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东海大讲堂:子不语怪力乱神!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东海大讲堂:子不语怪力乱神!   
东海一枭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4280

经验值: 24050


文章标题: 东海大讲堂:子不语怪力乱神! (381 reads)      时间: 2006-9-14 周四, 下午4:39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东海大讲堂: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这句话涉及到一个重大的问题,即儒家对鬼神问题的基本态度和原则。

《光明日报》曾发表了徐振贵教授《“子不语怪力乱神”新解》,认为《论语述而》篇第二十一章“子不语怪力乱神”应与前面的两章及后面的一章连在一起理解,把“子不语怪力乱神”仅仅当作对孔子说话情景的描述,解之为:“夫子停止不说了,好像是生怕分心用力影响了凝神思考。”这又是学术上违背古典常识、“立异以鸣高”的典型一例。

这句话传统的解释大多是:孔子不谈论怪异、勇力、悖乱、鬼神之事。而且,此处“不语”带有对“怪力乱神”不以为然乃至否定的意思。朱子《论语集注》曰:怪异、勇力、悖乱之事,非理之正,固圣人所不语。鬼神,造化之迹,虽非不正,然非穷理之至,有未易明者,故亦不轻以语人也。谢氏曰:“圣人语常而不语怪,语德而不语力,语治而不语乱,语人而不语神。

李泽厚在《论语今读》中解释曰:怪异、鬼神,难以明白,无可谈也,故不谈。暴力、战乱非正常好事,不足谈也,也不谈。其中前者几乎确定了儒学基本面目,不谈论、不信任各种神秘奇迹、超越魔力等等非理性东西。

传统的解释与孔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雍也》)等。这些例子说明儒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实用为教,不欲言鬼神”(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梁漱溟认为“不以宗教为中心的中国文化端赖孔子而开之”

孔子固然也谈及“天”、“天命”,但所指或自然、或义理、或道德、或本体,并非以迷信的态度神而化之。当然,对于民众的鬼神信仰他也不反对,而是视之为一种教化民众的手段,一种可以令“百众以畏,万民以服”的“善巧方便”,所以在祭祀仪式上也应持虔诚恭敬态度。《礼记檀弓》曰:“惟祭祀之礼,主人自尽焉耳,岂知神之所飨。”郭沫若云:“他肯定祭祀是求的祭祀者的心理的满足,并不是认定被祭祀者的鬼神之真正的存在。”

儒家在民与君的关系上,主张以民为本;就人与神关系言,强调以人为本。对于鬼神上帝等非理性东西,不仅含糊其辞回避之,而且“为仁由己”超越之,强调内在自由和意志自由。儒家作为人本主义和人格主义学说,殆无疑义。这是儒家健康、优秀的传统精神,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现实意义。

近有基督徒“老乡”到处装神弄鬼,自称肉身成道,并再三再四宣称“孔孟所崇拜的天,是至高主宰,是基督教的上帝”云云,将《诗经》中的上帝等同于基教的上帝。一些牧师亦胡乱比附,误导世人非浅。

天有意志的神学思想是董仲舒“发明”的。董氏学说已经偏离了孔孟之道,其大儒身份一直存在争议。但董氏的“天人相副”,“天人同类”说与耶稣上帝造人说亦大不相同。上帝有人之形,董氏的“天”有神无形。且董氏否定命定论,强调人对命运的把握、人对天的主观能动作用。

徐复观认为,在董仲舒天人思想中,天人互相影响,互相决定,而由人决定天的意义更重。徐复观曰:“周以前,人的祸福完全是由帝、天的人格神所决定,人完全处于被决定的地位。周初开始,帝、天的人格神对人的祸福退居于监督的地位,把决定权让给各人自己的行为,但人类行为的好坏,只由人类自身领受应有的结果,断不能影响到人格神的自身。凡是宗教中的最高人格神,他只能影响人,决不可受人影响,否则便会由神座上倒了下来。但董氏的天,是与人互相影响的,人天居于平等的地位”(徐复观《两汉思想史》)。

熊十力在《示韩浚》中将传统文化中的“天”分为四层含义,一以形气言,二以主宰言,三以虚无言,四以自然言。一层比一层向前“进”化,并指出“《中庸》言鬼神‘如在其上’云云,如在者,无在无不在,盖即斯比诺沙之泛神说。泛神犹无神耳”。他又在《答马格里尼》中写道:“《诗经》中绝无神道思想。虽《二南》以外,亦间有上帝等名词,然所云天者,即谓自然之理。所云帝者,谓大化流行,若有主宰而已。非谓其超越万有之外,而为有意思有人格之神也。”都讲得非常透彻(《熊十力文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1月第一版)。

在儒家那里,作为宇宙本体的天,是宇宙中无所不在的创造力和一切事物的源泉,流行为命,天命为性,在身为心,它既超越又内在深入于人和万物,天人不二,体用无间。超越与内在相互依存,天道与人性相通不隔,此为儒家的天人是合一论。

关于内在与超越之关系,刘述先先生曾将它们比作有限与无限的关系:"有限(内在)与无限(超越)有着一种互相对立而又统一的辩证关系,我们的责任就是要通过现代的特殊的条件去表现无穷不可测的天道"(刘述先《"理一分殊"的现代诠释》)。可见,如果说儒家承认“超越者”的存在的话,其表现形式也是非人格化的,与基督教全知万能的人格神上帝截然不同。
2006-7-19东海一枭
首发《自由圣火》9.13网址:http://www.fireofliberty.org/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持完整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东海一枭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25233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