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中国人的文化品位为什么不如日本人?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中国人的文化品位为什么不如日本人?
千里目
加入时间: 2007/06/08
文章: 42
经验值: 26
标题:
中国人的文化品位为什么不如日本人?
(533 reads)
时间:
2007-7-09 周一, 上午5:46
作者:
千里目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中国历史几千年,同四周游牧蛮族的战争及融合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故而使大陆的农耕汉文明:
一、在受文化品位较低的游牧胡民族感染之下,汉文化被胡化,向低品位滑坡。并且自己的很多原有的东西,在融合的过程中,不是融入了,而是丧失了。
二、由于战争的巨大破坏摧残。中原农耕文明的发展多次在兴盛之时中断,并且因为战火及胡民族的民族压迫等,丧失极大。
中国从汉唐至清,从宽衣博带、左右襟冠冕服饰,到被异族强迫改变的长衫马褂、紧衣窄袖、游牧化民族的靴子,从窗明几净、清雅素淡、白墙黑瓦、席地而坐到雕梁画栋、大红大绿、一味奢靡浮丽、垂足而坐,从琴筝笛箫幽雅诗意的汉唐乐韵到唢呐锣鼓的喧嚣嘈杂的清代北方戏曲。一国文化品位(应强调这个这个概念)的降低,按着思想、文化气息、社会风俗、人民精神境界等为一体的学说,实质上也是国民心灵的堕落。而日本却与中国不同情况。
一、日本由于其地理的特殊,远在太平洋上,周围无陆上邻国,没有任何游牧民族的威胁,文明发展也没有遭受到大的中断。但它并不是绝对的孤立,它保持中原先进汉文明的交往。
二、日本对中国交流一直保持在代表最高文化品位的上层以及文人阶层。因此,会有一种潜意识的文化选择,即:选择与自己审美心理及民族心理相符合的高品位文化。罗思鼎先生在《日本的重汉轻夷的民族文化心理》中提到:
尊重汉民族,蔑视其他民族的民族文化心理是日本始终不和满清政权通交的重要精神因素。古代日本和中国周边其他国家一样,一直处于汉文化圈的边缘,不断受制于汉文化强大的向心力。因此,日本在移植和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逐渐将汉民族的自我意识引进到了自己的思维之中。江户时代著名儒学家林罗山之子林鹅峰就认为日本人是中国人的后裔,日本皇统出自周吴泰伯之后。一方面,日本在强大的中国面前形成了强烈的自卑感,以“夷”自居,慕华不已;另一方面,甘为“东夷”的日本又以汉民族的感觉来对其他“外夷”民族表示好恶,“以中国之外皆为蛮夷而不值一提”,而不是以一种平等的态度来看待他“夷”……忽必烈时代,曾六次招谕日本,欲置日本为庞大元帝国的藩属。一贯认为自己是一民族之下,万民族之上的日本,面对强大的蒙古势力,不以为然。将“蒙古之号,于今未闻”这样的语句写在外交文书之中,不由不令人感到日本对这个征服欧亚的、同时又是“夷狄”政权的蔑视和敌意。…… 满清入主中原,日本人的第一反应是“华变于夷之态也”。清朝的出现,还唤起了日本人对元寇的回忆。熊泽蕃山在17世纪中叶所写的《大学或问》一书中就曾经提到过“北狄”(清朝)的问题,他指出: 北狄取中国后曾屡次来日本,而今已取中国. 侥幸盼望其不来,殊非武备之道……清入关时,日本德川幕府已经将朱子学作为官学推行了近半个世纪,在等级秩序和纲常观念、王化思想的浸染下,慕化恶胡的观念更加强烈。日本朱子学的鼻祖林罗山以朱子的“正名论”作为其全部学术的支柱,“严格确认了所谓华、夷、王、霸之别。”所以,德川幕府与“北狄”的中国政权建立外交关系,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由此可见,日本的重汉轻夷态度之坚决,这是有意识的;而潜意识的文化选择,就决定了日本在自己文化的基础上不可能吸收到汉文化中的大程度胡化成分。日本人不可能穿游牧靴子、不可能改变自己的唐风建筑样式、不可能穿长衫马褂戴瓜皮帽,更不可能剃发蓄辫。可以说,日本文化从来就没有失去过一种农耕文明的纯粹性,它应当是岛国化纯粹的汉文明,它的破坏是很小的,保存和继承要远远好于中国。
而中国——大陆的汉文明呢?我固然不是反对各种文化的融合。不同的文化之间交流、碰撞、冲突、适应、重构和融合,是必然且应当的趋势,且要向着高品位的方向。而文化因为民族压迫及战争而产生的丢失以及向着低品位滑坡是不应该的。中国的历史并不像日本一样简单,它有很多复杂的历史因素,对于文化的发展来说的不应该的历史因素,对文化造成过破坏。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不是一种理想的淘汰、积累、创造的状况。完全可以说,一直到现在的中国都是极不完整的。它是在向低品位滑坡及因为战争和民族压迫而大量丧失后,又西化出来的结果。现在的中国人所认识到的古代的中国,即原先的纯粹的中国是有着极大的缺陷的。我认为,中国一定要重新审视认识自己,恢复建设出一个原来的完整的“古代的中国”,然后在此基础上,以新的自己走进现代。这犹如向中国人注入五千年的底蕴,使中国文化的发展走入正轨:中国应该是五千年走过来的中国,而不应当是断层的畸形中国。一切的新生事物,不再是完全西化的“断层事物”,而是由中国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具有几千年中国文化底蕴且与现代相融合的现代完整中国的新生事物,与原先一脉相承。那一要建设的“古代的中国”,我称之为“中华体系”。
作者:
千里目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你需要明白日本并不是靠自我完善才走到今天的.
--
一代天骄
- (176 Byte) 2007-7-09 周一, 上午6:57
(174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32998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