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一枭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4280
经验值: 24050
|
|
|
作者:东海一枭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骂鬼忧天原侠骨,诛仙杀佛亦慈心!
----东海答客难(373---382)
373天高任鸟飞:正义,不是通过维护老枭宣扬的那种绝对自由而得以体现的。我说过,自由一定是道德的。(以下略)。
东海老人答:
这是天高任鸟飞网友回答“无可无不可”网友的话(“原来这个网站只是想关起门做大王.那是不用客气,尽管删”)的,因其中提及老枭,就放在本系列中一答吧。
任何自由都是相对的。不仅人类,广宇悠宙间就不存在什么绝对自由。我“宣扬”的自由,是个体生命内部,是道德自由,在社会政治层面,是言论、信仰等自由。
内在自由,是道德上的成德成圣,不能泛泛说成什么“绝对自由”,外在自由,既应受法律保护又要受法律约束,更不是什么“绝对自由”了。
“天”君富有佛学修养,颇有见识,网络交往不短,居然仍误以为或故以为老枭“宣扬绝对自由”。可想而知,当今民智何等低下、士风何其歪邪、文化环境何其荒凉芜秽!
“自由一定是道德的”之说则是“天”君的老调子了,他曾以此说为自己建议封杀“诬陷祖宗圣贤,歪曲家国历史、侮辱华夏民族等”言论自辨,我在枭文《不识自由真面目,只缘身在专制中!》中驳对之如下:
不错,自由是道德的,但自由的道德体现于自由本身,而不体现于对“不道德言论”的封杀-----那恰恰是不道德、反道德的。我告诉你,自由的意义,正在于一个人在言论上拥有“诬陷祖宗圣贤,歪曲家国历史、侮辱华夏民族”的自由,甚至拥有“煽动颠覆”的自由。只要其“煽动”言论没有造成“即时的危险和严重的后果”,法律就不能也“无法”惩治之。就是造成“即时的危险和严重的后果”,法治国家惩治的方法也是有限的。2007-12-26
374虚怀若谷【枭言:说人性善恶,是就人性的根本处而言。人性有本性与习性之别。性恶论、原罪论都仅局限于习性范畴,未接触到人性的源头。本性良知就象一大宝藏,人人具足,但是大多数人未能内向开发,误以表层的恶为本性,误以性恶论、原罪论等“局部真理”为“最高真理”。】
我认为绝对性善论是有问题的。姑以楼主这一段话,试论一下。
“人性有本性与习性之别。”诚然。那么,是不是每一个人的本性都是好的呢?不然。有些人的本性就是恶的、坏的。我们的祖先对此一现象早有直观,老百姓常说某人“天生坏种”“天生就是个坏蛋”“本性邪恶”等,都不是没有道理的。可见性善论说每一个人的天性都是好的,是否认了确有天生恶人坏人此一客观事实。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一个人的性情,和其先天的基因组织有关,这印证了人民从生活经验而来的直觉。有的人,为什么表现出比其它人多的坏的人性表现,那不完全是后天环境教养导致(当然有此一方面因素),乃与其根植的本性有关。
从此4名少男少女所表现出的极端邪恶来看,很难否认他们的天性本恶的事实。家庭学校小环境及社会大环境当然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本来是制造坏人,诱导人性堕落的大染缸。但是,人达到一定的年龄,教养再缺乏,对于最基本的是非善恶是能够有判别能力的;而居然能邪恶如此,那绝对是天性中就有致恶的基因,不能尽以外部环境的因素为其本身的邪恶开脱。中国传统有出污泥而不染的说法,一个人本质上是好人,在坏的环境,也往往能表现的不那么坏,甚至能表现出人性的光辉。反过来,就是有些人不出污泥,却一身脏黑,那脏黑很大程度就是从其本性带出来的。
