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讨论苏格拉底政治思想的知识基础 ZT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讨论苏格拉底政治思想的知识基础 ZT   
随便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24019

经验值: 64


文章标题: 讨论苏格拉底政治思想的知识基础 ZT (303 reads)      时间: 2007-11-13 周二, 上午3:29

作者:随便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苏格拉底
[编辑首段]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西方哲學家
古希腊哲学家

姓名: Σωκράτης
出生: 約前470年
逝世: 前399年
學派/流派: 古希臘,蘇格拉底派
主要領域: 科学哲学、伦理学
著名思想: 蘇格拉底教學法、蘇格拉底反詰法
受影響於: 阿那克萨哥拉、巴门尼德
施影響於: 柏拉图、色诺芬、亚里士多德,以及之後的大多數西方哲學家
苏格拉底(Σωκράτης,前469年—前399年)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為“希腊三哲”。他被後人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

身為雅典的公民,據記載蘇格拉底最後被雅典法庭以不信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處死刑。儘管他曾獲得逃亡雅典的機會,但蘇格拉底仍選擇飲下毒堇汁而死,因為他認為逃亡只會進一步破壞雅典法律的權威,同時也是因為擔心他逃亡後雅典將再沒有好的導師可以教育人們了。

....

[编辑] 政治
蘇格拉底相信「理想存在於一個只有智者才能了解的世界」,因此有人主張蘇格拉底相信只有哲學家才有這種能力統治其他人。依據柏拉圖的說法,蘇格拉底對於政治的特定理念絕非難以理解的。他公開的反對當時雅典已經長期實行的民主制度。但不只是雅典的民主制度,蘇格拉底反對所有不符合他哲學中理想國家的政府形式,而雅典政府也沒有達到這個標準。在蘇格拉底生命的最後幾年裡,雅典由於政治的動亂而經歷多次大規模變遷,民主制度最後被軍閥三十人僭主集团推翻,領導這個集團的是柏拉圖的一名親戚克裡底亞(Critias),他也曾是柏拉圖的學生之一。僭主集团在暴虐統治一年後終於被推翻,雅典又重新採納民主制度,當時民主政府還對暴政統治期間的所有有關人士宣布大赦。但僅僅四年之後,民主制度就把目標準向了壓制蘇格拉底上。

對於蘇格拉底所相信的政治理念究竟為何,一直是哲學界最大的爭論之一。最多人同意的一種說法是蘇格拉底並不相信哲學家可以擔任國王的概念,因為蘇格拉底始終拒絕進入政界或參與任何形式的政府運作;他經常指出他不可能去干涉或指揮其他人要如何生活,因為他根本就還沒有徹底了解他自己。哲學家只是熱愛智慧的人,而且也不是真的具有智慧。在遭到五百人會議的定罪後,蘇格拉底接受了他的死刑處分,這也是支持這種論點的證據之一。許多人也主張雅典反民主的潮流是從柏拉圖開始發展的,因為柏拉圖無法接受他的導師竟遭到民主體制如此不平的判決。無論如何,毫無疑問的是蘇格拉底對於三十人僭主集团的厭惡絕對不下於民主制度;當僭主集团要求蘇格拉底協助捕捉一名雅典人時,蘇格拉底加以拒絕並差點因此而遭致生命危險。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海軍於阿吉紐西群島戰勝,但許多失事船隻的水手沒有獲得救援而死,接踵而來的民怨引發了一場政治風暴。多名海軍的將領被起訴,蘇格拉底擔任了審判的主審官,儘管遭遇強大的民意壓力,蘇格拉底仍堅持依據法令審判,力排眾議反對處死海軍將領[1],儘管後來蘇格拉底遭到撤換,但這起事件成為蘇格拉底生平中最重大的政治活動。儘管後來是民主制度宣判了蘇格拉底的死刑,依據蘇格拉底的行動來看,他仍認為三十人僭主集团的專制統治的正當性並沒有民主制度來的高。


