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中国经济的不安全因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中国经济的不安全因素   
大雪






加入时间: 2006/12/06
文章: 246

经验值: 3963


文章标题: 中国经济的不安全因素 (312 reads)      时间: 2007-11-27 周二, 上午12:04

作者:大雪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主持人]一说起全球化,国家经济安全的词就出现了,那您能不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到底什么叫国家经济安全呢?

[江涌]这个问题说来就话长了。对什么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问题还是见仁见智的。在整个国际形态当中没有统一的国家经济安全观念,依国家的经济实力、意识形态、文化价值方面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而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学者就说动不动要国际接轨,我们国家经济安全也和国际接轨,这是站不住脚的,但是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要素。讲国家经济安全最主要的应该是一个国家的政府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宏观调控以及经济的治理能力。

[江涌]在当今,对很多民主国家、后进国家、新兴市场国家来说,很大一部分就是经济独立自主决策的能力,这是非常关键的,同时这也是经济主权的话题。在整个国际态势当中来看,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这样的一个国家在整个经济领域中是进攻的态势;后进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更大一部分是被动的、防守的态势。所以从这些角度来理解,国家经济安全的概念一开始是八十年代日本的一个报告中出现的,因为你也知道日本的资源非常贫乏,所以在这方面他的忧患意识比较深。

[主持人]他没有安全感。

[江涌]对,他缺乏安全感,他的国民有这样的意识,拼命努力。我们原来说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这可能除了硫黄以外身无长物,所以他的忧患意识比较大,但是这有一个转换的过程。因为忧患意识比较大,所以对国民进行忧患意识的教育,不断努力改进这种劣势,来加以防范,提高他的国际竞争能力,也就是说安全防范能力。现在的日本的情形大不一样了,比如在资源领域,现在日本自己写书的时候说自己是一个资源大国了。你到日本可以看到城镇化、工业化都过去了,已经到了后城镇化、后工业化了,他现在不需要大量的钢铁,但是日本储存的钢已经够他自己用了,而且还可以出口。你可以看到日本到处都堆着废旧汽车、钢铁。

[江涌]还有煤炭资源。他本来也缺乏煤炭,但是他从周边国家,特别是从中国进口,然后倒在海里面储存起来,所以日本也是煤炭大国了,煤炭资源也丰富了。他不断通过这样的努力,使他原来的安全以及境况的劣势就改变过来了,不能说完全扭转过来了,但是也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他现在仍然保持着这样的危机意识。而中国呢?没有。

[主持人] 那日本首先提出来以后其他像美国这些国家也都跟着有了国家经济安全这样的认识了吗?

[江涌]都是一步步认识的。比如,现在我们和国际接触多了。前一段我们到法国去,法国戴高乐机场掉下一块玻璃把两个中国人砸伤了,所以现在全球都有很多事情被中国人关注了,说明中国海外利益增多了,海外关注的热点增多了,这些信息无时无刻地反馈到我们的大脑当中,所以我们不断地感受到不安全。曾培炎副总理讲到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我们感受到的风险越来越多。恰好就像我们所说的,改革越开放,我们这些国民、老百姓就感到越来越不安全,所以有人说我们目前是最安全的话那我只能说这种观念是一个鸵鸟的观点,至于他是不是给境外势力代言我就不好说了,只能说他的认识是不全面的。



[主持人]网友“青帝使者”问,我国当前的国家经济安全形势是什么?请您通过一些案例谈一下表现在哪些领域?



