中世纪和近代难得多。
1. 希特勒的个人素养:
经常有人嘲笑希特勒毫无知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街头演说家。呵呵,可怜的人,如此地无知,竟然以为希特勒能够使众人倾倒的地方难道仅仅是由于他的口才。是他的口才太过突出,还是由于后人刻意想把他塑造成一个只会夸夸其谈的蠢货,竟使人们对于希特勒竟然会有这样的印象。
另无数人吃惊的是这个下士,与大多数政治家一样,精通英、法、俄、西班牙和拉丁语。在流浪于奥地利街头时,他曾经利用流浪者独有的充足的空余时间,在维也纳图书馆阅读了大量书籍,包括政治、军事、历史、艺术和工程方面,驳杂繁多,凭借他“魔鬼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将其吸收,并在以后的生命历程中,坚持学习,并造就了他“天才般的天才”,他知道整个世界所有古典风格的艺术馆的设计理念及构造;可以熟练的引用西方任何的生僻的历史典故;而且设计出了汽车的后置引擎、改装了军舰的炮位等;他通晓军事方面理论的最新进程、可以记得每种武器的各种性能。而且他会驾驶飞机,喜欢汽车,他欣赏当时一切有用的新事物,精力丰富,经常熬夜工作,重视实际,不喜欢繁文缛节。
与大多数爆发户不同,上台之后的希特勒从不吸烟,极少喝酒,除了后人为了适应某种政治宣传制造的恶意捏造,其从未有好色的表现,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
2. 1933----1936“恢复德国”
1933 年1月30日,希特勒登上德国总理的宝座,当时他所面临的国家是一个饱受政治暴乱和外国欺凌的国家,经济上面临崩溃,随处可见得失业工人、流浪汉和乞丐,军事上被外国所压制,政治上乱七八糟。到处都鼓吹独立,要求脱离这个国家,失意军人和政客的暴乱此起彼伏;法国、比利时、捷克和波兰都可以随意欺凌这个战败国。与此同时,腐朽的生活风气弥漫德国,同性恋、吸毒和犯罪散布整个国家,人们充满了绝望。连德国人自己都要放弃了自己的祖国,正像一位法国外交官说的那样,“再过二十年,德意志将只是一个地理概念罢了。”
然而,外国观察家和德国人自己的判断却因为一个奥地利的流浪汉的崛起而变得错误。希特勒当上了德国总理,这个被评价为三流政治家和空谈者的领导人,不停的奔波于德国各地,了解当地的情况,并做出符合当地情况的措施,修建大规模的项目,解决失业问题,任命专业的人才,强化国家机构,日夜劳累,奔波不停。仅仅三年,德国的经济以每年100%多的速度实现了奇迹般的增长,失业消失了,德国人民重新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并唤醒了属于一个民族的荣耀。
而且,这位三流外交家还收复了莱英区,宣示了对萨尔地区的主权,德国,不再崩溃,并重新站了起来。
3 1933---1938“强大德国”
从德国三十战争之后,不管是第二帝国还是哈布斯堡家族,都没有真正统一过德意志,德国奥地利合二为一是每一个日耳曼人千年不变的梦想。无论是菲特烈大帝,还是伊斯麦宰相都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泛日耳曼地区的统一。希特勒从1936年就开始重建军备,利用英法的矛盾,娴熟的施展外交技巧,从对手那里获得利益。两年后,他已经建立了比对手强大得多的武装力量,他看出了法国的无能,利用了英国对意大利和苏联的畏惧,吞并了奥地利,并在同年1938年,吞并了捷克。后人对于慕尼黑谈判的批评从未间断,其实到了1938年,德国已经建立了相当强大的军事力量,而他们的主要对手英法从未进行过军事上的准备,则是相当的虚弱,暂时无力进行这场战争,牺牲捷克是不得已的,从英国首相张伯伦对法国总理达拉第的警告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这一点。但是,从那以后,两国大大加快了武备速度,毫无疑问,越早发动战争,对德国越有利。