一个好的社会,是正派人,好人能更多的主导人与人关系的社会,是人性的向善因素能自由发展、向恶因素被抑制的社会,而一个坏的社会,是邪恶人,坏人能更多的主导人与人关系的社会,是人性的向恶因素能自由发展、向善因素被抑制的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无疑就是一个坏的社会,而且是极其坏的社会。
东海老人答:
你最后一段话说得很对。但是你对于人性的认识依然是不究竟的。“有些人不出污泥,却一身脏黑”,但那脏黑依然是习性而不是从其本性带出来的。没有任何人的天生本性就是恶的。
从根源处讲,“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一个人的性情,和其先天的基因组织有关”,这不能印证“确有天生恶人坏人”,而只说明人的习性是多么深厚、多么“源远流长”。
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这妄想执著,就是习性的作用。但仅仅认识到“性本善”的道理是远远不够的。知道理未必能实践,理无碍未必事无碍。《首楞严经》云:“理须顿悟,乘悟并消。事须渐除,因次第尽。”要去掉这妄想执著的习性,须下勤苦功夫修炼。
古德偈语曰:“顿悟虽同佛,多生习气深,风停波尚涌,理契念犹侵。”如本法师解析此偈:见佛性之人,是悟了佛性平等之理,但是自己多生习气深重,亦不免受习气漂流牵制,不得自在,修就是修习气的净化与革除,普让光明自性显露。所以历代开悟的高僧大德,还须要进一步深修实证,令身心习气一一的净化革除,从而让自性更加圆满庄严。只有到达佛的果位,才是净化了习气,圆满了自性。(如本法师著《万德庄严菩萨道》)。
佛教认为习性是多生累劫形成,儒家不讲前只看今生,认为习性有遗传因素,但主要是环境造成的。儒佛两家都认识到妄想执著的习气深重之极,克之极难。儒典佛藏,讲的大多是如何克治、解决习性的方法。
儒佛对习性的认识不同,态度和对治方法也有异。如佛教一味向内,只重个人修练;儒家既强调克己内养、自致良知,又重视制度对“中性之民”的制恶导善作用。佛教对习性态度极端“严厉”,连根拔除越净退好;儒家对习性克之正之顺势利导,只要本性作主,不必“赶尽杀绝”,只要“不违仁”,不追求“纯仁”,态度相对“温柔”,等等,兹不详论。 2007-12-26
375吴紫玮:不管怎么说人都要有真功夫,有实力才够格狂,但没实力实现自己说的话则为妄,狂者说话直接易得罪人,虽在面前不说什么,但在背后捅一刀的事不是没有,有时还是小心一点为好!
东海老人答:
小心一点是应该的,做人做事胆要大,心要细。老枭公开反共十年,至今“安然无恙”,与为人品格有关,与做事风格也有关。现在的问题是,面对特权歪理恶人邪人,绝大多数人不是不小心、而是太小心了,可谓心细如女人头发,胆小如厕中小鼠。
老枭仁宅义路,正道直行,得罪的不仅是中共特权黑恶势力,还有自由派及儒家中不少大腕小鬼呢。“背后捅一刀的事”早已领教多次了。有神棍宣称要将我“关押三年”,有自由大侠信誓旦旦表示要我“到时候哭都哭不出来”呢。
那些明誓暗誓要捅我一刀的人,基本上是没有希望了----至少在这辈子。其实,即使在民主社会,平等的仅仅是起步和规则,是在面对法律的时侯。在其它时候其它地方在“过程”之中,没有平等可言。现实中人与人在能力、学识、智慧各方面永远是不平等的。
德智双残者,在任何社会都是要被边缘化、“贫困化”的,民主化以后,手中也就多出一张选票而已。不管怎么卑鄙恶劣,都是“有心无力”----既使有人侥天之幸,文而官、武而将甚至总而统之,又能奈我何?不论当面背后明里暗里,谁胆敢真的捅我一刀,只会让他自己满脸血污“死”得很难看!
