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lody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6/09/30 文章: 307
经验值: 0
|
|
|
作者:Melody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在求學期中,有一回偶然間讀到古巴英雄切.格瓦拉(Che Guevara)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8%87%C2%B7%E6%A0%BC%E7%93%A6%E6%8B%89的事蹟,心之嚮往,從此種下對革命英雄崇拜的種子,只可惜有膽放言,無膽追隨,放下醫學院的課程而深入民間疾苦,再者我的成長與居住之地也無革命的必要,所謂時勢造英雄,沒有苦難的環境也就沒有英雄的存在,幸而得之!不幸也得之!
ZT:革命者的悲劇與不朽
王丹
閱讀Che Guevara

對切.格瓦拉產生興趣是在二○○○年,那年的四月,由中國一批「新左派」知識分子張廣天、黃紀蘇等主創的史詩劇《切‧格瓦拉》在北京上演,在知識界引起轟動。圍繞該劇表現出的對中國社會與政治的折射意義,自由主義與「新左派」兩造展開激烈論戰。二○○一年三月十九日出刊的《新聞周刊》曾經評論說:「這齣戲直指腐敗、貧富不均等社會現實,提出了一個古老的命題:革命。語言極具鼓動,諷刺功能。一些觀眾因此而癡迷,另一些人幾乎憤然離席。」我自己在中國的很多朋友也都捲進這場論戰,因此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所以,對切‧格瓦拉的了解,從一開始就是與「拉丁美洲革命英雄」聯繫在一起的。他那句名言:「我想,革命是不朽的。」幾乎已經成了他自身的符號。多年來,格瓦拉的形象遍及全球,也無不是與游擊隊、暴力、革命和左派等字樣連結在一起。當時我就想過,如果僅僅是一個政治意義上的符號,格瓦拉怎麼可能成為這樣具有象徵意義的人物?他的巨大的魅力,一定有一些是超越枯燥的政治範疇的。否則,他的傳奇經歷散發出的神祕色彩從何而來呢?
一九五一年格瓦拉與好友阿爾貝托漫遊拉丁美洲,八個月內走了五個國家:智利、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CHE——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實際上就是這次旅行的紀錄。在這本旅行手記中,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格瓦拉,一個浪漫、多情、具備文學素養和人道主義情懷的格瓦拉,一個與革命者應當有的那種冷酷、堅毅、一絲不苟的形象有出入的格瓦拉,一個頗具幽默感的格瓦拉。他記錄下了沿途的風土人情和如畫的風景,也記錄下了第一次接觸底層社會後內心的感受。這時的格瓦拉還沒有準備好走上革命的道路,但是革命者的氣質已經開始顯露。而最令我回味的,就是這種早期革命者的氣質。
從手記反映出的青年時期的格瓦拉的氣質,聯繫到以後他的革命歷程,以及最後悲壯的犧牲。在他的身上,在閱讀手記的時候,我所看到是濃厚深沉的悲劇色彩。
作為一個革命者的格瓦拉,他的悲劇性表現在四重衝突上:
一 是革命與夢想的衝突。
二 是革命與政治的衝突。
三 是革命與浪漫的衝突。
四 是革命與人道主義的衝突。
顯然,在《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還沒有進入革命狀態的革命者格瓦拉。如果僅僅看這本手記,我們感受不到任何悲劇意義,但是我們畢竟已經成了歷史的閱讀者,這一份閱讀之後的心情,就只能用一份沉重來表達了。
不管怎麼說,我對格瓦拉還是充滿景仰的,因為儘管背負了濃厚的悲劇色彩,他畢竟還是一個真正的革命者,雖然這「真正」二字成了他的悲劇的根源。也許,格瓦拉是這個時代最後的革命者了。
Cuba Libre
僅供線上試聽,敬請支持正版
作者:Melody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