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与天资颖悟者谈如何解读我谈论音韵学的近作兼告网友 |
 |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gif)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
|
|
作者:芦笛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与天资颖悟者谈如何解读我谈论音韵学的近作兼告网友
芦笛
老狼来信要我进来看看他贴出的封面有无问题,遂看见了阿随在我前文后的跟贴标题,说什么骂古人不如显示一下我能发明什么。唉,阿随甚至比古人还蠢笨,竟然看不出该文的创造性建设性思维!你确实没有智力资格骂古人,只配跪在僵尸面前磕头如捣蒜。我不是早就好心劝告过那些天资比较低下的同志不可轻易阅读芦文,以免消化不良,导致不可逆的智力损伤么?你怎么就是不听我的忠告。你看,到如今你连“繁”和“长”都要当成同韵,配看有关音韵学的文字么?
本来我早就决定不再回帖,将有限的光阴和大好智力浪费在教育不可疗的群愚之上。不过阿随倒提醒了我忘记在该文中说的事,那就是它其实为如今国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思路。所以有必要再写个帖子点穿,希望能给有心的专业人士一点启示。正如我过去纵论传统文化的文字为某博士生写学位论文提供了灵感一样。
为给民族提虚劲,我党现在重金赞助国学研究,这倒是应该的,算是在匪首毛泽东全面系统摧毁了传统文明之后的改过之举。如今国家重点资助的研究课题之一就是对古代音韵学的研究,这我已经在该文中简略介绍过了,那就是按清朝学者开创出来的路子,去探索古汉语的发音问题,其中一个热门就是确定古汉语里到底有多少声母。我已经指出,这完全是古人的蠢笨造成的。如果他们那阵也有个一页纸就能写完的“汉语拼音方案”,那就绝对不会为后人制造出如此庞大而且没有确定结果的研究课题来。
我那篇文章,其实为开创新的国学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思路,可惜只有天资颖悟者才能看出来,决不是阿随这种蠢笨同志可以理解的。多的也懒得说了,就说那古汉语中“东冬”、“鱼虞”、“送宋”的发音区别到底是什么的问题。我在文中指明了研究方向,那就是从韵母的构成里去探索,确定到底是元音还是辅音的不同,还提出了一种设想,那就是古汉语的某些韵母可能含有辅音结尾,而这就是“鱼”、“虞”发音的区别。
要验证这设想其实不难,只需到江南闽粤等地交通不便的地方作点方言调查,找到一个最忠实的“语音化石区”,该地的人都是“语音熊猫”,其韵母发音和古韵书的符合度最高。如此则立即能查明以北京话无法区分的“东冬”、“鱼虞”、“送宋”的发音区别,确定那到底是元音组分还是辅音组分造成的,如此则不但能验证“那兰假说”是否成立,还可以具体地考出古音来。
奇怪的是,专家们似乎从来没朝这条路想过。我有时也去网上看看国内大学文科学报摘要,似乎都是在韵书字书中打滚,顶多点缀点什么“电脑方阵”之类的时髦玩意去哄骗文盲财神爷。
又如该文最后嘲笑李汝珍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制订的反切字母表,其实也富含开拓性思维。我已经指出,他给出的某些上字和下字的反切发音并不存在于现代汉语中,如什么tiang,zhia之类,但他既然郑重其事地列出来,只怕存在于地方方言中也未可知,而这是否古音的残留正值得研究。
再如我举出康熙字典上以“陟良”或“中良”反切得出“张”的发音并加以嘲笑,那其实也很说明问题,但只有聪颖者才能领悟。诚如我说,若用现代汉语去作反切,只能拼读出“zhiang”来,而现代汉语中并没有这发音。但聪明人立刻就能想到,这可能恰好反映了古音和今音的区别。这儿有两种可能,一是古代的“张”确实念“zhiang”,只是因为古人蠢笨,编辑韵书不得法,把它收在“下平七阳”里,和其他韵母为ang的字收在一起,以致后来丢失了i之后也无人察觉。另一种可能就是“良”字的古音其实是“lang”,跟“狼”的发音一样,所以用“陟狼”或“中狼”去反切,当然可以得出“张”的发音来。
解决这问题的途径还是上面说的那条,去跟“语音熊猫”(或曰“语音银杏”)们验证。可惜,专家们从来想不到这上头去。看来中国要修复被共匪破坏殆尽的文科教育和研究,恢复到“解放”前的水平,大概还得需要几十年。
顺便告诉网友,我真的金盆洗手了。这次回来贴文章,并不是如同过去那样忍不住又再做冯妇。过去一月里我一直在整理旧作,最近贴的两篇文字都是整理旧作引起来的思考心得。青年时代这种思考心得很多,但都没有也不敢写下来,后来当然也就忘却了。现在我想还是及时写下来为好。既然写下来,那还不如贴出去,这样万一我电脑毁了,还有个存放处。这次我整理旧作就很靠海纳百川的芦笛文集帮忙。有若干文字我自己都没存,还是从我的文集中找出来的。
这意思还是说过的那话:本人余年有限,不能再像小青年那样,上网大把浪费时间了。所以以后真的不会再泡网写作,顶多只会偶尔来此存稿,以备未来之需。如此而已。所以以后若非遇到重要的事,我不会再给谁回帖,敬请诸位原谅,谢谢!
作者:芦笛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刚才为卢帝算了一卦,阳寿尚有44载,比偶还多。。。怨念如下 -- 沙人 - (178 Byte) 2006-12-16 周六, 上午2:45 (154 reads)
- 师祖,再受我一拜,完全支持你少上网,多整理旧文或思考总结, -- 克里斯琴 - (71 Byte) 2006-12-13 周三, 上午12:15 (204 reads)
- 呵呵,以往满腔怒火、盛气凌人的疗愚方式效果较差,理性才容易使人接受。 -- skyhole - (0 Byte) 2006-12-12 周二, 下午4:20 (110 reads)
- 得罪您老,跟您抬杠。您说话有明显不对劲的地方自己意识到了吗? -- 游客 - (862 Byte) 2006-12-12 周二, 下午3:15 (310 reads)
- 建议:老芦,音韵学的诸多事宜,不要急于落笔成文。 -- 锺 舟 - (6 Byte) 2006-12-12 周二, 下午1:45 (189 reads)
- 捡了一点皮毛,全是别人嚼了250遍的东西,哪里有什么创造捏?笑煞人了!哈哈哈哈。 -- 昭昭若昏 - (0 Byte) 2006-12-12 周二, 上午11:45 (133 reads)
- 您的帖子罗列了一下音韵方面的常识,但谈不上创造性思维 -- 随便 - (319 Byte) 2006-12-12 周二, 上午11:04 (280 reads)
- 不管是以前“浪费在教育不可疗的群愚”如批林批马的文字,还是现在对音韵的研究,都让 -- fatfatbear - (129 Byte) 2006-12-12 周二, 上午10:37 (207 reads)
- 主子芦受我一拜. -- 加人 - (367 Byte) 2006-12-12 周二, 上午10:28 (294 reads)
- 你想的东西好象上世纪初已有人研究过了 -- 西乞术 - (104 Byte) 2006-12-12 周二, 上午9:57 (280 reads)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