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金山下饿死一大片--看记录片《达尔文噩梦》有感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金山下饿死一大片--看记录片《达尔文噩梦》有感   
dck






加入时间: 2004/04/02
文章: 2801

经验值: 4649


文章标题: 金山下饿死一大片--看记录片《达尔文噩梦》有感 (314 reads)      时间: 2007-7-28 周六, 上午4:58

作者:dck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周末看了欧洲人拍摄的记录片《达尔文噩梦》,反映非洲最大的淡水湖維多利亞湖(Lake Victoria;又做Victoria Nyanza)周围群众生活的现代困境,十分感人。

本来,維多利亞湖物产丰富,鱼类众多,湖畔养活了很多人。

自1950年代起,尼罗河鲈鱼(Nile Perch, 学名:Lates niloticus)被引入湖中,原意是想增加湖区渔业的产出。但是这种鲈鱼给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数百种当地特产物种自此灭绝。更糟的是,本来不错的鲈鱼产量后来也急剧下降。不过正因为这些尼罗河鲈鱼被过渡捕捞,一些特产物种反倒开始回升。

直到拍摄记录片的时候(2004年?)尼罗鲈 的捕捞和加工仍然是当地经济的主要部分。由于欧洲美洲甚至亚洲等工业化的地区湖泊近海普遍污染,鱼虾带毒,非洲非工业化地区的鱼类成为其它洲工业化地区人民的美食。
因此,維多利亞湖出产的尼罗鲈被加工出口到欧洲,卖价很好。

当地老百姓却赤贫化。

尼罗鲈这个品种专吃其它鱼类,结果,大部分鱼类灭绝。老百姓自己吃鱼,根本吃不起尼罗鲈,而其它鱼类又断绝。那怎么办?没办法,绝大多数人没有活路。
女孩子卖B,男孩子杀人,盼望战争。
国际势力则尽力维持现状,以保证美味可口尚未污染的尼罗鲈能够加工出口,源源不断供应欧洲人吃。

影片最令人震惊的是鱼肉加工厂出来的废料(鱼头,鱼骨头等),让农民去手工晒干。臭气熏天的工作环境下,工人还感激不尽呢。

看这个片子,时时看到中国的影子。打个比方,江苏常熟大闸蟹卖的很好,可当地老百姓吃的起吗?大闸蟹给绝大多数当地人带来了财富吗?恰恰相反,带来的是相对贫苦。

守着金山挨饿--资源被少数人拿来获取厚利,而绝大多数人赤贫,这确实是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一个困境。


作者:dck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dck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2.098072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