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谈谈我和老芦,老路的分歧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谈谈我和老芦,老路的分歧   
河边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文章标题: 谈谈我和老芦,老路的分歧 (1054 reads)      时间: 2008-1-17 周四, 上午4:19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二老Lu质疑“为何日本人更容易接受西方价值观”是个伪问题的论据是中日都没有(全部)接受西方价值观,何来比较谁较容易接受它的问题。老芦又进一步阐释道,西方价值观的本质是个人主义,日本和中国都是集体主义,日本不同于中国的是其文化的“耻”特征,而中国是毫无羞耻感,因此是没希望引入西方价值观。老路则认为,不是中国人不能接受西方价值观,而是要看如何引进它。当年5.4时期的方法太猛烈,吓坏了权势阶层,因此不能成功。现在关键的是要把实事(什么实事?)干好,到时候自然水到渠成。(最后一句话是我的总结,错了请老路纠正。)

在答复两位前,我先再讲一下我理解的这里讨论的西方价值观。

前曾说过,价值体系即狭义上的所谓“文化”。我的理解,一个文化形成的过程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从人的个性到山川地貌,从偶然出现的天才(善)到前年不遇的魔鬼(恶),等等,都会发生作用。因此,文化,即代表一个文明的价值体系是不可能全部移植到另一个文明中的。可以移植的应当是那个体系中的某些东西,具体地说就是我们讨论的价值观。在今天,所谓的西方价值观应当指的是民主法治及其保护下的公民权利。这公民权权利具体讲主要就是公平和自由。

问题是,个人主义是西方价值体系的核心,没有个人主义的社会能接受如上所说的那些价值观吗?

个人主义的建立是在确认“人的所有活动的最后目的是人本身”这个基础上。人不能被当作工具和手段,人是终极目标。这个立论的基础是人生的全部意义是以个人是否感觉幸福和快乐来定义的。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承认和保护每个个体(具体的做法的第一条是保护私有财产,其次才是其他权利),同时也要求把社会责任交给每个个人。但这样做始终有个问题,即如何保证少数个体不会把自己的利益(幸福和快乐)置于其他人之上哩?这个问题的解决只能靠人的理性和良知。西方社会至今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而不解决这个问题就无法解决社会的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这也是共产主义/纳粹主义能横行的原因之一。)要做到这一点,一般的看法是要在一个民主社会产生一个大多数,即所谓的中产阶级,把中产阶级的幸福和快乐以及他们的理性和良知作为全社会可以接受的标准,由他们来通过理性和良知的表达来管理社会。很多研究都同意,美国的社会稳定靠得就是它的稳定的占人口大多数的中产阶级。而这个中产阶级的产生除了依靠上述民主法治自由的观念及由此建立的管理体系,还要加上科学和市场经济。

在这个基础上,西方价值观在其他社会能否成功实现的标准实际上转化成了首先是看那个社会是否在国家的层面上保护了个人权利,而并不是人人是否都行使了自己的个人权利。原因在于个人权利(例如言论自由)即便在得到保护的条件下仍然需要个人自己主动行使它(如发表自己的意见);其次是看是否产生一个占人口大多数的中产阶级。这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与政治制度建设和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例如美国在宪法里明确表达了人权价值时,实际生活中确相差很远。它的逐步实现是和美国的经济发展相联系的(当然并不能说只要经济发展了就一定会在社会生活中真正体现人权价值)。印度虽然早有了民主制度,但很多西方政治学者只把它看作进步中的民主社会,因为它没能产生一个中产阶级。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很多人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报着希望它最终会触及政治体制改变的原因。

现在来看老芦和老路的问题。

如上所述,就价值观而言,我们能期待的只是西方价值体系中的一些重要的价值观的输出。而衡量标准则是个人的权利是否在国家的层面上得到了保护,中产阶级是否建立起来了。从这点看,日本还是接受了很多西方价值观的。(或者可以问,日本宪法里宣布的有关个人权利的部分受否在国家层面真正得到了保护。)至于日本人的集体主义观念,西方价值观里本来就相信自由选择,只要不是对个人意志的暴力强加,就无法对此进行评判。

再说,民主制度的一个问题就是选民可以作出坏的选择。日本的民主虽然是美国强加的,但如果今天日本人通过选举重回专制我看老美的驻军也不会干涉。能够维系日本今日的政治体制,恐怕还是少不了日本中产阶级脑子里来自西方的价值观。至于公司运作里的对个人主义的限制,我倒说不上到底日美有多少不同。一进入私有领域,私有财产的分量就大显身手了。

中国当然差得远。不过,就个体而言,实在很难断定西方价值观为多少中国人接受。今日中国的网上争论虽然愤青很多,理性思维的表现恐怕也是在一天天增加吧。

老芦断言中国永无可能接受西方价值观的结论是建立在如今社会道德的沉沦和多少代的反复筛选可能已经把国人中有荣誉感和羞耻心的数量降到几乎零了的假设上。我以为如果观察在欧美日长大的中国人便自然可以否定这个假设。(看来基因还是稳定的。:)

老路如果以为只要把实事都干好了自然会水到渠成,我觉得讨论价值观的转移恐怕该算一件。:)

最后想强调一点:我们在看待国人的行为时不可忘记人的言行的智慧特征是它的“弹性”。换言之,人的言行会随所处的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老芦自己举的自己回国后和返家后的行为的变化就是个例子。当年犹太人在纳粹面前表现的软弱也是难以相信的。我在前贴中列举的不同的生活环境的变化也是出于这个理由。因此,我还是相信中国人会学会用理性和良知来思考的。而在这方面的进步,可能领袖人物的示范作用才是我们真正缺少的。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河边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297049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