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信步而行都在道上------东海之道答客难(之八)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信步而行都在道上------东海之道答客难(之八)   
东海一枭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4280

经验值: 24050


文章标题: 信步而行都在道上------东海之道答客难(之八) (185 reads)      时间: 2007-3-07 周三, 上午9:29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信步而行都在道上------东海之道答客难(之八)

金石流:
在《我仅仅是个得道者》一文里,枭兄有句话:“各家之“道”到了高处,精神都有相通之处……我的道……云云”。道,是宇宙的本体,是一不是二。只有认识上的不同,道本身没有差别。道是一不是二。孔夫子也说:一以贯之,所以说,这家道,那家道,我的道,他的道,本身这个说法就是错的。道,非精神非物质,二者又都包含在内,佛教称为心物一元。谈道,又谈到精神,更是文不对题。实在说,佛教里面所指的心并不是一般人所说的精神,而是分为八个识,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佛教中的意识,本身已经含有潜意识的成分,末那乃至赖耶,更是一般人所难以了解,深伏潜藏。赖耶,业力,山河大地,一切物质都是由它显现。非深入禅定无法证知。

东海一枭:
形而上的道(宇宙本体)是唯一的。我们平常说儒家之道,道家之道,佛家之道,说各家有各家的道,其实是指各家对“道”(宇宙本体)的认知、理解、证悟不同,并不是说宇宙存在着许多本体,儒道佛各家都分得了一个。就象群盲摸象,象只有一头,有的人摸到了尾巴,有的人摸到了大腿,有的人摸到了头,有的人摸到了腹,有的相对摸得全些,如此而已。

本体这个最高之“道”,并非真有那么一个“体”。它是听之无声视之不形,从根本上说是不可道不可名超绝言诠的。叫他本体或者真如、如来藏、乾元性海之类,都是强为之名,各种描述也是强为言说。对于本体,最智慧高明者也是盲人,难以全面摸到或难以全面说出,但多少可以摸到一些说出一些。而各种学派教派,到了一定高度都必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证悟,都必去“摸”之并多少摸出点名堂来。不然,其学说或教义就缺乏“头脑”和高度。

“各家之道到了高处,精神都有相通之处”,意指各家对“道”的认知虽有程度深浅境界高低之不同,但不同中有相同点和相通处。如道家的道相对虚静些,佛家的道相对空寂些,儒家的道相对“生动活泼”些。但作为形上之道都是“空虚”的,儒家的道也一样,并非真有一个“实”体“活”物在什么地方“活动”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觉得怎么说都会让人产生误会,真有不知如何表达之感。这时语言文字的局限性就体现出来了)。这里的“精神”说的是儒佛道诸家学说的精神,或曰诸家之“道”之精神,并非指“道”是纯精神的。金石流的指责,要么理解能力有问题,要么故意“找碴”(鸡蛋里挑骨头)以显示自己的高明,甚无谓也。

关于本体,我认为《大易》的认知最为圆融,而熊十力师在《体用论》中的理解最为深刻。熊师认为,宇宙本体,是万化之大原,万有之根基,也是“乾知大始”的本心,是内在的一种生命精神,或曰心,或曰辟,具有生生不已、创进不息的力量,能成就整个宇宙。他说,“本体是生生化化流行不息的,儒家《大易》特别在此处发挥。”

熊师自述《体用论》的宗旨曰:“本论以体用不二立宗。本原现象不许离而为二,真实变异不许离而为二,绝对相对不许离而为二,心物不许离而为二,质力不许离而不二,天人不许离而为二。种种原理,皆禀《大易》辩证法。”他在《新唯识论》“明宗”章中这样描述“见体”(即明心见性)者:“真见体者,反诸内心。自他无间,征物我之同源。动静一如,泯时空之分段”。“动静一如,泯时空之分段”指贯通动静又超越时空的本体特征;“物我之同源”,指超越心物二元、超越主客对立的自在状态。

儒佛家对本体的体认皆穷高极深,但同中有异。儒家之本体生生不息新新不已,具有无限的可能,但又“不可谓其一切圆成”。与之相比,佛家耽空滞寂而“一切圆成”。“若实体果如佛氏所说的一切圆满成就,则万物皆禀受实体而成,万物以外不复有实体,如此,则万物不须自己努力、不须自己创造,唯一心皈仰实体,如皈仰上帝者而已。”(熊师语)东海之道对本体的认证与宋明理学及道佛诸家之同异处,多篇枭文辨之已详,不赘。

末那识乃至阿赖耶识固然深伏潜藏非一般人所能了解,但阿赖耶识不过是受外境杂染的心识而已,对于学佛之人而言,证知本体(真如、如来藏等)才是最难的。仅证知阿赖耶,佛性仍受蒙蔽,离证成“寂然不动”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还早呢。而东海所证略有不同,本体不仅“寂然不动”,而且“感而遂通”,亦静亦动亦寂亦生,比之真如,更富生生之德、新新之息。如枭诗《证道一号》所写:释氏看到了刹那刹那的死亡,从不断的死亡中看到空;孔子看到了刹那刹那的新生,从不断的新生中看到仁。其实孔子看到了没有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老枭悟到了,故信步而行都在道上!
2007-3-6东海一枭
首发《民主论坛》2007-3-6 http://asiademo.org/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东海一枭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764003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