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k
加入时间: 2004/04/02 文章: 2801
经验值: 4649
|
|
|
作者:dck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邱立本:中国更坚挺的软实力
The article is not bad, but it has nothing to do with软实力(soft power). Soft power can only come from a vibrant society where its citizens could have the freedom of choices. The current「中华文化热」allowed by the Communist regime does not provide any chance for the Chinese to modernize in democracy, human rights, rule of law and fairness in commercial competition.
中华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力量,不仅改变中国,也可能为全球的命运作出文化的承担。
历史的讽刺与叹息,又在两岸的上空回汤。二零零七年春节前夕,台湾正进入「去中国化」运动的高潮,绿营政府要把宝岛有关「中华」的标签和形象去掉。恰恰在此刻,中国大陆民间却掀起「中华文化热」,要追溯孔子、庄子以及传统智慧的一切,以现代化的声光化电,和中华传统的心灵直接对话。
时空交错,历史开了中国人一个大玩笑。在六七十年代,当中国大陆陷入文化大革命的狂態中,台湾被视为中华文化复兴的堡垒,而大陆却在不断摧毁传统文化。一九七五年的「批林批孔」运动,将批判孔子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成为中国历史的闹剧。
如今绿营也在演一出历史闹剧,要将中华民国内部的「中华」两字挖掉,但却挖不走民间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因为最草根、最「本土」的台湾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一环,从妈祖到春节,都是台独难以切割的文化底蕴。台湾人民的语言、生活方式以及文化内涵,无论是「本省人」或是「外省人」,都与中华文化息息相关,历久弥新,并不是执政党赤裸裸的政治权力所能掏空殆尽。
事实上,中国大陆当前的「中华文化热」也是起源於民间,填补了官方「意识形态大撤退」之後的价值真空。「国学超女」于丹的《论语心得》一跃而为全民的畅销读物,反映中国人集体意识中对遥远传统的饥渴感。即使经历了多少政治打压的沧桑,那些传统的智慧穿越了记忆的断层,又重新与千万中国人的心灵连结。
「于丹现象」还展现传统多元化的选择。她不仅讲论语,还要讲庄子。央视的《百家讲坛》并没有像汉朝的董仲舒那样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是孔孟之道,还有九流十家。刘德华演的电影《墨攻》,就演出被遗忘了的墨子理想与智慧。
也许正是文字与映象的多元化载体,承载中华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力量,可以激发中国民间文艺复兴的憧憬。中国人不用再受一元化思想的箝制,不用再穿上只有一种牌子的意识形态紧身衣,而是真正落实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理想,追寻一个更有想像力和创造力的中国。
这也使中国可以拥有更坚挺的软实力。中华传统文化在全民「创造性转化」的过程中,去芜存菁,会提炼出让人惊奇的现代智慧,不仅改变中国,也可能为全球的命运作出文化的承担。■
作者:dck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