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三十难立?让“奔四”来安慰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三十难立?让“奔四”来安慰你   
淀积千里






加入时间: 2006/06/29
文章: 187

经验值: 28


文章标题: 三十难立?让“奔四”来安慰你 (371 reads)      时间: 2007-4-26 周四, 上午9:46

作者:淀积千里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中国人的平均年龄是32.5岁,已经过了而立之年。但是否立起,很多人恐怕是大摇其头;相反,因为没有稳定的工作,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大都面临着三十难立的境地(23日《羊城晚报》)。

钱玄同先生曾有“四十岁以上的人都应该枪毙”的戏言。大概是指人生的趣味与绚烂,应在此之前有一个不错的了结。这可真是一句要命的玩笑。现代的人,不奢求做“立言、立德、立功”的大圣人,普通人的心理,30岁是个分水岭,按照古训,总该有立业、成家的小安顿。但是景况不妙,不仅未立,反而“起惑”。

看来,三十而立是当今中国人心头上的尖尖肉,触碰生疼。按照报道中所说,哪怕是一个修完正常学业的博士,都不可能达到“长大成人”的三个指标:有自己产权的房子、婚姻美满幸福、有稳定的收入。因此,大家都觉得郁闷无比,辜负了孔子的期待。

我们对“三十而立”主要作的是形而下的理解,立足于“五子登科”式的利益计算,孔子则可能要超脱一些。按照于丹老师给我们开出的心灵药方,三十而立主要还不是指银行存折或经济适用房,“是一个心灵建立自信的年纪”,“并不是一种外在的社会坐标衡量你已经如何成功,而是内在的心灵标准,衡定你的生命是否开始有一种心灵的内省,并且从容不迫。”换句话说,“立”主要讲的是要悟道,懂得人生的道理,是讲究“义”和“理”的自得,而不是车子、房子、票子的餍足。在柴米油盐中打滚的布衣百姓看来,这话说得过于轻飘——管子还说了“仓廪实而知礼节”呢,利来利往的时节,恐怕是管子说的更管用一些吧。但是,不管怎样,如果我们愿意还原“三十而立”的本意,对疲惫的疑惑之心,至少还有个厚实的文化理疗:孔子说了,于丹老师也说了,《读者文摘》也经常说,反正车子房子票子非一日之功,我们就姑妄信之吧。

“长大成人”的标准变了,现在的是高标准、严要求。农耕社会,汉族人的成年礼,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女子在十五岁时行笄礼。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初三女生和大二男生,当时就是家里的好劳力了,或躬耕垄亩,或当起了洗衣婆。现在的情况可不一样,立业尚远,生活上大都是两手朝上,不能自立;成家更是使不得,不到法定婚龄,违反了《婚姻法》;心理上,都自称“男孩子”、“女孩子”,还有未“断乳”的迹象。也就是说,成人的年龄标准大大延后了。清朝以前,历朝历代平均寿命超过三十岁的不多,所以才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如今,平均寿命超过古稀之年,是72岁。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来算,同时考虑到工商业社会对人的技能培训远非农耕社会所能比,给人莫大压力的成人标准恐怕要调到三十五岁以上才合乎人情;同理,“三十而立”的说法应该有个让大家不太焦灼的定义。

朋友们可能会说,上面的说法总有些自我安慰的性质。比起高房价、高失业率等烦心事,拿历史来说事总有装孙子之嫌,抵达不了生活艰辛的细节,是在文化的脂肪上挠痒。我承认这一点,因为我即将“不惑”,快四十了,在孔子的语录面前,不得不装出懂些事的样子,着实痛苦。


作者:淀积千里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淀积千里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311122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