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中西医的防病比较等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中西医的防病比较等   
河边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文章标题: 中西医的防病比较等 (1472 reads)      时间: 2007-12-06 周四, 上午1:12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老芦评论中医的防病做法道:“与西医不同,中医似乎特别强调“培本固元”,防患未然,采取综合措施改良体质,预防生病。因此,无论“进补”以及体育锻炼似乎都是中医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它特别强调正确的“养身之道”。这点和西医似乎并不相同。中医的“进补”并不一定是吃补药,也可以是“食补”。当然这有无道理我不懂。中医的锻炼并不强调运动量,不带有强烈的竞技性质,主要是为了舒筋活血,保持气血的流通。华佗据说为此发明了五禽戏。太极拳,静坐乃至气功等等似乎都该归结于中医的大范畴里。老中医好像都活得很长很健康,但这只是主观感觉,没有客观统计。”

老陈(皮)极表赞同,“说的很好,老神童啊。呵呵。 关于第三点(指中医不能被西医牵着鼻子走---河注),我说过,中医不需要发展了,这和中国的古代哲学的阴阳五行理论不需要再发展一样,因为中医理论是根据阴阳五行理论。 对于中国古代哲学,大概只能够研究它和验证它,而不可能再发展它。它是熟烂的。 所以,所谓接受西医的方法,要看从什么角度。”

敝人初读了两位的议论也表赞同,但后来仔细想了一下,觉得事情恐怕值得更进一步商量一番。

首先,现代人都知道,所谓防病,首要的就是记住两个字:卫生。这中间包括吃喝拉撒的清洁和消毒,口腔清洁,洗澡换衣,心理和生理的调适,及环境的清洁等。在这中间,身体锻炼是不可少的,但绝不是最重要的。

人类和疾病的交战史上,最可怕的疾病不是癌症和心脏病或肺炎和糖尿病,而是大规模的传染病。前面老金的伍连德的故事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发生的西班牙流感,夺去了约5000万人命;20世纪的100年里死于天花的人口估计有50000万!(引自M. Specter,《纽约客》2007年12月3号。)对这种恐怖无比的杀手的控制,靠的不外是卫生条件的改善和疫苗的广泛使用。在这上面,西医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中医的贡献我没听说过,希望知道的网友补充。比较之下,中医缺乏“卫生”的概念恐怕是个事实。也许中医的防病其实是为了长生不老,并非基于对疾病的认识,也可能正好解释为什么华佗发明了那些健身之道但中国却连马桶问题都没解决好过,盖因马桶与长生不死无关。

同样以防病治病为宗旨,为什么西医有不断的进步和贡献,而中医却止步不前?答案读者都有。而老陈之“中医不需要再发展”说,在我看来是站不住脚的。天下那样多的病症,中医能解决的有几多?不管是说理论或手段不需再发展都是讲不通的。

另外,如果真的相信中医是理论独立于科学之外的一套完全有效的与西医等价的不同体系,比较中西医应该在不同的环境下才可看出各自的绩效。如此,中医的成效只能放在无现代科学卫生条件下的环境中去检验,那时,气功和进补以及“培本固元”的效果才能得到真实的评估。

敝人与中医无仇,也相信中医的一些效果。但我认为中医的作用被夸大了。如果过去50年里我们将投在办中医学院和中医院及中医研究上的资源投在改善农村的卫生医疗上,我们现在的农村卫生大概要比现在高出一节吧。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河边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030104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