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是否有机会升上? 陈良宇下台 牵动十七大布局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是否有机会升上? 陈良宇下台 牵动十七大布局   
dck






加入时间: 2004/04/02
文章: 2801

经验值: 4649


文章标题: 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是否有机会升上? 陈良宇下台 牵动十七大布局 (251 reads)      时间: 2007-2-25 周日, 上午2:07

作者:dck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王立群读史记 收视胜过品叁国
央视「百家讲坛」冒新星 笑称自己从小学生到博士生都教全
【本报综合报导】正在央视《百家讲坛》陆续播出的王立群《读史记》,收视一期比一期高,屡次超过「品叁国」,创下《百家讲坛》收视新高。

《读史记》从1月6日登场,将在《百家讲坛》播一年,每周播两期。与易中天的幽默时尚、于丹的开朗现代相比较,王立群更多一些儒雅谦和、史家风范。

在去年8月《百家讲坛》十大名嘴的评选中,王立群以最学者化当选,各大出版社也视其为财神爷,纷纷向王立群邀稿,据传长江文艺出版社已与他签订协议,合作出版《读史记》一书,首印量也是惊人数字。

王立群面对观众的好评和学术界的认可,低调表示要坚持学者良心,对於《读史记》,强调追求流传,不追求流行;追求长销,不追求畅销。

王立群,1945年生,山东新泰人。1982年毕业於河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

去年初,王立群走进《百家讲坛》,他的《项羽》、《吕后》赢得观众喜爱,与阎崇年、易中天被称为当前央视《百家讲坛》叁大顶梁柱。

王立群早年当过小学老师,1965年,20岁的王立群在小学当临时工教师,这也是王立群第一次站在讲台上。

在小学教书的七年间,他教语文、数学、书法、美术,甚至音乐都得硬着头皮教。当时王立群从朋友处第一次借看《史记》,启蒙他对古代文学的狂热。

1979年,34岁的王立群下决心考研,如愿考入河南大学,专修秦汉魏晋南北朝古代文学。

随後,王立群由一名讲师逐步成长为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立群笑说自己是百家讲坛中唯一一位从小学生到博士生都教全的老师。

提及大学课堂与电视讲坛最大的区别,王立群认为区别在於手中是否有遥控器,另外乐趣来源也不同。

大学是他的小课堂,需要全面系统地传授知识,不需要刻意包装,课堂的教学可能会比较枯燥,但乐趣是在钻入深层研究後获得发明创造後得到。而电视作为大课堂,观众手中拿着遥控器,这就需要主讲人对问题剖析独到,因此内容要精心挑选,表达需要精心包装。观众的乐趣在轻松中得到。

王立群认为能够讲出让观众满意内容的原因有叁,一是表达能力要好,二是有比较好的学术素养,叁是较好的亲和力。

百度网站里的「百度贴吧」,王立群几乎已成了无数网民的偶像。在「王立群吧」里,王立群的粉丝们自称「群众」、「网(王)丝」。

「群众」追捧说:「易中天之後,王立群时代已经到来!2007年属於王立群年。」更有众多网民高呼:「我爱百家讲坛,更爱王立群。」

央视《百家讲坛》自开播以来,推出不少明星学者。2004年最火的是阎崇年,2005年是刘心武,2006年是易中天和于丹,2007年最火的会是谁?《百家讲坛》制片人万卫认为正是王立群。

易中天品叁国是否故意伪造孙策之死,淡化法轮功的联想?

