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ZT: 亦明:我和方舟子分手、决裂的前前后后(长篇连载)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 亦明:我和方舟子分手、决裂的前前后后(长篇连载)   
xyzxyz






加入时间: 2004/02/15
文章: 2188

经验值: 183


文章标题: ZT: 亦明:我和方舟子分手、决裂的前前后后(长篇连载) (486 reads)      时间: 2007-9-25 周二, 上午1:13

作者:xyzxyz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367794.shtml

亦明:我和方舟子分手、决裂的前前后后(长篇连载)

2007年9月18日,新语丝网站在其“新到资料”中,发布了一条消息,全文如下:

关于删除刘实、亦明的文章的说明

刘实、亦明曾经分别在2007年和2003年给新语丝投过一些声称反对中国的学术腐败的文章,并被登出。在我开始识破他们的动机,分别拒绝刊登他们的一篇来稿后,这两人就未再给新语丝投过稿,而改在其他地方发表文章,还都曾经给报道我的报刊投过污蔑我的黑材料,号称要打我的假。最近又发现这两人的“反对中国学术腐败”另有别的目的,他们要反对的“学术腐败”与一般人理解的有差异,与新语丝网站的宗旨不符,为避免新语丝的名声被妄人利用,让人误以为他们真的是获得新语丝认同的“学术打假斗士”,决定即日起将此两人在新语丝网站上发表的文章全部删除。特此说明。(方舟子)http: //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8/liushi.txt

我不知道刘实是谁,但亦明就是我。我与方舟子/新语丝分道扬镳已经四年多了,方舟子直到今天才把我从新语丝网站扫地出门,当然并不是因为他最近才发现我的“‘反对中国学术腐败’另有别的目的”,怕别人把我误认为“真的是获得新语丝认同的‘学术打假斗士’”。实际上,我从来就没有听说任何人把我称为“学术打假斗士”,而除了方舟子之外,我也没有发现任何人被冠以这个称号。至於我的“反对中国学术腐败”,究竟“另有”什么“别的目的”,我“要反对的‘学术腐败’与一般人理解的”有什么差异,当年他“拒绝刊登”我的一篇来稿,是“识破”了我的什么“动机”,在他的“说明”中,方舟子并没有“说明”,在此,本人郑重要求方舟子先生:请把这些指控说清楚,否则,就有“污蔑我”的嫌疑。本人保留采取法律行动的权利。

其实,凡是了解方舟子其人和新语丝其站的网友,心里都十分明白,方舟子之所以把我的文章从新语丝网站清除,真实原因只是这么一句话:(亦明)“曾经给报道我的报刊投过污蔑我的黑材料,号称要打我的假。”报道方舟子的报刊很多,但我只给其中一家——《中国青年报》——投过“黑材料”,并且只有一次。这份“黑材料”就是在方舟子决定“处理” 我之前一天在网上公开的、给《中国青年报》编辑部的一封信,它在网上的题目是《方舟子不宜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关于学术道德问题的文章》。这封信中的材料到底是“黑”还是“白”,我所提出的批评到底是“污蔑”,还是根据事实说话,相信绝大多数读者都能够很容易地作出判断。事实是,在很多中文论坛,任何批评方舟子的文章,都会招致方舟子的拥护者(俗称粉丝、拥趸)的回骂和反击。而我的这篇文章,至今没有遇到任何人的反驳,连方舟子自己都不敢对它发出一点声响。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事实胜于雄辩”确实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这封信的全文如下(附录和真名省略):

《中国青年报》编辑部:

著名学术打假人士方舟子先生在贵报开有专栏,大约每周发表一篇文章。从2004年底至今,方先生在贵报发表的文章,总共有80余篇,其中很多与学术道德有关,如他最近(2007年2月14日)发表的《如何避免学术不端行为》一文。笔者认为,由於种种原因,贵报不宜发表方先生此类文章。理由如下。

道德是人类约束自己的行为的某种意识。而在人们的观念中,“讲道德”的人,本身就应该是道德高尚的人,因此这些人被大众,----尤其是青少年,--- -视为楷模和榜样。方舟子先生之所以能够在贵报开设专栏,宣传学术道德,相信也是因为他多年来通过学术打假所积累的名望和信誉。学术道德的反面,就是所谓的 “学术不端”,或曰“学术腐败”。据方舟子自己说,“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fabrication)、窜改数据(falsification)和剽窃(plagiarism)三种行为。但是一稿多投、侵占学术成果、伪造学术履历等行为也可包括进去。”(方舟子:《如何避免学术不端行为》)。令人遗憾的是,方先生近年来的有些作为,实际上就包括了他所列出的的绝大部分“学术不端行为”:抄袭剽窃、一稿多投、伪造学术履历。

关于方舟子抄袭剽窃的指控,五、六年来,一直不绝于耳。但是,由於方舟子“抄袭”的对象是英文,所以他一直以“引用”、“编译”等借口来为自己开脱。(刘华杰:《评方舟子的"搬运术"》)。但就在去年年底,人们发现,方舟子在《现代药物是怎么开发出来的》中,大量抄袭五年前颖河在新语丝网站上发表的系列文章《认识药物》。尽管方舟子曾再三辩解说,二文相同,是因为他和颖河参考了相同的英文文献,但是,由於方舟子把颖河对英文理解的错误都照抄过去,此一抄袭案已成铁案。(难度五级:《方舟子确实抄袭了颖河的文章》,见附录一)。因此,从不认错的方舟子在为自己辩解的声明中,都不得不说这样的话:“即便我这篇文章完全根据颖河的系列文章写成,只要不是整段地照抄,也称不上什么‘抄袭 ’,因为科普文章和论文的标准是不一样的。”(见方舟子:《对“方舟子抄袭颖河” 一事再说几句》)。

方舟子一稿多投,贵报当有耳闻。本人将网友收集整理的材料,附在此信的末尾,供您们参考(附录二)。需要特别提请您们注意的是,2007年1月17日贵报发表的方舟子《血迹里的秘密》一文,与他两年前在《东方早报》上发表的《抹不去的血迹》一文,完全相同。

关于方舟子伪造学术履历的问题,最近也得到人们的重视。几年前,方舟子多次公开告诉媒体,他的收入来源之一,就是充当“美国生物信息公司咨询科学家”。实际上,方舟子在2004年第9期《科技中国》上发表《对转基因食品的恐惧源于无知》一文,署名之下注有“美国生物信息公司咨询科学家” 一行字。据悉,方舟子从来就没有从事过生物信息学研究,没有发表过这一方面的任何论文,并且,根据他公开的言论判断,他根本就不具有最基本的生物信息学知识,因此很难相信他会被聘为“生物信息科学家”。另外,在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叫做“美国生物信息公司”。不仅如此。方舟子在人们对他的这个身份发出质疑之后,就不再使用这个头衔了。这些事实都说明,他的这个学术履历是伪造的。还有,几天前,方舟子为了推销自己的新书《科学成就健康》(其中包括那篇抄袭来的《现代药物是怎么开发出来的》),接受医生专业网站丁香园专访,采访中,他宣称“我本人是学生物医学出身的”。(《方舟子接受医生专业网站丁香园专访谈〈科学成就健康〉》,新语丝网站2007年2月11日新到资料)。查方舟子1990年从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本科毕业,1995年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专业是生物化学。在此之后,他从事了数年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是分子生物学(或称分子遗传学)。在他的一生中,方舟子从来没有发表过一篇关于生物医学的论文。因此,他的这项学术履历也是伪造的。

