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佛教出了个萧平实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佛教出了个萧平实
东海一枭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4280
经验值: 24050
标题:
佛教出了个萧平实
(305 reads)
时间:
2007-10-05 周五, 下午3:28
作者:
东海一枭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佛教出了个萧平实
信愿-行证君好:
所答基本如理,甚为佩服。“语言用词有诸多失敬之处”算得了什么,棒喝狮吼,更大慈悲也。君为萧老先生弟子辈吧?弟子如此,其师可知矣。“纵横江湖”近十年,求一败而不得,今始有邂逅高人之感,为自己庆幸。正在拜读萧老大著,请先代问萧老大安。
老枭归本于儒,根深蒂固,与佛学在根基处,与萧老与诸君所证悟,未免略有龃龉,世间法与出世法,终究有别。暂且求同存异吧。我于中华尚有“一大事因缘”未了,目前不得不尽心竭力以赴。他年倘留得这条老命在,必向萧老先生驾前候教,再图彻究菩提妙道,以了生死大事。
一枭顿首2007-10-5
,
附一:请萧平实老先生赐教
萧平实老先生得佛真道,辨才无碍,甚堪敬仰,但也常有持论过苛之病,似有违佛门广大之义。
我相信萧平实老先生所悟乃真正究竟的真实心,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以唯我独高,唯我独妙,但似乎不可唯我独正,唯我独真,别人的法、别人所悟所证全是错误,不是邪说戏说,就是附佛外道。萧平实先生说:
“盖因彼等或以见闻觉知心为真实心、或以无妄想之心为真实心,或以明觉心为真实心、或以坐至内外统一虚空粉碎为开悟、或以坐入未到地定中无见闻觉知之境界入出法说为能所双亡之悟……。凡此皆是误导众生以定为禅,皆非般若、非祖师禅,是故0天等附佛法外道,由打坐修定至无妄想时,便以灵明寂照之心为真如,便自以为悟。”
可以说“无妄想之心”、“明觉心”、“灵明寂照之心”未究竟,非彻悟,“彼等”“道次第”不高,尚未真正证得如来藏空性,尚未真正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似乎不应否认“彼等”的法也属“明心见性”法门、不应否认“内外统一虚空粉碎”也是相当层面的开悟吧?
又如,先生为了证明“自古以来,错悟者多,真悟者少;无般若智者多,有般若智者少;真悟之人中,无种智者多,有种智者少。”举例说“往昔玄奘与窥基菩萨在世时,就已经是如此了,那些名气极大的安慧、般若趜多、清辨、陈那、觉天等论师,个个都不曾证悟般若,只有玄奘师资才是真悟的人”,这似难令人心服。
“无尽灯论坛”上决战冲绳网友就质疑:“玄藏大师从印度归来后,翻译了陈那菩萨的《入正理门论》并亲自写疏赞扬此论,并要求弟子们好好学习此论。请问:开悟的人为何赞扬一个没有开悟的人?难道没有开悟的人的著作里有般若智慧令开悟的人佩服不已吗?如此岂不是颠倒吗?”
已开始拨冗阅读正观君所惠的萧平实老先生有关著作。萧老先生识高“道高”,令人敬佩。今后如有疑惑,希望得到开示。兹先冒昧奉呈一点小疑,敢请一释为荷。
2007-10-4东海老人顿首
附二:
Garbha:
东海兄的疑惑,末学开始的时候也有。
现在知道了,实在是高手寂寞,无奈呀。 其实萧老是多么希望那些大法师们真悟者多多,如果这样的话,萧老就没必要出来作狮子吼了,自己一个人进修禅定,修断隔阴之迷,不是很好吗?可是,当今佛教实值危急存亡之秋也,不得不出头尔! 入泥入水,每天老晚才能休息,还要遭人骂。 何苦来哉! 实在是因为菩萨不忍众生堕入火坑,故而不计个人毁誉,出手救援也。
信愿.行证:
先生既然愿意诚恳论法,当受无尽灯论坛诸位师兄请茶、请好茶、请上等好茶之礼遇。
不过,比较遗憾的是,无尽灯论坛并非萧老先生所主持、所管理,而是在下等无知末学,冀望能够一明真实究竟法义,而自愿开办的一个公开论坛罢了。论坛里有很多同修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也曾经徘徊迟疑于众多不同的说法、观点之中,只是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追求真正究竟的法义,愿意依照佛陀经典之真实义而如理思维、如实辨别、如法行持,如此才能够成就无尽灯论坛的今天,这也是诸位同修的一场缘分吧。
如上所述,先生想要在无尽灯论坛上与萧先生讨论佛法,的确是不凑巧,先生怕是还得寻觅另外的机缘才行。
不过,如果先生您不嫌弃,末学等后生晚辈倒是愿意求教于先生,交流一二。
以下末学不揣浅陋,试着针对先生之提问,发表一二感想,只算是向先生作一讨论,却万万不能算作萧先生的答复。
1、先生言:
”萧平实老先生得佛真道,辨才无碍,甚堪敬仰,但也常有持论过苛之病,似有违佛门广大之义。
我相信萧平实老先生所悟乃真正究竟的真实心,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以唯我独高,唯我独妙,但似乎不可唯我独正,唯我独真,别人的法、别人所悟所证全是错误,不是邪说戏说,就是附佛外道。
——————这样的疑问几乎是大多数初接触萧先生之文章的朋友都会有的。事实上,如果多读一些萧先生的书籍,会发现他并非是唯我独真,而是依据法义而如实判断,譬如现当代之大德中,他最推崇的便是虚云老和尚和广钦老和尚,而对于古代的诸位禅师祖师,他也是依据法义而区别判断的。所以,如果先生看到萧先生批评某人,您不妨仔细看看他为何批评此人?所批评之内容如何?然后再请您去翻阅此人之有关文字著作或说法, 并将萧先生之论、此人之文、与有关的佛经仔细对照,自然能够渐渐判断到底真实情况如何。
2、先生说:
萧平实先生说:
“盖因彼等或以见闻觉知心为真实心、或以无妄想之心为真实心,或以明觉心为真实心、或以坐至内外统一虚空粉碎为开悟、或以坐入未到地定中无见闻觉知之境界入出法说为能所双亡之悟……。凡此皆是误导众生以定为禅,皆非般若、非祖师禅,是故0天等附佛法外道,由打坐修定至无妄想时,便以灵明寂照之心为真如,便自以为悟。”
可以说“无妄想之心”、“明觉心”、“灵明寂照之心”未究竟,非彻悟,“彼等”“道次第”不高,尚未真正证得如来藏空性,尚未真正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似乎不应否认“彼等”的法也属“明心见性”法门、不应否认“内外统一虚空粉碎”也是相当层面的开悟吧?