仅仅五年,希特勒就把德国从一个废墟一样的战败国,改造成了整个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并不费一枪一弹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了整个德意志,就像丘吉尔描述的那样:从阿尔卑斯山到黑海地区,所有的国家都不得不向柏林的邪恶可耻地屈服,整个欧洲都会因为这个恶棍的一举一动而吓得瑟瑟发抖。
4. 战争初期
即使最挑剔的人也不得不佩服希特勒在战争初期所表现的果断和智慧。当被一战阴影所笼罩的柏林的军官们因为畏惧盟军而迟迟不敢发动进攻时,希特勒愤怒了,他对他的亲信抱怨:“英国正在对我们进行封锁,敌人正在疯狂扩大他们虚弱的军力,而我们的战争储备是有限的,现在我们的力量强过对手,必须进攻,否则我们一定会灭亡,战争形态已经改变。”
黄色计划是曼斯坦因将军提出的,这位后来在苏联战场上大放光彩的将军,当时还默默无闻,希特勒不顾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契的反对,启用了这个计划,并亲自做了修改,从战后的眼光来看,这些修改相当明智。通过阿登山区的进攻,大胆启用古德里安(这位将军从色当一直打到法国沿海,完成了对盟军主力的包围)和隆美尔这些新人才。而且不得不提的是,在夺取荷兰大坝(荷兰希望毁掉大坝,来阻止德军)和列日要塞(欧洲最坚固的要塞,盟军想用它迟滞德军一星期)的战斗中,希特勒亲自制定了这些关乎德军命运的战斗的作战计划,采用了前所未有的新战术,以最小的损失夺取了胜利。
法国被击败,德国的耻辱被洗刷。
5. 进攻苏联
几乎所有人都对希特勒进攻苏联不能理解,1941年的大英帝国就要被击败,但希特勒却放弃了进攻这个垂死的老人,转而进攻苏联,并导致了他的失败。
希特勒是一个看得很远的人,他曾对他的部下说:“我们不能得到殖民地,因为我们无法建立强大的海军去保护它,叙利亚,伊拉克的事情说明了这点。但是与历史上的强国不同,由于现代工业所需要的种类繁杂的资源,我们必须拥有稳定提供资源的原料产地,贸易是靠不住的,因为会被英国随时封锁,如果不能做到以上,德国无法真正强大。能够提供这些的唯一希望,就在东方。这一点,希望你们能够理解。”
1941年六月的德国,是无比的强大,当他的军队仅仅损失了123名士兵就征服了整个南斯拉夫(巴尔干最强大的国家),一个营的部队就攻克了雅典,并让英帝国的军队以无比凄惨的命运在希腊被击败,他的声威震撼了整个世界,此时的德国,拥有700多万军队,而苏联只有600多万。趁着此时的威势消灭苏联是最好不过了。
今天的人们由于冷战时期对于苏联强大力量敬畏的影响,认为战前的苏联远远强大过德国,其实不然。
苏德战争前夕,德国已经占领控制了247万6千平方公里土地和2亿5百万人口,而德国盟国另外有80万平方公里土地和7800万人口,苏联在德国入侵波兰后又新并入了一些地区,达到1亿9千3百万人,同时拥有20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苏联当时拥有3150万20岁~39岁的男性人口,但是俄罗斯人也只有1500万20岁~39岁的人。同状态德意志人有1550万人,而在1941年5月前,德国已经有了175万外国工人和127万战俘来作为劳动力。
在资源上,德国煤和钢优势显著,德国直接统治区生产了4亿吨煤、3180万吨钢,而苏联只有1亿5千万吨煤、1790万吨钢。充足的煤使德国拥有700亿度电力(苏联480亿度),开动了126万台金属切割机床(苏联58.4万台),德国的机器制造工人超过苏联一倍。同时整个西欧也在为德国生产,那里有 4876个兵工厂,仅法国每年就提供1300辆载重汽车和100万发炮弹。
但是,德国缺乏稀有金属,尤其缺乏工业的血液——石油,1941年德国及其占领国开采石油190万吨,从煤中合成燃料410万吨,还获得了法国、比利时等一批国家的储备880万吨石油。