总之,方舟子先生的所作所为,已经使他自己丧失了作为学术打假人的道德资格,也丧失了对青少年,----贵报的主要读者----宣讲学术道德的资格。继续纵容这样的人一面从事“学术不端行为”,一面在贵报高谈“学术道德”,会在中国的青少年的心灵中建立一种这样的观念:一个人可以说一套、作一套,可以口是心非,可以一面唱高调、一面行下流。这种虚伪的道德观,实际上正是学术腐败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相信它也正是贵报所要极力铲除的。

方舟子文章中的常识性错误甚多,暂不讨论。

敬祝

编安

XXXX(笔名“亦明”)

2007年2月15日

主要参考文献

郭翔鹤、倪咏娟:《原告欲反告方舟子“抄袭”》, 2006年8月1日《新闻晨报》。

http://www.jfdaily.com.cn/gb/node2/node17/node33/node91334/node91354/userobject1ai1420183.html

刘华杰:《评方舟子的"搬运术"》,《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7期。

难度五级:《方舟子确实抄袭了颖河的文章》,2007年2月08日《青年论坛》网。(见附录二)
http://www.popyard.com/cgi-mod/post.cgi?forum=13&page=1&num=33544





作者:猛一用力回复日期:2007-9-2122:56:47

沙发,BS方舟子。

作者:荞麦皮皮回复日期:2007-9-2123:13:12

反方人士的常见特征之一:
智力低下,心眼坏.

楼主并不例外.

作者:民主老农_刘学文回复日期:2007-9-220:02:12

还长篇连载,有那么隆重嘛

作者:欣夫回复日期:2007-9-220:11:08

皮皮又在拉皮条了!你那怕对主帖有一句辩驳也行,就“智力低下,心眼坏”7个字算啥?不管是谁,在事实面前还有什么可说的?
方舟子这迟到的“内部打假”,真可谓是万分的无奈,以为守住自家的后花园就能太平无事了,但纸毕竟是包不住火的!
亦明先生四年前的离开“新语丝”是明智的,对方舟子这迟到的“处分”的澄清也是光明正大的。
支持亦明先生!



作者:黄祸4回复日期:2007-9-220:43:16

呵呵,关注。

挺方人士的常见特征之一:
智力不低,心眼也不能说很坏,但和极权社会总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言谈之中总流露出一种致命的自负,假恶丑在他们嘴里往往被翻成了真善美。
荞麦皮皮并不例外


作者:密码49回复日期:2007-9-221:55:01

我在万维贴的链接你可能没看到。原文比报道有力些吧,后一个链接国内可能打不开。

-
刘华杰:《回顾一下方舟子的“搬运术”——打假英雄的双重标准(更新版)》
http://www.csc.pku.edu.cn/art.php?type=4&sid=2391

难度五级:方舟子确实抄袭了颖河的文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0f7660010006v1.html

关于剽窃颖河案,三思论坛最早揭露文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0f7660010005wl.html

白字秀才:神秘的106天—-扒开骗子的画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0f7660010005yc.html

作者:荞麦皮皮回复日期:2007-9-228:22:48

欣老先生指责俺没有说一句话,那俺就为属于第一小条的写两句吧(见下),不过还是不太指望欣老先生等能对"事实"有什么可说的,这个能力恐怕不是一天就能练成的.

……署名之下注有“美国石油公司咨询科学家” 一行字。据悉,方舟子从来就没有从事过石油学研究,没有发表过这一方面的任何论文,并且,根据他公开的言论判断,他根本就不具有最基本的石油学知识,因此很难相信他会被聘为“石油科学家”。……

作者:欣夫回复日期:2007-9-220:11:08

皮皮又在拉皮条了!你那怕对主帖有一句辩驳也行,就“智力低下,心眼坏”7个字算啥?不管是谁,在事实面前还有什么可说的?
方舟子这迟到的“内部打假”,真可谓是万分的无奈,以为守住自家的后花园就能太平无事了,但纸毕竟是包不住火的!
亦明先生四年前的离开“新语丝”是明智的,对方舟子这迟到的“处分”的澄清也是光明正大的。
支持亦明先生!

作者:荞麦皮皮回复日期:2007-9-228:28:23

呵呵,你这个二五眼从那里看出来俺挺方了?

你来代表"真善美"发炎基本上跟欣老先生代表"科学"演说差不多,二人相得益障.

你的发言,可以做为关天欣夫定律下面的一个小定理来补充,倒是能节省大家不少时间.

作者:黄祸4回复日期:2007-9-220:43:16

呵呵,关注。

挺方人士的常见特征之一:
智力不低,心眼也不能说很坏,但和极权社会总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言谈之中总流露出一种致命的自负,假恶丑在他们嘴里往往被翻成了真善美。
荞麦皮皮并不例外

作者:bush张回复日期:2007-9-2213:29:59

方贼子的死期不远了。

作者:bush张回复日期:2007-9-2213:31:20

方贼的死期不远了。

作者:王娇回复日期:2007-9-2213:39:13

这个帖子注定会成为一群骂方的弱智的集合帖。

期待更多弱智登场展览自己的无知和丑陋!

作者:孤生竹回复日期:2007-9-2213:44:11

果然少不了黄祸和新妇来现眼

作者:每依北斗回复日期:2007-9-2214:57:12

期待亦明先生的好文!

作者:丰也回复日期:2007-9-2215:37:16

呵呵,如果方舟子的对手们所能找出的方舟子的毛病就这么点的话,那方舟子还真是不错了,估计至少比国内百分之九十的学者、教授、作家们强些。看看那些教材、专著,哪个不是抄的。抄国外的算是好的了。不是抄就是在胡扯,更糟。刚才看到这个“一个学者与剽窃者的十年较量”,好玩:
http://xys.dxiong.com/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8/fengzuozhe.txt



作者:段无誉4回复日期:2007-9-2216:34:02

作者:王娇回复日期:2007-9-2213:39:13
------------------------
这个帖子注定会成为一群挺方的败类的集合帖。
期待更多败类登场展览自己的虚伪和奸诈!

