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ZT朱长超:讨论有益于思维科学的成长(与徐水良商榷)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朱长超:讨论有益于思维科学的成长(与徐水良商榷)
徐水良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2/12
文章: 546
经验值: 3156
标题:
ZT朱长超:讨论有益于思维科学的成长(与徐水良商榷)
(739 reads)
时间:
2007-4-04 周三, 上午10:00
作者:
徐水良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讨论有益于思维科学的成长
朱长超
[按]意识科学,包括思维科学,是非常重要的最基本的几个大科学门
类之一。不搞清意识科学,不仅意识科学本身,而且以意识科学为基
础的社会科学,都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科学。可惜中国学术界,国际学
术界,对这个科学门类的研究认识都非常不够,以致连最大最基本的
一些问题也没有搞清楚,处于一片混沌之中。希望朱长超先生的两篇
文章(上一篇文章再加上他的本文),能够起到开始一场全新讨论的
良好效果。希望中国有关部门充分重视这个问题。不仅重视这个问题
的讨论,并且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建立适当的研究机构,来研究这
门科学。希望中国学术界从对意识科学和新人本主义社会科学的研究
开始,走向整个世界的最前列。
(因为有朋友未收到前面的讨论文章文章,并为完整起见,文后附上
前几文。其中徐水良文章有些重要的补充修改。)
——网路文摘编者2007-4-3日
目录:
讨论有益于思维科学的成长
附一:朱长超:论思维科学基本学科分类的脑科学依据
附二:徐水良:对钱学森先生和国内意识科学界的一些基本批评
附三:徐水良:两点补充
讨论有益于思维科学的成长
朱长超
徐水良先生对我的一篇文章(关于思维科学基础学科的分类的脑科学
依据)提出了批评。非常欢迎徐先生对文章的批评。
徐先生也对中国思维科学界的研究提出了批评,对科学的分类和思维
科学的分类提出了自己的构想。学术是需要讨论的,特别是思维科
学。在网上进行学术的讨论,我认为对于学科的发展、对于形成良好
的学术风气,是有意义的。不同学术观点的争论对于思维科学的发展
是非常有益的。当然,徐先生文章中所言,也是一家之言。思维科学
是成长中的科学,各种理论需要时间的检验。
思维科学或者如徐先生所说的意识科学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第
一,我觉得中国的现代化面临着两个困难或者两个任务,一个是政治
制度的民主化,另一个是中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国民素质的内容非常
丰富,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中国国
民的思维能力提高几个百分点,这都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其意义将
十分深远,在现代化过程中将产生巨大影响。第二,思维科学的研究
将这民族提供科学地认识世界的工具。中国以前大量的荒诞,与思维
的不科学有关。文革中,打死猫的工人被定性为反革命,专案组认
为,毛与猫读音相同,杀猫是对伟大领袖的恶毒攻击。某鞋子的底部
有人字型的鞋筋。本来是为了节约材料、保证牢度而设计的,但是却
被认为这是将人民踏在脚底下,设计者成了反对人民的坏人。海外回
来的教授被认为美国特务,其理由是美国生活这么好,不当特务为什
么愿意来受穷呢?这真是有理说不清。从思维科学的角度看,这种认
识事物的思路是有问题的。但是,人们都认为是真理。反右运动几百
万右派中最后只留下了5个右派不平反,某反右运动领导人认为反右
运动是必要的,缺点只是扩大化了一点。百分之九十九的九九是搞错
的,却还是必要的。这种思维方式是多么奇怪啊。可见,使国民学会
科学地思维,减少一些思维的错误,这对认真反思历史的错误、减少
错误是有好处的。
钱学森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国内倡导思维科学的研究,并且对纷繁
的科学王国的分类进行了思考,对思维科学的结构、层次作了思考,
我觉得这些思考具有开创性的意义。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已经是
解决问题的一半。思考科学王国的几大门类,思考思维科学的层次结