叁国演义对孙策之死有非常惊人的描述,孙策杀道士于吉,着了魔道,精神崩溃导致旧疮复发,一病而死,使读者立即联想到江泽民镇压法轮功,不得不惊叹罗贯中的天才。

可是,易中天先生在CCTV品叁国的节目,讲到孙策之死,把杀于吉,说成杀了另一个什么傲慢的文人。奇怪得很。本来觉得易先生讲学术诚实,却要伪造历史,在大众传媒散布谬误。十分可惜。

孙氏对待巫觋鬼道的态度向来是严厉镇压。如孙坚就是依靠镇压“妖贼”发家,“会稽妖贼许昌,起于句章,自称阳明皇帝。与其子韶,扇动诸县,众以万数。坚以郡司马募召精勇,得千余人。与州郡合,讨破之。是岁熹平元年也。刺史臧列上功状,诏书除坚盐渎丞”。此后孙坚又积极参加镇压“托有神灵”、“以善道教化天下”的黄巾起义,以军功被封为乌程侯。(《叁国志.孙坚传》)

孙策平定江东时,依然对巫觋鬼道采取高压政策,曾诛杀当时往来吴、会传道的着名道士于吉。虽然当时“诸事之者,悉使妇女,入见策母,请救之”,策母也以为“不可杀之”,但孙策怒斥:“此子妖妄,能幻惑众心,远使诸将不复相顾君臣之礼,尽委策下楼拜之,不可不除也”。孙策认为鬼道之术蛊惑人心,对于其江东初创的政权具有严重的危害性。他对交州刺史张津“常着绛帕头,鼓琴烧香,读邪俗道书,云以助化”溺信鬼道之术的行为嗤之以鼻,认为“此甚无益,诸君但未悟耳”,不顾民众强烈反对,杀掉了于吉。于吉虽死,但“诸事之者,尚不谓之死,而云尸解焉,复祭祀求福”。(《江表传》)

至孙权时,经过孙坚、孙策两代的武力征服,孙氏统治集团对江东的控制已渐趋巩固,转而寻求以文武并用的手段来扩大统治基础,求得对江东的长久统治。孙策临终的遗言正反映了孙氏统治集团这一政策转变的端倪:“(孙策)呼权佩以印绶,谓曰:‘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孙权延揽江东诸多名士以及徙治秣陵,都是其“以保江东”的有力举措。王永平认为:“在侨寓儒学士人的代表张昭等人的辅助下,孙权在黄武年间逐步起用了江东大族名士代表陆逊、顾雍等执掌军、政大权,实现了所谓的孙吴政权的‘江东化’。”[8]而孙权这一政策的转变也正符合前贤“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乎?……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的统治理论。

陈良宇下台 牵动十七大布局
韩正是否有机会升上? 不排除中央另调派人选

【中央社上海廿四日电】十七大将於今年下半年召开,新的人事布局备受关注。去年9月,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涉及社保基金弊案被免职。这是自1995年前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被罢黜後,又一名政治局委员因腐败问题遭到查处。

陈良宇是中国官场「上海帮」的重要成员,掌管着中国最富裕的大都市。他从政以後,从未离开上海,发迹得力於第叁代领导人江泽民的大力提拔。

1989年天安门「六四事件」後,江泽民被中共元老集体钦定为总书记,「上海帮」由此崛起於中国政坛。「上海帮」重要成员还包括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贾庆林、黄菊等人。

陈良宇的下台事件受到中国媒体及国际舆论的广泛报导,有分析说这是第四代领导人胡锦涛在十七大人事布局上,藉着反腐败消减江系人马势力的一项大动作。

分析人士指出,陈良宇所遗留的职务空缺如何安排,将是牵动中共第五代权力核心层中谁能率先胜出的观察指标。

由於上海市委书记必须由政治局委员担任,谁最後能正式接掌上海这一中国经济中心,也将成为中央政治局新成员,虽然目前代理该职务、共青团团派出身的韩正也有机会真除,不过,据了解,中共中央调派适当层级的党政干部主政上海的机率仍然较高。

近年来,外界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成为中共第四代领导人後,也开始关注第五代领导层的可能人选。媒体并已点名指出,商务部长薄熙来、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等人均可能是政坛高层的明日之星。

但究竟谁能脱颖而出,中共党内普遍相信要看政绩而定。据称,谁能够担任两个不同区域以上的省委书记,例如东部与西部互换,或是能胜任南北轮调,而且特别谁愈能和谐协调区域平衡发展的人,谁的出线机会就愈大。