嘿嘿,我在此贴里只准备用痰盂接住某些人的口水泼回去,这个脏活就交给我段无誉吧。

作者:南海樵回复日期:2007-9-2219:42:21

分开来看这个人,行吗,他做过一些有意的事情的

作者:jflycn回复日期:2007-9-2220:08:37

这件事上方舟子的SB之处在于删除两人原来的文章,理由是动机不纯。这太可笑了,你管人家动机是什么,关键是说得有没有道理。

作者:ID张三1回复日期:2007-9-2220:25:22

作者:丰也回复日期:2007-9-2215:37:16

呵呵,如果方舟子的对手们所能找出的方舟子的毛病就这么点的话,那方舟子还真是不错了,估计至少比国内百分之九十的学者、教授、作家们强些。看看那些教材、专著,哪个不是抄的。

====================

呵呵,又造假了吧。这个“估计”的科学依据、统计来源,在哪里啊?还是阁下无耻造假啊?方舟子的毛病当然远远不止“这么点”,但是哪怕只是“这么点”,怎么就见得“真是不错”呢?难道只要是个人,就必然会剽窃?

是不是一个小偷扒窃被小偷的对手警察抓了,可以声称我偷得又不算多,我“还真是不错了”?或者有律师会为他辩解说他虽然偷了,但“还真是不错了”?


作者:大虫二回复日期:2007-9-232:04:07

别的不说,只说这个亦明、张三到现在还在炒方舟子“剽窃《科学》”的冷饭,还把刘花姐的造谣当证据,都炒了多少年了,方舟子已经驳斥过多少回了,还指望老方这回还会给你脸来理你啊?拜托,反方也搞点新意出来嘛。



作者:大虫二回复日期:2007-9-232:05:07

别的不说,只说这个亦明、张三到现在还在炒方舟子“剽窃《科学》”的冷饭,还把刘花姐的造谣当证据,都炒了多少年了,方舟子已经驳斥过多少回了,还指望老方这回还会给你脸来理你啊?拜托,反方也搞点新意出来嘛。



作者:大虫二回复日期:2007-9-232:06:41

略评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刘华杰的造谣谤文

·方舟子·

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刘华杰在其把持的北大反科学传播中心网站发表
了一篇造谣诽谤文章《回顾一下方舟子的“搬运术”——打假英雄的双重标
准》,文章的主要内容早在2004年2月刘副胡译《怎样当一名科学家》被我
们批评时,就已经在北大反科学传播中心网站上登过了,只不过那一次是匿
名,这一次勇敢地署上“刘华杰”的大名而已。我当时已写了一篇《评北京
大学科学传播中心发表的匿名谤文》加以驳斥,全文附后。不了解这件公案
的读者,看了那篇文章即可知道事实如何。《科学》杂志编辑部在接到诬告
后也曾经调查过此事并有了结论(刘副对此当然是只字不提的)。

在此我只想补充一点:刘副说我在被人指控剽窃后才在文后注明“(原
始论文见Science, 293, 2105-2108)”,这完全是造谣。2001年10月5日拙
文《科学地解决道德难题?》在新语丝网站登出时,就有这个注释,对此,
不仅当时的读者可以作证,懂点网络技术的人也可以去核实,到新语丝主站
点取阅这篇文章:

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science/moral.txt

查网页的“Page Info”,可知最后更新日期为:

Friday, October 05, 2001 5:59:31 PM

即该文在2001年10月5日登出后就没有修改过。当天,有人在网上指责我在文
后加这个注释是在误导读者以为我在Science上面发表了论文,一计不成又生
一计,几天后才有人根据我的注释找到原文后,改而指控我剽窃。我当时即写
了三篇文章加以驳斥(《智力正常地解决“编译”问题——答复旦大学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边建超》(XYS20011011)、《骗子帮闲也拉帮——答赵纪
军博士》(XYS20011012)、《“方舟子剽窃铁证如山”的真相》(XYS20011105))。
当时刘副还是新语丝的热心读者和投稿者,不可能没有读过我这些澄清文章。
刘副在《回顾一下方舟子的“搬运术”》后面装模作样地列出“参考文献”,
对这些文献当然都是假装没有见过的。顺便说一下,刘副当时正与吴德余、日
工和我辩论“科学文化”、“霍金”、“2001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
等问题,露了大怯被追着打,好不尴尬(最近我得知刘副对我的怨恨即开始于
这个时候,曾向人抱怨我居然一点也不给他面子)。2003年2月“姚雪彪事件”
时有人在中国科大BBS上造谣说我“以前抄袭《科学》的文章被揭发,百口莫
辩”,我当即又发了个声明(《针对中国科大BBS造谣诽谤“方舟子剽窃”的
声明》(XYS20030222))。

刘副信奉“谎言重复千遍即是真理”,一遍遍地重复谣言,我却没有兴趣
一遍遍地和他奉陪下去。蓄意造谣也许能蒙骗几个人,却只会让更多的人看清
其无耻的嘴脸——他实在是比我想像的还要无耻得多,在我认为他低劣得不能
再低劣的时候,他总能出乎意料。

2005.3.8.

作者:大虫二回复日期:2007-9-232:07:57

评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发表的匿名谤文

·方舟子·

今天,在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网站的首页第一条出现了一个“方舟子:
科学地解决道德难题?”的链接,从其格式看,让读者误以为是登载了我写
的文章《科学地解决道德难题?》。点击进去,文章标题为《科学地解决道
德难题?》,作者名字为“方舟子”,但是读其内容,才发现是对我的这篇
文章所做的匿名评论。评论者做贼心虚,不敢署名,想要让北京大学为其承
担全部的法律责任。但联想到该中心的副主任、该网站的管理员、北京大学
哲学系副教授刘华杰的一本译作最近受到我的批评,该网站前面还有几篇署
名刘华杰的攻击、谩骂我并一再声明实行“三不”政策不再答理我的文章,
也就不难猜出这位北大哲学系的匿名评论者是谁。

评论的内容是要说明我这篇文章“与《科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相似’”,
并从中摘录了三小段文字和两句话做比较,声称“中英文有明显的相关性,
不过方舟子有意改动了一些词。”但匿名者不敢让读者知道的是,我那篇文
章本来就是在介绍《科学》杂志这篇文章的工作,不仅在文中清楚地表明了
这一点(例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家用实验……”),而且在新语
丝上登出时,文章后面还附上《科学》杂志的这篇论文出处做为参考文献,
只不过在《南方周末》上发表时按报纸惯例没有把参考文献附上。介绍一篇
论文的研究工作,当然会有“相似”、“明显的相关性”,否则岂不成了我
自己的研究。至于我“有意改动了一些词”(其实全文表达方式、顺序都有
很大不同,并非只是词语改动),不是要掩饰抄袭,而是要避免抄袭,在介
绍别人的工作时,不能照抄或翻译原文的语句(除非是引用),而要用自己
的语言做复述(paraphrase),这是常识。

显然,北大哲学系的匿名评论者是在向读者暗示我抄袭了《科学》的论
文,但是又不敢明白地说出来。自从我这篇文章在2001年10月4日发表以来,
虹桥论坛的学术骗子们根据我文后注明的文献发现了出处,就一直造谣说我
剽窃《科学》的论文,还联合起来向《科学》编辑部告状。这个指控虽然被
《科学》编辑部所否定(理由就是第一,我说明了是他人的工作,第二,我
是用自己的语言做的复述),但是学术骗子们并不死心,每过一段时间,就
要把这个谣言再造一遍,看能不能蒙倒一个算一个。对此我已一再驳斥过。
北大科学传播中心的这篇匿名评论不过是拾学术骗子的牙惠而已。北大哲学
烂货要与海外学术骗子穿一条裤子,是他们的自由,但是北大科学传播中心
不是刘华杰他家开的,其网站也不是刘华杰的私人财产,岂容他把它做为造
谣诽谤发泄私愤的工具?他的上司如果不管,自有法律来管他的上司。

2004.2.12.

