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不许说出的黑盒子(三) |
 |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gif)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
|
|
作者:芦笛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四、真正的“不可约简的复杂性”
在我看来,生命出现的第一步遇到的才是真正“不可约简的复杂性”。
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一曰能量转换,二曰自我复制。所谓能量转换,就是吸取外界的高分子营养物,靠降解它们来获得能量(如细菌和所有动物)或直接摄入能量(如植物直接摄取日光能),将其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这两个功能缺一不可,除去一个就再也不是生命了。例如电池能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但不能传种接代。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自动成晶,复制自己,但它没有转化能量的能力,所以都不是生命。唯一的例外是病毒,它没有能量转化机器,但可以大量复制自己。遗憾的是,它必须靠寄生宿主的代谢机器来为它完成复制自己的任务。这就是说,它仍然需要代谢机器,只是那不是自己的而已。
明白这基本常识,则立刻可以看出要靠随机进化,生命根本就没有从无到有产生的可能。根据进化论,如今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当初都是从同一个能复制自己的大分子变来的。这个大分子老祖宗出世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谁也没本事简化的复杂组合。
这个组合必需的基本组分如下:
1)它必须具有一个能将自己和外界分开的内环境,作为反应开始的“试管”,以保证用于合成反应的原料具有足够浓度,不被茫茫大海稀释。
2)它必须有维持那内环境稳定的机器,不但能维持稳定的pH值和离子浓度,能源源从外界摄取必需的合成自身的小分子原料,而且能把代谢废物排出去,保证反应能够顺利进行。换言之,它必须是一个热力学中所谓“负熵系统”。
3)它必须具有将小分子合成大分子(含氮杂环碱─〉核苷─〉核苷酸─〉核酸)的机器,所合成的大分子必须同时具有双重功能:第一,它能以自身为模板,源源不绝地制造出后代来。第二,它所含的信息必须对自己有用处,能在未来进化为为蛋白质编码的模板。
4)后代制造出来后,它必须与母体及时分离,另谋出路,这才不会因产物堆积抑制了反应,或是产物过多把袋子撑破了,使得所有辛辛苦苦合成出来的大分子统统被外界环境降解或变性。这种脱离母体的子代大分子也必须装在与母体相似的“试管”中,否则无法重复母体分子的复制过程,繁衍后代。
5)它必须有个持续供能系统,为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以及大分子的合成源源提供能量。
6)整个系统必须有在进化史意义上足够长的寿命(一万年在进化史上大概只能算一秒钟)。如果母体大分子传种接代之前那“试管”就不幸破裂了,那就前功尽弃。
这个真正不可简化的复杂组合,既可以用实验证伪(谁在实验室复制了这过程,当然就证伪了它,或是起码用电脑模拟证明可以通过随机进化建立这种系统),又可以以逻辑证伪,例如可用概率计算证明这种种好事可以同时发生,或是不需要那么长的进化时间。最起码的,科学家们可以合成一个万年不老、寿与天齐的liposome (脂质体,也就是上面第一条说的那个“试管”)给大家演示一下,生命好歹还是有个赖以起事的革命根据地的。
因此,用波普的证伪主义标准来看,上述“真正不可简化的复杂性”绝对是科学理论。相比之下,无论是米勒在50年代初演示的得了诺贝尔奖的氨基酸自然合成,还是现代科学家正在设计而毫无结果的“RNA世界”,根本就没有可能证伪──谁有本事证明氨基酸的产生走的其实不是那条路?
或许有人会争辩说,第三条的个别细节可以简化,例如那合成那大分子并不一定非得从碱基开始,可以是雷击或别的什么自然现象制造出来的核苷酸或甚至是寡核酸。这里退一万步说,就算是上天恩赐了一条完整的母链吧,那子链的合成亦即复制母链自身,也绝对需要从核苷酸开始,所以对不起,就算是简化到了核苷酸,那母链还是必须具有催化从小分子合成大分子反应的能力,而且能在将来进化为为蛋白质编码的模板。而且,如果真得靠上天把这种完美的母链扔下来,那难道还不是上帝的无形之手在运作?
又或许有人说,那供能系统也可以是外来的能量,例如日光能、热能什么的,可以直接用上。可惜阿,那些能量不是化学能,要把它转为高分子合成所需的化学能,似乎只有生物有此本事。当然,老芦毕竟是外行,说不定无机世界也有这种特殊物质,能把光能热能变成化学能也未可知──米勒不就是靠雷击合成了氨基酸的么?但问题在于,就算雷击电闪能轰击出上述母链大分子来,它似乎也没有本事维持“试管”内环境的稳定,那似乎需要一种“智能设计”出来的机器才行。
所以阿,在我这外行看来,以上六条都是生命从无到有出现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随便抽去哪条,生命都无法出现。而且,它和Behe提出的那些“不可简化的复杂性”有个本质差别,那就是它是第一个有生命的大分子,前头根本就没有前身,所以无法靠积累而成,必须一步完成。这才是真正的“全或无”的“零一态”!