邓小平秘录 邓为什么削去赵紫阳实权

赵紫阳(左)的仕途起伏与邓小平(右)密切相关,图为1985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赵紫阳与邓小平交谈。 (本报系档案照)

【中央社东京电】日本产经新闻连载中的「邓小平秘录」报导,邓小平和赵紫阳合作深谋改革,中国在政经面大胆改革是两人的合作,背後是两人的信赖关系,但是後来如何发生变化成为1989年天安门事件的重点所在。

文中指出,保守派理论家邓力群在1987年秋天的第十叁届党大会不仅在中央委员选举落选,连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选举也落选,相对地,1月被解任的胡耀邦则以高票当选中央委员并在随後的一中总会获选党政治局委员。

邓小平早在1980年接受义大利记者访问就强调废止终身制的必要性,1982年设立老干部退休制度,同年9月的第十二届党大会新设由老干部组成的中央顾问委员会,但是老人统治并未改变,政治局员25人中只有一人未满60岁,政治局常委六人中,只有胡耀邦和赵紫阳未满70岁。

邓小平在十叁届党大会率先辞退中央委员,其他元老追随而实现大幅年轻化,邓氏只留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新的政治局常委是赵紫阳、李鹏、乔石、胡启立和姚依林,除赵紫阳以外都是新任。邓小平曾提议让积极改革派的万里和田纪云也成为常委,但遭保守派反对而作罢。後来在处理天安门学生示威,赵和胡是柔软派,李和姚是强硬派,乔石则是中立派,反映出政治局常委人事是保守革新两派妥协的产物。

由邓力群的落选显示,若在改革派大优势之下进行投票选出政治局常委的话,姑且不论被内定为下任总理的李鹏,70岁的姚依林势将落选,如此一来将引起保守派的反弹而对改革造成妨碍,83岁的邓小平把「富强中国」的梦想寄托在赵紫阳身上,为营造实行改革的环境而绞尽脑汁。

报导指出,赵紫阳对於中国的政治改革,认为为了国家长期安定,有必要确立民主政治和根除文革重现的根,邓小平表示同意,只反对引进西方国家的叁权分立,後来由於物价改革引发的风波,造成担任党总书记的赵紫阳失去实权。

文中指出,赵紫阳由於1970年代後半在四川省农村改革展现实绩而於1980年被提拔为总理,他和邓小平在推动改放,保障人民衣食住丰足的看法相同,但两者在政治改革有微妙的不同。

赵紫阳以邓小平的信赖作为後盾,全面推动改革开放,1988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任总理的李鹏的活动报告内容清一色是改革开放,并提到物价改革的必要性。当时,中国有国家的统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双重物价制度,引起日增的不满,邓小平决定加以自由化。

1988年夏天,中国实施价格改革引起的风波造成党总书记赵紫阳的地位大为动摇,保守派展开把赵紫阳赶下台的行动。

文中指出,1988年夏天,中国在邓小平主导下的价格改革造成物价高涨,同年9月决定转换经济政策後,邓小平和赵紫阳之间开始出现隔阂。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指出,目前最重要的是整顿经济秩序,改革过急往往是错误的根源。5月曾表明大胆推动价格改革的邓小平变得宛如另外一个人,显示物价改革发生的问题对他造成的冲击,反对改革的陈云提高了其存在感。

当时的中国每次改革开放发生问题,保守派批评的箭头并非指向邓小平本人而是针对其「代理人」,邓小平也加入批评其「代理人」的行列,物价风波大大地动摇了赵紫阳的地位。

胡锦涛任内不会实现政改
中文笔会副会长余杰:

【中央社北京廿叁日电】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於2003年掌权後,「胡温新政」成为中国海内外关注的焦点。不过,独立中文笔会副会长余杰认为,他个人着作在中国被禁的经验显示,胡锦涛比前中国领导人江泽民保守,中国政治改革无法在胡锦涛任内实现。

余杰接受中央社专访时表示,胡锦涛是接受毛泽东教育出身,两相比较,江泽民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也较倾向现实主义。

