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关于儒家人道主义问题的函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关于儒家人道主义问题的函
东海一枭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4280
经验值: 24050
标题:
关于儒家人道主义问题的函
(269 reads)
时间:
2007-8-26 周日, 下午5:16
作者:
东海一枭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关于儒家人道主义问题的函
东海一枭
XX兄台鉴:
余英时先生说得一点不错,在《论语》、《孟子》和其他儒家经典
中,许多言论都直接戓间接地承认普遍人道(岂止承认而已?)、尊
重人类尊严,蕴含着丰富的人道主义精神。
人道主义作为一个思想体系,具体表现千姿百态,概乎言之,可归纳
为维护人的权利、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以人为本位,体现
为自由平等博爱等精神。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西方人道主义思想
中,自由、平等居核心地位,而东方传统的人道主义以博爱、仁爱为
主要基础。
孔子人道观的核心是“仁”。就人与人的关系而言,强调仁者爱人,
“博施于民而泛而众”;就政治而言,孔子主张德治,以礼义道德教
化万民,反对杀戮生命和凌辱人格。
孔子的伟大正体现在他对人的价值的充分肯定。“厩焚。子退朝,
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正义.乡党》)这是《论语》
中非常重要的一章,虽一桩小事寥寥数语,却是对孔子学说的核心
“仁”最好的事实诠释,是儒家人道主义精神的形象显示。“伤人
乎”的人当指养马者,春秋时代养马者相当于奴隶或半奴隶的身分,
说明孔子的仁适用于所有人。
孟子的人道观体现在“仁政”思想上,例如,要让百姓有生存之产
业,“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
亡”,要“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
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要让百姓过上安逸的
生活。后世儒家继承并发扬了孔孟的仁爱思想。唐韩愈的“博爱”,
宋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与孔孟一脉相承。
在儒家文化中,人道主义传统既以理论的形式分布于儒家经典历代儒
家著作中,又作为一种实践活动体现于政治、社会、文化活动中及日
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以儒家的仁爱精神为理论基础,以政府、宗
族、家庭为依托,以存养鳏寡孤独、赈灾救荒、抚恤残疾者为实践内
容。
中国古代人道主义实践表现为以家族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力量的社
会性特征。周代就有专司“宽疾”职责的官吏,历朝历代都有由政府
划拨经费、由专人管理的专管鳏寡孤独残者的社会慈养机构。同时,
在个人道德实践中,人道行动得到了政府的大力褒奖和社会的普遍支
持。
在人格层面,儒学倡导内在的道德自由,是从根本上尊重人的价值和
尊严的学说。《论语》中有“仁”字109处,其仁道思想处处体现着
对人的主体性、能动性、自主性和自由性的重视,处处彰显着人的本
体意义。儒学发展到孟子,那种以德性为财富的高尚情操,以个体人
格为中心的倨傲风范,那种“说大人,则藐之”的狂狷人格,那种
“圣人与我同类,万物皆备于我”的充满主体意识的乐观向上的心
态,那种“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
使命感,那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精神,把人性的高贵和尊严发挥得淋
漓尽致。
《孟子》、《中庸》都把人性归结于天性,等同于天性。《孟子》
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
所以事天也。”(《尽心上》)《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
谓道,修道之谓教。”认为只要尽心尽性,就可以“赞天地之化
育”。“与天地参”。
宋明理学继之把人性与天道、良知与天理打成一片。象山作《天地之
性人为贵论》曰:
“孟子言‘知天’,必曰‘知其性,则知天矣’;言‘事天’,
必曰‘养其性,所以事天也’。《中庸》言‘赞天地之化育’,
而必本之‘能尽其性’。人之形体,与天地甚藐,而《孟子》、
《中庸》,则云然者,岂固为是阔诞以欺天下哉?”(《陆九渊
集》)
《周易》讲天、地、人“三才”,把人置于万物之上而与天地参,可
见在中华文化中对人的推崇尊重由来已久。《周易.彖传》说“圣人
以神道设教”,把神作为一种工具、一种方便法门看待。故董仲舒虽
神化了“天”、仍坚持人本“何谓本?曰:天、地、人,万物之本
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春秋繁露.立元神》)天“生
育养长,成而更生,终而复其始,其事所以利活民者无已”(《春秋
繁露.诸侯》)把人的位置放得很高,认为万物皆是天为养育人类而
设,人才是目的。
综上所述,儒家的仁义原则,恕道孝道,仁政王道,德治礼制,中庸
之道,人本思想,民本思想,大同理想,救世精神,内圣外王学说,
宋明理学的天理良知之学等等,何一不洋溢着人道主义的光辉?何一
不彰显了人性的高贵和尊严?
民主自由乃人道主义的制度性体现,故与儒学在根本义理上不仅冲突
不矛盾,而且儒学倡导道德自由,最为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蕴含着
丰富的民主自由的精神。儒学之所以未能开出民主以保障人的政治自
由,这里有历史之机运问题,也有儒学本身的问题。
我在《返本开新,重创辉煌》中指出:因儒学发展到宋明理学,已经
偏离了孔学尽伦尽制的全面,只侧重于儒家内圣之道而忽略了外王学
说,忽略了制度变革和王道政治等经世致用的“外王”实践,可以作
为个体生命找到安身立命的根本,却不足以开出现代民主制度来。
牟宗三认为中国文化心灵具备道德精神与艺术精神,而在解决具体问
题的科学精神(逻辑数学科学方面之知解精神)与政治精神(国家政
治法律方面客观精神)方面颇为不够。故他在《历史哲学》中,以中
华文化富有“综合的尽理之精神”(道德精神)、“综合的尽气之精
神”(艺术精神)而缺乏“综合的尽气之精神”,以说明何以中囯传
统何以没开出科学与民主政治。
匆此拉杂作复,外出刚回,抽空再整理成文。另,“天地之性人为
贵”语见《孝经.圣治章》;关于“道”,可参阅我的近作《老马空
知道,穷猿岂择林!──兼论儒家之道》;人各有擅,XX二君自有
可钦之处,不必苛责。
(2007-01-25)
民主论坛 上载:[2007-08-25] 修订:[2007-08-25]
作者:
东海一枭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子诛少正卯怎么算?
--
马悲鸣
- (0 Byte) 2007-8-26 周日, 下午11:23
(83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797498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