我从来就不怕得罪人,如果说怕,那是另一种怕:怕对方太愚痴蠢笨,怕浪费时间精力,怕“掉架”,就象索达吉堪布在《破除邪说论》中所说:
“有时候我很害怕与愚者辩论,因他唯一的武器便是无理谩骂、胡搅蛮缠。而与智者辩论则是一种享受,因大家都懂得辩论规则,而且唯真理是从。愚者往往以否定一切的“大无畏”态度冲锋陷阵,其结果除了伤及无辜以外,就只会在世人面前树立起一幅小丑与闹剧的形象。”2007-12-26
376ferncrest:儒家控制不了暴政,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其他的放后面谈。
东海老人答:
儒学由内圣学与外王学组成,这两大方面都是特权的有效制约力量。
外王学是关于制度建构的学说。在君主时代,外王学体现为礼制,由一系列文物典章制度组成。在现代民主制出现之前,“礼”是控制权力、抗衡暴政的最佳手段了。
在民主时代,外王学应由礼制进步为法治,儒学由小康之学升级为大同之学(民主是大同的初级),由于种种历史、现实的原因,这个工作确实不如人意,但这原因主要不在儒学本身。
内圣学关于道德“开发”的学问。道德内力是最根本的力量。制度落后会造成社会道德的沦堕,但道德却是制约特权最后的力量了。想想历代直言敢谏乃至成仁取义无数大儒吧,想想毛时代几乎“硕果仅存”的儒家梁漱溟吧。
如果中共以儒治国,如果中共治下有个儒家集团,如果毛邓时代“朝廷”有一百个梁漱溟(且不说唐嗣同那样的儒家),中共纵失信于民不能兑现民主承诺,也绝不至于“暴”出如此空前的水平来!2007-12-26
377广阳郡王:东海老人讲得好!对付肤浅、无知而自大自闭的基督邪教,还得是东方的古老智慧。美国的风气看出来了吧?基督教江河日下,大家纷纷从佛法中寻求答案。
无知和自以为是是孪生姐妹。因为无知而自以为是,越自以为是越无知。这本来是正常现象,但身为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狗屁不通就妄自菲薄,拾西人之牙慧,可叹!(枭文《与熊炎兄浅论“最高真理”—-欢迎有识者“参战”》评论)
东海老人答:
广阳郡王也讲得好,唯称基督教为“邪教”大不宜。是否“邪教”,须依文明社会良法而判,岂可轻言?我说过,基督教虽“教义级别”不算很高,作为一大正教却是毫无疑问的。
思想、学说、权力、宗教各方面正邪之争,自古至今无时戓息。然正邪标准却大都很不“客观”公正,故何为正、何为邪,见仁见智,殊难定论。前不久萧平实老先生有关著作时,粗略一翻,发觉其虽颇有辨才,但持论过苛,对古今中外的众多南传、汉传特别是藏传佛教的高僧大德在家居士,都指名道姓地进行了大肆批判,似乎天下佛门,只有他一个人是“正派”,除萧氏佛法外一切派别都是不究竟的、愚痴的、邪的、引人堕地狱的,所以在函中不客气地指出:“可以唯我独高,唯我独妙,但似乎不可唯我独正,唯我独真,别人的法、别人所悟所证全是错误,不是邪说戏说,就是附佛外道。”
高不高,妙不妙,可以开展争鸣辩论,但任何思想、学说、权力、宗教,一旦到了唯我独正别家皆邪、唯我独善别人皆恶的地步,那么,其思想的高度、学说的妙度、权力的正度、宗教的善度,都有限得很了。
包容性、自由度的大小,是衡量一种文化的高低、一种文明的程度的重要甚至最高标准。一种“高级”的文化必然具有“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高度的包容性,一种高度的文明必然给人类社会和个体带来高度的自由。2007-12-26
378西糊氏:你说良知人人具足。可我看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是具足邪恶、丧心病狂。尽管你说得天花乱坠,可一个与生俱来、人人具足的好东西,说没就没、说“丧”就“丧”了,看来它是真实存在,仍是个问题。
东海老人答:
良知作为广宇悠宙间最大的奇迹、最高的真理,要想深入认知,确不容易。
老枭体认的良知,相当手佛教的佛性、如来藏,本来就是很难证悟到的“东西”。
佛陀在《大般涅槃经•如来性品第四之五》曰:
“善男子,如是菩萨位阶十地尚不了了知见佛性,何况声闻缘觉之人能得见耶?……善男子,譬如有人在大海中,乃至无量百千由旬,远望大舶楼橹堂阁,即作是念:彼是楼橹,为是虚空?久视乃生必定之心,知是楼橹;十住菩萨于自身中见如来性,亦复如是。”
就是十地菩萨“尚不了了知见佛性”,此所以成佛如此之难也。良知也是如此,如果轻而易就能解悟戓实证,岂非人人都成德成圣了?