构,即使提出的分类方法有不当,即使对思维科学的层次结构有某种
局限,其开创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思维科学是一种前人没有深入研
究的科学,开拓者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不
要把科学史当作是一个又一个真理的发现史,而要看成是对真理的曲
折的探索史,探索过程中留下一个个迷乱的脚印是很自然的。以这样
一种视角认识思维科学的研究,也许更合理一些。思维科学是一个胎
儿,至多是一个婴儿,它正在成长中,它需要许多学者培育它。它的
某些不完备,在学科发展中是很正常的。因此,不要对它求全责备,
不要看得一无是处。
思维科学如何分类,可以有各种分法,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
类。从思维的不同形式分,可以分为形象思维学和抽象思维学;从认
识论角度分,可以分为感性思维学和理性思维学;从思维者主体角度
分,可分为个体思维学和社会思维学等,钱学森所说的思维科学四门
基础学科,我的理解并不是从思维分类学的角度来说的,而主要是从
思维科学的基础方面来说的。从与大脑的关系上,我认为也有着内在
的逻辑,有其合理性。徐先生从思维的过程来分,认为思维是从知性
发展到理性,这是两个不同的阶段,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学科,我觉
得也是说得通的。这里的不同,是分类的标准不同而造成的。钱学森
将思维科学分成三个纵向层次,徐先生认为应该分为四个层次。钱学
森主张思维科学的基础学科是形象思维学、抽象思维学、灵感思维学
和社会思维学四种,徐先生认为思维科学应该改为意识科学,思维科
学只是意识科学中的一个分支,而基础思维科学应该是研究悟性的悟
性思维学和研究理性的理性思维学。这些看法,我觉得都是可以讨论
的。
对于钱学森的思维科学分类的观点,湖南学者曹利凤就曾经著文表达
过不同的看法。这种不同看法是很宝贵的,反映了国内思维科学界还
有较好的民主风气。北京中国思维科学学会筹委会副组长田运教授也
曾发起对他的学术观点的批评和挑错,体现了一种宝贵的学术民主和
谦逊精神。但是,总体而言,中国政治上的自由讨论很少,学术上的
自由讨论也不多。中国近一些年来的学术问题多多,积重难返。因
此,徐先生的批评虽然话并不好听,也可能存在片面性,对于思维科
学界却是十分有益的。
思维科学是成长中的科学。一个学科的成长需要经过许多学者的耕
耘,需要时间的积累。希望能通过讨论,唤起思维科学研究的活力,
创造良好的讨论和研究的风气,把这门学科推向前进。
附一:
思维科学之友
论思维科学基本学科分类的脑科学依据
朱长超
一
田运教授最近在一次讲学中提出,思维科学这个学科的建立,需要解
决一些基础性的理论问题。他归纳了8个带有前沿性、基础性、理论
性的问题。比如说,思维科学与哲学认识论的关系,思维科学与脑科
学的关系等等。他提出这些问题,对于加强思维科学的学科建设,是
颇有意义的工作。
思维科学的基础学科问题,也是思维科学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的问
题。从学科建设的角度考虑,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论证。
思维科学怎么分类
思维科学的学科分类研究,开始于1984年。我国思维科学的倡导者
和奠基者钱学森曾在全国第一届思维科学研讨会上,提出了思维科学
三个层次的理论和思维科学四门基本学科的思想。他认为,思维科学
从理论到应用理论再到应用技术,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它们是基本学
科,这是理论层次,第二层次是思维科学的技术层次,第三层次是思
维的工程应用层次。尽管这三个层次中的具体学科可能会有不同意
见,但是,这三个层次的提出,却是高屋建瓴,是非常宏观、非常科
学的纵向的理论概括。这是钱老对思维科学的一项重大理论贡献。作
出这样的理论概括,与钱老非常开阔的知识面、能横跨多个领域的知
识结构是分不开的。
对于思维科学横向的理论概括,就是要科学地确定什么科学是思维科
学的基础学科。钱学森以其高度的科学洞察力,提出了思维科学四门
基础学科的设想。基本学科的科学确立,对于思维科学基础理论的探
索,对于思维科学基础学科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按照钱学
森对科学王国宏观结构的设想,科学王国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数学等几大门类。思维科学要成为
这样一个成熟的学科群,不确定它的基础学科是不可想象的。
钱学森提出思维科学基础学科有哪些呢?
