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将革命进行到底?──也与狼协同志商榷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将革命进行到底?──也与狼协同志商榷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文章标题: 将革命进行到底?──也与狼协同志商榷 (1343 reads)      时间: 2007-1-14 周日, 上午11:44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将革命进行到底?

──也与狼协同志商榷


芦笛


一、先汇报签名情况:


1)刚写了几个“老芦”,就遭到网友抗议,立刻又改成了“芦笛”,问题在于有一两份题词中写了“XXX惠存(或雅属)”,这下糟了,怎么办呢?如果对方不喜欢咋整?要不在“老芦”后面加个“笛”吧?

2)芦笛二字实在难写,无论繁简体都不好看,我意还是随便加上两句话,藉以遮丑,年月日则似乎没有必要写了,如何?

3)marker无法取代毛笔,不能变粗变细,写出笔锋来,把笔头削尖了也没用,只能卖弄间架结构,对不起诸位了。

4)鬼子文具店里买来的印泥乃是水质的stamp ink,非常不鲜明,准备倒点菜油进去试试。


二、关于狼协同志的《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暴露的问题


1)办网站不是搞竞选,大家上网来是来看文章的,人气并不能反映政治倾向。海纳百川人气高于那边,主要是这儿有生动有趣的东西可看,而那边只有党八股,哪天这边没有文章可看了,惯性运动持续一段后,人气也就消散了。

2)中间派当然从来是大多数,但大多数从来是沉默的,写手只是网民中的极少数人,目前活跃在网上的写手基本就是两大派,中间派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3)清流的离开,不完全是“大狗叫就不许小狗叫”,一个重要原因是受不了拥共玩家恶意纠缠。这些人没本事写文章,专靠跟贴实行恶意骚扰,专在写手的政治面貌、出身、职业、收入、婚姻、心态等等上作文章,最生动的例子就在楼下,什么yoke、wyy、LEBMEASURE 、一针、游客等人上网似乎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成天琢磨怎样让他们讨厌的写手难受(当然这种事我有时也干,主要对老马,不过我和那些LL们的区别,在于第一是让对方哑口无言的理性批判,只不过说得尖酸刻薄而已,第二只是副业,主业还是写文章)。不解决这个问题,这个网站势必走向衰落。

4)因此,我的考虑是“毁党造党”,先把寄生家们饿死,把这儿变成只有玩家没有作家的论坛,让大众散去,让玩家们枯死,再重新把网站建设成一个保护精英不受废物们的恶意骚扰的地方,其办法就是你说的开精英小区,谁都可以进去上贴,但让写手们拥有删帖封名权,不管是否违反坛规,谁要去骚扰立即封杀,只让他们在罕见奇谈里叫嚣。但这意味着改写软件,使得玩家们被封名后仍然能在公共论坛里自由上贴,那公共论坛最后必然因为没有文章而变成阑尾。

5)关于驴鸣镇。蒙你开恩,免了我的斑竹任命,那就再好不过了。我现在没有写文章的欲望,以后是否死灰复燃尚不可知。如果再作冯妇,那也可能会上该镇去上贴。如果你要我说实话,我还是倾向于告别公共论坛,去博讯的博客上贴。

6)你以为我的文字是靠网络交流刺激营养出来的,大谬不然,其实我这些年无非是把青年时代的阅读和思索结果写下来而已。网文顶多只起到了刺激的契机,例如写《评马系列》,我的原意本是要惩罚马悲鸣违约,但那不过是个trigger,并不是受到什么启迪,trigger出来的是与他毫不相干的内存。海外“高手”们的平均水平实在太低下,我之所以去批驳那些人,有如说是主动,还不如说是因为痛感国人的愚昧,什么蠢话都有人喝彩,这才忍不住去批。如此trigger出来的文字水平当然很低,完全是浪费生命,和林思云关于大饥荒和抗战的两次论战文字以及批驳随便“狼羊律”的文字,都是sheer and pure waste of life。因此,继续呆在网上对我实在是有害无益。

如果你不相信,请去楼下拜读和合最近的大作。他如此折腾下去,我迟早要忍不住又要去撕其大作。早说过了,本人难以容忍傻话,其实我对他本人毫无恶意甚至还有好感,因为他态度很认真,不是那种上网玩人的玩家,但问题在于如果他几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冒傻气,还有人出来叫好,我就忍不住要去撕,上次他冒充“法律专家”出来评说万润南,我实在忍不住便顺手给了他一记,让他进入持续亢奋状态几达一月。既谋害了我自己的时间,又无缘无故得罪人,你说犯得上么?

真要写文章,我随时随地都可以写,每天都有大量的念头涌上心来。我的旧作中有点价值的根本就不是驳论而是正面立论或是书评、史论等等,这和我的网络存在有何相干?

7)海外论坛终将走向衰落

这在前文中已经说过了,海外论坛前些年的勃兴,完全是沾了国内万马齐喑的光。这倒不光是言论管制,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网络的普及慢了一拍。如今国内赶了上来,言论自由度也有相当大的松动。似乎可以说,除了不能直接骂我党,什么话题都有人在谈。楼下那几份有关西安事变、斯大林杀人等等帖子,都是我从国内网上转来的。甚至就连程映虹介绍红色高棉的《以革命的名义进行的大屠杀》都被人贴在国内网上。不难想象,如果国内完全放开了,则海外论坛必然要变成阑尾,因为人材库毕竟在国内。现在虽然作不到这点,但从长远趋势来看,海外论坛总的还是要式微。就连我本人现在也根本不上海外网,净在国内网上泡。

8)为什么有人买早就看过的《芦笛文选》?

