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真反儒者,畜生也!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真反儒者,畜生也!   
东海一枭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4280

经验值: 24050


文章标题: 真反儒者,畜生也! (371 reads)      时间: 2007-4-05 周四, 上午8:13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反儒,不是糊涂即畜生!
道在平常生活中
----反儒派批判(一)


古今中外无量书籍中,《论语》是最浅的又最深的书,是最好读又最难读的书,它是最值得百读千读用心读、值得把每一个字都咬碎嚼烂了吞下去的书。就仿佛一口深深宝井,无论放下去多大桶,都能汲上满满的水来。如果仅放下碗大的桶,浅汲即止,就太可惜了。

奈何古今读书人包括许多学者儒者,对《论语》大都不求深汲也无力深汲。象这一段: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篇第一》)

钱穆、李泽厚等大家都解得粗浅。钱曰“本章言子弟为学,当重德行”;李曰“这里并无什么哲学、智慧或知识,而仍然是作人的非常具体的规范”云云(详见钱《论语新解》、李《论语今读》)。有个网络名家叫“啃咸菜谈天下”的,解得更加荒唐。他说:

这是谈自我修养的。古希腊人常常把探索真理当成人生的终极目标,而孔夫子则把如何做好一个奴才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行有余力”了,奴才做得不错了,再去学一点“文”,这个“文”其实也还是工具,距离真理还有十万八千里。

如此读孔,才真是“距离真义还有十万八千里”啊。


这段话可读出多重意思。

首先,爱有差等。儒家之爱,“亲亲仁民爱物”,由近及远,秩序井然。“入则孝,出则弟”是亲亲的表现,“谨而信,泛爱众”是仁民的表现。泛,广泛、普遍意。对民众要泛爱,对民众中有仁德者要特别亲近。同时“爱无止境”,不仅要孝悌,还要“爱众”(还要进一步“爱物”,最后达到“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境界)。

其次,道德的建立不可躐等,要从孝悌开始,由近及远,下学上达。儒家特别重视孝悌,认为“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是君子之所当“务”、所必“务”。“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事实正是如此,一个对父母兄弟都不好的人,还谈得上别的吗?中共之所以邪恶,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它主张“大义灭亲”。灭亲就是大不义呀。它提倡的“共产主义道德”之所以流于大伪,就是因为其德无“本”啊。

有人问:如果其它德行与“孝悌”产生冲突怎么办?比如为了勤政“爱众”,为了民主事业而不能尽孝,乍办?枭答:类似冲突一般不会太激烈,可根据具体状况依“义”和“中庸”的原则化解之,只要寻求一个合宜“度”,为勤政“爱众”、民主事业等付出,不仅不违孝道,而且可成为更高境界的“大孝”。当遇到极端情形忠孝不能双全的时候,如何选择就要看具体情况而定了。儒者该尽忠时就尽忠(尽心为忠,现代的忠,忠于某种理想事业也),移孝作忠,不违孝道。

有一个著名的两难问题:母亲与怀孕的妻子同时落水,只能救一人时选择救谁?很多人认为这个难题无解。其实这种时候怎么选择都是大憾大悲,无法选择也不能选择,只能视当时情景凭本能而定,谁方便、凑手就救谁了。

这段话还有一层意思:德与文的关系。一、先立德后“学文”,“文章”有德行为基础(这里的学文、文章比现代语言中的含义更深广,兹不详论),才不会流于“口头禅”,才能产生持久的影响力。二、有了道德还要有文章,只有多闻博识,才能心胸开广,眼界宽阔,志趣高远。


孔子对“性与天道”谈得很少。《论语》中的“仁”从形下层面释,“亲仁”原意是指亲近仁德之人。但作为儒学的核心概念,“仁”于孔子之后不断得到深化和扩展。陈荣捷先生认为二程以仁为生生之性,与天合一,至此"仁"始有一形而上涵义及宇宙论根据。其实董仲舒早有仁即“天心”之说、把仁与天道并例了:

“仁之美者在于天。天,仁也。天覆育万物,既化而生之,有养而成之,事功无已,终而复始,凡举归之以奉人。察于天之意,无穷极之仁也。人之受命于天也,取仁于天而仁也。”(《春秋繁露•王道第六》)。