许多文人学者满嘴良知,其实与你一样并不相信它的真实性。何况五浊恶世,去圣时遥,人心腐烂,良知虽人人具足,在大多数人身上,正如雨夜里的日月,实存实在却一生无光。所以,不知凡夫身中的良知,正常。2007-12-26
379王中秋:一种思想要在社会上得到传播,必定有一定的社会需求,而且必须是社会的需求而非思想者认为的需求,这个需求小,权力就可以封杀,需求大,声音是封不住的。
有点不明白,蒋庆先生出书开讲座都可以作,私塾、国学堂、孔子学院这二年也开的不少,何以先生如此郁闷?
东海老人答:
思想是封不住的,真理是“杀”不了的,此话原则上没有错,但就局部和暂时,又是可以封杀的。如果某种思想、义理违反了特权利益、触犯了专制神经,遭到程度不同的封杀是正常的。
这与社会需求大小的无关甚至往往相反。例如民主自由,在目前这个时代、中国这个环境,“社会需求量”无疑极大,自由思想与民主追求遭到的封杀也最“隆重”,而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还相当有效并将继续有效。
我与蒋庆先生虽同样宗儒,但大有不同。这种“不同”,体现于对人性天道、内圣外王及儒道两家的认识,更体现于对民主自由的态度上。简言之,我把民主视为民意合法性的制度保障,视为新王道的基础,反对抹杀、“超越”这一基础而奢谈王道政治的三重合法性。这就是我们同为儒家“待遇”却大大不同的根本原因。我与蒋庆的分岐,多篇枭文已有阐述,不赘。
吾道虽郁而不张,我个人却并不郁闷。不仅郁而不闷,而且道乐无边,同时坚持:东海之道终究封不住杀不了,只要以时日,必将扬清激浊,席卷中华而化成天下!2007-12-26
380东海之友:你的小诗《印宗(古风)》写道:一闻风旛语,慧眼识大雄。先辈拜晚辈,大师师贱佣。世人推六祖,我独仰印宗。至尊唯真道,心光透天红。介绍一下“本事”好吗?(十字军火炮:把解释发出来看不懂谢谢)
东海老人答:
拙诗根据的就是本系列已介绍过的六祖与印宗大法师的故事。印宗这个人,实在了不起,值得我学习。如果有慧能那样“直取无上菩提”的人物出现,老枭不论名闻势位如何,届愿尊之为师。这里再引一则莲池大师竹窗随笔赞叹印宗法师的随笔吧:
“六祖既受黄梅心印,隐于屠猎佣贱一十六年。后至印宗法师讲席,出风旛语,印宗闻而延入,即为剃染,礼请升座说法;人知六祖之为龙天推出矣,未知印宗之不可及也。其自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犹如真金。’夫印宗久谈经论,已居然先辈大法师矣,而使我慢之情未忘,胜负之心向在,安能尊贤重道,舍己从人,一至于是乎?六祖固古佛之流亚,而印宗亦六祖之俦类也。圣贤聚会,岂偶然而已哉?”