(XYS20050309)

作者:欣夫回复日期:2007-9-232:40:20

作者:荞麦皮皮回复日期:2007-9-228:22:48
欣老先生指责俺没有说一句话,那俺就为属于第一小条的写两句吧(见下),不过还是不太指望欣老先生等能对"事实"有什么可说的,这个能力恐怕不是一天就能练成的.
……署名之下注有“美国石油公司咨询科学家” 一行字。据悉,方舟子从来就没有从事过石油学研究,没有发表过这一方面的任何论文,并且,根据他公开的言论判断,他根本就不具有最基本的石油学知识,因此很难相信他会被聘为“石油科学家”。……

——皮皮你真成了油条了!你是想喻意楼主说的不是事实?太笨了吧?不管方舟子是否真的为那家公司“咨询”,这“科学家”从何说起?科学家是能自我标榜的吗?你皮皮即使真的为某家油条公司“咨询”,也不能称为“油条科学家”吧?:)


作者:欣夫回复日期:2007-9-232:48:13

作者:孤生竹回复日期:2007-9-2213:44:11
果然少不了黄祸和新妇来现眼

——那你和王娇来“现”啥?张嘴前就不能动点脑子?喔,想起来了,你俩是一个“等级”的。(在别处被抽也不用到这里再找抽吧?)

作者:欣夫回复日期:2007-9-232:52:06

还是大虫二“用心”,一如既往地复制方帖,我喜欢,这才能提供靶子嘛。:)

作者:欣夫回复日期:2007-9-233:16:34

方舟子:

当然会有“相似”、“明显的相关性”,否则岂不成了我自己的研究。至于我“有意改动了一些词”(其实全文表达方式、顺序都有
很大不同,并非只是词语改动),不是要掩饰抄袭,而是要避免抄袭,

——那么这篇署名为方舟子的文章(《如何避免学术不端行为》)不是方舟子的“研究”?问题是这篇文章是如何“研究”的?在和《科学》那篇“相似”、“明显相关性”的基础上“改动了一些文字”,就不是抄袭了?而是“要避祸抄袭”?非得一字不漏全文抄袭才叫抄袭?“表达方式、顺序不同”也只是用心良苦的抄袭!因为你的“研究”和原作者“相似”和有“明显相关性”,这就够了!
除非你方舟子说,这“相似”和“明显相关性”是碰巧,你的原文能证明是“碰巧”吗?
唉!方舟子现在是越来越笨了,此地无银三百两嘛。:)

作者:bush张回复日期:2007-9-237:29:33

方滥人的问题,并不仅仅是抄袭。

作者:荞麦皮皮回复日期:2007-9-238:40:43

俺如果真得被聘为某家油条公司咨询科学家,俺自然会说自己是被聘为某家油条公司咨询科学家而不会自封自己为"科学家",更不会称自己为"油条科学家 ". 可是如果俺一不小心让一些坏心眼的弱智们看上了,那些坏心眼弱智们并不会因此放过俺,大弱智会质问俺:你怎么能被聘为"油条科学家"呢? 大喊支持大弱智的小弱智们(间有些老弱智们)也会跟着声讨俺: 你也不能称为“油条科学家”吧?

唉,这事道儿.

作者:欣夫回复日期:2007-9-232:40:20

作者:荞麦皮皮回复日期:2007-9-228:22:48
欣老先生指责俺没有说一句话,那俺就为属于第一小条的写两句吧(见下),不过还是不太指望欣老先生等能对"事实"有什么可说的,这个能力恐怕不是一天就能练成的.
……署名之下注有“美国石油公司咨询科学家” 一行字。据悉,方舟子从来就没有从事过石油学研究,没有发表过这一方面的任何论文,并且,根据他公开的言论判断,他根本就不具有最基本的石油学知识,因此很难相信他会被聘为“石油科学家”。……

——皮皮你真成了油条了!你是想喻意楼主说的不是事实?太笨了吧?不管方舟子是否真的为那家公司“咨询”,这“科学家”从何说起?科学家是能自我标榜的吗?你皮皮即使真的为某家油条公司“咨询”,也不能称为“油条科学家”吧?:)

作者:荞麦皮皮回复日期:2007-9-238:46:32


楼主打着亦明的旗号,并不一定就是那个"亦明".
长篇连载无非是垃圾大杂烩而已,这个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象张三之流的疯狂方迷也一样有能力"综述".

作者:民主老农_刘学文回复日期:2007-9-220:02:12

还长篇连载,有那么隆重嘛

作者:bush张回复日期:2007-9-239:52:41

作者:荞麦皮皮回复日期:2007-9-238:46:32


楼主打着亦明的旗号,并不一定就是那个"亦明".
----------------
“不一定就是那个"亦明"”,你主子为什么要删除“那个亦明”的文章啊?蠢得都TMD透了腔了!

作者:ID张三1回复日期:2007-9-239:53:20

有几位帮闲在,可省却我等多少气力:)

谁再来说说“方舟子的毛病就这么点的话”?

-
从“打假”到造假:汉芯事件是方舟子揭露的吗?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252308.shtml


作者:家舜回复日期:2007-9-2310:19:23

抄袭不可疑!试想、方哪在这么多精力查遍天下的文章、哪个是假哪个是真、有些时候(盗)道听途说就上了,也夠难为他的.

作者:荞麦皮皮回复日期:2007-9-2312:12:25

这位张树丛同学可不能因为你自己是个狗奴才,就认为这个世界上别人也就只有奴才和主人的选择.
俺看得出来你对方舟子是爱之深恨之切呀,可那也不能鸡不择食忙不择路地颠倒时空吧.
唉,你可真是可怜呀.


作者:bush张回复日期:2007-9-239:52:41

作者:荞麦皮皮回复日期:2007-9-238:46:32


楼主打着亦明的旗号,并不一定就是那个"亦明".
----------------
“不一定就是那个"亦明"”,你主子为什么要删除“那个亦明”的文章啊?蠢得都TMD透了腔了!

作者:每依北斗回复日期:2007-9-2320:16:10

等得着急。

作者:此ID什么都不怕回复日期:2007-9-2321:17:39

专业打假人士就不要标榜自己是什么“家”什么“家”,还象孔老夫子一样宣扬“道德”,简直恶心至极!

