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鲁迅和杨荫榆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鲁迅和杨荫榆
资料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129
经验值: 5282
标题:
鲁迅和杨荫榆
(540 reads)
时间:
2007-4-07 周六, 上午10:28
作者:
资料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鲁迅和杨荫榆
杨荫榆后来被日本人杀死时,鲁迅已经死了。现在有人说杨荫榆为日本人杀死,而鲁迅骂过杨荫榆,所以鲁迅是汉奸。或者说鲁迅诬蔑杨荫榆等等,这是需要分清的。前面的逻辑不通不要说了,后面所谓的诬蔑要分一下,究竟是谁诬蔑,鲁迅有没有诬蔑她。说起杨荫榆,很多人是从鲁迅的文章《纪念刘和珍君》知道,里面写的是:
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直到后来,也许已经是刘百昭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出校之后了。
仅此而已。但是后面的注释则写道:
〔5〕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反对校长杨荫榆的风潮中,杨于一九二五年五月七日借召开“国耻纪念会”为名,强行登台做主席,但立即为全场学生的嘘声所赶走。下午,她在西安饭店召集若干教员宴饮,阴谋迫害学生。九日,假借评议会名义开除许广平、刘和珍、蒲振声、张平江、郑德音、姜伯谛等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
这个注释却不是鲁迅写的。所以记到鲁迅头上不公平。至于谁写得大家都清楚,我就不说了。鲁迅在这里涉及杨荫榆主要是因为北师大风潮,以鲁迅起家后来拼命骂鲁迅的张耀杰先生曾经说,北师大风潮乃是鲁迅为爱人许广平出头做的事,而且是阴险的鼓动青年了,后来韩石山在其著作《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众全盘采用了这观点,但是张耀杰只是采取了一小段时间就做了结论,事实上北师大风潮不是突然起来的被煽动的事件,杨学功在《文史精华》 2006 年第3 期《是是非非杨荫榆》中详细叙述了这一事实:
杨荫榆在国外受着欧风美雨的熏陶,对中国的了解远远落后了。经过辛亥革命,特别是五四运动洗礼的国人尤其是学生对专制、独裁与黑暗充满了厌恶和唾弃,对自由、民主充满了渴望。年轻学子们就像当年勇于退婚的杨荫榆一样,对社会的不公与黑暗充满了战斗的精神,他们勇于挑战权威,不怕压制。杨荫榆把从西方学来的那一套教育理论,不加甄别地运用到中国来,在当时政治黑暗、国家动荡不安的中国,是不可能行得通的。
作为大学校长的杨荫榆,强调秩序、学风,强调学校犹如家庭,需要一个稳定的局面。她曾在一篇文章中宣称:“窃念好教育为国民之母,本校则是国民之母之母。” 所以被学生讽为“国民之母之母之婆”。她要求学生只管读书,不要参加过问政治活动,把学生的爱国行为一律斥为“学风不正”,横加阻挠。在校务方面,作为女强人的她则免不了独断专行、处事不公的事情。这样就必然造成激起公愤的后果。
1924年秋季开学之际,由于南方发大水以及受江浙战争的影响,部分学生回校耽误了一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没有按时报到。杨荫榆决定进行整顿校风。她在学生回来以后制定了一个校规,说凡是逾期返校的都要开除。但在处理具体学生时,却没有做到公正、公平。她严厉处置了平时不听话的国文系3名学生,要求她们退学,而对于和自己关系较好的学生却放过不问。这一显失公平的做法引起了女校学生和教职工的严重不满,女师大驱杨风潮由此爆发。
1925年1月,女师大学生自治会向杨荫榆递交了要她去职的宣言,并派代表前去教育部申述杨荫榆任校长以来的种种黑暗情况,请求教育部撤换校长。4月,章士钊以司法总长兼任教育总长后,强调“整顿学风”,公开支持杨荫榆。5月7日,杨荫榆以“国耻纪念日”的名义举行演讲会,她作为主席登台,却被全场学生的嘘声所赶走。5月9日,杨荫榆即借校评议会名义开除刘和珍、许广平等6名学生自治会成员。11日,女师大学生召开紧急大会,决定驱逐杨荫榆,并出版《驱杨运动特刊》。27日,鲁迅、钱玄同等7人联名在《京报》上发表《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表示坚决支持学生。