我们知道截至1944年2月底德国在占领区收入的占领费为四百七十六亿六千三百一十万马克,这也是巨大的经济收入。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单独谈论苏德战争的结果,是毫无意义的。当时德国的石油等稀有资源的储备即将枯竭,但还是可以支持一年,所以获得新的资源是很有必要的。希特勒发动对苏战争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他所面对的敌人相比于他来说,是很虚弱的。
6. 东线的失误
如果说东线战场所犯的失误的话,希特勒是有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最大的错误,就是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低估了对斯拉夫人残酷压迫可能导致的可怕后果。在东线,希特勒其实可以拥有更多的盟友。乌克兰长久以来被俄罗斯所支配,沦为莫斯科的粮仓,而斯大林的农场合作制(一种粮食掠夺性制度,下次在关于斯大林的评述中将详细介绍)在整个苏联农民中引起了广泛的抵触情绪,而在乌克兰这种情绪简直可以用仇恨来形容,而且由于历史原因,乌克兰对于德意志是极为崇敬。当纳粹的军队进入乌克兰时,受到了当地农民的强烈欢迎。而在白俄罗斯、高加索和南俄对于布尔什维克的不满者到处都有,党内对于斯大林的专横反对者比比皆是。如果希特勒能够利用这些仇恨和矛盾,无疑将是大大有利于实现巴巴罗萨计划的。
然而由于高估自己的实力、盲目的骄傲和不能舍弃的意识偏见,使德军不能很好的利用对手的弱点。希特勒下令允许他的党卫军残酷掠夺乌克兰人的财富,将乌克兰人推向了他的反对面,本来这些都能成为他的盟友;希特勒下令可以随意杀死布尔什维克的政委,使得政委统治下的苏军不得不拼死抵抗(曾经有苏联政委党员投降德军,但被无情地杀死)。这一切,都被斯大林利用了,使得希特勒在东线所遇到的抵抗极为坚决,尽管苏联的损失也非常惨重。
(2)希特勒第二个错误,由于种族偏执而过于藐视对手从而未能充分使用自己的力量。在德国完成第一波进攻成功时,白俄罗斯已经被占领,西方面军的残部以及充分调动起来的民兵大约70多万人的乌合之众在莫斯科周围部署,此时进攻莫斯科的中央集团军群毫无疑问可以轻易撕碎苏联首都的防线,古德里安和博克在给希特勒的报告中说:“我们可以非常容易的占领这个国家的首都。”然而在乌克兰的西南方面军(当时苏联最大的方面军),其编制仍然很完整,超过100万的苏联最精锐的部队部署在这片苏联最富庶的土地上,威胁着德军的侧翼。由于德国南方集团军群(以罗马尼亚军队为主)很弱小,无法消灭这支部队,使得希特勒不得不调动中央集团军群的南翼和南方集团军群合围乌克兰,战役胜利了,歼敌100多万,并占领了乌克兰,使德军获得充足的粮食。然而,历来对这场战役批评很多,认为正是由于这场战役,使德军错过了攻入莫斯科的最佳时机。我想,在1941时,德国700多万军队只有330万(巴巴罗萨计划中的550万军队中只有330万德军)战斗在东线,超过400万其他的军队都被部署在意义不大的其他地方,如果,再向东线投放200万兵力,主力攻击方向就没有莫斯科和乌克兰之争了,战争将在 1942年前结束。
在铁路方面,租借法案也大大帮助了苏联战时的铁路运输能力.盟国提供了相当于62万多的铁轨,占苏联铁轨总产量的56.5%,即苏联战时铁路上的一半铁轨是由美提供的.美英两国提供的蒸气机车是苏联总产量的2.4倍、电气机车是11倍,车厢是10.2倍.
美国为苏联提供的有色金属为:优质铜387,600吨,占苏联总产量的82%;优质铝美国提供256,400吨,英国提供35,400吨,加拿大提供 36,300吨,三国相加共328,100吨,是苏联全部铝产量的1.25倍.这些优质铝,被苏联用于航空业和生产坦克发动机.
美英提供了电话线95万多英里,海底电缆2100英里,无线电台5899台,雷达348部.