作者:bush张回复日期:2007-9-2322:23:37

看来方滥货在天涯的孝子贤孙就剩下荞麦皮皮一个了。是不是要抱着主子的大腿走进坟墓啊?记得从前天涯有一个叫福州男淫的家伙,逢方必捧,不知现在跑哪里去了。也许那是滥货自己的马甲。
“唉,你们可真是可怜呀.”

作者:欣夫回复日期:2007-9-2323:11:36

作者:荞麦皮皮回复日期:2007-9-238:40:43
俺如果真得被聘为某家油条公司咨询科学家,俺自然会说自己是被聘为某家油条公司咨询科学家而不会自封自己为"科学家",更不会称自己为"油条科学家".

——皮皮是说这“咨询科学家”不是方舟子自封的,而是那家公司就是这样称方舟子为“咨询科学家”的?行,就算是这样吧。但作为“打假斗士”,方舟子自己总该拿镜子照照自己吧?够不够“科学家”的资格呢?你是生化专业毕业的,毕业后从未从事其他生物专业工作,你怎么就变成“科学家”了呢?皮皮你倒是心直口快,反正人家称你什么你就是什么。方舟子和你不同,他可是以“打假”为职业的“公众人物”,他不能对自己就不分真假,这不是授人以柄吗?

可是如果俺一不小心让一些坏心眼的弱智们看上了,那些坏心眼弱智们并不会因此放过俺,大弱智会质问俺:你怎么能被聘为"油条科学家"呢? 大喊支持大弱智的小弱智们(间有些老弱智们)也会跟着声讨俺: 你也不能称为“油条科学家”吧?

——唉!这不是谁“放”不“放”过你,而是事实上你什么“科学家”也不是,你是吗?明明不是你就这样安然“接受”,实在不只是脸皮厚,也真是很弱智呢!科学家起码是个老实人,那能象方舟子和你一样,脸皮厚还耍无赖的?


作者:荞麦皮皮回复日期:2007-9-2323:35:39

欣老爷子实在是太烂了,还在那里咬自封不自封呢.
被称为"Scientist"或具体的如"Biochemist",需要"毕业后"一定要"从事其他生物专业工作"? 所谓的'XX公司咨询科学家'跟你想表达的所谓的"科学家"意思是一样吗? 更别说'XX公司咨询科学家'和他封的"XX(方面)科学家"之间的区别了.真不知道这种弱智的概念牌小伎俩有什么玩头儿.

"科学家起码是个老实人",简直是要笑掉大牙了. 当然这也可以做为批方的一个理论依据,谁让他总是欺负"弱势"的"老实人"啊.
你还真不如跟着那些"知识分子"一起去玩什么是"知识分子"的概念游戏呢,没准那个更有嚼头.


作者:欣夫回复日期:2007-9-2323:11:36
……

作者:孤生竹回复日期:2007-9-2411:06:07

新妇老东西还活着呢,呵呵
上次让你去读书,真不听话

作者:不要封偶啊01回复日期:2007-9-2412:33:54

方舟子有错从不承认。对神秘的106天也虚与委蛇说不清楚。
对方的打假是抱着一种恶人要有恶人磨的心态来看热闹的。
盲目挺方者,睁大你们的慧眼吧。

作者:carebrother回复日期:2007-9-2414:29:38

支持楼主打假,但是请先把概念搞清楚,呵呵

作者:mzmzbz回复日期:2007-9-2418:14:49

偶也来转一帖助兴.
以本人与方舟子在xys论坛的经验,方这个人,有问题!本人完全同意刘实先生的说法,偶认为,方在近几年打假总的来说功还是大于过,但此人显然也不是什么善类!

方舟子的德在哪里赛在何处?

刘实

Eagle Institute of Molecular Medicine

Apex, NC 27502, USA



通讯: [email protected]



(2007-06-01收稿; 2007-06-06 接受; 2007-06-06 发表*)



亮点



方舟子被媒体称为“中国学术打假第一人”。然而,从他对自己学术地位认定上的造假和大量不注出处地抄译国外文章上看,方舟子堪称中国学术造假第一人。从他对洋人错误认识的推崇和对国人学术贡献的抵毁以及由于其学术水平低劣和逻辑思维混乱所造成的假打假和瞎科普,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伪科学的泛滥。



摘要



本文从两篇方舟子发表于《中国青年报》的文章入手,系统总结了方舟子本人的缺德少赛和学术打假中的假打假。并揭露了六年前方舟子将其普通的 "Biochemist"自译为“生物化学家”这一对学术地位认定上的最大造假和今年在《中国青年报》吹嘘他自己“曾经是去年诺贝尔化学奖唯一得主、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杰•孔伯格的同行…有幸目睹和参与了这个巨大的谜团是如何逐步被破解的” 这一对学术贡献认定上的最大造假。



关键词



科学腐败,学术造假,新语丝,方舟子现象,崇洋媚外,恐洋症,逻辑生物学,刘实,求真





中国科学的怪象越来越多。不仅科学界内少数造假吹牛者能青云直上,科学界外个别伪科学家也能一统大众舆论。

被媒体称为“中国学术打假第一人”的方舟子(真名方是民)居然能以一个一般科学工作者(对不起方舟子,一个拿了博士学位后只跟别人做过几年博士后的人只能算一般科学工作者)的经历,凭借一个网站的威力,对中国高高低低的科学工作者品头论足,对中国不同行业的科学工作研究指手画脚。一时间不仅吓得假科学工作者闻风丧胆,也让一些真科学工作者不得安宁。一个在科学论文中少见的人物(方是民一生的科学论文恐怕只有两篇,其中一篇还只是一个既不主做实验也无通信地位的“夹心饼干”作者),却成了一个中国家喻户晓的名人,并在海外华人学者圈里有不少粉丝。

最近看到方舟子在《中国青年报》(2007.5.30)借一个关于干细胞研究的名人对话大发其“理科猛男”的科学观与道德观,趁机把“德先生”和“赛先生”的优点几乎全都说到了自己一个人的身上。方舟子的这番似德非德、似赛非赛的时评或许对缺德少赛的人有一些用。但在有德也有赛的人看来,实在是感到方舟子又在小题大做。无非是看中了干细胞研究这一热题和两个名人的效应来个学术警察的惯用伎俩:大头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

然而领教过方舟子学术虚伪的人一定会说:方舟子又在干缺德少赛的事。

说方舟子缺德,不仅是指他所办的网站 -《新语丝》- 文风不正并缺乏基本的出版道德,更指他在对自己学术地位认定上的造假。

很多人都以为《新语丝》应当是个来稿就发、百家争鸣的地方。然而从一些当事人的反映和我自己的亲身体验,我确信它实际上只是一个方舟子的个人舆论工具。对他个人有利的文章即便文德再差文赛再伪也同样照发,对他个人不利的文章即便文德再好文赛再真也绝对不发。因此《新语丝》(多半是方舟子)的审稿毫无科学与道德原则。一般杂志在拒稿时都要给个理由。《新语丝》拒稿却连答复都不给。

方舟子行文的“理科猛男”风格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他动不动就把记者沦为“妓者”,时不时把文科女性称为“文科傻妞”。方舟子的一群铁杆笔客也惯用一般庸俗的语言议论严肃的科学话题。如果说《新语丝》有名的话,这名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骂街得来的。一些人喜欢《新语丝》也是因为那里有泻愤的热闹可看,有“泡妞”的语言刺激。但此种德行的学术打假真的道德吗?