钱学森在《关于思维科学》的长篇论文中提出了思维科学的四门基本
学科,它们是抽象思维学、形象思维学、灵感思维学和社会思维学。
钱学森认为,抽象思维学比逻辑思维学为好,因为抽象思维学比逻辑
思维学的范围要广些。这是一门主要是研究逻辑思维包括辩证思维的
思维规律的科学。
钱学森认为,形象思维学是研究形象思维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是思
维科学研究的突破口,形象思维学研究的突破,可能酝酿着一场新的
科技革命。钱学森说过,“我建议把形象 (直感) 思维作为思维科学的
突破口。因为它一旦搞清楚之后,前科学的那一部分、别人很难学到
的知识和精神财富,都可以挖掘出来,这将把我们的智力开发大大地
向前推进一步。”
钱学森认为,灵感思维学是研究人的灵感的科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将
使人的创造更自觉,这门学科的研究将进一步发展人的创造能力。钱
学森高度赞扬刘奎林关于灵感思维机制的研究成果。
钱学森认为,社会思维学是研究集体思维规律的科学。“社会思维学
耍研究人作为一个集体来思维的规律,它与集体的相互关系,相互影
响。所以这是一个系统学的问题。从系统学的角度来看,一个系统不
是混然一体 ,而是有层次结构的。”(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
钱学森认为,这些学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如果逻辑思维是线
性的,形象思维是二维的,那么灵感思维好像是三维的。”
但是,在此次学术讨论会之前,钱学森对于思维科学的基础学科曾有
些另外的论述。在此之后,对于基础学科也有所修正。主要是创新问
题提出以后,他认为创造性思维应该是一门基础学科。
在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基础学科的分类中,作者认为,将思维科学的
基础学科分为形象思维学、抽象思维学、灵感思维学、社会思维学是
最合理、最科学的分类。因为这种分类方法,有比较坚实的脑科学的
依据。
思维科学与脑科学的内在统一
思维科学应该与脑科学联系起来,思维科学与脑科学有着内在的一
致。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因为思维是大脑的功能,大脑是思维的物
质基础。从历史系列看,大脑进化的步伐与思维的历史发展相统一,
大脑发展的水平与思维发展的水平相一致。猿猴阶段的大脑产生了表
象的思维,人类早期阶段的大脑形成原始思维,智人阶段的人类大脑
产生了抽象的思维。从横向系列看,大脑是个大系统,大脑中又有不
同的分系统。大脑的基础学科与大脑不同分系统的不同特征的思维是
相匹配的。思维史与大脑发展史相联系,基础思维学科与大脑不同系
统的思维相联系。
大脑与思维科学的联系随着脑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地得到证明。上个世
纪80年代,脑科学有了相当迅速的进展,它为深化对思维科学的认识
提供了科学的基础。脑科学家对大脑左右脑的分工问题作了相当深入
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对左右大脑的功能进行了深入的
研究,取得了新的认识。
大脑左右脑的分工研究(麻醉一侧大脑半球,测定另一侧大脑的功能
状况,以了解这一侧大侧承担何种功能;利用正电子X射线层析摄
影,拍摄大脑处理不同性质的问题时的大脑工作图象等;对裂脑人的
研究,等)医学上用切割胼胝体的办法治疗癫痫病人,病人的左右半
球不再沟通,这样的病人称为裂脑人。裂脑人被脑科学家认为是研究
左右脑半球分工的最好的实验室。研究的方法是让左右脑半球完成不
同性质的工作,以揭示左右半球的大脑分工。
抽象思维学的脑科学依据
脑科学家对左右脑的分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左右脑有着不同的
分工,他们有着不同的功能。例如,让左右半球进行数字计算,右半
球感到很困难,成绩很低,而左半球却得心应的,非常出色。让左右
半球进行推理,右半球的成绩也不理想,左半球却很好。
研究表明,左半球主管语言、主管分析性思维、逻辑性思维。它是一
个主管线性的逻辑的半球。可以认为,抽象思维主要是由左半球主管
的,是左半球的功能。我们可以这样说,抽象思维学是研究抽象思维
规律的科学,抽象思维的生理基础是大脑的左半球。因此,抽象思维
学也可以认为是研究左半球抽象思维的一门学科。左半球是抽象思维
