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青沉眼底山常见,绿满窗前草不除----草根听训!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青沉眼底山常见,绿满窗前草不除----草根听训!   
东海一枭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4280

经验值: 24050


文章标题: 青沉眼底山常见,绿满窗前草不除----草根听训! (456 reads)      时间: 2006-11-03 周五, 上午11:31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青沉眼底山常见,绿满窗前草不除----草根听训!

小才子都有点小聪明,小聪明人往往特别“意必固我”自以为高明,对自己不懂、无知的东西,或浅尝辄止,或想当然。所以小才子往往特别肤浅和愚蠢。愚人的愚可医,聪明人的愚不可医也。芦大鸭子和草根就是这种小才子和小聪明人的典型。他们对儒释道文化,未识皮毛,便敢信口雌黄;毫无艺术细胞,对诗词一窍不通,却敢恣意褒贬。

芦大鸭子被我几番棒喝,再也不敢吱声,草根才子出道不久,不知深浅,屡屡撩拨虎须。日前我发诗《幽居写怀》,诗后附言:本诗大量有典而不着痕迹。草根哈哈大笑:老枭脸皮厚,哪有这么自卖自夸的。并铁口直断枭诗直白无典,斥我故弄玄虚。

我用典往往“运化成语,驱使百家,人习而不察。譬如盐在水中,食者但知盐味,不见有盐也。然非读书破万卷者,不能指其出处”,不学无术之辈,当然看不出枭诗的妙处和深意。

例如“青沉眼底山常见,绿满窗前草不除。”一联,上联化用阮籍青眼看人典和李白说“相看两不厌“句,但意思更丰厚了,不是枭眼为山而青,而是由于经常看山,山的青色沉入了枭眼深处。我曾有句:“阅尽人间悲喜剧,只留青眼看青山”。可以参看。

下联暗用周敦颐的“窗前草不除去”典。天地之大德曰生,理学家对生生不已的大自然有特别的感情,认为人的生命与其它自然生命相通,喜欢“观天地生物气象”。据载,周敦颐住处窗前长满绿草,人问为何不剪除,答道:“与自家意思一般”。(二程遗书)。这句“绿满窗前草不除”与“青沉眼底山常见”天然成对。我开始以为是自己妙手偶得,总觉得有点脸熟,细查才发现是宋翁森《四时读书乐》中的成句,算我借他的吧。至于有人问:既然楼高好与白云俱,又安能"绿满窗前草不除?这里就不能“死于句下”了,况且,九重犹有闲花草,何妨楼居把绿栽?

其它几乎句句有典,由于用得巧妙,读者不易发现。知道典出何处,当然对深入理解诗意大有帮助,不知,也不影响对枭诗大意的理解,就不一一介绍了。袁枚过马嵬坡吊扬贵妃诗云:“金乌锦袍何处去,只留罗袜与人看”,用的是新唐书李石传中语,并非僻典,可读者人人问其出处,他乃“厌而删之”。他还说,“余每作咏古、咏物诗,必将此题之书籍无所不搜,及诗之成也,仍不用一典。常言人有典而不用,犹之有权势而不逞也”(袁枚全集诗话卷六)。有权势而不逞,此话值得世人细细参之。这才是高手风范呵。

小才子不足道,小聪明不足恃,自作聪明,更难免遗笑大方。诗犹如此,何况别的军国大事,乾坤大道?只有真修实悟,证得般若大智,才能知人知世知天知命,无往而不自得。草根勉之哉。
2006-11-3东海一枭

附:幽居写怀二首
其一
楼高好与白云俱,地僻恰宜诗客居。
夜览奇书如中酒,朝寻灵感那骑驴?
青沉眼底山常见,绿满窗前草不除。
不爱浮华爱清静,此心唯向古人舒。

其二
落落平生何所求,一逃尘网十余秋。
欣从自性证天道,誓为吾华觅自由。
路到危崖宜谨慎,士逢大义忌轻浮。
寄言江海风流客,珍重明珠莫暗投!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东海一枭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77873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