(tbc)

作者:mzmzbz回复日期:2007-9-2418:16:31

(continued)
方舟子打假打得最多也最起劲的就是揪别人在学术头衔和地位上自吹自擂的小辫子。然而别人在这方面造假至少还要花精力搞个假简历、弄个小奖装大奖什么的,方舟子这方面的造假却高明也省事的多了。直接将其一个博士后水平在西方人眼里再普通不过的Biochemist一步登天地自译为“生物化学家”。别人造假还有假可依,方舟子造假是真假。方舟子大假打小假,是什么德?他打得服吗?

方舟子打假打得还多也很起劲的就是查别人的抄袭造假。然而方舟子的文章又有多少是自己原创出来的?外行人或不会英语的人或许会觉得方舟子的文章有新意,然而内行人和会英语的人一看就面曾相识,明显是抄译而来。可方舟子发表此类文章时历来不给出处,还辩称科普文章不必对原著的引用加以注明。方舟子是个美国博士,应当看得懂美国大学对抄袭的明确定义与适用范围。如果因为方舟子网络搜索能力有限而看不到这些英文的学术道德准则,我愿提供给他。并希望他能译成中文发表(最好注明出处,以免有剽窃之嫌)。同时我劝方舟子在打别人假的同时,还是对比一下这些学术道德准则,对自己的假有个德的交代。

事实上,方舟子就是利用一些国人崇洋媚外的心理和患有恐洋症的毛病,以其还不是三流美国大学的博士帽和自授的“生物化学家”地位开始其全时(与全职应有所区别)的学术打假生涯的。洋博士打假,又是“生物化学家”打生物口的假,你说这把戏玩得真不真?再加上《科学》对其打假也有报道(是褒是贬不提,反正大多国人也不会看英语原文),你说这假打得权威不权威?

然而,方舟子这种手电筒照人不照己,打假只打中不打外甚至还帮造假洋人打实干国人的假打假不就是缺德丧志的典型吗?

说方舟子少赛,不仅是指他一生(到目前为止)没做出什么真正有价值的科学发现(发一两篇普通的论文算不上科学上的贡献,顶多算没白拿工资。抄译来的科普文章更不是知识的原创,说不定将来还会有知识产权的纠纷),更指其学术水平的低劣和逻辑思维的混乱。

在一般人看来,方舟子好像是一个上懂天文下知地理的博士,一个西的中的都通的全才。方舟子不时也将自己在某著名研究机构很短的流星似的经历拿出来炫耀。把路见诺贝尔奖得主,为诺贝尔奖得主的演讲会放过幻灯这些本与其学术水平不相干的事正经八两地细说,甚至于说他“曾经是去年诺贝尔化学奖唯一得主、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杰·孔伯格的同行…有幸目睹和参与了这个巨大的谜团是如何逐步被破解的” 《中国青年报》(2007.1.31)
(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bingdian/kornberg.txt)。

但从方舟子/方是民的简历看他是在美国密歇根(Michigan)州立大学读的博士,后在纽约州的罗切斯特(Rochester)大学和加州的索尔克(Salk)生物研究院做过博士后研究。但不知他与在斯坦福大学的孔伯格(Roger D. Kornberg)如何同行并目睹和参与巨大谜团的破解。也不知诺贝尔奖为何只发给孔伯格一人而无方舟子/方是民的份。难到诺贝尔奖有歧视华人的现象?再看诺贝尔奖的官方发布所列孔伯格得奖的原创论文(http: //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chemistry/laureates/2006/info.pdf),没一篇论文中有方是民的名字。难到孔伯格剥夺了方是民参与巨大谜团破解的贡献?

如果这两种情况的任何一种属实,方舟子怎能容如此大辱而不抗呢?还不调集所有的力量打个国际大假,为自己争个光也为民族争口气。要知道诺贝尔奖可是国人敬仰和期盼的呀,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方是民现仍只是“定居”美国,可见仍很爱祖国)不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也得为祖国的利益着想才对。作为一个打假斗士,怎能目睹和参与谜团如何逐步破解而又眼睁睁地看到诺贝尔奖被一个洋人独占。难到方舟子也同其他一些人一样患有严重的恐洋症吗?即便那样,也不至于奴颜婢膝到为“抢”诺贝尔奖的洋人唱赞歌吧。那不是傻到了被人卖了还要帮人数钱的地步吗?
(tbc)

作者:mzmzbz回复日期:2007-9-2418:19:29

(contd)
依我看当年做科研的方是民可能连孔伯格实验室的门朝哪开都不知道,更不可能目睹和参与谜团如何逐步破解。现在打假的方舟子只不过想借与孔伯格的一面之缘为自己添加一点诺贝尔奖水平的光环。方舟子这些子虚乌有的自吹自擂虽然可能会让方粉丝们感到无尚的光荣并鼓舞斗志,但在有识之士看来却只有恶心。方舟子的这些牛皮或许可蒙住未见世面的科学新手,但能蒙过在科坛久耕的科学老手吗?我还同当年在任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握过手呢,可那又怎样?幸好方舟子打假的功劳未得到中国官方的赏识,否则如果方舟子得到了几个题字那还不干起得了一点颜色就开染铺的勾当。

平时看方舟子在那里瞎科普,虽有异议但也无暇顾及(本人求真的事都忙不过来,并且还要不停地打那些撞到我头上而必须打的有重大影响的国际学术大假,那有闲时去打太远的假)。可最近看到方舟子在自己熟悉的衰老研究领域瞎普,为避免我敢肯定的伪科学(有人不喜欢听“伪”字而要称非科学,但非科学的提法并不恰当,因为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真知也是非科学。伪科学的提法一矢中的,表明声称科学的东西实际上是假的。因此,如果今后有人怕听“伪”字而要用“非”字,我建议此人学好小学语文后再来辩科学的真伪)不再更普及,才“该出手时就出手”。但我的目的还是想通过讲道理让大众也让方舟子知道一些真知灼见。同时也向方舟子及大众透露一些高端的学术腐败。