[江涌]中国国家经济安全我们刚才讲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几个因素。在微观领域,整个中国国民的素质不是很高,尽管我们现在大学生是成百万计的毕业,但是整个国民素质这块不是很高,还是有待提高的,而且国民素质的提高并不必然地就使他们有忧患意识。我们没有忧患意识的教育,老说自己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还有人不断地鼓吹我们现在还很安全。不断地给大家喝迷魂汤。

[江涌]所以忧患意识要有很长的培训过程,不经过大的摔打很难有切肤之痛,特别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东南亚危机。以前的东南亚老百姓当时也感受到太平盛世,很好过,荷包一天天鼓起来,日子一天天好过了,但是转眼几天危机来了,财富一夜之间就蒸发掉了很多,从而使他们有了切肤之痛。他们就意识到这时候要增加国家忧患意识的教育了,但是中国没有,中国侥幸地躲过了亚洲金融危机,部分人觉得现在实力强大了,我们1997年都能躲过金融危机,那今天就更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其实事实远非如此。

[江涌]所以从国民素质这块来看,一是整体素质不高,二是关键的时候安全意识薄弱。不仅是一般的国民,很多官员、学者都缺乏这样的意识,这是很要命的。这是在微观领域的国民这块。还有企业。企业主要是讲它的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企业的确通过资本积累、技术改造、引进外资、管理创新,素质有了较大的成长,但是现在不是自我衡量和欣赏的时候。我们目前面对的强敌是大的跨国公司。你有没有能力以及如何和富可敌国的跨国公司竞争。你的实力不是和国内的兄弟公司比较,不是和自己比较,而是如何和跨国公司竞争,这是不言而喻的。

[江涌] 小舢板如何能拼得过航空母舰?而且这些年来外资金融机构大力进入中国,不仅原来通过绿地投资占有中国市场,近些年来更主要的是通过外资并购,把中国好的企业并购进去,成为他们的棋子,成为他们对华战略布局的一分子,很多踌躇满志的中国企业家被“斩首”了。并购以后企业的勃勃雄心都没有了,就依赖他们了,很多跨国公司指责中国不尊重知识产权 ,但是这些跨国公司到中国以后到处收买中国的专利,收买好的企业的知识产权,因而中国在企业这块的竞争力就很成问题了。





就被削弱了竞争能力了。

[江涌]我觉得在很多领域都大大削弱了,很多行业已经被跨国公司控制了。你被控制以后怎么跟人家竞争呢?在产业领域里,粮食问题是一个大问题、矿产资源也是一个大问题;制造业领域也有一系列的问题,因为中国现在定位在制造业大国,外资到中国来就是行业性的并购。这就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但是我觉得最关键的是制造业领域里的装备制造业,这是一个大问题。工业上把你的老母鸡都搞走了,你后面怎么鸡生蛋蛋生鸡呢?这就是大问题了;第三产业里有几个大问题,一个是物流,我们现在整个物流基本上都被外资接管了,私营物流企业当初雄心勃勃地要和跨国公司竞争,但是跨国公司一来都被收编了,都投怀送抱了。



[江涌]家乐福、沃尔码他们的目标已经面对中国的中小城市了。这是一个非常荒唐的事情。后面有机会我们可以再进行剖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这里面有部门利益、有集团利益,甚至还有个人利益在里面。这个领域可以说基本上是岌岌可危了,因为跨国公司在这方面已经瞄准中国的中小城市了。

[江涌]金融领域的状况更加堪忧。你看看中国现在的状况,我前一段时间写了一篇文章,说的是中国金融的成绩很显著,你可以看到相关部门的报道很多,我用了一句话“中国金融风险和中国金融报道一样”,所以金融领域的风险比其他领域更严重,一旦发生金融危机的话金融领域的发展、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就一票否决了。你可以看看,金融危机一旦发生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命运。英国的货币危机就是金融危机,他是一个强国;但是有些国家金融危机一下就变成经济危机,像在日本,十多年的经济危机,现在大病初愈,稍微有一点事就出了问题了,成了林妹妹了。

[江涌]我们现在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或者说我们在经济领域的决策、对外开放的决策和改革的决策越来越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特别是境外集团对我们的决策甚至立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我们金融目前为什么有这样一个高风险的态势呢?你要深入剖析,做一些调研来就会发现,在相当程度上,有境外利益集团试图影响中国的金融改革。

[主持人]所以就像曾培炎副总理在报告中提到的“我们要牢牢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

[江涌]对,为什么这样讲呢?就是因为我们对外开放的主动权出问题了,所以才会有一系列的问题,这才是关键的。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要牢牢掌握对外开放主动权

[主持人]有网友想请江老师谈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经济安全。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就说美国,维护海外经济利益是他们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一项有效措施,那么对于中国(发展中国家)来说,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该如何既与世界经济良好互动,又能保障我们的自身经济安全利益?

