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鲁迅与梅兰芳之间有何恩怨?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鲁迅与梅兰芳之间有何恩怨?   
大雪






加入时间: 2006/12/06
文章: 246

经验值: 3963


文章标题: 鲁迅与梅兰芳之间有何恩怨? (495 reads)      时间: 2007-6-15 周五, 下午10:52

作者:大雪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梅兰芳是中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鲁迅是著名作家。1933年初,英国戏剧家萧伯纳来华, 鲁迅与梅兰芳在上海共同出席欢迎英国文豪萧伯纳的聚会,并未有过深的接触与交往。
而在20世纪50年代在北京纪念鲁迅生辰和忌辰的活动中,作为中国文联副主席的梅兰芳不仅从不讲话,而且很少出席,即便是勉强来了,也往往不是迟到就是早退。梅兰芳对鲁迅如此反感,是何缘故?

鲁迅显然不喜欢使得梅兰芳声名鹊起的京剧艺术。在散文体小说《社戏》中,鲁迅说他自1902年至1922年20年间,总共看过两回京剧。而给他留下的印象无非是“咚咚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一大班人乱打”,戏台下是“太不适于生存了”。

他的这一偏见一直延续到那风起云涌的五四时期。他甚至认为京剧只不过是“玩把戏”的“百纳体”,“毫无美学价值”。

郁达夫有一次谈到了茅盾、田汉诸君想改良京剧,鲁迅坚决反对,并很幽默地说,以京剧来救国,那就是‘我们救国啊啊啊’了,是行不通的。

鲁迅对京剧表演中的象征艺术很不以为然。他说:“脸谱和手势,是代数,何尝是象征?他除了白鼻梁表丑角、花脸表强人、执鞭表骑马、推手表开门之外,哪里还有什么说不出、做不出的意义?”

鲁迅甚至对梅兰芳本人评头论足,语气尖酸刻薄。在1924年,鲁迅写了《论照相之类》挖苦说:“我们中国最伟大最永久的艺术是男人扮女人……因为从两性看来,都近于异性,男人看见‘扮女人’,女人看见‘男人扮’,所以这就永远挂在照相馆的玻璃窗里,挂在国民的心中。外国没有这样的完全的艺术家,所以只好任凭那些捏锤凿、调彩色、弄墨水的人们跋扈。”

在1934年11月5、6两日,鲁迅发表笔名为“张沛”的《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上、下)》。文章中对梅兰芳的批评毫不留情面:梅兰芳不是生,是旦,不是皇家的供奉,是俗人的宠儿,士大夫们将他从俗众中提出,罩上玻璃罩,做起紫檀架子来。教他用多数人听不懂的话,缓缓地《天女散花》,扭扭地《黛玉葬花》,先前都是他做戏的,这时却成了为他而做,凡有新编的剧本,都只为了梅兰芳,而且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梅兰芳。雅是雅了,但多数人看不懂,不要看,还觉得自己不配看了。名声的起灭,也如光的起灭一样,起的时候,从近到远,灭的时候,远处倒还留着余光。梅兰芳的游日、游美其实已不是光的发扬,而是光在中国的收敛。他竟然没有想到从玻璃罩里跳出。


鲁迅不客气的批评了梅兰芳和造梅、捧梅的一班士大夫的这一倾向,并且叹惜梅兰芳“竟没想到从玻璃罩里跳出”。该文还举出谭鑫培和老十三旦来,说“老十三旦七十岁了,一登台,满座还是喝彩。为什么呢?就因为他没有被士大夫据为己有,罩进玻璃罩。”

梅兰芳后来才打听到这文章是鲁迅写的,但鲁迅早已逝世,梅兰芳也就只能以消极沉默来表示不满了。

鲁迅与梅兰芳的恩怨是一个聚讼纷纭的话题。文化界的“拥鲁派”和“拥梅派”就为此常常你来我往的笔斗,争鸣不已。




作者:大雪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大雪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70141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