为此,我写了一篇题为“生物为什么会衰老死亡? - 答方舟子科学问题兼示高水平学术腐败”的文章发表在《学贯中西 》(1: 6-14, 2007)并希望方舟子在《新语丝》全文或节选转载。没想到方舟子还真不知如何辨别科学的真伪,居然把真知灼见当垃圾,把胡说八道当宝贝。说什么“我们不是一个学术杂志,而且我们不发表任何挑战主流科学的文章”。我的文章点名批评了衰老研究领域一个世界级大腕的极端荒谬的论断,即“衰老是文明的人为现象”(原文为 “ageing is an artefact of civilization”,2000年发表于《自然》403卷365页)。对我有理有据的批判,方舟子称“当看到你这一评论,我便失去了读完你文章或与你讨论的兴趣”。
方舟子的这一极力维护洋权威胡说的做法与他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科学遗产的全盘否定对比实在太大。而且,一向到处搜索学术腐败与造假的打假斗士居然对送到面前的证据确凿的学术腐败大案毫无兴趣。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方舟子学术打假有无国际与国内不同的双重标准。为此我又写了一篇题为“如何辨别科学的真伪-逻辑与道德模拟试题”的文章,希望他在《新语丝》发表。但他连回复都未给(此文后发表于《学贯中西 》(1: 15-18, 2007)。至此,方舟子学术打假之假已暴露无遗。
不过我还是没将此事公开。之后看到方舟子借干细胞的名人对话大发议论,我又针对某些人的极端崇洋媚外写了一篇题为“英国人放的屁就是香吗?”的文章,文章投给方舟子/《新语丝》,但也未见刊登或回复(此文后发表于《学贯中西 》(1: 23-24, 2007)。至此,方舟子敢抓或喜欢中国人的辫子却不敢或不愿动洋人一根汗毛的特点和其一贯的打中不打外的原则也得到具体的证明。

如果说方舟子学术水平是因为他的科研经历有限那还情由可缘。可方舟子在一些常识上的错误和逻辑上的混乱就让人不可思议了。

六年前方舟子出道打假首战告捷,《科学》杂志给予报道。报道称他为Biochemist(西方人眼里连学生化专业的研究生也可称为 Biochemist。因为“...ist”只表明“...学者”并不一定表明什么学术水平)。可《新语丝》上方舟子将其自译为“生物化学家” (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science/science_report.txt)。出于对方舟子的关心和爱护,我劝他将“生物化学家”改为“生物化学工作者”(因为他毕竟是太普通的Biochemist)。可方舟子不仅不改,还给我发来下面一段话(原文):
(tbc)

作者:mzmzbz回复日期:2007-9-2418:20:26

(contd)
scientist就是“an expert at science”,在讲英文的人的心目中,也就是“科学家”。

在我看来,“专家”其实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无非是表示他是那一行的技术行家。“学者”却表示还有独特的思想,比专家更胜了一筹。所以你不称专家,而称学者,其实是更不谦虚。当然,我不会根据自己的标准,就指责别人如何如何,过分的谦虚是一种虚伪,以自己的谦虚为理由指责别人不诚实,则有伪君子之嫌。



看到方舟子居然连“科学家”和“科学工作者”谁高谁低的常识都没有,而且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可以胡乱逻辑,我真担心他打假时会胡打乱打。可我还是认为学术乱世是得有一闲人出来打假。因为这对求真者来说是个好事。所以,我没跟方舟子为这小事纠缠而误了他学术打假的大业。实际上,我还不时为其正确的打假助威(有《新语丝》及其它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为证)。

今日出来揭露方舟子假的一面,不是君子报仇六年太早,而是方舟子不仅六年来执迷不悟反而更加有“名”(持)而无恐,完全不讲科学道理和学术道德的报应(与方舟子关于“科学家”和“科学工作者”谁高谁低的争论现发表于《学贯中西 》(1: 19-22, 2007)。



客观地讲,我认为方舟子六年来的学术打假功大于过。但方舟子学术打假的功并不源自他的德高赛重,而是他的投机到位和时势所就。方舟子学术打假的过则是他缺德的软伤和乏赛的硬伤所致。现在是到给方舟子下猛药同时治其软硬伤的时候了。

如果说方舟子因为我的揭露而倒下并偃旗息鼓的话,那却证明了他假的本质。但愿方舟子不是一只“公鸡里的战斗机”。但愿方舟子能从这一必要的公示中吸取沉痛的教训。把苦口的良药吞下去,让德赛的细胞长起来。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方舟子应当比浪子有水平有觉悟。相信当其修好德学好赛之后再打假会打得真并打得准。

万一方舟子真的倒下去就起不来,也没有关系。一个假打假倒下去,千万个真打假站起来。学术打假不只是方舟子一个人的愿望与专利,也是所有求真者的愿望与权力。学术打假的舞台也不是只有一个华人圈的《新语丝》,更有国际性的《科学伦理》(http://im1.biz)。让全世界爱好道德和追求真理的人们联合起来,共同抗击全球性的学术腐败吧。



2007-06-01 于美国(谨以此文献给祖国的花朵与未来,但愿中国的学术界通过去假存真而有晴朗光明的未来。)



*本文于2007-06-02投稿《中国青年报》望其能发表。但无回音。考虑到此前一个月与《中国青年报》的通讯也无回音,决定先在本刊发表。现发表文本与投稿《中国青年报》的完全相同, 但添加了亮点、摘要和关键词。

本发表文章也将全文送方舟子(方是民)。

作者:布彻回复日期:2007-9-2420:04:56

哦,又看见张三同学了,那海外官司进行的咋样了?

作者:亦明_2007回复日期:2007-9-2422:56:32

一 几点解释

其实,方舟子如果认为我“污蔑”了他,他有我的电子信箱地址,他会查我的网络IP,他还有那么多的耳目内线,因此他可以用很多很多的方式和手段,包括那些CIA、KGB、国安部手段,找到我。连隐藏极深的昏教授都被他挖出来了,挖出我这个曾经隐藏在他身边的“妄人”,又有何难?而以他的势力,他尽可以在网上搞臭我(我相信他会的),他更可以到中国的法院去控告我(我相信他不敢),根本用不着搞这种色厉内荏、虚张声势的三岁小儿把戏。

我承认,亦明这个笔名能够产生一点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曾用它在新语丝上发表过一些文章。也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很多网友都认为我是新语丝的铁笔杆,甚至把我与方舟子、新语丝混为一谈,并且把我离开新语丝之后、在其他网站上发表的文章,都记在新语丝的帐上。其实,我在新语丝上集中发表文章,只有半年左右的时间。在2003年7月14日之后,我就再也没有向新语丝投过任何稿件。对於这个事实,方舟子一直讳莫如深,我也从来没有就此在任何场合作过任何解释。因为我一直在信守这样一句中国古训:“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尽管我与方舟子没有任何交情,并且我坚信,方舟子根本就不是什么君子。

那么,我为什么要在与方舟子分手三、四年之后,投方舟子的“黑材料”,并且把它在网络上公开呢?我的理由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却与方舟子把我清除出新语丝网站的理由完全一致,只不过方向完全相反。这个理由就是:“为避免亦明的名声被妄人方舟子利用,让人误以为他方舟子真的是获得亦明认同的‘学术打假斗士’。”

其实,早在几年前,就有人直接或间接地问我这样的问题:我与方舟子、新语丝到底是什么关系?我是如何与新语丝结缘的?又是如何与新语丝决裂的?我和方舟子结了什么怨?对这几个问题,相信还有许多其他网友也都会感兴趣。本人也早就想撰文回答,既给自己留下一点总结,也给历史留下一点资料——不管人们是否愿意,方舟子肯定会在中国的历史上,至少是科技史上,占据一个位置的。至於那到底会是个什么样的位置,到底是象岳飞,还是象秦桧,则是另外的问题。