美国提供15481架飞机,英国3384架,总计18,865架,其中战斗机17000架,占苏联总产量的30%.1941-1942年使用的大部分先进战斗机来自美英的援助.苏联声称他们造了200000架飞机,但是这些飞机质量的低劣程度令人担忧。
美国提供给苏联生产枪炮的特种机床和工业设备:金属切削机床38100台,价值6.07亿美元.尽管苏联自己生产的工业设备超过美国提供的2.5倍,但美国提供的全是苏联无法生产的性能优异且造价昂贵的设备.
美国提供给苏联的肉罐头732595美吨(相当于苏联的664600吨),占苏联生产的肉罐头总量的17%;西方盟国提供的各类罐头占苏联总产量的108%.
朱可夫在谈到租借法案时说:"如果从经济的角度出发,谈论我们对战争的准备情况,不能隐瞒从盟国一方获得援助这一因素... ...如果没有美国人的火药,我们就会处于很艰难的境地,我们不可能生产出战争所需的那么多的弹药.没有美国人的‘斯蒂倍克’牌卡车,我们就没办法去运输我们的大炮.它们确实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证了我们的前线运输.战争各个方面都很需要的特种钢也是由美国人提供的."
1963年苏联安全部门监听并录下了朱可夫的如下谈话:"现在大家都说盟国从来没有帮助过我们... ...但是要知道,不能否认的是美国人为我们迅速大量生产并供应了许多物质,没有这些物资我们就不可能组建我们的后备部队,也不可能把战争继续下去.我们没有炸药和火药.没有这些东西,步枪就没有子弹.美国人真诚地给我们迅速生产并提供了多少钢材啊.如果没有美国人提供的钢材,难道我们能很快地生产出坦克吗?"
西方盟国提供了具有关键作用的战略物资.正如索科洛夫所说:“没有西方的援助,苏联不仅不可能赢得卫国战争,而且甚至无法抵挡德国的入侵,也不能生产足够的武器和技术装备,也不能保障战争所用的燃料和弹药."
可以这样说,苏德战场上,是德国对付整个星球,包括印度的人力(苏联、英国工厂里有大量印度劳工)、非洲、南美的资源、以及北美、英国和苏联的工业。即使太平洋战争最危险的时刻,美国依然把它军事生产的70%以上用于欧洲战场,而英国90%以上,苏联则高达97%以上。
8、 希特勒的用人特点以及纳粹官僚特点
说到希特勒的用人,不得不提到所谓的个人野心,历史上所有的个人野心家在他们掌握政权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任命所谓的子弟担任重任(因为血缘上的关系一般来说是最值得信任的),从血缘上巩固自己的权力。斯大林的儿子尽管极为无能,然而他依然在莫斯科军区担任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职务;即使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也不能免俗,任命他的侄子毛远新担任他的办公室联络官这个要职,妻子江青更是委以重任。但是希特勒这个可以说人类历史上最炙手可热的“野心家”,他的家族成员竟是如此的默默无闻(他有一个侄儿,向希特勒求职未允)。不能不说,这真是太可笑了。
希特勒喜欢提拔人才,对于他来讲,只要一个人有才华,就会得到重任。古德里安. 海因茨,因为他的姓在德国是个卑贱的姓,无法得到重用。但是与希特勒谈话后,被希特勒认识到他的才华,立即被委以重任。(在《前进,坦克》一书中,这位伟大的将军对希特勒表示了深深的感谢)凯瑟林是一位空军元帅,但希特勒认识到他陆军方面的才能,大胆起用,结果证明这个决定无疑是正确的。隆美尔,曼斯坦因和莫德尔也有相同际遇。戈培尔曾经反对过希特勒,认为希特勒只不过是个吹鼓手,但当这位才华横溢的宣传天才意识到希特勒无与伦比的领导能力时,希特勒不计前嫌,立即大加提拔,尽管希特勒的党内老党徒对戈培尔不屑一顾。在执政以后的政治生涯中,党内老党员由于本身素质有限,未被加以重任,这引起了纳粹二号人物罗姆的不满,直接导致了“长刀之夜”的悲剧。
希特勒鄙视毫无意义的官僚作风,他要求他的官员讲究实际,他大大简化了官僚阶层,使得执政效率大大提高。当时,整个世界都对希特勒领导下德国官员的办事效率赞不绝口。
9、对希特勒本身的误解
由于政治原因,希特勒在以往大部分历史作品中,往往被描述成一个神经质般不知进退的精神分裂患者,这是不对的。
当罗姆及其追随者三番五次地挑战希特勒在党内的权威时,戈林建议希特勒立即除掉罗姆,但是希特勒说了这么一句话:“我早就做好了准备,现在动手,会使党分裂,我要容忍他,当他的谋反迹象明显,更加狂妄,并触犯了大部分人的利益时,我才会动手。”
直到1936年,希特勒本人对犹太人的敌视情绪还没有明显表现出来,他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最大程度上降低了犹太人团体对他的反感。