《传习录》载有阳明这样一段话:“即体而言,用在体;即用而言,体在用,是谓体用一源”,阳明的良知乃是本体与作用的统一,仁亦可作如是观。仁即“统摄诸德”,又是“性与天道”,可以说是宇宙间最高真理了。

所以“亲仁”二字可进一步解释为尽性知天。亲密接触“不违仁”,继而与“仁”打成一片,明心见性肉身成“仁”。如此,“亲仁”就是儒家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了,岂仅“作人的非常具体的规范”而已?孔子未必然,也未必不然。老枭此解,不违孔学也。

如果把“亲仁”作这样理解,在孔子这段话中,孝弟谨信爱众等德行,都是“亲仁”证道的基础和前提。不过,这个基础和前提,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如鸟巢禅师所说:三岁小儿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但一切圣贤道德、宗教境界乃至天地境界都建立在这些普通道德之上而不离普通道德。倘若一个人不孝不弟不谨不信,别的就免谈了吧。

很多人象“啃咸菜谈天下”一样轻视“自我修养”,好高务远,“把探索真理当成人生的终极目标”,不知“道在平常日用间”的道理,不知孝弟谨信爱众等德行中蕴含着至高无上的“真理”。


不少学者及自由主义者以反儒为荣,不知儒是反不了的。有儒者说得好,人是天生的儒家。除了历史上特定制度下的某些“规范”,儒家是常识是常道,是人性是天性,是为人之本,是普适性价值。《学而篇第一》这一小章短短几句话,实际上就很难“反”掉。少数人反掉多数人反不掉,多数人反得一时反不了永久。

反掉孝悌信爱,反掉仁义道德,人就不成其为人了,人类社会就变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了。反掉儒家,马列趁虚而入,中共趁势而起,造成中华民族的空前浩劫,教训还不够深刻吗?好在仁义道德是本能,是天性,个人而言,或许这种本能和天性会一生受遮蔽,永远被破坏,对一个社会而言,它们终究要反弹,要刮垢磨光重造辉煌!

不少反儒者有“三无”特征:不了解中华文化,不认识自心本性,无智也(这里的智,指的是儒家“智者不惑”的智,尽心尽性知命知天的智,不是一般的知识和智慧);视性恶为本然,视道德为工具,以仁义为虚妄,以“利已”为真理,无根也;由于生命无根,自身缺乏追求正义事业美好理想的持久内力,缺乏奉献利他的道德自觉,对别人更缺乏人格魅力和道德感召力,无力也。

有一副绝对,上联是“今世进士尽是近视”,用来形容这些人物颇为恰当。这些人物“各大门派”中都有,以自由主义者居多。本来就是病夫,错把泄药当补药,给自己和别人猛灌。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如此追求民主,不啻竹篮打水!

有些“近视”者言论上反儒但行为上合乎仁义标准,与儒家默契一致,这种情况属于认识水平、思想能力问题,或属于“泼洗澡水将婴儿一并泼掉”的问题。他们反儒,是误把儒家与专制主义混为一谈,所反的其实是特定制度下某些具体道德规范及某些伪儒、小儒的具体行为,是“小康之学”中被专制主义歪曲异化了的部分。

有些“今世进士”(指当代知识分子)则从自由主义的立场上往后退,沦为极端个人主义乃至利己主义犬奴主义者。如果不仅鼓吹,而且在个人行为中也彻底地反掉了利他精神仁义道德,处处与儒家对着干,那就不成其为人矣。不说别的,谁敢反掉本文这段“子曰”,“入则不孝,出则不悌,不谨又不信,泛恨众,而远仁,行有余力,则以学赌”,非畜生而何?

“啃咸菜谈天下”居然从这段话中读出了“孔夫子把如何做好一个奴才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错得一踏糊涂,但无论如何抨击孝悌爱众亲仁学文等德行,相信他未必真的以不孝不悌无信无爱自勉并以之为荣吧?
2007-4-3
首发《民主论坛》2007-4-4 http://asiademo.org/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东海一枭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4.543697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