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2004年对芦笛先生辱骂我的唯一一次反击,他至今不敢吭气 |
 |
吃草的老虎 现已禁止
加入时间: 2004/02/24 文章: 1707
经验值: 1316
|
|
|
作者:吃草的老虎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吃草的老虎 标题:从芦笛先生的〈民可使由之〉说开去---犯上指点一下“独知” - 2004-9-15 04:03 (243 reads)
不知道说的对不对,也可能不切题,老虎是玩票,也不懂政治,只知道好好工作挣钱养好老婆孩子,孝敬好爹娘,所以说的都是业余的话,和芦笛先生即将失业还要专业搞写作不同,不由的又心疼起芦娘子跟着他饿肚子起来。还是那句话,老虎随时欢迎先生来纽西兰疗养,我养你。你大可不必为快失业或被人误会为失业汉而苦恼感到挂不住。呵呵,不过总之呢所以如果有歧义,按以芦笛先生的为准。不过具体芦笛先生想表达什么政治目的老虎也看不出来,唉,老虎公司里拜两尊神,一个是关二爷,自从和芦笛先生接触后,我又做了个牌位,把他也供上了。但他太过欺负老虎,打的我叫娘,说不得我这供他如神明的“芦迷”也要犯犯上,把他从供桌上揪下来抽两个嘴巴,然后接着日日攻读《芦笛文集》,继续供他。那天吃饱了,逗我儿子闲的时候我接着撕他其他文章,只当是《芦笛文集》读了之后写读书笔记。嘿嘿。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书归正传。一句“民可使由之”延续了几千年中国人的思想沉浮。就思想来说,可就出处再向前追溯。到底是儒家愚民还是芦笛先生说的是道家愚民呢?间或是掺杂的怪胎?且听老虎道来。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先秦时期,中国的文化开始从幼稚转向成熟,中国在夏朝基本应该是以结绳记事了,但文化很难考证,但据后人从文献中看到的蛛丝马迹,夏是胡人建立的王朝。在殷商时期文字已经完备,但只有掌握祭祀的巫师才是真正会运用文字的人,其他人没有权力掌握文字,巫师通过祭祀,通过神,参与政治。所以,殷人首先提出君权神授的观念。而周简直是对殷商的复制。从军事制度,政治制度,生活制度等各方面,包括君权神授的思想都加以全面的继承。但是从自己得到政权的道路来看,周人也开始怀疑君权神授的可靠性了。所以提出:“天命唯德,不唯常”周的经济已经有很大的发展,而政权并未高度集中,就给文化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中国先秦的百家争鸣是唯一可以与古希腊哲学思潮相抗衡的一个思潮。时间上也差不多在同一时期。百家诸子驰骋其想象,自由其意识,生发其学说,辩论其观念,气象十分地恢弘。虽然百家争鸣,但他们也有统一思想,统一意志渴求,期望以己之道易天下。例如孟子的“定于一”,韩非子的“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庄子的“天下大乱,圣贤不明”荀子的’法后王,一制度“。。。。。。但先秦各国争雄互斗的历史背景不可能让其实现。等啊等,终于,东方红太阳升,咸阳出了个秦赢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海内”铁蹄踏踏山河动,王旗飘飘日月昭,扫六合八荒搞定了群雄而一统天下。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秦赢政是练法家硬功出身的,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他怯啥?在思想统治上也自然采用李斯的“天下无异议”的统治信条,于是乎焚书坑儒,用专政的铁拳拾掇了天下书生。赢政的初衷自是为他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么。他自然期望随着政治,军事上的统一而统一思想与意识,用来巩固和发展自己的江山,但从长远看却是十不足取的。表面结果是消除人言言殊的现象,实际后果却加重了思想异端的再生。最终导致了王朝的覆灭。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再后汉刘邦那个流氓夺了龙庭,这家伙没文化,竟然也想住马上治天下学秦赢政,被谋士陆贾一顿好训,闹了个大红脸,此陆贾著《新语》一书,向统治者卖身为奴,建议“行仁义,法先圣”,”握道而治,据德而立”以儒家思想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指导原则。