几天后,五卅运动爆发,女师大学生组织“沪案后援会”,支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7月底杨荫榆借口暑假整修宿舍,叫来警察强迫学生搬出学校。8月1日,她又领军警入校,殴打学生,截断电话线,关闭伙房,强行解散入学预科甲、乙两部等4个班。8月10日,教育部下令停办女师大,另成立国立女子大学。22日,坚守女师大的学生骨干刘和珍、许广平等13人被教育部派出的打手打伤,拖出校门。
如果再向前推,还有一件事与此相似,就是北大讲义事件,当时以驱逐冯省三作为了结,而后来只有周氏兄弟为此抱了不平,多方给予救济,鲁迅写道:
“北京大学的反对讲义收费风潮,芒硝火焰似的起来,又芒硝火焰似消灭了,其间就是开除了一个学生冯省三。这事很奇特,一回风潮的起灭,竟只关于一个人。倘使诚然如此,则一个人的魄力何其太大,而许多人的魄力又何其太无呢。”
到了1925年5月18日,鲁迅旧事重提:
“提起牺牲,就使我记起前两三年被北大开除的冯省三。他是闹讲义风潮之一人,后来讲义费撤去了,却没有一个同学提起他。我那时曾在《晨报副刊》上做过一则杂感,意思是牺牲为群众祈福,祀了神道之后,群众就分了他的肉,散胙。”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北师大风潮中,当时已经决裂的周氏兄弟名字同时出现在《宣言》上面,恐怕只有周作人才深深了解鲁迅的心,虽然如今势同水火,但却未作壁上观。而鲁迅当然为此丢掉了教育部的职位。
张耀功之流总是以鲁迅和谁关系如何,所以如何做掩护,而不顾事实如何,就下结论实在是中国历史的丑怪陋习,难道因为关系问题在弱势一面受到打压是不能出头的么?难道因为关系问题就不顾鲜血和暴力么?难道因为关系问题就不为真相真理发言么?这恐怕正是鲁迅论敌一面所作的事。
抛开北师大的暴力事件,如果具体谈及起因,主要的问题应该还出自杨荫榆的治校方针和以守旧的章士钊为教育总长的教育政策,鲁迅十分痛恨杨荫榆的教育,在《寡妇主义》中他写道:
因为人们因境遇而思想性格能有这样不同,所以在寡妇或拟寡妇所办的学校里,正当的青年是不能生活的。青年应当天真烂漫,非如她们的阴沉,她们却以为中邪了;青年应当有朝气,敢作为,非如她们的萎缩,她们却以为不安本分了:都有罪。只有极和她们相宜,——说得冠冕一点罢,就是极其“婉顺”的,以她们为师法,使眼光呆滞,面肌固定,在学校所化成的阴森的家庭里屏息而行,这才能敷衍到毕业;拜领一张纸,以证明自己在这里被多年陶冶之余,已经失了青春的本来面目,成为精神上“未字先寡”的人物,自此又要到社会上传布此道去了。
后来又有一篇直接针对杨荫榆的《女校长的男女的梦》,文章犀利,现录全文如下:
我不知道事实如何,从小说上看起来,上海洋场上恶虔婆的逼勒良家妇女,都有一定的程序:冻饿,吊打。那结果,除被虐杀或自杀之外,是没有一个不讨饶从命的;于是乎她就为所欲为,造成黑暗的世界。
这一次杨荫榆的对付反抗她的女子师范大学学生们,听说是先以率警殴打,继以断绝饮食的,但我却还不为奇,以为还是她从哥仑比亚大学学来的教育的新法,待到看见今天报上说杨氏致书学生家长,使再填入学愿书,“不交者以不愿再入学校论”,这才恍然大悟,发生无限的哀感,知道新妇女究竟还是老妇女,新方法究竟还是老方法,去光明非常辽远了。
女师大的学生,不是各省的学生么?那么故乡就多在远处,家长们怎么知道自己的女儿的境遇呢?怎么知道这就是威逼之后的勒令讨饶乞命的一幕呢?自然,她们可以将实情告诉家长的;然而杨荫榆已经以校长之尊,用了含胡的话向家长们撒下网罗了。
为了“品性”二字问题,曾有六个教员发过宣言,证明杨氏的诬妄。这似乎很触着她的致命伤了,“据接近杨氏者言”,她说“风潮内幕,现已暴露,前如北大教员 OO诸人之宣言,……近如所谓‘市民’之演说。……”(六日《晨报》)直到现在,还以诬蔑学生的老手段,来诬蔑教员们。但仔细看来,是无足怪的,因为诬蔑是她的教育法的根源,谁去摇动它,自然就要得到被诬蔑的恶报。
最奇怪的是杨荫榆请警厅派警的信,“此次因解决风潮改组各班学生诚恐某校男生来校援助恳请准予八月一日照派保安警察三四十名来校借资防护”云云,发信日是七月三十一日。入校在八月初,而她已经在七月底做着“男生来帮女生”的梦,并且将如此梦话,叙入公文,倘非脑里有些什么贵恙,大约总该不至于此的罢。我并不想心理学者似的来解剖思想,也不想道学先生似的来诛心,但以为自己先设立一个梦境,而即以这梦境来诬人,倘是无意的,未免可笑,倘是有意,便是可恶,卑劣;“学笈重洋,教鞭十载”,都白糟蹋了。
我真不解何以一定是男生来帮女生。因为同类么?那么,请男巡警来帮的,莫非是女巡警?给女校长代笔的,莫非是男校长么?
