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重振相声是对马季最好的纪念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重振相声是对马季最好的纪念   
三维空间






加入时间: 2006/08/05
文章: 54

经验值: 366


文章标题: 重振相声是对马季最好的纪念 (391 reads)      时间: 2006-12-21 周四, 下午11:18

作者:三维空间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马季先生走了。他的身后留下了《一个推销员》、《五官争功》、《打电话》等不朽的名作。他为中国相声界培养了姜昆、赵炎、冯巩等一流笑星。他的知音和粉丝不分男女老少,遍布大江南北。在浩瀚无边的互联网上,到处可见网友们哀思绵绵的帖子。

有人说,马季去世意味着相声之死,相声的时代永远过去了。这话有些夸大其词,但它确是基于一个冰冷的现实———相声界萎靡不振的日子不短了。如果不是去年年末火了个郭德纲,相声已退居文艺舞台的边缘,很难获得大众媒体的青睐。郭德纲虽然在努力实践着相声回归剧场之路,但他的示范效应毕竟有限,整个相声界清醒有力的自我振作并未展开。因此,在一代相声大师谢幕的时刻,我们有必要思考一下,怎样才能更好地继承马季的衣钵,把相声艺术发扬光大?
不必讳言,相声的衰落有客观因素在起作用。科技日新月异,大众文化勃兴,电影、网络、卡拉OK,各种亲力亲为的体育活动,无不在分散着现代人的注意力,形式更劲、“笑”果更烈的小品也一直追着相声PK,在新潮娱乐形式欢快的脚步前,相声这门古老的艺术渐渐跟不上趟。成也电视,败也电视,相声在借助电视的羽翼飞上前所未有的高度之后,也因脱离剧场的自由、屈就电视的束缚慢慢沦为无根的浮萍。不独相声,很多流传了几百年的传统艺术都面临着与时俱进的严峻课题。
但是,相声真正的问题还在相声的萧墙之内。马季就曾经对相声界的“四差”现象提出批评:基本功差、懒创作、忙捞钱、怕吃苦,可谓一语道破病根。从创作来说,相声的魅力在于辛辣的讽刺。情景喜剧导演英达信奉一个理念:“笑的本质是看到别人出丑,这是我们人类的共性”。也就是说,发自内心的笑声一定带有“嘲笑”的成分,不管是冷嘲还是热讽。这就要求相声准确捕捉生活中的“丑态”,予以不留情面的揭露和讽刺。如果“说谁谁反弹,反弹就得改”,前怕狼后怕虎的相声不可能带来痛快的笑声。至于表扬、赞美、歌颂,原本不是相声所长,它做起来就格外吃力。目前的相声本子,顶多是对一些家长里短的毛病调侃两句,比如子女不孝顺、同事不团结等,但对更加丰富的社会情态和不公、不良现象却缄口不言。观众解不了气、移不了情,自然不会有热烈的回应。从演员队伍来说,有不少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但更多的人存在浮躁短视、急功近利的心态。传统相声段子至少有200多个,有几个人去学习领略了?老艺人的伶牙俐齿,都是几十年的水磨功夫,现在又有几个人还下这样的笨功夫?常见的是基本功还没掌握就敢登台,一两个段子就想包打天下,囿于门户之见和利益之争而互相拆台。不改变这种现状,相声就不能破局重生。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所有艺术门类都逃不过“各领风骚三五年”的规律。没有谁强求相声再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绝顶风光,但相声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如果能保有蓬勃的创造力和接地的生命力,一定能在剧场内重获观众的欢心,并借助电视、广播、网络的辐射力再次起飞。
马季去世引发了相声界的集体哀伤,希望他们痛定思痛,薪火相传,齐心协力把相声搞上去,作为对大师最好的纪念。

作者:三维空间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三维空间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875358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