不过,这篇文章之所以拖到今天才写,我也能找出几条借口。首先,方舟子大小也算是个名人,而我则是一个无名之辈——在这个世界上,或许有人还记得亦明这个笔名,但极少有人知道这个笔名后面的我是谁。而在两、三年前批评方舟子,会被人视为靠骂名人来自我炒作。坦白地说,我是最不愿意炒作自己的人,对於虚名更是避之唯恐不及。我这么说,并非表示自己对名望毫无追求,但我的羞耻矜持之心,要远远超过对名望的热爱,所以我一直不肯公开自己的身份。这是因为,我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而这些弱点很容易在不经意间酿成失足,而一旦失足,轻则自己丢失颜面,重则有辱家门,轻重之间,更会使信任我的朋友失望。也就是因为有这个顾虑,所以我对方舟子疯狂般地追求名望一直感到无法理解。无论如何,我对虚名,既害怕,又不感兴趣。

其次,方舟子器量之狭小,心肠之狠毒,为人之刻薄,在网上可以说是有口皆碑的。而他的另一个特点,则很少有人提及。这就是:他整人的手段不仅穷凶极恶,而且卑鄙下流。因此,在打算站到这种人的对立面之前,任何人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当年昏教授就是因为对这个问题估计不足,所以才陷入了与方舟子恶斗的泥潭,至今无法自拔。当然,我并不怕方舟子。说句心里话,在过去几年内,我对方舟子的认识越来越清楚,对他的蔑视也与日俱增。但我之所以不愿意和方舟子“脸对脸”(套用方舟子对face-to-face一词的绝妙翻译)地较量,其心理,用下面这段话来解释非常妥贴:“我怎么也是一个搞艺术很多年的,基本上比较清高,怎么可能跟搞政治的人吵架,丢人!举个例子是,你被狗咬了,难道你还去跑去咬狗?”(吴虹飞:《绝交》)。我虽然不是“一个搞艺术很多年的”,也不敢肯定方舟子是“搞政治的人”,但我确实“比较清高”,并且认定方舟子只是一个名利之徒。跟他吵架,我真的感到很 “丢人!”

第三,我认为,对於历史人物和事件做出回顾、反思和评价,距离远一点,或许会把事实真相看得更清楚一些,评价也会更公正一些。这一点确实非常重要。应该承认,七年前的方舟子,不同于四年前的方舟子;四年前的方舟子,也与今天的方舟子不完全一样。如果我在四年前写这篇文章,它很可能就是个人之间来往的琐碎记叙。而在今天写这篇文章,我则是在通过方舟子这个人的发展演变,来探讨一种社会现象。所以说,这几年的时光并没有白白的流逝。

那么,我为什么不再继续等几年呢?我为什么要现在站出来呢?我可以说出的理由很多,但最主要的有以下三条:

第一,方舟子对中国社会的危害越来越大,——关于这一点,下面将有详细的论证——继续对他姑息,就是养奸,就是贻患,就是犯罪。前面说到,我投方舟子 “黑材料”的主要理由是“为避免亦明的名声被妄人方舟子利用,让人误以为他方舟子真的是获得亦明认同的‘学术打假斗士’。”而写这篇文章,这条理由仍旧有效。也就是说,我的良心不允许我对方舟子的所作所为继续保持沉默。

第二,既然方舟子说他当年“拒绝刊登”我的一篇来稿是因为他 “识破”了我的“动机”,并且他“最近又发现”我的“‘反对中国学术腐败’另有别的目的”,我“要反对的‘学术腐败’与一般人理解的有差异”,我就不得不把我的“动机”和“目的” 充分地暴露出来,并且让世人看看我和方舟子这个“一般人”对“学术腐败”的理解到底有什么差异。

第三,到了今天,方舟子在中国历史这个大舞台上的表演,已经基本接近尾声。他当然可以按照现在的趋势继续发展,但他只要朝这个方向再多走几步,处理他的,将会是中国或美国的司法机构。到那时,人们的口诛笔伐将会显得特别无能。从另一方面说,即使方舟子从今以后,洗面革心,重新做人,在他的有生之年,他也决不可能把他在过去几年间所留下的污垢劣迹,清洗得一干二净。更何况,我根本就不相信方舟子会金盆洗手,浪子回头。所以,我也没有必要继续等待下去。

本来,揭露方舟子最为深刻的文章,早在四年前就已经由野鹤先生完成。今天重读那九篇、共七万余字的雄文,本人曾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的感叹。我还有动笔的必要吗?这确实是困扰了我很长一段时间的问题。我最后还是决定动笔写这篇文章。这是因为:一、野鹤先生的文章,篇幅比较长,论证比较抽象,一般的读者很难有耐心把它们读完。二、野鹤先生的文章,深深地刺痛了方舟子,所以他拼命要打赢封杀野鹤的官司。从某种意义上说,方舟子成功了。三、野鹤先生的文章,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给人的印象是,其基本立场不仅仅是站在方舟子的对立面,而且是站在“反对学术腐败”的对立面。这大概是这九篇文章没有能够产生其应有的影响的最根本原因。我想,这或多或少是因为野鹤先生是只“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野鹤”,(野鹤:《关于方舟子现象的反思与断想(九)——方舟子与新语丝》),因此与中国的学术界有些隔膜。四、野鹤先生显然没有与方舟子发生过“近距离接触”,所以只能够根据纸面或网络上的材料来进行分析和立论。这就给予了方舟子指责野鹤“断章取义”的口实。

总之,野鹤先生的文章,就揭露“方舟子这个人”来说,可以说是淋漓尽致,也可以说是剥皮见骨。但是,野鹤先生真正要研究的是“方舟子现象”。就这个问题而言,我认为野鹤先生并没有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揭示清楚。本文将尽量从与野鹤不同的角度来剖析方舟子和方舟子现象。

本人声明:本文内容属实,文责自负。方舟子如果认为本人有污蔑他的动机,发现本文有虚构不实之辞,他只管到法院控告本人,本人也一定会应诉。他所需要做的,就是在新语丝网站发一个“方舟子预备控诉亦明,请亦明主动应诉”的启示。另外,本人在此正告方舟子:你今后对本人的一切言论,都可能成为法庭上的证据。勿谓言之不预。

(下节预告:二、亦明其人)


作者:每依北斗回复日期:2007-9-250:01:20

终于等到了,先睹为快哈!最后一段有个笔误,“启示”应为“启事”。

作者:ID张三1回复日期:2007-9-250:04:02

根据过去风格,再“长篇连载”四个字,我就知道是第二个野鹤:)

-
野鹤《关于方舟子现象的反思与断想》(全文)
http://club.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41&ID=1508360



作者:xyzxyz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xyzxyz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4.616862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