“对于学生品性学业,务求注重实际”,这实在是很可佩服的。但将自己夜梦里所做的事,都诬栽在别人身上,却未免和实际相差太远了。可怜的家长,怎么知道你的孩子遇到了这样的女人呢!
我说她是梦话,还是忠厚之辞;否则,杨荫榆便一钱不值;更不必说一群躲在黑幕里的一班无名的蛆虫!
鲁迅还在《流言和谎话》中提到过杨荫榆:
今年五月,为了“同系学生同时登两个相反的启事已经发现了……”那些事,已经使“喜欢怀疑”的西滢先生有“好像一个臭毛厕”之叹(见《现代评论》二十五期《闲话》),现在如果西滢先生已回北京,或者要更觉得“世风日下”了罢,因为三个相反,或相成的启事已经发现了:一是“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二是“杨荫榆”;三是单叫作“女师大”。报载对于学生“停止饮食茶水”,学生亦云“既感饥荒之苦,复虑生命之危。”而“女师大”云“全属子虚”,是相反的;而杨荫榆云“本校原望该生等及早觉悟自动出校并不愿其在校受生活上种种之不便也”,则似乎确已停止,和“女师大”说相反,与报及学生说相成。
学生云“杨荫榆突以武装入校,勒令同学全体即刻离校,嗣复命令军警肆意毒打侮辱……”而杨荫榆云“荫榆于八月一日到校……暴劣学生肆行滋扰……故不能不请求警署拨派巡警保护……”是因为“滋扰”才请派警,与学生说相反的;而“女师大”云“不料该生等非特不肯遵命竟敢任情谩骂极端侮辱……幸先经内右二区派拨警士在校防护……”是派警在先,“滋扰”在后,和杨荫榆说相反的;至于京师警察厅行政处公布,则云“查本厅于上月三十一日准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函……请准予八月一日照派保安警察三四十名来校……”乃又与学生及“女师大”说相成了。杨荫榆确是先期准备了“武装入校”,而自己竟不知道,以为临时叫来,真是离奇。杨先生大约真如自己的启事所言,“始终以培植人才恪尽职守为素志……服务情形为国人所共鉴”的罢。“素志”我不得而知,至于服务情形,则不必再说别的,只要一看本月一日至四日的“女师大”和她自己的两启事之离奇闪烁就尽够了!撒谎造谣,即在局外者也觉得。如果是严厉的观察和批评者,即可以执此而推论其他。
但杨先生却道:“所以勉力维持至于今日者非贪恋个人之地位为彻底整饬学风计也”,窃以为学风是决非造谣撒谎所能整饬的;地位自然不在此例。
这大概是鲁迅直接写文,有关杨荫榆的大部分文章了。前面一篇直接攻击杨的教育政策,后面两篇是直接对北师大风潮辩解对杨等谎言进行揭穿的,在其中涉及到教育政策的话,即使放到现在也是合适的。总起来看,虽然北师大风潮前后鲁迅多次攻击杨荫榆,但可以说鲁迅对得起他自己的话,“虽大抵和个人斗争,但实为公仇,决非私怨。”
现在大抵有人开始用当时鲁迅论敌的文章来作为佐证,攻击鲁迅,这至少是存了阴暗的心,为什么不把资料全部的显露出来呢?当时和鲁迅论战,站在另一阵营的有:陈西滢、王世杰、李四光等等。比如李四光与章士钊,以及李四光夫人和杨荫榆有很大渊源,他们很多的话大约是不能作为事实证明的。
--从生到死,不断磨合。
作者:
资料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703633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