的物质基础,抽象思维学主要研究左脑的思维规律。
形象思维学的脑科学依据
研究表明,右半球主管的是形象思维。形象识别、形象绘制,音乐欣
赏、艺术创造,主要是由右半球完成的。形象思维学是研究形象思维
规律的科学,形象思维的生理基础是大脑的右半球。因此,可以认
为,形象思维学是研究大脑右半球所承担的思维的规律的科学。形象
思维学的主我物质基础是右脑。因为右脑是主管形象思维的半球。右
脑的思维方式、功能,不同于左脑。
灵感思维学的脑生理依据
灵感思维学的脑科学依据相对比较复杂些。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
到,灵感思维学也有自己独立的脑科学依据。
灵感思维学研究灵感发生和进行的特点和规律。灵感思维既有左脑半
球的参与,又有右脑半球的参与,不仅有大脑皮层的参与,而且有皮
层下组织的参与。因此,可以认为,灵感思维的生理机制是整个大
脑。
灵感思维是一个过程,根据对灵感思维整个过程的研究,国内外学者
一般都认为它包括4个阶段,它们是资料收集阶段,酝酿阶段,突破
阶段,整理阶段。资料的收集,以及最后的整理,运用的是逻辑的思
维方式,主要由左脑半球承担。而在酝酿和突破阶段,经常借助于形
象思维的机制,发散思维的方式,这些都是右脑半球的功能。可以认
为,整个灵感思维的过程中,左右脑半球都积极参与。
根据刘奎林教授的研究,灵感思维由潜意识和显意识共同参与。显意
识提出问题,潜意识寻找突破口,再将思维结果传输给显意识。一般
认为,潜意识可能与皮层下组织有密切关系,显意识与大脑皮层有
关。从立体思维的角度看,灵感思维过程中,左半球参与了,右半球
也参与了;皮层下组织参预了,大脑皮层也参与了。它是由整体大脑
完成的功能。因此。灵感思维学是以整体大脑为其脑生理依据。
社会思维学的脑科学依据
钱学森提出的社会思维学有很大的创造性。它也有自己的脑科学依
据。
社会思维学的脑科学依据在于,它所研究的思维,不是单个大脑的思
维,而是研究社会脑的思维。它是研究大脑和大脑之间相互作用和相
互关系的规律的学科。
大脑和大脑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大脑的思维,不仅受生理所影
响,而且与一定的社会环境、特别受别的大脑及其延伸物(如大脑的
精神产品,如讲话,知识,书籍的影响。
从个体的思维的成长和发展看,任何个体的大脑,都离不开社会脑的
哺育。科学早已证明,离开社会、与世隔绝的儿童的思维成长会产生
严重的障碍;不接受社会脑影响而与狼、豹、猪、猴等动物一起成长
的儿童,其思维能力十分低下。这充分说明,个体思维的成长,需要
社会脑的良性的作用。
从社会群体产生的思维效应看,任何群体的大脑的思维潜能的发挥,
都与其他大脑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有关。丹麦哥本哈根学派学术思维
的活跃和人才的勃起,是玻尔研究所内外的思维环境有密切关系。在
严重压制人的思想的地方,人的思维能力受到严重压制,人的创造能
力严重退化。这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思维能力的充分发挥,需要社会
脑的良性刺激,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
无论是个体大脑还是群体大脑的成长和功能的充分发挥,社会脑的影
响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着人的思维。直接方式是社会大脑的直
接交流,间接方式是通过社会脑的思维产品产生影响。
总之,社会思维学研究社会思维的特点和规律,它也是有脑科学依据
的。从脑科学的角度看,它研究的是脑与脑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综上所述,思维科学的4门基础学科都有一定的大脑生理基础。思维
科学的基础学科分成社会思维学、抽象思维学、形象思维学和灵感思
维学逻辑上是合理的。
作者朱长超
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所
联系地址武宁路74弄12号407室,200063
Email:
[email protected]
附二:
对钱学森先生和国内意识科学界的一些基本批评
徐水良
2007-3-23
读了上海社科院研究员朱长超先生《论思维科学基本学科分类的脑科
学依据》一文,有一些感想,随手写下来,供朱先生和读者朋友们参
考。
我从七十年代起从事意识科学的研究,对大陆的意识科学研究方面进
行过长期观察。八十年代我在狱中时,还曾经写过论述意识科学,思