这里必须声明,我没有看过Behe的书,不知道他是否提到了这真正的难题。迄今我只从反驳文章中看到了他的主张。那些文章都只字未提上述真正不可简化的复杂组合。这无非是两种可能:要么Behe没想到,要么反驳者们不敢碰那烫山芋。若有哪位坚定捍卫“神创论”的教友有兴趣,不妨把此文翻译成英文寄给Behe(他的email地址可以轻易从网上查到),看看会有什么结果,嘿嘿。
五、“智能设计论”当然是伪科学
Behe曾经上过公堂,要求美国学校在讲授进化论的同时,讲授他的“智能设计论”,被法庭断然驳回,那理由似乎是科学界的共识是,该理论是宗教而不是科学。但Behe和他的拥护者们不同意,说他的理论不是宗教而是科学理论,理由就是根据波普定义,他的理论具有可证伪性。
对这点我倒是同意,“智能设计论”当然可以证伪。该理论的提出依据就是“不可简化的复杂性不可能通过进化获得”,科学家们只要证明了他列举的不可简化的复杂性其实可以通过逐步进化实现,那就证伪了该理论。所以,按波普定义,那当然是科学理论。
但我也同意科学界的共识,“智能设计论”(其实也就是“神创论”的乔装改扮)确实不是科学而是伪科学。Behe赖以争辩的依据是波普的科学定义,而这问题正好暴露了波普理论的缺陷。
什么是科学?我个人认为,所谓科学,就是基于不可证明的假定之上建立的一系列逻辑自洽、且结论具有可证伪性(在许多情况下也就是同时具有可证明性)的具有认识论上的指导意义的尚未被证伪的假说。它的整个存在意义,其实也就是它赖以建立的如下假定:
“客观世界是由一套逻辑自洽的规律支配的,这种客观规律能被人类的主观感知认识和把握。而所谓‘客观世界’,其实也就是人类的主观感知范围。”
这就是科学和宗教的分水岭。宗教界认为存在着一个人无法感知的世界,上帝就是那个世界的领导人。而科学家们则在本质上信奉贝克莱大主教的教导“存在就是被感知”,离开感知无世界,没有不可能感知的客观世界。换言之,无法感知的就不存在。因为天堂地狱都永远无法用实证手段感知,所以它们都不存在。
这就是科学赖以工作的基本假设,由此它才得以焕发出无限的活力来。正因为科学家们认为客观世界是可以使用实验手段认识的,这才让他们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投入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之中。如果他们认定客观世界里有人类智力无法打开的黑盒子,那还上哪儿去找那无穷无尽的求知欲去?而这正是这贪得无厌的求知欲,导致了西方科学知识的大爆炸。
所以,达尔文理论之所以伟大,正在于它给科学家们以探索的希望与启示。如今Behe却跑出来告诉大家,那玩意不能解释所有现象,必须引入科学手段无法感知、无法证伪或证明的“上帝之手”作为补充回答,这不是阻挡革命潮流的反动派还能是什么?他还要让学校讲授那理论,请问那理论能给未来的科学家什么创造性的启发?能激励出什么发现或发明来?It leads absolutely nowhere!也只有小布什那种白痴,才会出来表示赞成。
明白了这个道理,则立即可以看出什么是“伪科学”,那就是“与科学赖以建立的基本假设相冲突的一切学说都是伪科学,不管它能否证伪都如此”。换用难听话来说就是,不是Behe的理论真的违反了科学方法,而是科学界没法容忍这种毫无指导意义、只能麻痹斗志、妨碍科学探索的泄气话。此所以科学家们要如此愤怒,说出那么多刻薄言语来,连绅士风度都不要了。
其实有的科学家已经情不自禁地说出了心里话,骂Behe的理论是“完全彻底的智识投降战略(“full-blown intellectual surrender strategy”)。因此,Behe真正的过错,还是作了可耻的智识投降派,而智识正是科学家们乃至整个科学界赖以安身立命的法宝,此乃人家不可退让的底线,也算是一种“不可约简的复杂性”罢。
走笔至此,不禁想起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名言:“有用即真”。与其他学科不同,自然科学追求的不是“善” 而是“真”,好像很超脱,但其实也有个“天尽头”,而Behe就碰上了那天尽头。
【全文完】
作者:芦笛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