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以东海述古之道,解囚徒空前之困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以东海述古之道,解囚徒空前之困   
东海一枭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4280

经验值: 24050


文章标题: 以东海述古之道,解囚徒空前之困 (292 reads)      时间: 2007-12-30 周日, 上午10:30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以东海述古之道,解囚徒空前之困

----怎样摆脱囚徒困境?





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接受审讯。警察知道两人有罪,但缺乏足够的证据。警察告诉每个人: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刑一年;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八年;如果两人中一个坦白而另一个抵赖,坦白的放出去,抵赖的判十年。于是,每个囚徒都面临两种选择:坦白或抵赖。然而,不管同伙选择什么,每个囚徒的最优选择是坦白:如果同伙抵赖、自己坦白的话放出去,不坦白的话判一年,坦白比不坦白好;如果同伙坦白、自己坦白的话判八年,不坦白的话判十年,坦白还是比不坦白好。结果,两个嫌疑犯都选择坦白,各判刑八年。



这就是著名的囚徒困境的故事。怎样避免、摆脱戓者走出囚徒困境?中西学者作了许多研究,皆不过以盲引盲。没有人真正地“走出囚徒困境”。





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在其著作《合作的进化》中探索了经典囚徒困境情景的一个扩展:他通过分析高分策略,指定了策略获得成功的几个必要条件,其中之一是友善:不要在对手背叛之前先背叛。但是,阿克斯洛德主张,成功的策略必须不是一个盲目乐观者,要报复。成功策略的另一个品质是必须要宽恕。虽然它们不报复,但是如果对手不继续背叛,它们会一再退却到合作。最后一个品质是不嫉妒,就是说不去争取得到高于对手的分数(对于“友善”的策略来说这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友善”的策略永远无法得到高于对手的分数)。因此,阿克塞尔罗德认为自私的个人为了其自私的利益会趋向友善、宽恕和不嫉妒。



但是罗伯特的结论是多次重复的囚徒困境结果。当博弈被反复地进行,每个参与者都有机会去“惩罚”另一个参与者前一回合的不合作行为。这时欺骗的动机可能被受到惩罚的威胁所克服,从而可能导向一个较好的合作的结果。如果是单次发生的囚徒困境,结果就不一样。



罗伯特研究的重要结论之一“友善的家伙能先完成交易”是对的,但这种“友善”必须博弈反复进行才能达至,只适用于重复的囚徒困境。罗伯特并没“走出囚徒困境”。





其实,友善、宽恕和不嫉妒都属于仁德,公平报复可归于义德,公平报复与宽恕结合,正是中庸之道。仁、义与中庸都源于人之本性。利他行为的机制不一定要“从最初纯粹的自私机制进化而来”,明心见性之人或道德修养较高者,自然而然会作出道德又智慧选择,不会“在对手背叛之前先背叛”,从而作出友善的利他行为,最后“奇迹般地”产生了利己的效果。



如果两个人都是致得良知、彰明本性的“性心中人”(不仅仅是“性情中人”,因为本心本性是人人相通相同、金刚不变的,情则充满变数,不可靠),自然都会作出既道德又智慧的最佳选择,绝对可以避免“囚徒困境”。明见心性极难,举世难觅,但只要两个人道德修养较高,利他精神充足,也基本可以避免“囚徒困境”



如果一个道德修养较高另一个道德修养较低,能否突破“囚徒困境”,难以确定,但可能性依然很大。因为道德较高者形象往往比较好,智能也会特别高强,客易令另一个囚徒产生一定的信任、敬重以及畏惧感,比较容易作出“抵赖”的选择。道德较好,人不忍欺,智能高强,人不敢欺也。



《史记-滑稽列传》有“三不欺”说:“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魏文帝曹丕与大臣谈论,将三种“治”法归结为“任德”“任察”和“任刑”。德是仁德,察需智慧,刑属法律,儒家是可以将三者圆满统一在一起的。如果仁智勇皆备者落入囚徒困境中,也容易令人不能不忍不敢欺之,从而取得“皆大欢喜”的双赢结果。



从上述分析可见,道德与利益、自已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儒门中是可以取得一致的。要破解这个困住了中外学者的囚徒困境,道德既使不是唯一、也是最佳“手段”。





在囚徒困境中,最糟糕的是,两个人都是道德极其低劣、智慧尚未开发、只有小聪明的小人浑人利己主义者,那就必然陷入囚徒困境。两个坏蛋傻蛋不管怎么弄,很难弄出个好结果来。



需要说明的是,“心性中人”在良制良法之下不会成为“嫌疑犯”,成为“嫌疑犯”也不是“有罪”-----“性心中人”或许可能犯法,绝对不会犯罪,更不可能对自己的罪行进行抵赖(道德修养较高者,纵不慎犯罪,也不会抵赖)。所以,本文把“心性中人”“放进”囚徒困境,只是一种假设。

2007-12-27东海老人

2007-12-29首发《自由圣火》网址:http://www.fireofliberty.org/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持完整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东海一枭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388565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