维科学,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顿悟,灵感等问题的文章,其中包括
一反前人理论,论述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基础等等理论。请人寄给
钱学森先生和思维科学杂志。钱学森后来在报纸上公开发表意见说:
现在有人提出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基础,对这个问题不要急于下结
论。在狱中和1991年出狱以后,我写了、发表了更多关于意识科学
和思维科学的文章。
在长期认识过程中,我对国内学界,包括钱学森先生的总的感觉,就
是觉得他们在这方面的理论和概念相当混乱。当然,国际学术界也好
不到哪里去。
第一、钱学森对把科学体系划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
思维科学、系统科学、数学等几大门类。这个划分,就颇成问题。其
中的系统科学,就与其它门类不在同一个侧面、同一个划分标准上。
我一直主张从一个侧面用统一标准划分,科学应该分为数学、自然科
学、社会科学,意识科学。但系统科学却是从另一个侧面划分,混在
一起划分,颇为不妥。系统科学、综合科学是与独立单门科学或者独
立科学门类相对。另外,其中的人体科学,从自然科学中独立出来,
另成一类,当然也可以考虑。我们甚至也可以再把脑科学从人体科学
中独立出来,另成一类。但过去钱学森先生搞人体科学,显然是偏重
“人体特异功能”,因而把人体科学特别归为一类,这种“特异功
能”的“人体科学”,是否算作科学,我想很多科学家恐怕不会认
同。
第二、任何科学都有基础(普通),专业,技术(策略),应用(实
践)等四个层次。钱学森先生的基础、技术、应用三个层次,缺了一
个专业科学的层次。其实,这四个层次,分了两个大类。基础(普
通)科学是与专业科学相对,两者都属于理论科学的范畴,讲的是客
观世界的本来面目问题。而技术(策略)科学和应用科学层次,属于
技术和应用科学的范畴,研究的是如何改造世界的问题。
第三、用意识科学中的一个门类,即思维科学,来代替整个意识科
学,很不妥。根据本人的研究,仅仅从意识过程这个侧面来划分,意
识过程分为四个基本过程:即感性(感知)过程,思维过程,情感过
程,意志过程;和四个后继过程:即实践过程,表述过程,意识的传
播交流过程,各种意识形态的形成和相互作用过程。仅仅从这个侧面
划分,意识科学也应该分为感知科学,思维科学,情感科学,意志科
学,实践科学,表述科学,传播交流科学,意识形态科学等八门。思
维科学仅仅是八门中的一门。
而且,我们还可以从其它侧面以另外方式和标准进行划分。
第四、钱学森先生把思维科学分为抽象思维学、形象思维学、灵感思
维学和社会思维学四门基本学科,非常混乱,非常不妥。他把三个不
同侧面的划分和划分标准,混到了一起。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根
据思维的具体性(具像性)和抽象性的不同来划分。社会思维则是从
另一个侧面来划分,从这个侧面,思维现象表现为个体思维,群体思
维,以及整体社会思维。而灵感思维,则和顿悟渐悟,渐进飞跃等思
维形式和侧面联系在一起。从两个侧面的划分中,每个侧面中抽出其
中的一个部分,看不到,或根本不知道还有另外几个部分,然后把每
个侧面的一个部分,与另一个侧面划分的两个部分,纠合混杂在一
起,这样的划分和组合,就显得非常地混乱。
第五、思维,其实首先应该分为从具体到抽象的悟性(知性)过程,
和从抽象到具体的理性过程两大部分。因此,思维科学的划分,首先
应该分为研究悟性(知性)思维的科学和研究理性过程的科学。
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则是在上述两个过程和人的全部思维过程
中,两种不同的思维形式。具体说来:
1、在悟性过程中,思维科学以感性(感知)过程的结果——表象和
记忆表象为基础,开始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也可以称为具像思维,
仅仅从视觉特点说来,也可以称为图像思维。形象思维是人和高等动
物共有的,不是人类特有的。然后形象或图像越来越简化,越来越抽
象,最后产生概念思维,概念最后由符号代替,概念思维变成符号思
维,并且与意识后继过程中借来的符号——语言、文字结合,变成系
统的抽象的符号思维。符号思维是人类特有的,特创的,但部分高等
动物,如猩猩、猴子、狗、马、海豚等等,经过人类训练,可以接受
一定数量、一定程度的符号思维。人类中,文盲有语言思维,但没有