[编辑] 神秘主義
在柏拉圖記載的對話中,蘇格拉底似乎經常顯示出他神秘的一面,探討轉世以及神秘宗教等議題;不過這通常被視為是柏拉圖自己添加的記載。無論如何,這並不能排除一切的可能性,因為我們也不能確保柏拉圖和蘇格拉底兩人間的真實差異為何;除此之外,色诺芬的記載也顯示出一些類似的結果。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在柏拉圖《會飲篇》和《理想國》裡的討論,蘇格拉底說到一個人前往美麗之海凝視至善的理型,如此才能獲得智慧,整段過程幾乎類似於神秘的神示經驗(這段對話出自《會飲篇》裡,蘇格拉底對學生演講描述他的導師—女祭司狄奧提瑪探索哲學的歷程,當時狄奧提瑪甚至還擔心蘇格拉底沒有能力達到神秘的最高境界)。而在《美諾篇》裡,蘇格拉底則提起了厄琉息斯秘仪,告訴美諾若要更徹底理解蘇格拉底的答案,他必須加入下週的入會儀式。

或許最令人感興趣的部分是蘇格拉底是依賴於一種他所聽到的「惡魔徵兆」聲音來判斷他是否犯下錯誤。也是這種徵兆一直阻止蘇格拉底進入政界。在《斐德羅篇》裡的記載告訴我們,蘇格拉底將這視為是一種「天神的錯亂」,而這種錯亂則是天神賜與的禮物,賦予了我們有關诗歌、神秘、愛、甚至是哲學本身的各種靈感。這種徵兆通常屬於我們稱之為「直覺」的形式,然而,蘇格拉底將這種現象描述為「惡魔」,顯示了它是起源於天神、神秘,而且是不受他自己的思想所控制的。


[编辑] 記載來源
柏拉圖、色诺芬、以及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是研究蘇格拉底的主要來源,柏拉圖和色诺芬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據推測他們也可能神化了他;無論如何,他們所留下的著作是今天我們所知唯一對蘇格拉底的連貫記載。亞里士多德雖然不是蘇格拉底的嫡傳子弟,但也經常在他的著作中提起蘇格拉底。


[编辑] 對話錄
蘇格拉底對話錄是一系列由柏拉圖和色诺芬所寫的對話記載,記載了蘇格拉底與其他當代人物的對話、或是蘇格拉底與他的學生之間進行的討論。柏拉圖的《斐多篇》便是他晚年的記載之一。雖然《申辯篇》是柏拉圖自己進行的申辯文,但它通常也被歸類為對話錄的一部分。

《申辯篇》記載了柏拉圖在審判上發表的申辯演說。在雅典的司法制度裡,一篇申辯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在柏拉圖的記載中,他通常不會將他的概念藉由某個特定的角色發表,而是將其透過蘇格拉底教學法呈現出給讀者。大多數對話錄多多少少都運用了蘇格拉底教學法,但都沒有像《歐緒弗洛篇》那麼徹底。在這篇對話錄裡,蘇格拉底和歐緒弗洛重複的檢視蘇格拉底提出的問題和其答案「…什麼是敬神,什麼又是不敬神?」

在柏拉圖的對話錄裡,學習似乎是一種回憶的過程。灵魂在進入身體之前是屬於理念的範圍,也只有在那裡它才能真正看清事物的本身,而不是被凡世間的陰影和經驗所掩蓋。藉由回憶的過程,便能將純粹真實的理念帶入靈魂,也因此獲得了智慧。

在柏拉圖撰寫的蘇格拉底記載中,我們很難分辨哪個理念才是由蘇格拉底(或他的朋友)所提出的、而哪個理念是新增的或由柏拉圖闡述的—這個問題在學界又被稱為蘇格拉底問題。通常,柏拉圖早期的作品往往較接近於蘇格拉底的真實理念,而後期的作品—包括了《斐多篇》在內—都被認為很可能是柏拉圖自己提出的想法。


作者:随便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随便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2.196355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