[江涌]我们十七大报告中讲过,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强国之本,同时现在也讲改革开放是我们的活力资源,的确我们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但是,风险同时也在不断上升。我们未来的改革开放就是在改革开放和安全稳定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别的国家也是如此,当今国际盛行的市场保护主义,不是来自发展国家、不是来自新兴市场,而是来自西欧和美国。他们现在越来越高调地唱国家安全的题目,比如你看我们的主权基金一成立欧洲那边就说要维护国家安全了。所以这个话题要引起我们的深思,人家是攻方,那么强大都开始注意国家经济安全的问题了,我们现在反而有些人说要国门洞开。我们真的需要认真思考了。

[江涌]在这里我也要借这个机会回答一个问题,前一段时间我写了一篇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有一个作者不太同意我的观点,认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不构成垄断。其实我也没说会构成垄断。他说它不构成垄断,而且当今世界是互动的。他引用了一个著名学者的话,说中国和世界越互动,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越安全。你觉得这个判断对不对?我就认为这个判断很成问题。我不想说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是不是独立的、公正的、科学的。我在《求是》上面写了一篇文章,是中国三大评级公司是不是独立的、公平的、公正的、科学的。在那篇文章里面,我基本上回答了这个问题,实际上会计师事务所和独立评级机构是一致的。



我现在要说的是后面的问题,中国和世界越互动是不是越安全?我觉得不尽然,这是一个实力的问题。我们并不是说用这个话否定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中国要继续走下去,但是怎么开放?我们现在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就是要牢牢把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还有一点我们怎么互动才能更加安全。我觉得为什么说彼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越深入越安全,我觉得这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的。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我今天在路上也想了这个道理,我们对西方国家开放的时候我们也去了西方国家,但是他们对我们的开放只是前庭和后院,而他们到我们国家来以后已经登堂入室了。而且不仅如此,甚至就在床榻之旁酣睡着,而我们在西方国家只是在前庭后院徘徊,那你怎么能对等呢?



[江涌]很简单一个道理,美国一直要让中国金融市场开放,而美国的金融市场基本上是最保守的市场。你看看整个世界有几个国家的金融机构在美国市场上做强做大了?而中国到美国金融市场经营了几十年了是什么状况呢?中国工商银行已经申请十几年了到现在都没批。美国标榜要不断对别的市场开放,但美国的核心金融领域却并非如此。他不断要别人开放,但他自己即使不能算是最保守的但也是最保守的之一。有专家分析美国金融市场上的保护措施多达一千多条,而中国却在金融领域拼命开放。这只是一个形象地比喻。

[江涌]我们在和发达国家的互动过程中,比如中美之间的经济互动,只是一个低层次、浅层次的互动。我们能得到的都是蝇头小利,而美国到中国赚的却都是高额利润。美国摩根斯坦利在中国的几百亿利润怎么创造的?这要是中国金融机构到了美国的话绝对是一个奇迹。所以这里面有很多的因素。我们讲未来中国对外开放的时候还是要在这里把握平衡,而且我也写过一篇文章谈到过,中国对外开放要牢牢把握主动权的开放;另外,可控的开放有助于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再者这个开放是对等的开放,我给你开放了你必须也给我开放,你不能老要我开放你却把自己的市场关紧了。当然,现在中国还不具备这个条件,但是最起码这是一个姿态,你要我开放的时候你的市场必须对我开放。所以这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知道这位网友满不满意。



作者:大雪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大雪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29617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