1940年,法国被击败,由于仇恨,德国大部分人要求彻底毁灭法国,但希特勒说:“如果彻底毁灭法国,法国将会出现一个敌对的流亡政府,并利用他的海军和残余陆军与我们为敌,但如果我们容忍一个亲德的法国政府,不但可以消弭这些不利的后果,反而会带给我们很多利益。”
希特勒非常善于利用政治技巧,团结可以团结的人,就像他说的:“可以有有无数的敌人,但只能有一个对手。”的确,在1941年以前,他做到了。
10、一战教训和《君主论》对希特勒的影响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是对希特勒影响颇深的书,其中希特勒特别痴迷于其中这么一句话,“人民可以忘记对于君主的杀父之仇,但不会忘记夺财之恨。”
一战中,由于战争的进行使得人民的生活及其困苦,最后导致了革命。对于这点,希特勒认识的很清楚。
所以希特勒创造了一种新的战争方式---“大炮要在战前造”(俾斯麦语)。通过小规模的生产,和平时期积蓄比对手多得多的战争储备,然后,用暂时的武力优势尽快解决战争,从而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痛。
在对法国的战役中,这种方式成功了,但在后来的战役中,这种生产方式却是错误的,并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直到1943年,为了德国国民过上惬意的生活,德国的产品管制非常宽松,使得前线物质配给极为困难.)
11、 对美国宣战的愚蠢以及疾病所造成巨大苦痛对希特勒的影响
希特勒对美国宣战,无论从任何方面来说,都是不对的。当他对美国宣战时,他以为他即将轻松的毁灭苏联,而美国也大受打击(珍珠港)。于是他就对美国宣战,后果不言自喻。在罗斯福对日宣战书中,只字未提德国与意大利,对美宣战也使多年来希特勒自己阻止美国加入欧洲战争的努力化为泡影。(希特勒命令他的潜艇部队对于美国船只百般容忍,并资助美国国内的孤立派人士、右翼分子和反对罗斯福的势力,从而使罗斯福无法明显做出对德国不利的行为)
从1941年初,希特勒患上了可怕的疾病---帕金森综合症,加上他以前所患有的尿毒症和痨病,据他身边的人回忆,这些病给希特勒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常常使他彻夜难免,脾气变得暴躁。从此希特勒不能再像在波兰和法国战役中那样亲临前线,大大降低了他对局势的判断力和把握能力。
12、独裁统治和对“劣等”民族的强烈迫害
德国是一个经历了数百年诸侯割据的国家,到了1933年希特勒上台的时候,各地都有由于数百年家族统治而根基深厚的强大家族左右着德国的政局,大公司的大财团也可以支配国家的局面,由于统一时间不长人们对于国家的认同还不强烈,在这种情况下,魏玛共和国的一整套软弱无力的统治机构是无法有效地行使国家权力的。德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统治者,所以希特勒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元首”的主张还是比较合理的。
对犹太人等民族的有组织系统的迫害,是希特勒一生最大的污点,不管什么借口,都无法掩饰如此大规模屠杀所导致的罪行。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了,死前他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明天,将有上百万人诅咒我。”
我想,对于这个人,不管是敬还是恨,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去刻意掩盖和修饰历史真相,因为只有真正让后人了解过去,才能避免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灾难。
下面是一段文字,敬以纪念二战中牺牲的万千勇士。
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并为达此目的,用是发愤立志,务当同心协力,以竟厥功。”
——联合国宪章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战争,最震撼人心的史诗。在这个时代,无数的英杰智士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他人的生命以铺就坦途,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以献祭理想。
作者:资料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