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科举的废除和读书人的观念转型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科举的废除和读书人的观念转型   
千里目






加入时间: 2007/06/08
文章: 42

经验值: 26


文章标题: 科举的废除和读书人的观念转型 (597 reads)      时间: 2007-7-05 周四, 上午9:01

作者:千里目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科举是个选官制度,它是传统社会上下阶层之间的流动形式和得到民间认可的游戏规则。废除以后的百年来,新的较公平的又能得到社会认可的游戏规则一直没能建立起来,所以才造成了上世纪候补精英阶层和在朝的精英阶层之间的不断冲突。

和海外华人比较起来,他们在没有科举,政途被堵的条件下被迫将自己的奋斗方向转变为从商及其它行业,这才成就了他们在所在国的成功。

我们先进知识分子所引进的西方学校体系,在事实上跟科举制度并不对应,至少不完全对应。科举是选官制度,学校不是。但受新式教育出来的预备精英们所关心的和老一辈并没有什么不同,依然是如何“入仕”,他们对学校教育的期望是自己“入仕”的一个跳板,教育方式变了,但他们的价值取向并没有改变。

从他们的价值取向出发,他们所处的地位是“候补士大夫”和“候补官僚”,如要再进一步,民国体制就没能为他们“入仕”的个人要求提供什么明晰的路向指标。对这个群体来说,他们最关心的是中国社会能否产生出一种不同于科举的“选官(仕)”制度。所以我觉得五四那代人所喊出的口号“民主”其实是一种对新的选官制度的向往。因为新的社会无法提供这种制度,才激起了他们激烈的反传统举动。

中国近代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个知识分子价值取向的转型问题,中国向现代化的转型有赖于农业意识向工商意识的观念转化。

因为这种转化特别艰难,所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才会一波三折。

满清时代还有个异族统治的问题。满清政权制定国策时首先考虑的当然是满族这一特权阶层的利益,而满清的灭亡并不能改变中国在中西文明冲突大框架下的基本状况。

这基本状况是什么呢?那就是中国仍是一个农业社会,中国面临的仍是如何对西方的工商文明+掠夺文化进行适应的问题。

那么中国要在这种冲突对抗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人应该做些什么呢,中国人的观念应该作出哪些改变呢?

其实答案也非常简单,无非就是象日本那样向西方学习,接受西方的工商业文化。

第一,对于政府来说,改变以往的重农抑商,鼓励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实行重商政策。

第二,对于原来以官场为人生目标的士人阶层,必须改变以往对商业的轻视态度,作出别的职业选择。原来学而优则仕,现在要求你学而优则商,则工等等。

似乎这种药方再简单不过,可为什么我们一直做不到呢?

因为,人们所关心的往往是短期,眼前看得到的利益。你不能说,为了中国的富强,为了你后代的前途,为了中国不再受人欺负,请你不要一天到晚想着怎样混进官府,你应该到工商界闯荡,为社会创造财富。这样的呼吁效果注定不佳。他心里会问:这样做对我有什么好处?


因此,要实现这种社会转型,就要求有一个向士人阶层或威逼,或利诱的过程,促使他们改变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在言语上,行动上参与商业行为。

你可以注意到,五四以来学生闹事的口号,基本上都跟“如何选官”有关,这种行为其实也很正常。因为他们自己的人生定位是进官场,他们自己正处在一个官僚准备阶段。

中国的转型就卡在这里,这一百多年来我们一直没能走出学而仕思想的牢笼,一直没能使社会的中坚阶层整体性的接受商业文化,所以这一百多年来才会有这么多的反商行为。也因为这种反商意识,我们接受了西方众多文化思潮中最反商的犹太衍生教-马教。

49年政权的转换可以看成是农耕文明战胜了工商文明,以后便是几十年的灭商史。


当然还应该看到,在邓小平1992年南巡之后情况有了很大
的变化。那是因为:

六四的血腥镇压使得民众(特别是青年学子们)的政治参与热情遭受重大打击, 人们对政治产生前所未有的厌恶。 对于以官场作为自己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的候补精英阶层,这场风波使他们意识到:官场这条路不好走了,或是走不通了。那段时间的中国的政治气氛极其压抑,中国社会象是个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桶。幸运的是, 那种压抑气氛并没有持续得太久。 邓小平渐渐对各级官吏对改革开放的阳奉阴违不满起来, 于是在九二年初南下广东上海,再启开放的步伐。邓的南巡带给人们的信息便是: 官场走不通了,可商场的大门是敞开的。 九二年来的政策实际上可用六个字就能概而括之: 堵官路(压制民间自由派的民主化呼声),辟商场。在这种政策下,中国社会根深蒂固轻商反商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千百年来人们脑中官本位的文化观念在不得已的政治环境中(政治民主的诉求被压制)被迫进行了调整,长期掌握社会话语霸权的知识分子不得不在言语,思维上接受了原先他们极为排斥的商业文化,在行动上也成为了积极的参与者。这是中国经济这十几年来获得巨大成功的文化原因。


中国的现代化必须经过国人从反商轻商到重商的文化转变,而这种转变似乎要经过绝了知识分子当官的希望这样一个威逼过程。六四镇压的血腥,却无意间促成了这样一个过程,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作者:千里目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千里目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793248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