——————从佛法角度来说,真正开悟明心所悟之心,是可以用经典来印证比较的。古时达摩祖师付《楞伽经》四卷于二祖,令其印心,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所以,先生不妨细看,萧先生在评论“无妄想之心”等心非究竟、非彻悟时,是否是依据经典而说?是依据何经典/何句经文而说?
又:不可否认,求证佛法是一个漫长的修行过程,的确有其阶段次第。但求证佛法之所求证者,正是佛法之究竟道理。对于此究竟道理,不会便是不会,会则就是会。这就好比,我们找到了相对论的公式,就掌握了相对论,不可能我们既明白了相对论,但又不知道相对论的公式。
也就是说,不知道/不明白/不懂相对论公式的人,肯定是不懂相对论的。
同样,没有证得真心、睹见实相之修行者,当然就不能算是明心见性了。
另外,从先生所言来看,可能先生还没有注意到一个严重的问题:即自以为悟,或者错悟的问题。
也就是说,修行人虽然在修行过程中能够体验到自己的见闻觉知心,但这个见闻觉知心根本就不是如来藏空性心,两者完全不同。因此,体验到自己的见闻觉知心并不能代表证悟如来藏心的工作做了一半。 这就好比发掘宝藏的人,挖到了玻璃珠,不能说他已经找到了一部分宝藏。
那么,对于那些挖到了玻璃珠却当做宝珠的人,我们只能说他是迷了眼,迷了心窍,
对于那些体验到了见闻觉知心,便以为是真心,便以为自己开悟,我们能说什么呢? 只能说他们是附佛外道。 因为他们将妄心错误执着为真心。
(不过,顺便澄清一下,附佛外道并不是一个人格上的贬抑词。纯粹就法义而说,于真心之外求法,是名外道。若打着佛法的名义,即称为附佛外道。)
又如,先生为了证明“自古以来,错悟者多,真悟者少;无般若智者多,有般若智者少;真悟之人中,无种智者多,有种智者少。”举例说“往昔玄奘与窥基菩萨在世时,就已经是如此了,那些名气极大的安慧、般若趜多、清辨、陈那、觉天等论师,个个都不曾证悟般若,只有玄奘师资才是真悟的人”,这似难令人心服。
——————当时之情况的确如此。若不然,以先生之纵横古今文献的功力,或许可以觅得与玄奘和窥基菩萨同时代的一两位真悟的智者来?
又:其实,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佛陀。佛陀初转法轮之前,满世界无一悟者,那就更不可思议了。
从情理上来说,真正的智慧当然是只有少数人才能够知道;
从法义上来说,众生无量,才会至今尚未度尽;
从事实上来说,其实如前所述,先生只须去查阅,看看玄奘时代,到底有几多“大师”“名师”开悟,这也简单。
“无尽灯论坛”上决战冲绳网友就质疑:“玄藏大师从印度归来后,翻译了陈那菩萨的《入正理门论》并亲自写疏赞扬此论,并要求弟子们好好学习此论。请问:开悟的人为何赞扬一个没有开悟的人?难道没有开悟的人的著作里有般若智慧令开悟的人佩服不已吗?如此岂不是颠倒吗?”
——————《入正理门论》不过是因明学的著作,如果要通俗地说,因明学不过是佛法传扬过程中可以使用的逻辑术或者辩论术,它本身并没有直接关系到佛法的法义。但是,作为一种传播和阐释佛法的方法手段,当然是可以赞扬和提倡的。这就好比一位挖掘宝藏的人,他发明了一种新型的宝藏探测仪,想要挖宝藏的人,当然要称赞他,或者使用他所发明的探测仪,但这并不能表明这位发明探测仪的人就挖到了宝藏呀!
而且,在玄奘大师的成唯识论以及窥基大师的成唯识论述记中,是有对陈那论师的观点的批驳的。
——————最后,先生能够如实地研读萧老先生之著作,不以自身之见先入为主,而纯粹依据义理来进行分辨判定,如此精神与行为,令末学等敬佩。
末学区区一不才后辈,冒昧发表上述文字,只是因为敬佩先生之求道心与如实探讨之心行,又恐怕先生于此论坛久候萧先生之回复而不可得,故此冗言如上,望前辈见谅!
又: 记得末学数日前与先生曾有一二贴之来往探讨,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语言用词有诸多失敬之处,在此谨表歉意!
祝先生 身安、心安、学安!
不才末学 信愿.行证
敬上!
2007-10-4
作者:
东海一枭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396552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