你似乎认为这是一种反应了民心向背的风向标,乃是中间派对倒共拥共八股倒了胃口使然。这或许有点道理,但我看不全是这样──就算是认同作者的政治立场,那也用不着去买早就看过的玩意阿?

当然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读者要买他们早就看过的文字,这也就是我为何始终对出版芦著兴趣缺缺,总觉得不可能有销路。更何况现在无论海内外,大趋势都是网络走向全面胜利,书店全面走向灭亡。过去10年中,唐人街许多书店都关门大吉了。在这种情况下,芦选的预购情形实在是让我跌破了眼镜,以致我不能不去寻思这反常的现象究竟是何原因造成的。

我过去从不买“闲书”,要买只会买两种书,一是工具书(包括教科书),二是可以反复阅读、反复消遣的文艺书籍(例如古典诗词)。这两种书都是可以反复使用的,不是一次性消费品。

很明显,芦选并不属于这两种情况,那到底是何原因驱使人们去买我的旧作?我猜想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形:

a、它反映了网友们对我多年辛劳奉献的一种appreciation,其实是一种感激心理,以买我的书作为一种回报,买回去倒不一定再看它。这猜测似乎并非毫无道理,我不断收到网友来信,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示了感激。特别让我感动的是一位国内网友,与我素不相识,长期坚持在国内网上转贴我的文字。说起来我也真够幸运的,认识的尽是些过去素不相识、无缘无故就要帮助我的好心人。这说明世道人心并不是道德家们想象的那么浇薄。

b、有的网友其实是买了去送人,这动机可能出于上述回报心理,也可能是为了与人分享自己的喜好。

c、我的文字可能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起码可读性不是那么差。所以虽然看过,还可以再看(反正芦婆有此毛病,把我的旧作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天天读)。但此说不能解释为何网友不去网上芦笛文集中看,所以看来大概还是出于回报心理或是与人分享。

d、极少数人可能是把它当成工具书来使用的。如果说芦文有点价值,那就是它颠覆了从小就深植大陆人心底的两大邪教媚俗信仰,一曰“拜革命教”,二曰“拜人民教”,重建了常识,因此给某些读者带来极大震撼,如同中世纪的“哥伯尼革命”一般。老哥的天体理论的社会意义远远超过了其本身的学术价值,最主要的就是它颠覆了众人心目中的天经地义,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与思考方式,由此引起了学术界知识界的天翻地覆的革命,直接呼唤出了欧洲启蒙运动。

我当然不是哥伯尼,破除拜革命教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其实许多经过文革的人都在感性上作出了同样结论,我的贡献只是使用理性分析,清晰雄辩地证明了暴力革命非但不是我党告诉大家的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反而是促使社会倒退的原因而已。倒是破除“拜人民教”比较新颖,无论是拥共派还是倒共派,乃至西方国家的大多数学者们(除了尼采、伯内斯等少数人),没谁不敢把“人民”顶在头上的,还没谁敢直截了当地告诉大家“皇上其实一丝不挂”。这话和咱们自幼被注入的观念彻底相反,当然要引起震撼。出于排斥本能,读者难免要试图驳斥之,于是就发现那结论完全是基于common sense,使用简单逻辑推理导出的,而这就是芦文的魅力所在。此类读者在看过之后,当然还要去琢磨那论证过程,学会这种思维方式,于是便有重读的必要。

这当然完全可能是自我陶醉,不过我确实接到若干读者来信这么说过,fatfatbear也在此坛讲过类似的话。有位国内网友曾来信说芦文清除了他在脑袋里积压多年的水泥块,让我extremely flattered。不过,这类读者可能很少。多数“回头客”买书大概还是出于上述第一、第二种情形。

就算是此类读者不少,那也不是我的光荣而是我党的耻辱。如果不是党文化几乎一劳永逸地摧毁了人民特别是知识分子们的智力,则我那平庸无奇的common sense就决不会有什么振聋发聩的作用。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有的网友在看了《“革命经济学”导论》之后竟然非常兴奋,由此反映了一个非常可怕而且悲哀的现实:国人已经被我党宣传彻底害成了白痴,以致连“干革命的必要条件就是有大量金钱”的最下等常识都竟然不知道!做这种“哥伯尼”,与其说是我个人光荣,莫如说是全民特别是“知识分子”的耻辱。

9)关于原野基金会

我过去和小爱打赌,曾表示要捐款给原野基金会,这钱一直没寄去,现在似乎用不着寄了,因为买纸签名邮寄都需要花钱,等到事情忙完后我将把收据寄给老狼或其他人,以后便也厕身于基金会中,不光是个捐稿人了。等我取得这身份之后,就要申请开个基金会小区,凡是捐款者都能入内,并提请基金会领导考虑注册的事,以及如何寻找到原野先生遗属,把钱还给她们等问题。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3366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