至于诗句,浅易得很,知道了本诗的“本事”戓看懂了上面这篇小随笔,就不用解释了吧。2007-12-26
381小道氏:儒道两家都崇奉易经,所以两家表现有所不同,实质完全一致。你说道虚佛寂,说明你对道家之道了解不够,只知道家无为而不知道家无不为、一点也不虚。强分两家高下,殊是无谓。
东海老人答:
孔子赞“易”,《周易》首乾,乾以阳刚为性,富有刚健中正诸德,所以孔子法乾,取义于阳刚,强调天行健、自强不息;老子宗羲皇,黄帝归藏易首坤,坤以阴柔为性,所以老子法坤,取义于阴柔,强调厚德载物。
《易》集中和、变化、阳刚、阴柔诸美,儒家侧重阳刚,以“无不为”为主,道家侧重阴柔,以“无为”为主。但独阳不生,孤阴不长,孔子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反对纯刚而不能柔和,故儒家阳中有阴;而坤卦是“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的,故道家阴中有阳。
尽管到了极处,两家皆归中和,都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但乾坤之德各有适应之机、两家之道适用之时,因其有同而忽其相异或因其有异而忽其不同,都是不对的。对于人生社会各种问题特别是政治问题,无疑当以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天行健”“无不为”的乾德为主。
适者为高,适者为胜,这怎么是强分高下呢。一看你就与当今大多数学者无异,糊里糊涂,浑人一个,却偏要不知装知,竖起小鸡巴在龙象面前装大尾巴!2007-12-25
382小儒氏:孔子那么伟大,都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你却又述又作,大作特作,目空天下,枭声喧哗,妄称东海之道,那有儒家的谦逊恭让?
东海老人答:
信而好古不是一切唯古人马首是瞻,视古人一切言论乃至片言只语为金科玉律。述而不作更不是不创作、不创新、不发展、不提高。孔子集儒家之大成,难道是仅仅是把以前各家的言论学说集合在一起“述”一下就完事吗?这是对孔子“述而不作”这句话的胡乱解读。
首先,“述而不作”中,“述”就包括了现代人理解的“作”的意思在内。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作《春秋》,是编辑整理古代文化典籍,但又不是简单的整理陈述,用现代标准看,不少内容、很多方面、特别是“赞”和“作”,可以说是他的创作了。孟子说:“孔子作《春秋》,《春秋》是述,亦言作者,散文通称。如周公作常棣,召公述之,亦曰作常棣矣。”朱熹则说,“集群圣之大成而折衷之。其事虽述,其功则倍于作矣。”(《论语 集注》)。
其次,“作”在当时另有蕴意。《礼•中庸》云:“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议礼、制度、考文,皆作者之事,然必天子乃得为之。”又说:“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孔子自言述而不作,是依礼只能把“作”称为“述”。孔子晚年作春秋,其实已是“无其位”而“作礼乐”,隐隐以“为万世立法”的天子王者自居了,后人称之为素王,良有以也。
至于批评老枭“又述又作,大作特作”,我是当作赞扬话的,只要在最高原则上无违儒家仁义精神,“又述又作,大作特作”何妨?犯什么王法了?这已经不是“议礼、制度、考文,皆作者之事,然必天子乃得为之”的时代了。
东海之道正是站在古人的肩膀上、时代的最高点,对儒家文化作了一次大升级、对中西哲学作了一次大融合!说我“妄称”,正说明你是妄人、下士,除了形式上的谦逊恭让,对于儒家的大仁大义大礼大智大信,一片盲然,不足教也。
吾道刚刚初转,上士已然心服,中士半信半疑,下士难免大笑;二转之后中士亦当不疑,倘将来法轮三转,下士才会巨风中之小草,迎风拜服。只不过老枭未必有那个耐心呢。2007-12-25
民主论坛 上载:[2007-12-27] 修订:[2007-12-27]
作者:东海一枭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