文字思维。没有读过书的聋哑人,没有语言和文字思维,但仍然有基
础的概念思维和形象思维。
概念和符号思维越来越抽象,最后产生哲学思维。
2、当思维达到一定的抽象程度,在这种抽象成果的指导下,向具体
回复,形成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系统。这就是思维的理性过程和理性
系统。
钱学森先生和国内意识科学,思维科学界理论和概念的普遍混乱,需
要花很多文章很多篇幅来说明和嫠清。我这篇短文只能讲一个大概。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附三:
两点补充
徐水良
2007-3-24
昨天写了《对钱学森先生和国内意识科学界的一些基本批评》一文,
写后觉得有的问题再做点补充,似乎就说得更清楚一些。
1、钱学森先生的科学分类,总是分不清不同侧面的不同标准的有规
则划分,因而往往只是随意抽出他看到了的某些划分中的某些部分,
丢掉他看不到的那些部分,然后杂乱的放在一起。结果,钱学森先生
的分类,不是把科学条理化,而是把它混乱化。他把思维科学分为抽
象思维学、形象思维学、灵感思维学和社会思维学四门基本学科,就
是一个混乱的典型。他的其他分类,也是同样。
事实上,任何事物,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不同标
准的划分。但是,任一个侧面的划分,都应该按该侧面的统一标准划
分,这样,才能把它条理化,使它更清晰。如果使用不同的标准,尤
其是把不同侧面的划分,杂乱地放到一起,那么,就必然达不到条理
化,清晰化的目的,相反,必然是把事情搞乱了。
例如,以人类为例,人可以从不同侧面以不同标准加以划分。按人种
学,可以分为黑种人,白种人和黄种人。按贫富标准,可以分为穷
人,富人。按智力水平,可以分为高智商,低智商,或者天才,聪
明,一般,弱智等等。如果有人把这三个不同侧面不同标准混在一
起,说人可以分为穷人、富人、白人、天才四种,那么,这种划分,
必然把人的研究,搞得混乱不堪。可惜,钱学森先生的划分,尤其是
把思维科学分为抽象思维学、形象思维学、灵感思维学和社会思维学
四门基本学科等等的划分法,就是这种划分的典型。
2、昨天的文章中,我说到:在悟性过程中,思维过程以感性(感
知)过程的结果——表象和记忆表象为基础和起点。开始是形象思
维,形象或图像越来越简化,越来越抽象,最后产生概念思维,概念
思维变成符号思维,并且与意识后继过程中借来的符号——语言、文
字结合,变成系统的抽象的符号思维。其中,文盲有语言思维,但没
有文字思维。没有读过书的聋哑人,没有语言和文字思维,但仍然有
基础的概念思维和完整的形象思维。概念和符号思维越来越抽象,最
后产生哲学思维。
这些说法,事实上是纠正国际学术界,其中包括语言学界、心理学界
长期延续的某些基本的传统错误,即把语言说成是思维的基础,把抽
象思维说成形象思维的基础这些重大的基本的错误。因为上面的叙
述,清楚地表明,不是思维以语言为基础,形象思维以抽象思维为基
础,恰恰相反,是语言以思维为基础,抽象思维以形象思维为基础。
如果思维以语言、文字为基础,那么,没有上过学的聋哑人,以及出
生不久还没有语言的婴儿,没有语言文字,就不应该有思维。如果形
象思维以抽象思维为基础,那么,复杂的具体的形象,就应该从简化
的概念或者符号中产生。显然,这都不符合事实。
理性过程之所以能够从抽象、简单走向具体、复杂,形成一个从抽象
到具体的理性过程和理性系统,其原因,在于先前感知过程中形成的
记忆表象,在这个理性过程中,时时浮现在思维者的头脑中,铺路架
桥,引导理性过程从抽象走向具体。那些简单的符号,代表了众多复
杂的形象。否则,如果符号不以形象为基础,不代表形象,那么,它
就没有任何意义,仅仅是符号而已。仅仅根据这些不代表形象没有意
义的符号,没有相关表象的引导,那就不可能走向具体,不可能推导
出、或者说再造出从抽象符号到具体、复杂形象的理性思维系统。
这些问题,非常重要。不搞清这些问题,包含思维问题的所有意识科
学部分,包括思维科学和表述、传播交流科学等好些学科,甚至整个
意识科学,其基本理论都会产生很大的颠倒和混乱。
国际学界的这些传统错误,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学术界。这几年我们在
语言、文字等许多方面的争论,例如在网上与启明先生的争论,最根
本的就是在这些方面的分歧。
作者:
徐水良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00714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