这里就不难发现,我中华上国的帝王之道就是以君主的利益为主而对人民实行“德育”的工具,为的是改变‘秦以刑法为巢”的丢权失误,以防“覆巢破卵之患”。到了汉刘彻时更以董仲舒“罢黜百家,独遵儒术”为战略指导方针开始治国愚民。他们大概想不到他们所执意的这样一种而不是其他几种甚至没有其他任何一重观念形态,对中国的思想领域持续了到今天还不算完的笼罩制衡。把国人的意识,收放在虽博大却不无偏颇的范畴之中。儒家就是要被统治者和统治者的思想保持一致,便于统治者的统治而已。同时,也是认识到,仅仅依靠法是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生活的。所以提出用儒家的人治。但儒家的人治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具有仁,义,礼,智,信的圣主,这又往往是难以做到的,所以,儒家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有空想成分的。周礼的记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同一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但一直受到语言文字限制。那时候的人我估计没有一个像芦笛先生一样学贯中西,指那打那。但可以肯定的是,多少其思想也影响了儒家。汉末由于政治的高压,道家思想开始抬头,中国的道教就诞生于此时,张角的黄巾起义既是借用道教的名义,还有张鲁创立五斗米道,以道治国。这在中国是破天荒第一次。假使以芦笛先生说的,是道家开始愚民的话,那道教开始之前那些儒家思想难道是教国人如何“民主”的么?当然了,芦笛先生是独知,不需要和谁认同的。先晾他一会,老虎接着喷。张鲁的第四子张道陵在晋朝迁居江西龙虎山,后被封为世袭天师。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到了南北朝时期玄风更胜,几乎没有了儒家的立足之地。“东床坦腹”的故事就可一证,其实王羲之并不是看名利如浮云的人物,因为当时的人崇尚道教,有服食“五石散”的风气,而“五石散”有毒热性,药性发作就要解衣仰卧,当时有的士人甚至当路解衣卧于通衢。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但到唐朝时,统治者将科举做为延揽人才的手段,使儒家起死回生,并一举占据了中国的思想阵地。唐中期,因为武则天曾经出家为比丘尼,并且因为李唐王朝把老子封为道德天尊,视自己为老子后人,尊崇道教。她就废道而崇佛,引发了长达数百年的佛道之争。并由此产生了南宗惠能顿教,也就是禅宗,禅宗的兴起给中国的思想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并以多种形式影响到唐以后的士人。甚至到了宋明时期,有架空儒家的趋势。以至明朝时期来华的基督教传教士想教皇提出以古儒反对新儒的身份在中国传教。中国的思想在宋明时期加入了很多市民阶层的色彩,但同时对人的束缚也更大,儒家在伊洛大儒程姬程灏二人的发展下一变而成为理学,讲究格物至知。提出正心诚意。但到了朱嘻甚至提出“灭人欲,存天理”这就给人的思想加上了桎栲。使中国走向没落的正是这种走进了死胡同的思想。
到明朝时的儒家进一步发展为心学。有“吾心既是宇宙”一说, 而清朝的士人就彻底沦落为思想麻痹的寻章摘句老雕虫了。 总的说来中国的思想在先秦百家争鸣之后没有太大的发展,一般是沿着向更细致的方向演变。而佛教道教只不过是给中国的思想加上了一抹更加颓废的色彩。其实吧中国的读书人从来有喜欢议论政治的习惯,东汉的党锢之祸就是由于读书人议论政治,进而和宦官争夺权力而引起的。当时叫“清议”。一直到后来的宋朝苏东坡的“乌台诗案”,明朝更是结社成风,比较有影响的有复社,以及后来的东林党人。所以,从宋以后,为了加强皇权的稳固,就开始兴起文字狱,加强对舆论的控制。所以,清朝人就有“莫谈国是”的禁忌了,其实这正是从反面证明了中国人对政治的热衷程度。包括今天我们的舆论也同样是统治工具。只不过,比封建帝王更加严密罢了。就是“不能让老百姓知道,只能任由他们去胡搞”。唉,这就扯远了,又要牵扯到政治上,我是万不敢去招惹政论霸主芦笛先生的,省得再被打的喊娘,先喷到这,歇歇先,探探风头,瞧他怎么把儒家,道家还是大杂烩愚民狼腿拉到狗腿上的话如何圆吧。对了,还有个担心,我这个帖子对他有恶意,那太阳会从那边升起呢?
作者:吃草的老虎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