他指出,1998年,他在北京大学攻读硕士期间出版杂文着作「火与冰」,批判性的内容在当时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幸好,由於美国总统柯林顿当年访问中国,同时适逢北大百年校庆,「火与冰」并未遭禁。

余杰说,江泽民执政时期,通常在每年3月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协会议期间,以及「八九民运」发生的6月4日前後,新闻出版管制会比较严,随後管制较松时,就有批判性或敏感书籍出版的空间。

然而,2003年胡锦涛上任後,他的作品再也无法在中国出版。

2007-02-24

~ |~

阅览更多新闻,请看世界日报。

「有史以来最买不起房屋的时刻」

【本报记者余宁综合报导】「有能力购买房屋行动」(The Housing Affordability Act)组织发表声明指出,虽然加州房地产逐渐冷却,但多数加州人民仍买不起房子。洛杉矶民众的情况特别严重,中等收入家庭目前是「有史以来最买不起房屋的时刻」。

声明指出,加州的高房价等於将首次购屋者的大门关上。现在加州的中间房价高达47万8000元,首次购屋者需要年薪十万元才买得起。按照这种房价,每月供款及保险、地税加起来要超过叁千元,只有月入九千元的高收入者才付担得起及符合贷款资格。

许多中等收入家庭由於勉强购买本身能力范围以外的房屋,迫使日常生活省吃俭用,这种情况会伤害许多中小企业及经济大环境。

据加州建筑工业协会调查,由於房价太高,许多人决定迁离市区搬到房屋较便宜的郊区,但这麽做造成大量人口通勤,使加州公路系统陷入瘫痪。

该会估计,到2020年,加州会再增加1250万人口,必须增建五百万户房屋才能满足需求。不过要在13年内增建如此多房屋不大可能,所以最大可能是房价还将上涨,以价制(人口)量。

贷款收紧 购屋更难
次级房贷商不愿担风险 低信用者遭排挤 少数族裔家庭伤害大

【本报综合廿叁日电讯报导】由於房地产市场低迷使得贷款商不愿承接高风险贷款,许多信用不佳的购房者发现很难得到房贷或重新贷款。

在地产市场出现泡沫,更多住宅拥有者的高息房贷开始倒帐後,多家次级房屋贷款商已经面临困境。次级房屋贷款(sub-prime loan)主要针对住房净值贷款者以及信用不佳的购房者。

次级房屋贷款市场的转变,正在促使投资者要求提高贷款批准标准。康州房屋抵押贷款公司业主西昂茨表示,无头款100%房价贷款以往要求申请人的信用分数必须达到580分,但眼下则提高至600分。

而在一年以前信用分数达到620分即可申请免收入调查的高额房贷,但现在则需要至少达到640分。西昂茨表示:「有些消费者开始被挤出市场。某些更为宽松的条件也开始消逝无踪。」此前的房地产热潮令住宅价格大幅飙升,使得住宅拥有者可以通过第二房贷或住宅净值贷款将升值部分进行抵押贷款。但随着房价水平回落,借贷过度的住宅拥有者正在倒帐,因为他们无法负担房贷供款上升,也无法再进行重新贷款。

休士顿大学社工教授卡格表示,次级房屋贷款市场的滑坡对於低收入、少数族裔家庭损害最大,因为他们占到次级房屋贷款消费者群体中的大部分。他表示:「对於低收入家庭来说,次级房屋贷款风险相当大。许多人的收入一直持平。在信用卡债务以及其它债务之上再增加次级房屋贷款的话,你就是坐在一颗定时炸弹上。」

威利斯里大学经济学教授凯斯表示,自十年前开始大规模扩张以来,次级房屋贷款在住宅市场滑坡之初首先遭受打击。住宅市场低迷以及贷款要求趋严或许令全美经济受到一定损害,因为随着利息开支上升以及重新贷款选择减少,消费者开支将会减少。

2007-02-24

作者:dck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dck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4096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